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消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23719发布日期:2019-08-24 10:02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消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硬件消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消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随之而来,数据的存储及保密工作成为企业及用户关注的重点。设计人员设计携带便捷,存储容量大的数据存储设备,成为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现有的数据存储设备的种类多种多样,如移动硬盘、u盘、软盘、磁带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所需的存储空间的大小及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设备,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存储。

为避免由于电脑故障或者电脑中毒而造成的相关数据的丢失,造成信息泄露情况的发生,用户在使用相关的设备进行数据的存储时,会存储一些保密的信息及资料;用户在不需要数据存储设备内的数据时,为避免信息的泄露,需要将数据存储设备销毁掉。现有的销毁数据的设备为消磁粉碎机,其主要包括消磁模块和粉碎模块,对于较硬的硬盘或者u盘等数据存储设备。

消磁粉碎机在使用时对于数据存储设备的消磁不够彻底,且粉碎过程容易出现粉碎不完全的情况,影响正常消磁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消磁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消磁粉碎机在使用时对于数据存储设备的消磁不够彻底,且粉碎过程容易出现粉碎不完全的情况,影响正常消磁作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消磁系统,包括外箱体和位于外箱体下侧的接料盒,所述外箱体的底部四角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外箱体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破碎仓,所述破碎仓位于接料盒的正上方,所述外箱体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外箱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消磁线圈组件,所述外箱体的内腔横向安装有传输带,所述外箱体的的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带轮机构与传输带传动连接,所述外箱体的内腔右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接料斗,所述接料斗的位置与破碎仓的位置对应,所述破碎仓的侧壁上通过电机座安装有破碎电机,所述破碎电机的转子轴上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轴座连接在破碎仓的内腔侧壁上,所述转轴的外壁上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外端部连接有破碎刀片,所述支杆、破碎刀片均位于破碎仓的内腔,所述破碎仓的底部设置有封板。

所述外箱体的前壁上设置有检测视窗。

所述接料斗的上侧开口呈扩口状。

所述接料斗的内腔侧壁上通过销轴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接料斗的内腔侧壁上。

所述封板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破碎仓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封板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条。

所述接料盒的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挡料板,且接料盒上表面两侧的挡料板呈向外倾斜扩张的形状。

所述接料盒的内腔支撑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上端延伸至接料盒的上侧,所述支撑弹簧的顶端支撑在筛板的下表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多个消磁线圈组件的设置,使得传输带在带动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移动时,保持受到消磁线圈组件的消磁作用,从而能提供足够的消磁时间;

2)通过将消磁线圈组件与破碎仓分离较远的作用下,使得消磁线圈组件消磁作用与破碎作用之间互不影响,从而通过双重的消磁作用,能够更好的进行消磁;

3)通过筛板的设置,能够将破碎后的计算机存储硬件进行检查判断是否达到消磁作用,将未达到消磁作用二次破碎消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外箱体的内腔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接料斗的内腔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破碎仓的内腔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接料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箱体、2检测视窗、3支柱、4接料盒、5破碎仓、6进料口、7消磁线圈组件、8传输带、9驱动电机、10接料斗、11缓冲板、12缓冲弹簧、13电机座、14转轴、15支杆、16破碎刀片、17封板、18筛板、19支撑弹簧、20挡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消磁系统,包括外箱体1和位于外箱体1下侧的接料盒4,外箱体1的底部四角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支柱3,外箱体1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破碎仓5,接料盒4用于对破碎的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接料作用,并将接到的碎料进行检测,判断判断破碎是否彻底,将未达到破碎消磁作用的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进行二次消磁破碎作用;

破碎仓5位于接料盒4的正上方,外箱体1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进料口6,外箱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消磁线圈组件7,外箱体1的内腔横向安装有传输带8,外箱体1的的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通过带轮机构与传输带8传动连接,进料口6用于下料,进料口6位于传输带8的上端,且传输带8的左端延伸至进料口6的左侧,驱动电机9作为传输带8的驱动动力,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及皮带组成的带轮机构进行传输连接,消磁线圈组件7均匀分布在外箱体1的上表面上,传输带8传输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从第一个消磁线圈组件7到最后一个消磁线圈组件7的时间为30-40s,满足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的消磁条件;

外箱体1的内腔右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接料斗10,接料斗10的位置与破碎仓5的位置对应,接料斗10位于破碎仓5的正下方,便于接料作用;

破碎仓5的侧壁上通过电机座13安装有破碎电机12,破碎电机12的转子轴上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14,转轴14的另一端通过轴座连接在破碎仓5的内腔侧壁上,转轴14的外壁上安装有支杆15,支杆15的外端部连接有破碎刀片16,支杆15、破碎刀片16均位于破碎仓5的内腔,破碎仓5的底部设置有封板17,破碎电机12通过转轴14驱动支杆15和破碎刀片16转动,支杆15设定不同的长度,转动的驱动支杆15和破碎刀片16能够对破碎仓5内不同位置的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冲击破碎作用。

外箱体1的前壁上设置有检测视窗2,通过检测视窗2的设置,能够在外部观察外箱体1内的工作情况,当出现故障时,在外部观察后,方便针对性开箱检修。

接料斗10的上侧开口呈扩口状,通过扩口状的接料斗10的设置,能够扩大接料的有效面积,方便接料作用,避免经过消磁线圈组件7后的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掉落外部的情况。

接料斗10的内腔侧壁上通过销轴连接有缓冲板11,缓冲板11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弹簧12,缓冲弹簧12的另一端连接在接料斗10的内腔侧壁上,通过缓冲板11和缓冲弹簧12的设置,能够对掉落的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缓冲作用,避免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直角掉落对支杆15、破碎刀片16造成冲击损坏的情况,且在支杆15、破碎刀片16对破碎仓5内的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搅拌破碎时造成碎屑上升飞出接料斗10,避免造成外部的结构(如消磁线圈组件7)的损坏。

封板17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手柄,破碎仓5的底部设置有滑槽,封板17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条,通过手柄的设置,方便对封板17的开启作用,通过滑槽与滑条的配合作用,通过手动推拉封板17对破碎仓5开启或者关闭作用。

接料盒4的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挡料板20,且接料盒4上表面两侧的挡料板20呈向外倾斜扩张的形状,通过外张的挡料板20的设置,能够扩大接料盒4的有效接料面积,从而方便破碎的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落到接料盒4。

接料盒4的内腔支撑有支撑弹簧19,支撑弹簧19的上端延伸至接料盒4的上侧,支撑弹簧19的顶端支撑在筛板18的下表面上,通过筛板18和支撑弹簧19的配合作用,对下落的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碎屑起到缓冲的作用,且能够对较大的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进行分隔(预设筛板18的筛孔孔径为23-25mm)。

工作原理:将待处理的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通过进料口6进入外箱体1的内腔并掉落在传输带8上,在驱动电机9的驱动下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在传输带8上向右传输,消磁线圈组件7通电后,运用瞬间引发的强大磁场,将硬盘、磁带中的资料进行销毁,需要的磁力大约在8500高斯左右,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通过磁力消磁的方式进行初步消磁作用,传输到传输带8右端后掉落至接料斗10内;

并通过接料斗10进入破碎仓5的内腔,缓冲弹簧12通过转轴14带动支杆15和破碎刀片16转动对内部的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进行搅拌破碎,从而使得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破碎呈碎屑;

开启封板17,将破碎后的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下降掉落在筛板18上,检查未被破损的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碎屑,将未达到破碎消磁作用的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碎屑重新通过进料口6放入,进行二次消磁、破碎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