一种油料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6982发布日期:2019-09-12 10:1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料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料漏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料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食用油一般都是通过压榨大豆、花生和油菜籽等原料进行压榨而成,利用这些原料进行压榨食用油时不可避免的问题便是将油液里面混入残渣,这样就会导致食用油的质量下降,而现在大型的食用油加工厂多采用先进的仪器进行加工,而一些小型食用油加工工序简单,一般压榨完食用油后便于直接通过漏斗装入桶里;但是现在的漏斗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漏斗不具备过滤功能,无法将油液里的残渣和油液分开,进而导致食用油含有大量杂质,影响食用油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料分离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漏斗不具备过滤功能,无法将油液里的残渣和油液分开,进而导致食用油含有大量杂质,影响食用油的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油料分离装置,包括漏腔、漏管、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漏腔整体呈圆台型结构,且漏腔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漏腔顶端和底端均开口,且漏腔内侧中部设有漏头,所述漏头整体呈圆台型结构,漏头内部中空且底端开口,且漏头顶端与漏腔顶端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漏腔内部安装有第一滤网,且漏腔底部安装有漏管,所述第一滤网中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整体呈圆台型结构,且过滤网内部的尺寸均略大于漏头外部的尺寸,且过滤网上设有密集的第一滤口,所述漏管上部设有螺纹头,且漏管下部为圆台型,所述漏管内部安装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整体为圆台型,且第二滤网的尺寸均略小于漏管内部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漏腔外侧圆弧面靠近顶端的位置处对称设有两个提手,且提手整体呈半圆环型;提手便于对整个漏斗进行提起和安装,进而方便漏斗的使用,同时也方便漏斗的清理。

进一步的,所述漏头底部开口的内径与漏腔底端开口的内径相同,漏头顶端的半径小于漏头底端的半径,且漏头圆弧侧面上均匀的设有第一漏口;漏头底面半径与漏腔底面半径一致是方便油液能够全部通过漏腔进行过滤,避免出现油液滞留在漏腔内,进而导致不方便对油液进行过滤;第一漏口则是便于油液通过漏头流入包装桶内。

进一步的,所述漏腔底端开口处设有束管,所述束管的外径与漏腔底端开口的外径相同,且束管的内径大于漏腔底端开口的内径;束管便于使得漏斗卡在包装桶的桶口处,避免在往包装桶内倾倒油液时漏斗不够稳定,导致漏斗倾倒,进而出现油液洒落,浪费油液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束管内圈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外径小于束管的内径,且螺纹管的内径与漏腔底端开口处的内径相同,螺纹管的高度为束管高度的一半,所述螺纹管和束管之间的缝隙宽度略大于包装桶桶口的厚度,且螺纹管内侧设有内螺纹;螺纹管便于安装漏管,方便漏管进行拆卸,进而方便对漏管进行清理,同时螺纹管和束管之间的缝隙便于进一步使得漏斗能够牢牢的卡紧在包装桶的桶口,且这种结构方便对漏斗的拿取和安装,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头顶端的外径与螺纹管的内径相同,螺纹头外圈设有外螺纹,所述漏管下部顶端的内径与螺纹头的内径相同,外径与螺纹头的外径相同,且漏管顶端的半径大于漏管底端的半径,漏管下部圆弧侧面上均匀的设有第二漏口;这种结构的漏管方便与进行分离,便于对漏管进行清理,避免出现长期无法清理漏管导致漏管堵塞的问题,同时种结构的漏管也方便对油液进行过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外侧弧面与漏腔内侧的弧面相匹配,且第一虑网除过滤网外其余部分不设第一滤口,所述第一滤网内侧与过滤网外侧为杂质收容腔,第一滤网顶端边缘设有卡环;这种结构便于含有杂质的油液通过过滤网,进而流过第一漏口进入漏管,以此达到对油液杂质进行初步过滤的目的,卡环卡在漏腔顶端边缘,方便对第一滤网进行清理,第一滤网和过滤网之间便于零食存放过滤的杂质,便于后期进行清理。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滤网圆弧侧面上设有均匀的第二滤口,且第二滤口的半径小于第一滤口的半径,所述第二滤网顶端设有外径大于第二滤网顶端的外径的限位台;这种结构便于多油液进行二级过滤,方便对油液内的杂质进行清除,同时也便于提升油液的质量,限位台避免第二滤网坠落带滤管内部,导致第二滤网不方便取出。

使用时将漏管对齐包装桶的桶口将漏管插入桶口,进而使得漏腔底部的束管卡在桶口外圈,以此达到漏斗稳定在包装桶上的目的,然后往漏斗内倾倒含有杂质的油液,油液经过第一滤网得到初步的净化,然后油液通过第第一滤网后流入漏头进入漏管,经过漏管腔会经过第二滤网,以此达到二次净化油液的目的,使用完毕后将第一滤网取下进行清理,然后再将漏管拧下取出第二滤网进行清理,防止漏管堵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漏斗的结构进行改良和优化,使得漏斗能够分两级对压榨的食用油进行过滤,使得食用油内的杂质得到净化,方便使用油的使用,提升食用油的质量,同时也避免了需要单独对压榨的食用油进行过滤的工序,提高食用油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爆炸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爆炸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漏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漏腔;11-提手;12-漏头;121-第一漏口;13-螺纹管;14-束管;2-漏管;21-螺纹头;22-第二漏口;3-第一滤网;31-过滤网;32-第一滤口;33-卡环;4-第二滤网;41-第二滤口;42-限位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油料分离装置,包括漏腔1、漏管2、第一滤网3和第二滤网4;漏腔1整体呈圆台型结构,且漏腔1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漏腔1内部安装有第一滤网3,漏腔1底部安装有漏管2,漏管2内部安装有第二滤网4;漏腔1便于暂时存储油液,以便于提供给油液过滤的时间,第一滤网3和第二滤网4便于对油液进行分级过滤,避免出现只能进行一级过滤时容易堵塞滤网的问题;漏管2便于插进包装桶内,便于过滤的油液进入包装桶,这种结构使得漏斗能够分两级对压榨的食用油进行过滤,使得食用油内的杂质得到净化,方便使用油的使用,提升食用油的质量,同时也避免了需要单独对压榨的食用油进行过滤的工序,提高食用油的加工效率。

参照图3、图4和图5所示,漏腔1外侧圆弧面靠近顶端的位置处对称设有两个提手11,且提手11整体呈半圆环型;提手11便于对整个漏斗进行提起和安装,进而方便漏斗的使用,同时也方便漏斗的清理;漏腔1顶端和底端均开口,且漏腔1内侧中部设有漏头12;漏头12便于油液从中穿过,便于对油液进行导流,同时也便于对油液进行过滤;漏头12整体呈圆台型结构,漏头12内部中空且底端开口,漏头12顶端与漏腔1顶端在同一平面上,这种结构的漏头12方便油液进入漏头12,同时也方便对油液进行过滤;漏头12底部开口的内径与漏腔1底端开口的内径相同,漏头12顶端的半径小于漏头12底端的半径,且漏头12圆弧侧面上均匀的设有第一漏口121;漏头12底面半径与漏腔1底面半径一致是方便油液能够全部通过漏腔1进行过滤,避免出现油液滞留在漏腔1内,进而导致不方便对油液进行过滤;第一漏口121则是便于油液通过漏头12流入包装桶内;漏腔1底端开口处设有束管14,束管14的外径与漏腔1底端开口的外径相同,且束管14的内径大于漏腔1底端开口的内径;束管14便于使得漏斗卡在包装桶的桶口处,避免在网包装桶内倾倒油液时漏斗不够稳定,导致漏斗倾倒,进而出现油液洒落,浪费油液的问题;束管14内圈设有螺纹管13,螺纹管13外径小于束管14的内径,且螺纹管13的内径与漏腔1底端开口处的内径相同,螺纹管13的高度为束管14高度的一半,螺纹管13和束管14之间的缝隙宽度略大于包装桶桶口的厚度,螺纹管13内侧设有内螺纹;螺纹管13便于安装漏管2,方便漏管2进行拆卸,进而方便对漏管2进行清理,同时螺纹管13和束管14之间的缝隙便于进一步使得漏斗能够牢牢的卡紧在包装桶的桶口,且这种结构方便对漏斗的拿取和安装,使用方便。

参照图3和图4所示,漏管2上部设有螺纹头21,且漏管2下部为圆台型,螺纹头21顶端的外径与螺纹管13的内径相同,螺纹头21外圈设有外螺纹,漏管2下部顶端的内径与螺纹头21的内径相同,外径与螺纹头21的外径相同,且漏管2顶端的半径大于漏管2底端的半径,漏管2下部圆弧侧面上均匀的设有第二漏口22;这种结构的漏管2方便于漏腔1进行分离,便于对漏管2进行清理,避免出现长期无法清理漏管2导致漏管2堵塞的问题,同时种结构的漏管2也方便对油液进行过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滤网3中部设有过滤网31,过滤网31整体呈圆台型结构,且过滤网31内部的尺寸均略大于漏头12外部的尺寸,且过滤网31上设有密集的第一滤口32;这种结构便于含有杂质的油液通过过滤网31,进而流过第一漏口121进入漏管2,以此达到对油液杂质进行初步过滤的目的;第一滤外侧弧面与漏腔1内侧的弧面相匹配,且第一虑网除过滤网31外其余部分不设第一滤口32,第一滤网3内侧与过滤网31外侧为杂质收容腔,第一滤网3顶端边缘设有卡环33,便于卡环33卡在漏腔1顶端边缘,方便对第一滤网3进行清理,第一滤网3和过滤网31之间便于零食存放过滤的杂质,便于后期进行清理。

参照图3和图4所示,第二滤网4整体为圆台型,且第二滤网4的尺寸均略小于漏管2内部的尺寸,第二滤网4圆弧侧面上设有均匀的第二滤口41,且第二滤口41的半径小于第一滤口32的半径;这种结构便于多油液进行二级过滤,方便对油液内的杂质进行清除,同时也便于提升油液的质量;第二滤网4顶端设有外径大于第二滤网4顶端的外径的限位台42,限位台42避免第二滤网4坠落带滤管内部,导致第二滤网4不方便取出。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漏管2对齐包装桶的桶口将漏管2插入桶口,进而使得漏腔1底部的束管14卡在桶口外圈,以此达到漏斗稳定在包装桶上的目的,然后往漏斗内倾倒含有杂质的油液,油液经过第一滤网3得到初步的净化,然后油液通过第第一滤网3后流入漏头12进入漏管2,经过漏管2腔会经过第二滤网4,以此达到二次净化油液的目的,使用完毕后将第一滤网3取下进行清理,然后再将漏管2拧下取出第二滤网4进行清理,防止漏管2堵塞。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