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综合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0631发布日期:2019-10-19 03:34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焦炉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综合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炉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焦炉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综合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保的重视,各个行业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焦化行业又是污染源重点治理对象,因此国内外焦化厂新(改)建焦炉普遍配置了除尘系统,用于将装煤、出焦、机侧、炉头烟进行集中收集处理。上述除尘系统对焦炉产生的阵发性污染物的收集处理可控排放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由于焦炉炉体结构的固有特性以及随着焦炉炉龄的增加,生产过程中在焦炉机焦侧炉门、上升管缝隙、炉顶装煤孔、看火孔等处均有长期、量少、不规则、多源、偶发性的烟尘溢出,这些烟尘单点量很少,但外逸点多,且比较分散,统一收集处理非常困难。同时,装煤、出焦、机侧、炉头烟除尘等除尘装置对焦炉装煤、出焦过程中的溢出的烟尘也不能实现完全捕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是产生无组织排放烟尘重要污染源。上述污染源烟尘的污染物浓度虽然不大,但烟尘溢出点源多面广,对大气及操作环境的污染程度不亚于装煤、出焦直接排放产生的影响。

目前,国家要求重点区域城市建成区内实施焦炉炉体加罩密闭,并对废气进行收集处理的措施。为达到这一新要求,需要将焦炉本体及机焦侧焦炉车辆用大棚进行整体封闭。焦炉整体封闭后需要对大棚内的烟尘、余热及其它物质进行有效的集中处理后排放,并达到如下要求:一、有效的捕集焦炉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部位连续和间断产生的粉尘、气体、余热等污染物,并防止烟尘逃逸;二、保证大棚内各个部分通风良好,有害气体、可燃气体不能聚集,有害物浓度不超过安全下限的10%;三、改善焦炉生产操作工作环境。

因此,如何实现全封闭焦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源偶发性烟尘的有组织排放,对污染源实现全覆盖收集处理,同时满足焦炉生产操作区的工作环境,是实现焦炉生产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甚至清洁无害化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焦炉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综合治理系统,在焦炉正常生产及事故断电状态下,均能够实现将焦炉大棚内部产生的烟尘进行捕集、净化、外排,从而保证焦炉生产的安全性,并使焦炉大棚内部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焦炉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综合治理系统,包括焦炉大棚、焦侧烟尘收集单元、机侧烟尘收集单元、烟尘输送单元、除尘净化单元、上升管烟气导引单元、新风单元及喷雾抑尘降温单元;所述焦炉大棚将焦炉本体及机、焦两侧的焦炉机械全部封闭在内,焦炉大棚内沿焦炉长向设置挡烟隔板,将内部空间分隔成为焦侧空间、机侧及炉顶空间2个部分;焦侧空间内设有焦侧烟尘收集单元,机侧及炉顶空间内设机侧烟尘收集单元;焦侧烟尘收集单元及机侧烟尘收集单元通过烟气输送单元连接除尘净化单元;焦炉上升管的煤气放散口处设上升管烟气导引单元;焦炉大棚内还设有新风单元及喷雾抑尘降温单元。

所述焦炉大棚由主梁、机侧立柱、焦侧立柱、机侧副跨横梁及焦侧副跨横梁组成;主梁的两端分别由支架支撑在焦炉两端的抵抗墙上;机侧立柱位于机侧推焦杆操作空间外侧,主梁与机侧立柱顶部之间设机侧副跨横梁;焦侧立柱设于焦侧第三轨道支架外侧,且焦侧立柱与机侧立柱一一对应设置,主梁与焦侧立柱顶部之间设焦侧副跨横梁;焦炉大棚四周的外立面除预留大门及通风口区域外全部用彩色压型钢板封闭,由主梁、机侧副跨横梁及焦侧副跨横梁构成的大棚顶盖除预留排烟口区域外全部用耐热钢板进行封闭。

所述挡烟隔板设置在焦侧炉柱上的装煤接口阀顶部。

所述焦侧烟尘收集单元由设置在焦侧空间焦炉大棚顶盖上的多个焦侧排烟口、焦侧排烟管道及多个焦侧非常放散阀组成,焦侧排烟口通过焦侧排烟管道连接烟尘输送单元;所述机侧烟尘收集单元由设置在机侧及炉顶空间焦炉大棚顶盖上的多个机侧排烟口、机侧排烟管道及多个机侧非常放散阀组成,机侧排烟口通过机侧排烟管道连接烟尘输送单元。

所述烟尘输送单元由机侧烟尘输送管道及焦侧烟尘输送管道组成,机侧烟尘输送管道的一端连接机侧排烟管道,另一端连接除尘净化单元中的机侧除尘地面站,机侧烟尘输送管道上设快速切断阀一,快速切断阀一下游的机侧烟尘输送管道上设支管道一,支管道一上设非常电动阀一及非常正压风机一;焦侧烟尘输送管道的一端分别连接焦侧排烟管道及出焦集尘干管,另一端连接除尘净化单元中的焦侧除尘地面站,其中连接焦侧排烟管道的焦侧烟尘输送管道上设快速切断阀二,快速切断阀二下游的焦侧烟尘输送管道上设支管道二,支管道二上设非常电动阀二及非常正压风机二。

所述除尘净化单元由机侧除尘地面站和焦侧除尘地面站组成,机侧除尘地面站设于焦炉机侧,包括通过风管一依次连接的脉冲袋式除尘器一、除尘风机一、出口消声器一及烟囱一;所述焦侧除尘地面站设于焦炉焦侧,包括通过风管二依次连接的脉冲袋式除尘器二、除尘风机二、出口消声器二及烟囱二,除尘风机二设2组,一工一备;脉冲袋式除尘器一、脉冲袋式除尘器二另外通过对应设置的刮板机连接对应的粉尘仓。

所述上升管烟气导引单元包括设置在上升管煤气放散口处的烟气导引装置;其由多层导流管、锥形风帽及安装支架组成;导流管由上部的直管及下部的锥管组成,锥管的下口内径大于上口内径;各层导流管自上至下依次连接,且直管与对应锥管的直径依次递减;下层导流管的直管上端伸入相邻的上层导流管的锥管中;多层导流管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上升管的上方,锥形风帽与最上层的导流管固定连接。

所述新风单元包括设于焦侧空间的焦侧新风管道及设于机侧及炉顶空间的机侧新风管道;所述焦侧新风管道设置在焦侧装煤接口阀干管顶部,焦侧新风管道上设有多个送风管道,各个送风管道分别位于各装煤接口阀之间的空隙处,其出风口延伸到炉顶区上方,送风管道上分别设脉冲阀;所述机侧新风管道设置在机侧集气管操作台上,机侧新风管道上设置多个高速喷口,各个高速喷口分别位于各上升管之间的空隙处。

所述喷雾抑尘降温单元包括供水总管、喷雾供水主管及雾化喷头;所述供水总管的一端与外部的高压供水管连接,另一端与多条喷雾供水主管相连;多条喷雾供水主管沿焦炉长向并排设于炉顶区上方;供水总管上设有过滤器及供水总阀,各条喷雾供水主管的进水端分别设分路供水阀,喷雾供水主管的底部沿长向均匀设置多个雾化喷头;所述供水总阀为电动开关阀,分路供水阀为电动调节阀;焦炉大棚内分多点设有多个粉尘浓度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供水总阀、分路供水阀与粉尘浓度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联锁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焦炉正常生产时,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捕集焦炉生产过程中各个部位产生的多源、阵发性、偶发性烟尘,通过捕集、净化、外排等工艺流程,将焦炉产生的烟尘实现有组织的净化处理并安全排放,使焦炉生产更加清洁,并保证焦炉全封闭后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捕集焦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有害气体等,改善焦炉生产的工作环境;

3)焦炉生产非常态时,会散发大量含有荒煤气的烟尘,在热浮力作用下聚集在焦炉大棚顶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无外动力的情况下将焦炉大棚内的混合气体迅速排出,从而确保焦炉生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焦炉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机侧烟尘收集单元、焦侧烟尘收集单元及上升管烟气导引单元的布置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机侧烟尘收集单元与除尘净化单元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焦侧烟尘收集单元与除尘净化单元连接33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升管烟气导引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风单元的布置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喷雾抑尘降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焦炉大棚 11.主梁 12.机侧立柱 13.焦侧立柱 14.机侧副跨横梁 15.焦侧副跨横梁 16.挡烟隔板 17.焦侧立面进风口 18.机侧立面进风口 21.焦侧排烟口 22.焦侧排烟管道 23.焦侧非常放散阀 31.机侧排烟口 32.机侧排烟管道 33.机侧非常放散阀 411.机侧烟尘输送管道 412.快速切断阀一 413.非常电动阀一 414.非常正压风机一 421.焦侧烟尘输送管道 422.快速切断阀二 423.非常电动阀二 424.非常正压风机二 425.出焦集尘干管 51.机侧除尘地面站 511.脉冲袋式除尘器一 512.除尘风机一 513.出口消声器一 514.烟囱一 52.焦侧除尘地面站 521.脉冲袋式除尘器二 522.除尘风机二 523.出口消声器二 524.烟囱二 53.排灰装置 54.刮板机 55.粉尘仓 6.烟气导引装置 61.导流管 62.锥形风帽 63.安装支架 71.焦侧新风管道 72.送风管道 73.机侧新风管道 74.高速喷口 81.供水总管 82.喷雾供水主管 83.过滤器 84.供水总阀 85.分路供水阀 86.雾化喷头 87.粉尘浓度传感器 88.温度传感器 89.控制器 9.焦炉 Ⅰ.焦侧空间 Ⅱ.机侧及炉顶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焦炉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综合治理系统,包括焦炉大棚1、焦侧烟尘收集单元、机侧烟尘收集单元、烟尘输送单元、除尘净化单元、上升管烟气导引单元、新风单元及喷雾抑尘降温单元;所述焦炉大棚1将焦炉9本体及机、焦两侧的焦炉机械全部封闭在内,焦炉大棚1内沿焦炉9长向设置挡烟隔板16,将内部空间分隔成为焦侧空间Ⅰ、机侧及炉顶空间Ⅱ2个部分;焦侧空间Ⅰ内设有焦侧烟尘收集单元,机侧及炉顶空间Ⅱ内设机侧烟尘收集单元;焦侧烟尘收集单元及机侧烟尘收集单元通过烟气输送单元连接除尘净化单元;焦炉上升管的煤气放散口处设上升管烟气导引单元;焦炉大棚1内还设有新风单元及喷雾抑尘降温单元。

如图1所示,所述焦炉大棚1由主梁11、机侧立柱12、焦侧立柱13、机侧副跨横梁14及焦侧副跨横梁15组成;主梁11的两端分别由支架支撑在焦炉9两端的抵抗墙上;机侧立柱12位于机侧推焦杆操作空间外侧,主梁11与机侧立柱12顶部之间设机侧副跨横梁14;焦侧立柱13设于焦侧第三轨道支架外侧,且焦侧立柱13与机侧立柱12一一对应设置,主梁11与焦侧立柱13顶部之间设焦侧副跨横梁15;焦炉大棚1四周的外立面除预留大门及通风口区域外全部用彩色压型钢板封闭,由主梁11、机侧副跨横梁14及焦侧副跨横梁15构成的大棚顶盖除预留排烟口区域外全部用耐热钢板进行封闭。

所述挡烟隔板16设置在焦侧炉柱上的装煤接口阀顶部。

如图2所示,所述焦侧烟尘收集单元由设置在焦侧空间Ⅰ焦炉大棚1顶盖上的多个焦侧排烟口21、焦侧排烟管道22及多个焦侧非常放散阀23组成,焦侧排烟口21通过焦侧排烟管道22连接烟尘输送单元;所述机侧烟尘收集单元由设置在机侧及炉顶空间Ⅱ焦炉大棚1顶盖上的多个机侧排烟口31、机侧排烟管道32及多个机侧非常放散阀33组成,机侧排烟口31通过机侧排烟管道32连接烟尘输送单元。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烟尘输送单元由机侧烟尘输送管道411及焦侧烟尘输送管道421组成,机侧烟尘输送管道411的一端连接机侧排烟管道32,另一端连接除尘净化单元中的机侧除尘地面站51,机侧烟尘输送管道411上设快速切断阀一412,快速切断阀一412下游的机侧烟尘输送管道411上设支管道一,支管道一上设非常电动阀一413及非常正压风机一313;焦侧烟尘输送管道421的一端分别连接焦侧排烟管道22及出焦集尘干管425,另一端连接除尘净化单元中的焦侧除尘地面站52,其中连接焦侧排烟管道22的焦侧烟尘输送管道421上设快速切断阀二422,快速切断阀二422下游的焦侧烟尘输送管道421上设支管道二,支管道二上设非常电动阀二423及非常正压风机二424。

所述除尘净化单元由机侧除尘地面站51和焦侧除尘地面站52组成,机侧除尘地面站51设于焦炉9机侧,包括通过风管一依次连接的脉冲袋式除尘器一511、除尘风机一512、出口消声器一513及烟囱一514;所述焦侧除尘地面站52设于焦炉9焦侧,包括通过风管二依次连接的脉冲袋式除尘器二521、除尘风机二522、出口消声器二523及烟囱二524,除尘风机二522设2组,一工一备;脉冲袋式除尘器一511、脉冲袋式除尘器二521另外通过对应设置的刮板机54连接对应的粉尘仓55。

如图2、图5所示,所述上升管烟气导引单元包括设置在上升管煤气放散口处的烟气导引装置6,其由多层导流管61、锥形风帽62及安装支架63组成;导流管61由上部的直管及下部的锥管组成,锥管的下口内径大于上口内径;各层导流管61自上至下依次连接,且直管与对应锥管的直径依次递减;下层导流管的直管上端伸入相邻的上层导流管的锥管中;多层导流管61通过安装支架63固定在上升管的上方,锥形风帽62与最上层的导流管61固定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新风单元包括设于焦侧空间Ⅰ的焦侧新风管道71及设于机侧及炉顶空间Ⅱ的机侧新风管道73;所述焦侧新风管道71设置在焦侧装煤接口阀干管顶部,焦侧新风管道71上设有多个送风管道72,各个送风管道72分别位于各装煤接口阀之间的空隙处,其出风口延伸到炉顶区上方,送风管道72上分别设脉冲阀;所述机侧新风管道73设置在机侧集气管操作台上,机侧新风管道73上设置多个高速喷口74,各个高速喷口74分别位于各上升管之间的空隙处。

如图7所示,所述喷雾抑尘降温单元包括供水总管81、喷雾供水主管82及雾化喷头86;所述供水总管81的一端与外部的高压供水管连接,另一端与多条喷雾供水主管82相连;多条喷雾供水主管82沿焦炉9长向并排设于炉顶区上方;供水总管81上设有过滤器83及供水总阀84,各条喷雾供水主管82的进水端分别设分路供水阀85,喷雾供水主管82的底部沿长向均匀设置多个雾化喷头86;所述供水总阀84为电动开关阀,分路供水阀85为电动调节阀;焦炉大棚1内分多点设有多个粉尘浓度传感器87及温度传感器88,供水总阀84、分路供水阀85与粉尘浓度传感器87及温度传感器88通过控制器89联锁控制。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焦炉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综合治理系统,共包括焦炉大棚1、焦侧烟尘收集单元、机侧烟尘收集单元、烟尘输送单元、除尘净化单元、上升管烟气导引单元、新风单元及喷雾抑尘降温单元等8个功能单元;具体功能如下:

一、焦炉大棚1;

1)焦炉大棚1采用中间主体带两翼的结构形式;由主梁11和支架承担焦炉大棚1及顶部通风设施的主要载荷,焦炉9中部设有煤塔时,主梁11的一端由支架支撑,另一端和煤塔固定连接,使焦炉大棚1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定与牢固;

2)主梁11设于焦炉9炉顶区的正上方,机侧立柱12,焦侧立柱13的设置与焦炉9炉柱相对应,且间距为焦炉炭化室宽度的整数倍,便于在对应各焦炉炭化室的位置设置通风口及排烟口;

3)机侧副跨横梁14、焦侧副跨横梁15具有较大坡度,便于清除雨水和积雪;

4)主梁11与两侧副跨横梁14、15相接处分别具有一个较矮的侧立面,便于安装通风设备;

5)焦炉大棚1的外立面除设备安装区域外全部用彩色压型钢板进行密封,顶盖上除设备安装区域外全部用耐热钢板进行密封,且所有拼接缝隙处用耐高温胶泥填充,能够有效防止出现漏风现象;

6)挡烟隔板16设置在焦侧炉柱上的装煤接口阀顶部,挡烟隔板16的底部与焦炉炉柱采用柔性连接。通过挡烟隔板16将焦炉大棚1内部空间分隔为焦侧空间Ⅰ及机侧及炉顶空间Ⅱ,两个空间完全独立,两个空间内生产区域产生的不同烟尘可以分别进行收集处理;同时,当焦炉9断面有横向侧风时,焦炉9内一侧的烟气不会从另外一侧溢出,保证了焦炉大棚1内烟气的有效收集排出。

二、焦侧烟尘收集单元;

1)焦侧空间Ⅰ焦炉大棚1的顶部设有焦侧排烟管道22和焦侧排烟口21以及焦侧非常放散阀23。焦侧排烟口21沿焦炉9长向等间距布置,其分别设置在炭化室的中心线上,且间距等于炭化室间距的整数倍。焦侧排烟口21设置在焦侧副跨盖顶的最高处,并与焦侧排烟管道22连接。排风量满足红焦罐在焦炉大棚1内工况和非运焦时的工况需求。焦炉焦侧多源性烟尘在热压和系统吸力以及挡烟隔板16的作用下聚集在焦侧空间Ⅰ焦炉大棚1的上部,通过焦侧排烟管道22被吸至焦侧烟尘输送管道421内,并与出焦集尘干管425收集到的出焦烟尘一起被送至焦侧除尘地面站52进行除尘净化处理。

2)焦侧空间Ⅰ的焦炉大棚1侧面设焦侧立面进风口17,其顶部标高与焦罐车上沿标高一致,保证焦罐车内由于热浮力产生的粉尘不会外溢到焦炉大棚1外;同时,焦侧立面进风口17与焦侧操作台的标高基本一致,能够有效改善焦侧工作环境。

3)焦侧排烟口21沿焦炉9长向等距设置多个焦侧非常放散阀23。焦侧非常放散阀23可与焦炉大棚1中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及可燃气体检测装置、焦侧除尘地面站52的除尘风机二522联锁控制,保证焦侧的焦炉大棚1内通风状况良好,可燃气体体积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10%。

三、机侧烟尘收集单元;

1)机侧及炉顶空间Ⅱ的焦炉大棚1顶部设有机侧排烟管道32和机侧排烟口31。机侧排烟口31沿焦炉9长向等间距布置,并分别设置在炭化室中心线上,其间距等于炭化室间距的整数倍。机侧排烟口31设置在机侧及炉顶空间Ⅱ焦炉大棚1的最高处,即焦炉炉顶区的正上方。机侧排烟管道32包括2条排烟主管道,每个炭化室对应设置2个机侧排烟口31。逸散烟尘通过机侧排烟口31被吸机侧排烟管道32后被送至机侧除尘地面站51进行除尘净化处理。

2)机侧及炉顶空间Ⅱ的焦炉大棚1侧面设机侧立面进风口18。焦炉生产的主要操作空间在机侧操作台和焦炉炉顶。焦炉9偶发性烟尘主要集中发生在机侧小炉门、炉头及炉顶部位,机侧炉柱距离焦炉大棚1外立面水平距离超过40米,焦炉炭化室中下部偶尔产生的烟尘在热浮力和顶部抽吸力的作用下向上漂移,无法横向外逸至焦炉大棚1外。机侧立面进风口18标高与焦炉炭化室顶部标高一致,这样能有效使机侧操作台完全敞开,保证了机侧操作台区域工人操作的环境温度和空气质量。机侧立面进风口18的高度能够缩短新风至焦炉炉顶区的行程距离,有效改善炉顶操作区域的工作温度和空气质量。

3)机侧及炉顶空间Ⅱ的焦炉大棚1顶部与机侧排烟口31同轴线等距设置多个机侧非常放散阀33。机侧非常放散阀33可与机侧及炉顶空间Ⅱ焦炉大棚1内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及可燃气体检测装置、机侧除尘地面站51的除尘风机一512联锁控制,保证机侧及炉顶空间Ⅱ的焦炉大棚1内通风状况良好,可燃气体体积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10%。

四、烟气输送单元;

焦炉大棚1内的逸散烟气和焦炉出焦除尘烟气经烟气输送单元送至对应除尘地面站进行净化。由机侧烟尘输送管道411及焦侧烟尘输送管道421组成,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即(a)正常工作时,快速切断阀一412/快速切断阀二422的液(气)压缸上电磁阀得电,液(气)压缸伸出,阀门开启,气流通过,非常正压风机一414/非常正压风机二424处于关闭状态;(b)非常状态时,快速切断阀一412/快速切断阀二422的液(气)压缸上电磁阀失电,液(气)压缸缩回,阀门关闭,气流被切断,非常正压风机一414/非常正压风机二424启动,室外空气被抽至机侧烟尘输送管道411/焦侧烟尘输送管道421内。这样可以保证每个机侧排烟口31/焦侧排烟口21在非常状态时处于正压状态。此时焦炉9放散的含有可燃气体的烟尘无法进入机侧烟尘输送管道411/焦侧烟尘输送管道421中,从而保证了系统安全。

五、除尘净化单元;

1)焦侧排烟管道22及出焦集尘干管425收集后的烟尘由除尘风机二522抽吸至焦侧除尘地面站52,经过脉冲袋式除尘器二521净化过滤后经除尘风机二522、出口消声器二523、烟囱二524被排至大气;脉冲袋式除尘器二521分离下来的粉尘通过排灰装置53和刮板机54储存至粉尘仓55内,定期加湿外运。除尘风机二522采用调速运行。(a)推焦时,除尘风机二522低速运转,满足出焦时捕集出焦烟尘和其他偶发性烟尘的需要;(b)当焦罐在焦炉大棚1内行走时,除尘风机二522高速运转,满足排出因热浮力进入焦炉大棚1内气流和其他偶发性烟尘的需要;(c)当焦罐移出焦炉大棚1后,除尘风机二522低速运行,满足排出焦炉余热和其他偶发性烟尘的需要。

2)机侧排烟管道32收集后的烟尘被除尘风机一512抽吸至机侧除尘地面站51,经过脉冲袋式除尘器一511净化过滤后经过除尘风机一512、出口消声器一513、烟囱一514被排至大气;分离下来的粉尘通过排灰装置53、刮板机54储存至粉尘仓55内,定期加湿外运。除尘风机一512定速运行,满足排出焦炉余热、粉尘和危险气体的需要。因所处理烟气中的粉尘含量较低,机侧除尘系统的设备运行状态和设备选型符合该工况要求的同时应满足节能环保的需求。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焦侧空间Ⅰ;

正常生产时,焦炉9焦侧的多源性烟尘在热压和系统吸力以及挡烟隔板16的作用下聚集在焦侧空间Ⅰ焦炉大棚1的上部,通过焦侧排烟口21被吸至焦侧排烟管道22内;烟尘通过焦侧烟尘输送管道421被送至脉冲袋式除尘器二521;经过过滤净化后,干净气体经除尘风机二522抽吸后经由出口消声器二523、烟囱二524排放至大气;脉冲袋式除尘器二522捕集下来的粉尘通过排灰装置53、刮板机54送至粉尘仓55;粉尘经加湿缷灰机加湿后定期外运。除尘风机二522采用冗余设置,当工作风机运行出现故障,备用风机可以快速启动。

非常状态主要指除尘风机二522在事故状态停机或全厂性大停电情况发生。针对非常状态采取以下措施:

(a)事故状态下,快速切断阀二422得到中控信号后迅速关闭,除尘风机二522停止运行,焦侧非常放散阀23自动打开;非常正压风机二424与非常电动阀423同时开启运转,保证焦侧排烟管道22内保持正压,易燃易爆气体不会聚集在焦侧排烟管道22内;在热压作用下焦侧空间Ⅰ焦炉大棚1顶部内含可燃气体的大量烟尘通过焦侧非常放散阀23排至室外大气。

(b)当全厂性大停电发生时,快速切断阀二422自动关闭;焦侧非常放散阀23自动打开,在热压作用下焦侧空间Ⅰ焦炉大棚1顶部内含可燃气体的大量烟尘通过焦侧非常放散阀23排至室外大气。

非常状态解除后,除尘风机二522先启动;随后快速切断阀二422打开;然后非常正压风机二424停止运转,非常电动阀二423关闭;延时(如1min)后焦侧非常放散阀23自动复位关闭。

2、机侧及炉顶空间Ⅱ;

正常生产时,机侧多源性烟尘在热压和系统吸力的作用下聚集在机侧及炉顶空间Ⅱ焦炉大棚1的上部,通过机侧排烟口31被吸至机侧排烟管道32内,并送至脉冲袋式除尘器一511,烟尘经过滤净化后,干净气体经除尘风机一512抽吸后经由出口消声器一513、烟囱一514排放至大气;脉冲袋式除尘器一511捕集下来的粉尘通过排灰装置53、刮板机54送至粉尘仓55;粉尘经加湿缷灰机加湿后定期外运。

非常状态(主要指除尘风机一512在事故状态停机或全厂性大停电情况发生)时,采取以下措施:

(a)除尘风机一512出现故障时,快速切断阀一412得到中控信号后迅速关闭;除尘风机一512停止运行,机侧非常放散阀33自动打开;紧接着,非常正压风机一414与非常电动阀一413同时开启运转,保证机侧排烟管道32内保持正压,易燃易爆气体不会聚集在机侧排烟管道32内;在热压作用下机侧及炉顶空间Ⅱ焦炉大棚1顶部内含可燃气体的大量烟尘通过机侧非常放散阀33排至室外大气。

(b)当全厂性大停电发生时,快速切断阀一412自动关闭;与此同时,机侧非常放散阀33自动打开,在热压作用下机侧及炉顶空间Ⅱ焦炉大棚1顶部内含可燃气体的大量烟尘通过机侧非常放散阀33排至室外大气。

非常状态解除后,除尘风机一512先启动;随后快速切断阀一412打开;然后非常正压风机一414停止运转,与此同时非常电动阀一413关闭;延时(如1min)后33机侧非常放散阀自动复位关闭。

六、上升管烟气导引单元;

每个炭化室在焦炉9机侧均设有上升管,上升管与集气管相连;在推焦开始前上升管顶部水封阀打开、与集气管相连的桥管关断,切断该炭化室煤气进入集气管的通道;炭化室内含焦炉煤气的气体通过上升管上部开口向外放散,直到出焦完成。通过上升管口向外喷出的气体含有大量的煤气,并且多数呈火焰燃烧状态。为了使这部分气体尽快、尽可能多的排出至焦炉大棚1外,减少向焦炉大棚1内自由扩散,在上升管正上方设置烟气导引装置6。该装置呈多级扩散结构设计,烟气从上升管喷出后在导流管61内形成高速气流,从而诱导周围空气进入下一层导流管,通过逐级的递增诱导,降低了烟气温度与可燃气体浓度,最终使该部分烟气安全引导至焦炉大棚1外,保证了焦炉大棚1安全的同时,降低排风量。

七、新风单元;

焦炉9炉顶完全处在焦炉大棚1内部,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排风和补风,但炉顶工人操作区仍处于气流涡流的不利地区。为保证操作区的工作环境温度和空气质量要求,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累积,设置了2组新风管道。即在机侧集气管操作台上部设置1组机侧新风管道73,机侧新风管道73上设置多个高速喷口74,高速喷口74的位置在各上升管之间的空隙处。在焦侧装煤接口阀干管顶部设置1组焦侧新风管道71,焦侧新风管道71上设多个送风管道72,送风管道72位于各接口阀之间的空隙处,送风管道72的出风口延伸至焦炉9炉顶上方。为加强空气扰动,采用脉冲阀控制送风顺序,保证新风气流的射程。

八、喷雾抑尘降温单元;

喷雾抑尘降温单元的多排喷雾供水主管82设于焦炉大棚1内炉顶上方,经过雾化后的水雾颗粒均匀喷洒在焦炉炉顶操作区,起到降温抑尘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改善炉顶操作区的操作环境,还可减少排风系统的风量,使对应的除尘风机、除尘器包括排风管道等设备与材料的投资降低,从而达到节能降耗、降低建设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对焦炉9进行整体封闭的焦炉大棚1的基础上,实现对焦炉9长期、量少、不规则、多源、偶发性的烟尘、余热等污染的治理,比现有的装煤、出焦、机侧、炉头烟及炉顶烟尘捕集除尘系统的控制效果更全面,实现了焦炉污染源全覆盖。相比炉顶烟尘捕集除尘,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的处理风量更少,更节能。另外,本实用新型综合考虑了非常状态下系统安全运行问题,保证焦炉大棚内生产操作区域环境问题,有利于提升焦炉生产大气污染排放水平,实现焦炉清洁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