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蚀耐磨有色涂层铝箔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38145发布日期:2019-09-11 22:3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铝箔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蚀耐磨有色涂层铝箔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铝箔是一种薄片型金属铝制品,铝箔因其具备质地柔软且延展性好、防潮、气密、遮光和无毒无味等优点,广泛用于食品、饮料、香烟、药品、照相底板、家庭日用品和电器等领域,作为包装材料、电解电容器材料、绝热材料和装潢商标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例如:我国铝箔消费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空调箔是制造空调器用热交换器翅片的专用材料,近几年我国空调箔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卷烟生产和消费大国,基本都采用香烟箔包装,显然我国铝箔市场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有色涂层铝箔在诸多领域中都充分显示出它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现代工业高速发展,有色涂层铝箔设备被越来越多的要求在高温、高压、高速、和恶劣工况条件下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转,对设备表面的耐磨和耐蚀性能要求日益增大,因此材料表面保护技术的研发至关重要,为了强化材料表面,保证材料的稳定应用,我们提供了一种耐蚀耐磨有色涂层铝箔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蚀耐磨有色涂层铝箔的制造方法,解决了有色涂层铝箔设备被越来越多的要求在各种工况条件下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转,对设备表面有色涂层铝箔的耐磨和耐蚀性能要求日益增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蚀耐磨有色涂层铝箔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铝箔材料准备,铝箔工件加工处理包括:脱脂处理—清水清洗—铬化或磷化处理—烘干—紫外线消毒—双涂双烘—冷却。

s2:涂层材料准备,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材料:石墨粉20%-30%、水12%-18%、染色液10%-15%、表面改良剂2%-5%、复合α-陶瓷微粉10%-15%、钇系稀土微粉10%-15%、贝壳粉14%-18%和尼龙粉末10%-20%,搅拌混合处理,调制ph为3。

s3:火焰喷涂,将涂层材料加热到熔融状态,在高速气流的推动下形成雾流,喷射到铝箔工件基体上,进一步打磨处理、清洗处理和烘干处理。

优选的,在步骤s1中,铝箔工件为双面光铝箔,厚度为0.01mm-0.1mm。

优选的,在步骤s1中,脱脂处理的脱脂剂为机酸、无机酸、氧化剂、缓蚀剂、除油助剂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溶液,将脱脂剂与清水配成2%-6%的清洗溶液,铝箔工件在清洗溶液内浸泡处理,浸泡时间3-5分钟,脱脂温度50℃左右。

优选的,在步骤s1中,双涂双烘处理为底涂预处理—烘干—底涂—烘干。

优选的,在步骤s1中,底涂预处理为在铝箔工件涂布处理,涂布层为树脂液封闭层,启动风机加热和烘道加热开关,并设定好温度,熟化。

优选的,在步骤s1中,底涂处理的底涂溶剂配置材料包括高分子量聚乙烯亚胺水溶液、水、醇溶液以任意比例稀释,其中醇与水的质量比为100:10或100:100。

优选的,在步骤s1中,醇溶液为甲醇、乙醇或异丙醇的中一种。

优选的,在步骤s3中,对铝箔工件双面进行火焰喷涂多层,先涂第一层,厚度可控制在0.01mm-0.02mm,在低温70℃左右或者常温彻底干燥后,继续施工涂抹第二层,第三层。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蚀耐磨有色涂层铝箔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石墨粉、尼龙粉末、贝壳粉以及对铝箔工件双涂双烘处理工艺,低摩擦系数和高化学稳定性能的尼龙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和润滑性能,低摩擦系数和高化学稳定性能的石墨材料具有导热、减磨、耐磨和润滑性能,复合材料适应无润滑剂条件下的干摩擦,随着摩擦速度增大,石墨具有导热性能,温度升高有助于尼龙形成润滑膜,从而提高了有色涂层的耐磨耐蚀性能,双涂双烘时涂布树脂液封闭层具有延伸性,有效防护底涂开裂,达到了耐磨耐蚀的目的,解决了有色涂层铝箔设备被越来越多的要求在各种工况条件下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转,对设备表面有色涂层铝箔的耐磨和耐蚀性能要求日益增大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蚀耐磨有色涂层铝箔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铝箔材料准备,铝箔工件加工处理包括:脱脂处理—清水清洗—铬化或磷化处理—烘干—紫外线消毒—双涂双烘—冷却。

s2:涂层材料准备,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材料:石墨粉20%-30%、水12%-18%、染色液10%-15%、表面改良剂2%-5%、复合α-陶瓷微粉10%-15%、钇系稀土微粉10%-15%、贝壳粉14%-18%和尼龙粉末10%-20%,搅拌混合处理,调制ph为3。

s3:火焰喷涂,将涂层材料加热到熔融状态,在高速气流的推动下形成雾流,喷射到铝箔工件基体上,进一步打磨处理、清洗处理和烘干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步骤s1中,铝箔工件为双面光铝箔,厚度为0.01mm-0.1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步骤s1中,脱脂处理的脱脂剂为机酸、无机酸、氧化剂、缓蚀剂、除油助剂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溶液,将脱脂剂与清水配成2%-6%的清洗溶液,铝箔工件在清洗溶液内浸泡处理,浸泡时间3-5分钟,脱脂温度50℃左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步骤s1中,双涂双烘处理为底涂预处理—烘干—底涂—烘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步骤s1中,底涂预处理为在铝箔工件涂布处理,涂布层为树脂液封闭层,启动风机加热和烘道加热开关,并设定好温度,熟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步骤s1中,底涂处理的底涂溶剂配置材料包括高分子量聚乙烯亚胺水溶液、水、醇溶液以任意比例稀释,其中醇与水的质量比为100:10或100:10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步骤s1中,醇溶液为甲醇、乙醇或异丙醇的中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步骤s3中,对铝箔工件双面进行火焰喷涂多层,先涂第一层,厚度可控制在0.01mm-0.02mm,在低温70℃左右或者常温彻底干燥后,继续施工涂抹第二层,第三层。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蚀耐磨有色涂层铝箔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铝箔材料准备,铝箔工件加工处理包括:添加脱脂剂复配溶液浸泡实现脱脂处理—清水加压喷淋清洗—铬化或磷化处理—启动风机加热和烘道加热开关烘干—缓冲间紫外线消毒—双涂双烘—冷却,双烘均为启动风机加热和烘道加热开关烘干,冷却可自然冷却。

s2:涂层材料准备,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材料:石墨粉20%、水12%、染色液15%、表面改良剂5%、复合α-陶瓷微粉15%、钇系稀土微粉15%、贝壳粉14%和尼龙粉末20%,搅拌混合处理,调制ph为3,贝壳粉14%呈细致粉末状,无颗粒。

s3:火焰喷涂,将涂层材料加热到熔融状态,在高速气流的推动下形成雾流,喷射到铝箔工件基体上,进一步打磨处理、清洗处理和烘干处理。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蚀耐磨有色涂层铝箔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铝箔材料准备,铝箔工件加工处理包括:添加脱脂剂复配溶液浸泡实现脱脂处理—清水加压喷淋清洗—铬化或磷化处理—启动风机加热和烘道加热开关烘干—缓冲间紫外线消毒—双涂双烘—冷却,双烘均为启动风机加热和烘道加热开关烘干,冷却可自然冷却。

s2:涂层材料准备,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材料:石墨粉30%、水12%、染色液15%、表面改良剂5%、复合α-陶瓷微粉15%、钇系稀土微粉15%、贝壳粉14%和尼龙粉末10%,搅拌混合处理,调制ph为3,贝壳粉14%呈细致粉末状,无颗粒。

s3:火焰喷涂,将涂层材料加热到熔融状态,在高速气流的推动下形成雾流,喷射到铝箔工件基体上,进一步打磨处理、清洗处理和烘干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步骤s1中,铝箔工件为双面光铝箔,厚度为0.01mm-0.1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步骤s1中,脱脂处理的脱脂剂为机酸、无机酸、氧化剂、缓蚀剂、除油助剂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溶液,将脱脂剂与清水配成2%-6%的清洗溶液,铝箔工件在清洗溶液内浸泡处理,浸泡时间3-5分钟,脱脂温度50℃左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步骤s1中,双涂双烘处理为底涂预处理—烘干—底涂—烘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步骤s1中,底涂预处理为在铝箔工件涂布处理,涂布层为树脂液封闭层,启动风机加热和烘道加热开关,并设定好温度,熟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步骤s1中,底涂处理的底涂溶剂配置材料包括高分子量聚乙烯亚胺水溶液、水、醇溶液以任意比例稀释,其中醇与水的质量比为100:10或100:10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步骤s1中,醇溶液为甲醇、乙醇或异丙醇的中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步骤s3中,对铝箔工件双面进行火焰喷涂多层,先涂第一层,厚度可控制在0.01mm-0.02mm,在低温70℃左右或者常温彻底干燥后,继续施工涂抹第二层,第三层,至少为一层,不多于三层。

综上可得,本发明通过设置石墨粉、尼龙粉末、贝壳粉以及对铝箔工件双涂双烘处理工艺,解决了有色涂层铝箔设备被越来越多的要求在各种工况条件下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转,对设备表面有色涂层铝箔的耐磨和耐蚀性能要求日益增大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