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23692发布日期:2019-08-24 10:02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原料混合装置,特别是一种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对木材的需求量极大,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树木的保护,木塑复合材料逐渐闯入人们的视野,木塑材料是一种用木粉、木纤维或其它植物纤维填充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兼有木材和塑料的优点。根据所用热塑性塑料的种类,可分为pvc发泡木塑、abs发泡木塑、ps发泡木塑、pe木塑、pp木塑等,木塑材料因其环保、成型效率高、防水、耐候性好、环境的友好性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越来越快且广泛的应用在各领域。尽管木塑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较脆、低的冲击性能,与天然木材相比具有较高的密度导致其在应用上受到了限制。

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3d打印的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410587283.4;授权公告号:cn104356618a】。这种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木粉、竹粉或稻壳粉放入到微波干燥机内以80℃-100℃的温度干燥1小时以上,使其含水量降至3%以下;2)将干燥得到的木粉、竹粉或稻壳粉与纸浆、空心微珠、偶联剂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活化处理,充分混合5-10分钟,得到混合物;3)将步骤2)中得到的混合物与pla、uhmwpe、相容剂、润滑剂、抗氧剂、增韧剂加入到双锥式混合机中混合20-30分钟至分散均匀,得到预混料;4)将混合均匀的预混料加入到行星螺杆造粒机中进行挤出造粒,其中行星螺杆造粒机从加料口到机头各区的机筒加热温度依次为:一区150℃~180℃、二区180℃~200℃、三区170℃~230℃、四区160℃~190℃;5)将步骤4)制得的颗粒料加入到锥形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拉丝,控制丝材的直径为1.75mm或3mm;其中锥形双螺杆挤出机从加料口到机头各区的机筒加热温度依次为:一区150℃~170℃、二区180℃~200℃、三区170℃~200℃、四区160℃~170℃;6)所述丝材通过水槽冷却后进入卷线机收卷成成品。

上述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中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在制粒前需对溶质原料进行制粉得到混合粉粒,再添加相应的溶液原料混合成混合溶液。但是,并没有涉及或提供相应的设备,从而来保证混合的均匀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混合装置,本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混合装置具有能够更加均匀的实现对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进行混合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混合装置,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粉碎箱和搅拌箱,所述粉碎箱和搅拌箱分别具有空腔一和空腔二,粉碎箱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与空腔一相通的出料口一,所述搅拌箱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与空腔二相通的进料口一,所述粉碎箱出料口一和搅拌箱进料口一之间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设置有粉体输送泵,搅拌箱的顶壁上开设有与空腔二相通的螺纹孔,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盖体,搅拌箱的相对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与空腔二相通的出料口二,出料口二上设置有出料管,连接管上设置有电磁阀一,且电磁阀一位于粉体输送泵和搅拌箱之间,出料管上设置有电磁阀二;

所述粉碎箱内设置有粉碎滚筒一和粉碎滚筒二,粉碎滚筒一和粉碎滚筒二的一端均为封闭端,粉碎滚筒一和粉碎滚筒二的另一端均具有开口端,粉碎滚筒一的外径小于粉碎滚筒二的内径,粉碎滚筒一位于碎滚筒二内,粉碎箱的顶壁上开设有穿出孔,穿出孔的孔径大于粉碎滚筒二的外径,粉碎滚筒一和粉碎滚筒二的开口端从穿出孔穿出,粉碎滚筒一内壁上固定有若干粉碎交叉刀片组,粉碎滚筒一位于粉碎滚筒二内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粉碎刀片一,粉碎滚筒二位于粉碎箱空腔一内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粉碎刀片二,且粉碎滚筒一外壁上开设有若干出料孔一,粉碎滚筒二位于粉碎箱空腔一内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出料孔二,出料孔一的孔径均大于出料孔二的孔径;所述搅拌箱的空腔二内设置有搅拌机构和摆动机构,搅拌机构包括防水电机、搅拌轴和若干搅拌叶片,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摆动电机、摆动轴和支撑架。

将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粒所需的溶质原料从粉碎滚筒一内,通过粉碎滚筒一内壁上的粉碎交叉刀片组进行第一次粉碎,粉碎后达到颗粒大小的溶质原料经过第一次过滤,从出料孔一进入到粉碎滚筒一和粉碎滚筒二之间,通过粉碎滚筒一外壁上的粉碎刀片一进行第二次粉碎,粉碎后达到颗粒大小的溶质原料经过第二次过滤,从出料孔二进入到粉碎滚筒二和粉碎箱之间,通过粉碎滚筒二外壁上的粉碎刀片三进行第三次粉碎,从而能够更彻底的实现对溶质原料进行粉碎混合;粉碎后的溶质原料通过连接管上的粉体输送泵输送到搅拌箱内,溶液原料从螺纹孔添加,通过搅拌机构能够对溶液原料与粉碎后溶质原料混合,通过摆动机构能够带动搅拌机构在搅拌箱空腔二内摆动,扩大搅拌范围,从而提交搅拌效率。

在上述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混合装置中,所述搅拌箱相对的两内侧壁上分别竖直固定有滑条一和滑条二,滑条一和滑条二相互平行,滑条一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挡块一和挡块二,滑条二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挡块三和挡块四,所述支撑架包括竖板一、竖板二、横板一和横板二,竖板一和竖板二相互平行,横板一的一端固定在竖板一上,横板二的一端固定在竖板二上,横板一和横板二共线,且横板一均与竖板一,竖板一背向竖板二的一竖直面上开设有与滑条一相匹配的滑槽一,竖板二背向竖板一的一竖直面上开设有与滑条二相匹配的滑槽二,所述搅拌箱上还设有能够带动支撑架上、下运动的升降结构。

通过升降机构能够带动支撑架中的竖板一、竖板二分别沿着滑条一、滑条二上、下运动,从而能够带动摆动机构和搅拌机构在搅拌箱空腔二内上、下运动,扩大搅拌范围。且挡块一、挡块二、挡块三和挡块四能够防止竖板一、竖板二分别从滑条一、滑条二上脱离。

在上述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混合装置中,所述竖板一朝向竖板二的一竖直面上转动设有转轴一,转轴一上焊接有安装板一,所述竖板二朝向竖板一的一竖直面上转动设有转轴二,转轴二上焊接有安装板二,安装板一和安装板二之间焊接有安装板三和安装板四,安装板一和安装板二相互平行、安装板三和安装板四相互平行,且安装板一和安装板三相互垂直,安装板一、安装板二、安装板三和安装板四构成矩形框,所述安装板三和安装板四上分别转动设有安装轴一和安装轴二,安装轴一和安装轴二共线,安装轴一与安装板一相互平行,且安装轴一与安装板三相垂直,安装轴一分别与转轴一和转轴二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防水电机焊接在安装轴一和安装轴二之间,搅拌轴通过联轴器与防水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搅拌叶片均焊接在搅拌轴上。

在上述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混合装置中,所述摆动电机焊接在横板一和横板二之间,摆动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摆动轴焊接在摆动电机输出轴端部,所述防水电机上焊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搅拌轴共线,连接轴的另一端焊接在转动轴上。

防水电机通过搅拌轴能够带动搅拌叶片转动,从而实现将溶液原料与粉碎后溶质原料搅拌混合均匀。

防水电机固定在安装轴一和安装轴二之间,且安装轴一和安装轴二分别转动设置在安装板三和安装板四上,从而能够使防水电机相对矩形框进行转动;同时,安装板一、安装板二、安装板三和安装板四所构成矩形框固定在转轴一和转轴二之间,且转轴一、转轴二分别转动设置在安装板一和安装板二上,能够使矩形框相对相对竖板一、竖板二转动,从而间接实现防水电机相对竖板一、竖板二转动;此外,摆动电机被定位在横板一和横板二之间,摆动电机能够带动摆动轴以摆动电机输出轴为轴心进行旋转,摆动轴通过连接轴与防水电机相连接,实现防水电机在x轴和y轴方向转动。

在上述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混合装置中,所述安装板一、安装板二、安装板三和安装板四分别具有内腔一、内腔二、内腔三和内腔四,且内腔一、内腔二、内腔三和内腔四内均设有电加热块。安装板一、安装板二、安装板三和安装板内的电加热块,从而能够对溶液原料与粉碎后溶质原料搅拌混合过程中实现去水。

在上述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混合装置中,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丝杠、螺母、驱动电机一、齿圈一和主动齿轮一,所述丝杠的一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设置在摆动电机的上表面,搅拌箱顶壁上竖直开设有通孔,丝杠的另一端从穿出通孔,通孔和丝杠间隙配合,螺母螺纹连接在丝杠的穿出端上,螺母上有固定有安装环,齿圈一固定在安装环的外圆周上,所述螺母上还设有定位结构,所述驱动电机一固定在搅拌箱顶壁的上表面,驱动电机一输出轴竖直向上,主动齿轮一水平固定在驱动电机一输出轴端部,且主动齿轮一与齿圈相啮合。

定位结构能够避免螺母随丝杠上、下运动,同时,驱动电机一带动主动齿轮一转动,主动齿轮一与齿圈一啮合,从而通过与螺母固定的安装环能够带动螺母转动,从而在螺母正转的时候实现丝杠向上运动,螺母反转的时候实现丝杠向下运动。

在上述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混合装置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轴承一、定位环和若干支柱,轴承一的内圈固定在螺母上,且轴承一位于安装环的正下方,所述定位环的内壁固定在轴承一的外圈上,且支柱的一端均固定在定位环的下表面,支柱的另一端固定在搅拌箱顶壁的上表面,且支柱的个数为四。

螺母外壁固定在轴承一的内圈上,且轴承一的外圈上固定有定位环,且定位环通过支柱与搅拌箱顶壁相固定,从而能够保证螺母能够转动的同时,避免螺母相对搅拌箱顶壁进行上、下运动。

在上述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混合装置中,所述粉碎箱穿出孔内壁上固定有轴承二,轴承二的内圈固定在粉碎滚筒二的外壁上,粉碎滚筒一的高度高于粉碎滚筒二的高度,且粉碎滚筒一的开口端从粉碎滚筒二的开口端穿出,粉碎滚筒二开口端的内壁上固定有轴承三,轴承三的内圈固定在粉碎滚筒一的外壁上,粉碎滚筒一的开口端铰接有盖板,所述粉碎箱顶壁的上表面设置有能够带动粉碎滚筒一和粉碎滚筒二转动的转动机构。

通过轴承二从而能够使粉碎滚筒二相对粉碎箱转动,通过轴承三从而能够使粉碎滚筒一相对粉碎滚筒二转动,且轴承三采用用密封轴承,从而能够避免粉碎滚筒一和粉碎滚筒二之间的溶质原料在粉碎过程中飞出,且粉碎滚筒一盖板起到在添加溶质原料后起到封闭粉碎滚筒一开口端的作用。

在上述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混合装置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二、主动齿轮二、主动齿轮三和从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二固定在粉碎箱顶壁的上表面,驱动电机二输出轴竖直向上,驱动电机二输出轴端部固定有传动轴一,主动齿轮二、主动齿轮三均键连接在传动轴一上,主动齿轮三位于主动齿轮二正上方,粉碎箱顶壁的上表面还竖直转动设有传动轴二,从动齿轮键连接在传动轴二上,且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三相啮合;所述粉碎滚筒一开口端的外壁上固定有齿圈二,齿圈二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粉碎滚筒二开口端的外壁上固定有齿圈三,齿圈三与主动齿轮二相啮合。

驱动电机二通过传动轴一能够带动主动齿轮二、主动齿轮三正向转动,且主动齿轮二与齿圈三相啮合,从而带动粉碎滚筒二反向转动,同时,主动齿轮三与从动齿轮相啮合,且从动齿轮与齿圈二相啮合,从而带动粉碎滚筒一正向转动;同理,驱动电机二带动主动齿轮二、主动齿轮三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粉碎滚筒二正向转动,带动粉碎滚筒一反向转动,达到在一个动力源的作用下实现粉碎滚筒一和粉碎滚筒二不同方向的转动,更好的实现粉碎交叉刀片组、粉碎刀片一同方向的转动,粉碎刀片一和粉碎刀片二不同方向的转动,更有利于对溶质原料进行粉碎。

在上述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混合装置中,所述粉碎箱的空腔一内水平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上开设有若干出料孔三,出料孔三的孔径均小于粉碎滚筒二出料孔二的孔径;分隔板将粉碎箱的空腔一分隔成上空腔一和下空腔一,粉碎滚筒一和粉碎滚筒二位于上空腔一,粉碎箱出料口一与下空腔一相通。通过分隔板能够对进行第三次粉碎后的溶质原料进行第三次过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混合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粉碎滚筒一内壁上的粉碎交叉刀片组进行第一次粉碎,粉碎后达到颗粒大小的溶质原料经过第一次过滤,从出料孔一进入到粉碎滚筒一和粉碎滚筒二之间,通过粉碎滚筒一外壁上的粉碎刀片一进行第二次粉碎,粉碎后达到颗粒大小的溶质原料经过第二次过滤,从出料孔二进入到粉碎滚筒二和粉碎箱之间,通过粉碎滚筒二外壁上的粉碎刀片三进行第三次粉碎,从而能够更彻底的实现对溶质原料进行粉碎混合,且通过分隔板能够对进行第三次粉碎后的溶质原料进行第三次过滤。

2、本发明通过驱动电机二能够带动主动齿轮二、主动齿轮三转动,且主动齿轮二与齿圈三相啮合,从而带动粉碎滚筒二转动,同时,主动齿轮三与从动齿轮相啮合,且从动齿轮与齿圈二相啮合,从而带动粉碎滚筒一转动,达到在一个动力源的作用下实现粉碎滚筒一和粉碎滚筒二不同方向的转动,更好的实现粉碎交叉刀片组、粉碎刀片一同方向的转动,粉碎刀片一和粉碎刀片二不同方向的转动,更有利于对溶质原料进行粉碎。

3、本发明通过防水电机固定在安装轴一和安装轴二之间,能够使防水电机相对矩形框进行转动,安装板一、安装板二、安装板三和安装板四所构成矩形框固定在转轴一和转轴二之间,能够使矩形框相对相对竖板一、竖板二转动,从而间接实现防水电机相对竖板一、竖板二转动,同时,摆动电机被定位在横板一和横板二之间,摆动电机能够带动摆动轴以摆动电机输出轴为轴心进行旋转,摆动轴通过连接轴与防水电机相连接,实现防水电机在x轴和y轴方向转动,防水电机通过搅拌轴能够带动搅拌叶片转动,从而更有利于实现将溶液原料与粉碎后溶质原料搅拌混合均匀。

4、本发明中螺母外壁上固定在轴承一的内圈上,且轴承一的外圈上固定有定位环,且定位环通过支柱与搅拌箱顶壁相固定,从而能够保证螺母能够转动的同时,避免螺母相对搅拌箱顶壁进行上、下运动,同时,驱动电机一带动主动齿轮一转动,主动齿轮一与齿圈一啮合,从而通过与螺母固定的安装环能够带动螺母转动,从而在螺母正转的时候实现丝杠向上运动,螺母反转的时候实现丝杠向下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粉碎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粉碎滚筒一和粉碎滚筒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粉碎滚筒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粉碎滚筒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搅拌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搅拌机构和摆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升降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搅拌箱;3、盖体;4、滑条一;5、滑条二;6、横板一;7、横板二;8、竖板一;9、竖板二;10、转轴一;11、安装板一;12、转轴二;13、安装板二;14、安装板三;15、安装板四;16、安装轴一;17、安装轴二;18、防水电机;19、搅拌轴;20、搅拌叶片;21、摆动电机;22、摆动轴;23、连接轴;24、丝杠;25、螺母;26、驱动电机一;27、齿圈一;28、主动齿轮一;29、安装环;30、轴承一;31、定位环;32、支柱;33、连接管;34、粉体输送泵;35、出料管;36、粉碎箱;37、粉碎滚筒一;38、粉碎滚筒二;39、粉碎交叉刀片组;40、粉碎刀片一;41、粉碎刀片二;42、驱动电机二;43、主动齿轮二;44、主动齿轮三;45、从动齿轮;46、传动轴一;47、传动轴二;48、齿圈二;49、齿圈三;50、分隔板;51、轴承二;52、轴承三;53、盖板;54、挡块一;55、挡块二;56、挡块三;57、挡块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料混合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置有粉碎箱36和搅拌箱2,粉碎箱36和搅拌箱2分别具有空腔一和空腔二,粉碎箱36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与空腔一相通的出料口一,搅拌箱2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与空腔二相通的进料口一,粉碎箱36出料口一和搅拌箱2进料口一之间连通有连接管33,连接管33上设置有粉体输送泵34,搅拌箱2的顶壁上开设有与空腔二相通的螺纹孔,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盖体3,搅拌箱2的相对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与空腔二相通的出料口二,出料口二上设置有出料管35,连接管33上设置有电磁阀一,且电磁阀一位于粉体输送泵34和搅拌箱2之间,出料管35上设置有电磁阀二。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粉碎箱36内设置有粉碎滚筒一37和粉碎滚筒二38,粉碎滚筒一37和粉碎滚筒二38的一端均为封闭端,粉碎滚筒一37和粉碎滚筒二38的另一端均具有开口端,粉碎滚筒一37的外径小于粉碎滚筒二38的内径,粉碎滚筒一37位于碎滚筒二内,粉碎箱36的顶壁上开设有穿出孔,穿出孔的孔径大于粉碎滚筒二38的外径,粉碎滚筒一37和粉碎滚筒二38的开口端从穿出孔穿出,粉碎滚筒一37内壁上固定有粉碎交叉刀片组39,粉碎滚筒一37位于粉碎滚筒二38内的外壁上固定有粉碎刀片一40,粉碎滚筒二38位于粉碎箱36空腔一内的外壁上固定有粉碎刀片二41,且粉碎滚筒一37外壁上开设有出料孔一,粉碎滚筒二38位于粉碎箱36空腔一内的外壁上开设有出料孔二,出料孔一的孔径均大于出料孔二的孔径。将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制粒所需的溶质原料从粉碎滚筒一37内,通过粉碎滚筒一37内壁上的粉碎交叉刀片组39进行第一次粉碎,粉碎后达到颗粒大小的溶质原料经过第一次过滤,从出料孔一进入到粉碎滚筒一37和粉碎滚筒二38之间,通过粉碎滚筒一37外壁上的粉碎刀片一40进行第二次粉碎,粉碎后达到颗粒大小的溶质原料经过第二次过滤,从出料孔二进入到粉碎滚筒二38和粉碎箱36之间,通过粉碎滚筒二38外壁上的粉碎刀片三进行第三次粉碎,从而能够更彻底的实现对溶质原料进行粉碎混合。

粉碎箱36穿出孔内壁上固定有轴承二51,轴承二51的内圈固定在粉碎滚筒二38的外壁上,粉碎滚筒一37的高度高于粉碎滚筒二38的高度,且粉碎滚筒一37的开口端从粉碎滚筒二38的开口端穿出,粉碎滚筒二38开口端的内壁上固定有轴承三52,轴承三52的内圈固定在粉碎滚筒一37的外壁上,粉碎滚筒一37的开口端铰接有盖板53,粉碎箱36顶壁的上表面设置有能够带动粉碎滚筒一37和粉碎滚筒二38转动的转动机构。通过轴承二51从而能够使粉碎滚筒二38相对粉碎箱36转动,通过轴承三52从而能够使粉碎滚筒一37相对粉碎滚筒二38转动,且轴承三52采用用密封轴承,从而能够避免粉碎滚筒一37和粉碎滚筒二38之间的溶质原料在粉碎过程中飞出,且粉碎滚筒一37盖板53起到在添加溶质原料后起到封闭粉碎滚筒一37开口端的作用。

转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二42、主动齿轮二43、主动齿轮三44和从动齿轮45,驱动电机二42固定在粉碎箱36顶壁的上表面,驱动电机二42输出轴竖直向上,驱动电机二42输出轴端部固定有传动轴一46,主动齿轮二43、主动齿轮三44均键连接在传动轴一46上,主动齿轮三44位于主动齿轮二43正上方,粉碎箱36顶壁的上表面还竖直转动设有传动轴二47,从动齿轮45键连接在传动轴二47上,且从动齿轮45与主动齿轮三44相啮合;粉碎滚筒一37开口端的外壁上固定有齿圈二48,齿圈二48与从动齿轮45相啮合,粉碎滚筒二38开口端的外壁上固定有齿圈三49,齿圈三49与主动齿轮二43相啮合。驱动电机二42通过传动轴一46能够带动主动齿轮二43、主动齿轮三44正向转动,且主动齿轮二43与齿圈三49相啮合,从而带动粉碎滚筒二38反向转动,同时,主动齿轮三44与从动齿轮45相啮合,且从动齿轮45与齿圈二48相啮合,从而带动粉碎滚筒一37正向转动;同理,驱动电机二42带动主动齿轮二43、主动齿轮三44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粉碎滚筒二38正向转动,带动粉碎滚筒一37反向转动,达到在一个动力源的作用下实现粉碎滚筒一37和粉碎滚筒二38不同方向的转动,更好的实现粉碎交叉刀片组39、粉碎刀片一40同方向的转动,粉碎刀片一40和粉碎刀片二41不同方向的转动,更有利于对溶质原料进行粉碎。

如图2所示,粉碎箱36的空腔一内水平设置有分隔板50,分隔板50上开设有出料孔三,出料孔三的孔径均小于粉碎滚筒二38出料孔二的孔径;分隔板50将粉碎箱36的空腔一分隔成上空腔一和下空腔一,粉碎滚筒一37和粉碎滚筒二38位于上空腔一,粉碎箱36出料口一与下空腔一相通。通过分隔板50能够对进行第三次粉碎后的溶质原料进行第三次过滤。

如图6和图7所示,搅拌箱2的空腔二内设置有搅拌机构和摆动机构,搅拌机构包括防水电机18、搅拌轴19和搅拌叶片20,摆动机构包括摆动电机21、摆动轴22和支撑架。粉碎后的溶质原料通过连接管33上的粉体输送泵34输送到搅拌箱2内,溶液原料从螺纹孔添加,通过搅拌机构能够对溶液原料与粉碎后溶质原料混合,通过摆动机构能够带动搅拌机构在搅拌箱2空腔二内摆动,扩大搅拌范围,从而提交搅拌效率。

搅拌箱2相对的两内侧壁上分别竖直固定有滑条一4和滑条二5,滑条一4和滑条二5相互平行,滑条一4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挡块一54和挡块二55,滑条二5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挡块三56和挡块四57,支撑架包括竖板一8、竖板二9、横板一6和横板二7,竖板一8和竖板二9相互平行,横板一6的一端固定在竖板一8上,横板二7的一端固定在竖板二9上,横板一6和横板二7共线,且横板一6均与竖板一8,竖板一8背向竖板二9的一竖直面上开设有与滑条一4相匹配的滑槽一,竖板二9背向竖板一8的一竖直面上开设有与滑条二5相匹配的滑槽二,搅拌箱2上还设有能够带动支撑架上、下运动的升降结构。通过升降机构能够带动支撑架中的竖板一8、竖板二9分别沿着滑条一4、滑条二5上、下运动,从而能够带动摆动机构和搅拌机构在搅拌箱2空腔二内上、下运动,扩大搅拌范围。且挡块一54、挡块二55、挡块三56和挡块四57能够防止竖板一8、竖板二9分别从滑条一4、滑条二5上脱离。安装板一11、安装板二13、安装板三14和安装板四15分别具有内腔一、内腔二、内腔三和内腔四,且内腔一、内腔二、内腔三和内腔四内均设有电加热块。安装板一11、安装板二13、安装板三14和安装板内的电加热块,从而能够对溶液原料与粉碎后溶质原料搅拌混合过程中实现去水。

竖板一8朝向竖板二9的一竖直面上转动设有转轴一10,转轴一10上焊接有安装板一11,竖板二9朝向竖板一8的一竖直面上转动设有转轴二12,转轴二12上焊接有安装板二13,安装板一11和安装板二13之间焊接有安装板三14和安装板四15,安装板一11和安装板二13相互平行、安装板三14和安装板四15相互平行,且安装板一11和安装板三14相互垂直,安装板一11、安装板二13、安装板三14和安装板四15构成矩形框,安装板三14和安装板四15上分别转动设有安装轴一16和安装轴二17,安装轴一16和安装轴二17共线,安装轴一16与安装板一11相互平行,且安装轴一16与安装板三14相垂直,安装轴一16分别与转轴一10和转轴二12之间的间距相等。

防水电机18焊接在安装轴一16和安装轴二17之间,搅拌轴19通过联轴器与防水电机18的输出轴相连接,搅拌叶片20均焊接在搅拌轴19上。防水电机18通过搅拌轴19能够带动搅拌叶片20转动,从而实现将溶液原料与粉碎后溶质原料搅拌混合均匀。

摆动电机21焊接在横板一6和横板二7之间,摆动电机21的输出轴竖直向下,摆动轴22焊接在摆动电机21输出轴端部,防水电机18上焊接有连接轴23,连接轴23与搅拌轴19共线,连接轴23的另一端焊接在转动轴上。防水电机18固定在安装轴一16和安装轴二17之间,且安装轴一16和安装轴二17分别转动设置在安装板三14和安装板四15上,从而能够使防水电机18相对矩形框进行转动;同时,安装板一11、安装板二13、安装板三14和安装板四15所构成矩形框固定在转轴一10和转轴二12之间,且转轴一10、转轴二12分别转动设置在安装板一11和安装板二13上,能够使矩形框相对相对竖板一8、竖板二9转动,从而间接实现防水电机18相对竖板一8、竖板二9转动;此外,摆动电机21被定位在横板一6和横板二7之间,摆动电机21能够带动摆动轴22以摆动电机21输出轴为轴心进行旋转,摆动轴22通过连接轴23与防水电机18相连接,实现防水电机18在x轴和y轴方向转动。

如图8所示,升降结构包括丝杠24、螺母25、驱动电机一26、齿圈一27和主动齿轮一28,丝杠24的一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设置在摆动电机21的上表面,搅拌箱2顶壁上竖直开设有通孔,丝杠24的另一端从穿出通孔,通孔和丝杠24间隙配合,螺母25螺纹连接在丝杠24的穿出端上,螺母25上有固定有安装环29,齿圈一27固定在安装环29的外圆周上,螺母25上还设有定位结构,驱动电机一26固定在搅拌箱2顶壁的上表面,驱动电机一26输出轴竖直向上,主动齿轮一28水平固定在驱动电机一26输出轴端部,且主动齿轮一28与齿圈相啮合。定位结构能够避免螺母25随丝杠24上、下运动,同时,驱动电机一26带动主动齿轮一28转动,主动齿轮一28与齿圈一27啮合,从而通过与螺母25固定的安装环29能够带动螺母25转动,从而在螺母25正转的时候实现丝杠24向上运动,螺母25反转的时候实现丝杠24向下运动。

定位结构包括轴承一30、定位环31和支柱32,轴承一30的内圈固定在螺母25上,且轴承一30位于安装环29的正下方,定位环31的内壁固定在轴承一30的外圈上,且支柱32的一端均固定在定位环31的下表面,支柱32的另一端固定在搅拌箱2顶壁的上表面,且支柱32的个数为四。螺母25外壁固定在轴承一30的内圈上,且轴承一30的外圈上固定有定位环31,且定位环31通过支柱32与搅拌箱2顶壁相固定,从而能够保证螺母25能够转动的同时,避免螺母25相对搅拌箱2顶壁进行上、下运动。

综合上述,粉碎滚筒一37内壁上的粉碎交叉刀片组39进行第一次粉碎,粉碎后达到颗粒大小的溶质原料经过第一次过滤,从出料孔一进入到粉碎滚筒一37和粉碎滚筒二38之间,通过粉碎滚筒一37外壁上的粉碎刀片一40进行第二次粉碎,粉碎后达到颗粒大小的溶质原料经过第二次过滤,从出料孔二进入到粉碎滚筒二38和粉碎箱36之间,通过粉碎滚筒二38外壁上的粉碎刀片三进行第三次粉碎,从而能够更彻底的实现对溶质原料进行粉碎混合,且通过分隔板50能够对进行第三次粉碎后的溶质原料进行第三次过滤。驱动电机二42能够带动主动齿轮二43、主动齿轮三44转动,且主动齿轮二43与齿圈三49相啮合,从而带动粉碎滚筒二38转动,同时,主动齿轮三44与从动齿轮45相啮合,且从动齿轮45与齿圈二48相啮合,从而带动粉碎滚筒一37转动,达到在一个动力源的作用下实现粉碎滚筒一37和粉碎滚筒二38不同方向的转动,更好的实现粉碎交叉刀片组39、粉碎刀片一40同方向的转动,粉碎刀片一40和粉碎刀片二41不同方向的转动,更有利于对溶质原料进行粉碎。

防水电机18固定在安装轴一16和安装轴二17之间,能够使防水电机18相对矩形框进行转动,安装板一11、安装板二13、安装板三14和安装板四15所构成矩形框固定在转轴一10和转轴二12之间,能够使矩形框相对相对竖板一8、竖板二9转动,从而间接实现防水电机18相对竖板一8、竖板二9转动,同时,摆动电机21被定位在横板一6和横板二7之间,摆动电机21能够带动摆动轴22以摆动电机21输出轴为轴心进行旋转,摆动轴22通过连接轴23与防水电机18相连接,实现防水电机18在x轴和y轴方向转动,防水电机18通过搅拌轴19能够带动搅拌叶片20转动,从而更有利于实现将溶液原料与粉碎后溶质原料搅拌混合均匀。

螺母25外壁上固定在轴承一30的内圈上,且轴承一30的外圈上固定有定位环31,且定位环31通过支柱32与搅拌箱2顶壁相固定,从而能够保证螺母25能够转动的同时,避免螺母25相对搅拌箱2顶壁进行上、下运动,同时,驱动电机一26带动主动齿轮一28转动,主动齿轮一28与齿圈一27啮合,从而通过与螺母25固定的安装环29能够带动螺母25转动,从而在螺母25正转的时候实现丝杠24向上运动,螺母25反转的时候实现丝杠24向下运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工作台;2、搅拌箱;3、盖体;4、滑条一;5、滑条二;6、横板一;7、横板二;8、竖板一;9、竖板二;10、转轴一;11、安装板一;12、转轴二;13、安装板二;14、安装板三;15、安装板四;16、安装轴一;17、安装轴二;18、防水电机;19、搅拌轴;20、搅拌叶片;21、摆动电机;22、摆动轴;23、连接轴;24、丝杠;25、螺母;26、驱动电机一;27、齿圈一;28、主动齿轮一;29、安装环;30、轴承一;31、定位环;32、支柱;33、连接管;34、粉体输送泵;35、出料管;36、粉碎箱;37、粉碎滚筒一;38、粉碎滚筒二;39、粉碎交叉刀片组;40、粉碎刀片一;41、粉碎刀片二;42、驱动电机二;43、主动齿轮二;44、主动齿轮三;45、从动齿轮;46、传动轴一;47、传动轴二;48、齿圈二;49、齿圈三;50、分隔板;51、轴承二;52、轴承三;53、盖板;54、挡块一;55、挡块二;56、挡块三;57、挡块四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