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构件喷涂用有害气体搜集及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8623发布日期:2019-06-25 23:4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构件喷涂用有害气体搜集及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构件喷涂用有害气体搜集及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钢构件的喷涂工艺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比如甲醛、苯等,这些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会威胁周围人员的身体健康,危害性较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及净化处理。现有的喷涂有害气体处理装置无法将有害气体有效的集中到一起,并且对有害气体净化处理的不够充分全面,净化处理效果不理想,同时无法实现对有害气体动态的净化过滤,净化的效率不高,无法满足现有对有害气体处理的需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钢构件喷涂用有害气体搜集及处理设备。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构件喷涂用有害气体搜集及处理设备,包括壳体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装置上的水箱装置、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装置上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钢构件喷涂用有害气体搜集及处理设备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壳体装置内的动态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动态过滤装置下方的出气装置、位于所述出气装置下方的集液排液装置、设置于所述集液排液装置上的净化装置,所述动态过滤装置包括波浪滤网、设置于所述波浪滤网上的若干挡板、位于所述波浪滤网下方的驱动轴、设置于所述波浪滤网两端的定位板、设置于所述定位板上的定位架、收容于所述定位架内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定位架下方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弹簧下方的第二固定杆,所述净化装置包括刮除框、位于所述刮除框左侧的排出管、位于所述刮除框下方的隔板、设置于所述隔板上方的第四过滤网、位于所述隔板下方的管道、位于所述管道下方的矩形框、收容于所述矩形框内的第五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左侧的第五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钢构件喷涂用有害气体搜集及处理设备能够实现将有害气体有效的抽入到壳体中,然后对有害气体进行全面有效的净化处理,可以对有害气体与净化液全面的接触,保证对有害气体净化的效果,同时可以对有害气体动态的净化过滤,提高对有害气体的净化效率,节约时间,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周围人员的身心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钢构件喷涂用有害气体搜集及处理设备的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钢构件喷涂用有害气体搜集及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本发明钢构件喷涂用有害气体搜集及处理设备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4为图2所示本发明钢构件喷涂用有害气体搜集及处理设备的b部位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钢构件喷涂用有害气体搜集及处理设备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钢构件喷涂用有害气体搜集及处理设备包括壳体装置1、设置于所述壳体装置1上的水箱装置2、第一驱动装置3、收容于所述壳体装置1内的动态过滤装置4、位于所述动态过滤装置4下方的出气装置5、位于所述出气装置5下方的集液排液装置6、设置于所述壳体装置1上的第二驱动装置7、设置于所述集液排液装置6上的净化装置8。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壳体装置1包括壳体11、设置于所述壳体11上的第一密封块12、第二密封块13、收容于所述壳体11内左右两侧的卡扣架14、位于所述壳体11下方的排液管15、设置于所述排液管15上的第一阀门16、位于所述排液管15一侧的排气管17、设置于所述排气管17上的第二阀门18、位于所述壳体11右侧的抽气管19、设置于所述抽气管19上的风机10、第三阀门101。所述壳体1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壳体11的上端设有开口使其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壳体11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113、第四通孔114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五通孔115。所述第一密封块12采用密封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密封块12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112内且与所述壳体11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堵住所述第二通孔112。所述第二密封块13采用密封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密封块13收容于所述第五通孔115内且与所述壳体11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堵住所述第五通孔115。所述卡扣架14设有两个,所述卡扣架14呈弯折状,所述卡扣架14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扣架14的上端与所述壳体11内表面平行。所述排液管15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113且与所述壳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液管15与所述第三通孔11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阀门16可以控制所述排液管15内液体的流量。所述排气管17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114且与所述壳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气管17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阀门18可以控制所述排气管17内气体的流量。所述抽气管19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壳体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抽气管19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风机10设置于所述抽气管19上,所述风机10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风机10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及关闭,上述为公知常识,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风机10可以将外界的有害气体抽入到所述抽气管19内。所述第三阀门101可以控制所述抽气管19内气体的流量。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水箱装置2包括密封板21、设置于所述密封板21上的固定板22、位于所述密封板21下方左右两侧的卡扣杆23、位于所述固定板22下方的连接管24、设置于所述连接管24下方的喷头25、位于所述固定板22上方的水箱26、收容于所述水箱26内的第一过滤网27、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7下方的第一弹簧28、位于所述水箱26左右两侧的握持架29。所述密封板21呈长方体,所述密封板21收容于所述壳体11内且与所述壳体11内表面滑动接触,从而可以将壳体11的上端封住,所述密封板2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六通孔211,所述第六通孔211呈方形。所述固定板22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板22收容于所述第六通孔211内且与所述密封板2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七通孔221,所述第七通孔221呈圆形。所述卡扣杆2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密封板21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卡扣杆23呈长方体,所述卡扣杆23的上端与所述密封板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扣杆23的侧面顶靠在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卡扣杆23的下端卡扣在所述卡扣架14与所述壳体11内表面之间,从而对所述密封板21起到定位作用,使其只能上下移动。所述连接管24采用软管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左右摆动,所述连接管24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221且与所述固定板2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连接管24的内部与所述第七通孔221的内部相通。所述喷头25为市面上常见的喷头,其可以向下喷水,所述连接管24的下端与所述喷头25连接,使得连接管24内的水可以经过喷头25向下喷出,所述连接管24与所述喷头25的连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水箱26呈空心的长方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水箱26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板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通孔221位于所述水箱26的下方。所述第一过滤网27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过滤网27收容于所述水箱26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一过滤网27可以在所述水箱26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一过滤网27上设有滤孔,以便对水或者净化液进行过滤处理。所述第一弹簧28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弹簧28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板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8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7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过滤网27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握持架29设有两个,所述握持架29的两端与所述水箱26的侧面固定连接,其可以通过螺钉或者螺栓相互固定,方便使用者握住。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包括第一电机31、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31上的第一输出轴32、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32上的第一拉线33、收容于所述壳体11内的第一固定杆34、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34右端的第一滚轮35、位于所述第一拉线33下端的第一拉环。所述第一电机3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第一电机3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电机31与所述壳体11固定连接,其可以通过螺栓或者螺钉相互固定。所述第一输出轴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机31可以带动所述第一输出轴32旋转。所述第一拉线33的左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33贯穿所述第二密封块13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一拉线33可以左右移动。所述第一固定杆34的左端与所述壳体11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34的右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35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杆34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35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一拉线33顶靠在所述第一滚轮35上。所述第一拉环呈弯曲状,所述第一拉线3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拉环固定连接。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动态过滤装置4包括波浪滤网41、设置于所述波浪滤网41上的若干挡板42、位于所述波浪滤网41下方的驱动轴43、设置于所述波浪滤网41两端的定位板44、设置于所述定位板44上的定位架45、收容于所述定位架45内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定位架45下方的第三弹簧46、位于所述第三弹簧46下方的第二固定杆47。所述波浪滤网41呈波浪状,所述波浪滤网41收容于所述壳体11内且与所述壳体11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波浪滤网41可以在所述壳体11内移动,所述波浪滤网41上设有滤孔,可对净化液或者水进行过滤。所述挡板42设有若干个,所述挡板42的下端与所述波浪滤网41固定连接,所述挡板42位于所述波浪滤网41波峰的上方,其可以将玻璃滤网41上方的净化液或者水分隔开。所述驱动轴43呈圆柱体,所述驱动轴43收容于所述壳体11内且与所述壳体1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驱动轴43可以在所述壳体11内旋转,其连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驱动轴43与电机(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其可以带动驱动轴43逆时针旋转,其连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定位板4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波浪滤网41的两端,所述定位板44呈长方体且与所述壳体11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波浪滤网41的端部与所述定位板4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4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定位架45呈凹字形,所述定位架45的一端顶靠在所述壳体11内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定位架45可以在所述壳体11内上下移动,所述定位板44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定位架45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定位板44可以在所述定位架45内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拉环的两端与所述定位架4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架45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架45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板44的端部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定位板44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三弹簧4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弹簧46的上端与所述定位架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4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杆47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杆47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1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4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47固定连接。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出气装置5包括集中管51、设置于所述集中管51上的海绵管52。所述集中管51呈圆柱体且左右表面相通,所述集中管51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壳体11内表面固定连接,使得从抽气管19抽入的空气经过第一通孔111进入到集中管51内,所述集中管51的左端与所述壳体11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管51上设有若干出气孔511。所述海绵管52呈圆柱体,所述集中管51穿过所述海绵管52的内部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海绵管52遮住所述出气孔511。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集液排液装置6包括集中框61、收容于所述集中框61内的第二过滤网62、收容于所述集中框61内左右两侧的遮板63、位于所述遮板63下方的第三过滤网64、位于所述集中框61左右两侧的第四弹簧65、位于所述第四弹簧65下方的支撑块66、位于所述集中框61下方的软管67。所述集中框61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集中框61的上端与所述壳体11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集中框61可以在所述壳体11内上下移动,所述集中框61的下表面设有第八通孔611,所述第八通孔611呈圆形,所述第八通孔611位于所述第三通孔113的上方,所述集中框61的左表面设有第九通孔612,所述第九通孔612贯穿所述集中框61的内外表面。所述第二过滤网62收容于所述集中框61内,所述第二过滤网62的下表面及其侧面与所述集中框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62上设有滤孔,可对净化液或者水进行过滤。所述遮板6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集中框6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遮板63的一端与所述集中框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64呈竖直状,所述第三过滤网64的上端与所述遮板6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64的下端与所述集中框61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64遮住所述第九通孔612。所述第四弹簧65设有若干个且分别位于所述集中框6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弹簧65的上端与所述集中框6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6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块66呈长方体,所述支撑块66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1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65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块66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集中框6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软管67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611且与所述集中框6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软管67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113且与所述壳体11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软管67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弯曲。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包括第二电机71、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71上的第二输出轴72、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72上的第二拉线73、设置于所述壳体11内的第三固定杆74、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杆74左端的第二滚轮75、设置于所述第二拉线73上端的第二拉环76。所述第二电机7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第二电机7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电机71与所述壳体11固定连接,其可以通过螺栓或者螺钉相对固定。所述第二输出轴72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输出轴7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71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机71可以带动所述第二输出轴72旋转。所述第二拉线73与所述第二输出轴7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73贯穿所述第一密封块12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拉线73可以左右移动。所述第三固定杆74呈长方体,所述第三固定杆74的右端与所述壳体11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74的左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滚轮75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75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三固定杆74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75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旋转,其连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二拉环76呈弯曲状,所述第二拉环76的两端与所述集中框6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73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拉环7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73顶靠在所述第二滚轮75上。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净化装置8包括刮除框81、位于所述刮除框81左侧的排出管82、位于所述刮除框81下方的隔板83、设置于所述隔板83上方的第四过滤网84、位于所述隔板83下方的管道85、位于所述管道85下方的矩形框86、收容于所述矩形框86内的第五过滤网87、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87左侧的第五弹簧88。所述刮除框81的上端与所述集中框6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刮除框81的下表面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自所述刮除框81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所述刮除框81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一圆孔811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二圆孔812,所述第一圆孔811位于所述第二圆孔812的左侧。所述排出管82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九通孔612且与所述集中框6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82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一圆孔811且与所述刮除框8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出管82的内部与所述矩形槽相通。所述隔板83呈长方体,所述隔板83与所述壳体11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83可以将其上下空间完全隔开,所述软管67贯穿所述隔板83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隔板83上设有第三圆孔831,所述第三圆孔831呈圆形。所述第四过滤网84呈长方体,所述第四过滤网84的下端与所述隔板8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84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矩形槽内且与所述刮除框81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刮除框81可以在所述第四过滤网84上移动,所述第四过滤网84上设有滤孔,可对空气进行过滤。所述管道85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圆孔831且与所述隔板8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圆孔831与所述管道85的内部相通。所述矩形框86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矩形框86的左端与所述壳体11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框86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四圆孔86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五圆孔862,所述管道85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圆孔861且与所述矩形框8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管道85的内部与所述矩形框86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五过滤网87呈波浪状,所述第五过滤网87收容于所述矩形框86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五过滤网87可以在所述矩形框86内左右移动,所述第五过滤网87位于所述第四圆孔861及所述第五圆孔862之间。所述第五弹簧88的左端与所述矩形框8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88的右端与所述第五过滤网87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五过滤网87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五过滤网87上设有滤孔,从而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本发明钢构件喷涂用有害气体搜集及处理设备使用时,首先将其放置在喷涂的环境中,然后将用于净化喷涂有害气体的净化液比如甲醛净化液、苯净化液等倒入到水箱26内,上述净化液为市面上常见的净化液,其属于公知常识,故在此不再赘述,然后倒入到水箱26内的净化液经过第一过滤网27的过滤后穿过第七通孔221进入到连接管24内,然后经过喷头25向下喷出,且喷到波浪滤网41上,经过波浪滤网41的过滤后向下滴落,且滴落在所述海绵管52上,以便将海绵管52浸湿,然后继续向下滴落,且滴落在所述集中框61内,由于遮板63的设置,使得净化液不会滴落到第九通孔612内,并且可以浸湿第三过滤网64,以便增强第三过滤网64对有害气体的净化效果。然后打开与所述驱动轴43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驱动轴43逆时针旋转,所述驱动轴43逆时针旋转带动波浪滤网41向左侧移动,此时左侧的第二弹簧被压缩,右侧的第二弹簧被拉伸,由于波浪滤网41呈波浪状,且驱动轴43与壳体11枢轴连接且顶靠在波浪滤网41上,使得波浪滤网41向左侧移动的过程中周期性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带动波浪滤网充分的移动,以便将净化液充分全面的抖动掉且均匀的向下喷洒,同时由于挡板42的设置,使得喷头25向下喷出的净化液可以在挡板42之间均匀分布,有利于净化液均匀向下喷洒,然后打开所述第一电机31的开关,所述第一电机31为伺服电机,其带动第一输出轴32旋转,所述第一电机31可以周期性的反向调整第一输出轴32的转向,使得所述第一输出轴32初始旋转时所述第一拉线33的上端在所述第一输出轴32上缠绕,所述第一拉线33被拉紧,所述第一拉环向上移动,进而使得定位架45、定位板44、波浪滤网41及挡板42向上移动,所述波浪滤网41脱离所述驱动轴43,此时在左侧压缩的第二弹簧及右侧的拉伸的第二弹簧作用下使得波浪滤网41向右移动,且恢复至初始位置,所述第一输出轴32反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拉线33放松,所述第一拉环向下移动,所述定位架45、定位板44、波浪滤网41向下移动到初始位置且使得波浪滤网41重新顶靠在驱动轴43上,此时旋转的驱动轴43使得波浪滤网41再次向左移动,由于驱动轴43逆时针旋转且第一输出轴32周期性的反向调整其转向,使得波浪滤网41不断的左右及上下移动,从而可以使得从喷头25向下喷出的净化液可以在挡板42之间均匀分布,且可以使得波浪滤网41上方的净化液充分的抖动掉且向下洒出,防止其滤孔被堵塞,同时可以使得净化液均匀的向下全面的洒出,方便对经过海绵管52的有害气体进行净化。然后打开所述第三阀门101,同时打开风机10的开关,使得喷涂产生的有害气体被抽入到抽气管19内,然后经过第一通孔111进入到所述集中管51内,然后经过所述出气孔511且经过浸湿后的海绵管52的过滤后向集中管51外侧排出,且进入到壳体11内,此时经过波浪滤网41过滤的净化液向下全面且均匀的洒出,此时穿过海绵管52滤孔的有害气体直接与向下均匀喷下的有害气体接触,从而可以对有害气体进行全面有效的净化,与甲醛、苯等发生反应,然后气体与液体一起向下流动。向下流动的液体集中在集中框61内,而向下流动的气体经过浸湿的第三过滤网64的过滤后进入到排出管82内,此时浸湿的第三过滤网64可以将空气中残留的有害气体中和掉,以便有效的清除有害气体,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进入到排出管82内的气体穿过第一圆孔811且经过第四过滤网84的过滤后再穿过第二圆孔812向右侧喷出。然后可以打开所述第二电机71的开关,所述第二电机71为伺服电机,其可以使得第二输出轴72周期性的反向调整其转向,使得第二拉线73周期性的拉紧及放松,所述第二拉线73拉紧时,其向下拉动第二拉环76,使得集中框61向下移动,所述第四弹簧65被压缩,所述刮除框81随之向下移动,所述软管67弯曲变形,所述第二拉线73放松时,压缩的第四弹簧65向上推动所述集中框61,使得所述集中框61随之向上移动,所述刮除框81随之向上移动,由于第二拉线73周期性的拉紧放松,使得集中框61随之不断的上下移动,所述刮除框81随之不断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刮除第四过滤网84上的杂质,保证第四过滤网84对空气高效有效的净化过滤,所述集中框61不断的上下移动可以将第三过滤网64上的杂质有效的抖动掉,防止第三过滤网64、第二过滤网62的滤孔被有效的堵塞住。穿过第二圆孔812的空气位于隔板83的上方,经过第三圆孔831进入到所述管道85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矩形框86内,经过所述第五过滤网87的多重过滤后穿过第五圆孔862向下喷出,最后经过排气管17排出,排出的空气环保无污染,且有害气体被有效的清除干净,进入到矩形框86内的空气气压较大时,所述第五过滤网87可以向左移动,所述第五弹簧88会被压缩,从而可以对第五过滤网87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第五过滤网87呈波浪状,使得进入到矩形框86内的空气经过多次净化过滤,保证对空气净化的效果。当集中框61内的净化液含量过多时,此时可以打开所述第一阀门16,使得集中框61内的净化液经过软管67,最后经过排液管15排出。使用者可以握住握持架29向上移动,以便将水箱26、固定板22、密封板21向上取下,以便对壳体11的内部进行人工清洗。至此,本发明钢构件喷涂用有害气体搜集及处理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