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硅消泡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3842发布日期:2019-10-14 17:0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消泡剂领域,具体的更涉及一种有机硅消泡剂。
背景技术
:消泡剂是用于抑制和消除各种有害泡沫的表面活性剂,是最有效控制泡沫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纺织、印染、选矿、涂料和污水处理等领域。工业生产中泡沫会带来减小产能、原料浪费、质量下降等危害,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市面上消泡剂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如果仅从消泡物质的种类分,较为常见的有:矿物油消泡剂、聚醚消泡剂和有机硅聚醚改性消泡剂等。但是现有的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存在以下缺陷:稳定相容性和消泡性能难以平衡两者作用关系。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硅消泡剂,按重量份计,原料至少包含:5-10份羟基硅油,20-50份聚甲基硅氧烷,1-3份增稠剂,50-100份水,6-8份乳化分散剂,1-5份白炭黑,30-60份改性聚醚。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有机硅消泡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原料至少包含:7-9份羟基硅油,30-40份聚甲基硅氧烷,1.5-2.5份增稠剂,70-90份水,6.5-7.5份乳化分散剂,2-4份白炭黑,40-50份改性聚醚。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聚甲基硅氧烷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或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比重为0.90-0.9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比重为0.90-0.96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改性聚醚的制备原料至少包含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醇醚类单体中的一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的重量比为1:(4-8):(0.5-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的重量比为1:6:0.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醇醚类单体为季戊四醇缩水甘油醚、十八烷基亚氨基二乙醇聚氧乙烯醚盐酸盐、山梨糖醇聚氧丙烯醚、山梨糖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的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方法,步骤至少包括:(1)将聚二甲基硅氧烷、羟基硅油、白炭黑加入到容器中,在180-240℃下搅拌均匀,得到搅拌混合物;(2)将水、改性聚醚、乳化分散剂加入到搅拌混合物中,加入占反应原料总质量的0.01-0.05%的铂催化剂,反应2-5小时;(3)降温至60-100℃,加入增稠剂,以3000-5000r/min搅拌15-30min,即得有机硅消泡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改性聚醚对有机硅进行了改性,制备的有机硅消泡剂可以同时具有优异的稳定相容性和消泡性能,因为在本发明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进行复配,以及同时采用树状的改性聚醚不仅可以改善消泡剂的稳定性,还可以改善消泡剂与体系的相容性;此外由于选用比重为0.90-0.965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基质,可以改善消泡剂的流动和润湿性,使本发明中所述有机硅消泡剂具有非常优异的消泡性质,并且体系泡沫消除后,不会出现混浊、分层、浮油等现象。参考以下详情,更容易理解本发明中前面部分所描述的技术特征、内容和优点。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从上下文暗示或属于现有技术的惯例,否则本申请中所有的份数和百分比都基于重量,且所用的测试和表征方法都是与本申请的提交日期同步的。如果现有技术中披露的具体术语的定义与本申请中提供的任何定义不一致,则以本申请中提供的术语定义为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中的词语“优选的”、“优选地”、“更优选的”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发明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此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本发明中未提及的组分的来源均为市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硅消泡剂,按重量份计,原料至少包含:5-10份羟基硅油,20-50份聚甲基硅氧烷,1-3份增稠剂,50-100份水,6-8份乳化分散剂,1-5份白炭黑,30-60份改性聚醚。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中所述有机硅消泡剂,按重量份计,原料至少包含:7-9份羟基硅油,30-40份聚甲基硅氧烷,1.5-2.5份增稠剂,70-90份水,6.5-7.5份乳化分散剂,2-4份白炭黑,40-50份改性聚醚。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中所述有机硅消泡剂,按重量份计,原料至少包含:8份羟基硅油,35份聚甲基硅氧烷,2份增稠剂,80份水,7份乳化分散剂,3份白炭黑,45份改性聚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中所述聚甲基硅氧烷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或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优选的,所述聚甲基硅氧烷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组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比重为0.90-0.98;优选的,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比重为0.95-0.965;更优选的,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比重为0.96。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比重的测试温度为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重量比为1:(0.1-0.5);优选的,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重量比为1:0.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稠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羟乙基纤维素、黄原胶、瓜尔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增稠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瓜尔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更优选的,所述增稠剂为海藻酸钠。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乳化分散剂不做特殊限定,一般乳化分散剂都可适用于本发明;优选的,所述乳化分散剂选自斯潘-20、斯潘-40、斯潘-60、斯潘-80、斯潘-85、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更优选的,所述乳化分散剂为吐温-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聚醚的制备原料至少包含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醇醚类单体中的一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的重量比为1:(4-8):(0.5-1.5);优选的,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的重量比为1:6: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醇醚类单体为季戊四醇缩水甘油醚、十八烷基亚氨基二乙醇聚氧乙烯醚盐酸盐、山梨糖醇聚氧丙烯醚、山梨糖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优选的,所述醇醚类单体为季戊四醇缩水甘油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醇醚类单体的加入量为环氧丙烷加入总质量的10-30%;优选的,所述醇醚类单体的加入量为环氧丙烷加入总质量的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选自[(壬氧基)甲基]环氧乙烷、2-十二烷基环氧乙烷、2-丁基环氧乙烷、1,2-环氧己-5-烯、十三烷基环氧乙烷、3-(2-羟基辛基)环氧乙烷-2-辛酸、1-[2-羟基-4-(环氧乙烷-2-基甲氧基)-3-丙基苯基]乙烷-1-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为3-(2-羟基辛基)环氧乙烷-2-辛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聚醚的制备方法如下所示:将醇醚类单体、koh加高压釜中升温到120℃,然后缓慢均匀的加入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衍生物。加完后保持温度在120℃继续反应2小时后中和、脱色、过滤再与氯丙烯反应即得改性聚醚;所述koh的加入量为醇醚类单体质量的2%。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的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方法,步骤至少包括:(1)将聚二甲基硅氧烷、羟基硅油、白炭黑加入到容器中,在180-240℃下搅拌均匀,得到搅拌混合物;(2)将水、改性聚醚、乳化分散剂加入到搅拌混合物中,加入占反应原料总质量的0.01-0.05%的铂催化剂,反应2-5小时;(3)降温至60-100℃,加入增稠剂,以3000-5000r/min搅拌15-30min,即得有机硅消泡剂。优选的,所述的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方法,步骤至少包括:(1)将聚二甲基硅氧烷、羟基硅油、白炭黑加入到容器中,在210℃下搅拌均匀,得到搅拌混合物;(2)将水、改性聚醚、乳化分散剂加入到搅拌混合物中,加入占反应原料总质量的0.03%的铂催化剂,反应3小时;(3)降温至80℃,加入增稠剂,以4000r/min搅拌25min,即得有机硅消泡剂。所述铂催化剂不做特殊的限定,优选的,所述铂催化剂为氯铂酸。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以下实施例只能用于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并不能理解为本发明保护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的内容作出的非本质的改正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以下实施例所述改性聚醚的制备方法如下所示:所述改性聚醚的制备方法如下所示:将醇醚类单体、koh加高压釜中升温到120℃,然后缓慢均匀的加入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衍生物。加完后保持温度在120℃继续反应2小时后中和、脱色、过滤再与氯丙烯反应即得改性聚醚;所述koh的加入量为醇醚类单体质量的2%。实施例1一种有机硅消泡剂,按重量份计,原料包含:8份羟基硅油,35份聚甲基硅氧烷,2份增稠剂,80份水,7份乳化分散剂,3份白炭黑,45份改性聚醚。所述聚甲基硅氧烷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组合,重量比为1:0.3,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购买自山东隆汇化工有限公司,牌号为#201-100。所述增稠剂为海藻酸钠。所述乳化分散剂为吐温-20。所述羟基硅油购买自济南瑞元化工有限公司,型号为203。所述改性聚醚的制备原料包含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醇醚类单体,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的重量比为1:6:0.1。所述醇醚类单体为季戊四醇缩水甘油醚,所述醇醚类单体的加入量为环氧丙烷加入总质量的20%。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为3-(2-羟基辛基)环氧乙烷-2-辛酸。本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1)将聚二甲基硅氧烷、羟基硅油、白炭黑加入到容器中,在210℃下搅拌均匀,得到搅拌混合物;(2)将水、改性聚醚、乳化分散剂加入到搅拌混合物中,加入占反应原料总质量的0.03%的氯铂酸,反应3小时;(3)降温至80℃,加入增稠剂,以4000r/min搅拌25min,即得有机硅消泡剂。实施例2一种有机硅消泡剂,按重量份计,原料包含:5份羟基硅油,20份聚甲基硅氧烷,1份增稠剂,50份水,6份乳化分散剂,1份白炭黑,30份改性聚醚。所述聚甲基硅氧烷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组合,重量比为1:0.1,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购买自山东隆汇化工有限公司,牌号为#201-20。所述增稠剂为海藻酸钠。所述乳化分散剂为吐温-20。所述羟基硅油购买自济南瑞元化工有限公司,型号为203。所述改性聚醚的制备原料包含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醇醚类单体,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的重量比为1:4:0.5。所述醇醚类单体为季戊四醇缩水甘油醚,所述醇醚类单体的加入量为环氧丙烷加入总质量的10%。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为3-(2-羟基辛基)环氧乙烷-2-辛酸。本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1)将聚二甲基硅氧烷、羟基硅油、白炭黑加入到容器中,在180℃下搅拌均匀,得到搅拌混合物;(2)将水、改性聚醚、乳化分散剂加入到搅拌混合物中,加入占反应原料总质量的0.05%的氯铂酸,反应5小时;(3)降温至100℃,加入增稠剂,以5000r/min搅拌30min,即得有机硅消泡剂。实施例3一种有机硅消泡剂,按重量份计,原料包含:10份羟基硅油,50份聚甲基硅氧烷,3份增稠剂,100份水,8份乳化分散剂,5份白炭黑,60份改性聚醚。所述聚甲基硅氧烷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组合,重量比为1:0.5,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购买自山东隆汇化工有限公司,牌号为#201-1000。所述增稠剂为海藻酸钠。所述乳化分散剂为吐温-20。所述羟基硅油购买自济南瑞元化工有限公司,型号为203。所述改性聚醚的制备原料包含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醇醚类单体,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的重量比为1:8:1.5。所述醇醚类单体为季戊四醇缩水甘油醚,所述醇醚类单体的加入量为环氧丙烷加入总质量的30%。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为3-(2-羟基辛基)环氧乙烷-2-辛酸。本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1)将聚二甲基硅氧烷、羟基硅油、白炭黑加入到容器中,在240℃下搅拌均匀,得到搅拌混合物;(2)将水、改性聚醚、乳化分散剂加入到搅拌混合物中,加入占反应原料总质量的0.01%的氯铂酸,反应2小时;(3)降温至60℃,加入增稠剂,以3000r/min搅拌15min,即得有机硅消泡剂。实施例4一种有机硅消泡剂,按重量份计,原料包含:8份羟基硅油,35份聚甲基硅氧烷,2份增稠剂,80份水,7份乳化分散剂,3份白炭黑,45份改性聚醚。所述聚甲基硅氧烷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组合,重量比为1:0.3,所述四川市恒基硅胶材料厂,相对密度为0.980。所述增稠剂为海藻酸钠。所述乳化分散剂为吐温-20。所述羟基硅油购买自济南瑞元化工有限公司,型号为203。所述改性聚醚的制备原料包含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醇醚类单体,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的重量比为1:6:0.1。所述醇醚类单体为季戊四醇缩水甘油醚,所述醇醚类单体的加入量为环氧丙烷加入总质量的20%。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为3-(2-羟基辛基)环氧乙烷-2-辛酸。本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将聚二甲基硅氧烷、羟基硅油、白炭黑加入到容器中,在210℃下搅拌均匀,得到搅拌混合物;(2)将水、改性聚醚、乳化分散剂加入到搅拌混合物中,加入占反应原料总质量的0.03%的氯铂酸,反应3小时;(3)降温至80℃,加入增稠剂,以4000r/min搅拌25min,即得有机硅消泡剂。实施例5一种有机硅消泡剂,按重量份计,原料包含:8份羟基硅油,35份聚甲基硅氧烷,2份增稠剂,80份水,7份乳化分散剂,3份白炭黑,45份改性聚醚。所述聚甲基硅氧烷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组合,重量比为1:0.3,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购买自山东隆汇化工有限公司,牌号为#201-10。所述增稠剂为海藻酸钠。所述乳化分散剂为吐温-20。所述羟基硅油购买自济南瑞元化工有限公司,型号为203。所述改性聚醚的制备原料包含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醇醚类单体,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的重量比为1:6:0.1。所述醇醚类单体为季戊四醇缩水甘油醚,所述醇醚类单体的加入量为环氧丙烷加入总质量的20%。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为3-(2-羟基辛基)环氧乙烷-2-辛酸。本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1)将聚二甲基硅氧烷、羟基硅油、白炭黑加入到容器中,在210℃下搅拌均匀,得到搅拌混合物;(2)将水、改性聚醚、乳化分散剂加入到搅拌混合物中,加入占反应原料总质量的0.03%的氯铂酸,反应3小时;(3)降温至80℃,加入增稠剂,以4000r/min搅拌25min,即得有机硅消泡剂。实施例6一种有机硅消泡剂,按重量份计,原料包含:8份羟基硅油,35份聚甲基硅氧烷,2份增稠剂,80份水,7份乳化分散剂,3份白炭黑,45份改性聚醚。所述聚甲基硅氧烷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购买自山东隆汇化工有限公司,牌号为#201-100。所述增稠剂为海藻酸钠。所述乳化分散剂为吐温-20。所述羟基硅油购买自济南瑞元化工有限公司,型号为203。所述改性聚醚的制备原料包含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醇醚类单体,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的重量比为1:6:0.1。所述醇醚类单体为季戊四醇缩水甘油醚,所述醇醚类单体的加入量为环氧丙烷加入总质量的20%。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为3-(2-羟基辛基)环氧乙烷-2-辛酸。本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1)将聚二甲基硅氧烷、羟基硅油、白炭黑加入到容器中,在210℃下搅拌均匀,得到搅拌混合物;(2)将水、改性聚醚、乳化分散剂加入到搅拌混合物中,加入占反应原料总质量的0.03%的氯铂酸,反应3小时;(3)降温至80℃,加入增稠剂,以4000r/min搅拌25min,即得有机硅消泡剂。实施例7一种有机硅消泡剂,按重量份计,原料包含:8份羟基硅油,35份聚甲基硅氧烷,2份增稠剂,80份水,7份乳化分散剂,3份白炭黑,45份改性聚醚。所述聚甲基硅氧烷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组合,重量比为1:0.3,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购买自山东隆汇化工有限公司,牌号为#201-100。所述增稠剂为海藻酸钠。所述乳化分散剂为吐温-20。所述羟基硅油购买自济南瑞元化工有限公司,型号为203。所述改性聚醚的制备原料包含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氯丙烯、醇醚类单体,所述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氯丙烯的重量比为1:6:0.1。所述醇醚类单体为季戊四醇缩水甘油醚,所述醇醚类单体的加入量为环氧丙烷加入总质量的20%。本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1)将聚二甲基硅氧烷、羟基硅油、白炭黑加入到容器中,在210℃下搅拌均匀,得到搅拌混合物;(2)将水、改性聚醚、乳化分散剂加入到搅拌混合物中,加入占反应原料总质量的0.03%的氯铂酸,反应3小时;(3)降温至80℃,加入增稠剂,以4000r/min搅拌25min,即得有机硅消泡剂。实施例8一种有机硅消泡剂,按重量份计,原料包含:8份羟基硅油,35份聚甲基硅氧烷,2份增稠剂,80份水,7份乳化分散剂,3份白炭黑,45份改性聚醚。所述聚甲基硅氧烷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组合,重量比为1:0.3,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购买自山东隆汇化工有限公司,牌号为#201-100。所述增稠剂为海藻酸钠。所述乳化分散剂为吐温-20。所述羟基硅油购买自济南瑞元化工有限公司,型号为203。所述改性聚醚的制备原料包含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季戊四醇,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环氧丙烷、氯丙烯的重量比为1:6:0.1。所述季戊四醇的加入量为环氧丙烷加入总质量的20%。所述环氧乙烷衍生物为3-(2-羟基辛基)环氧乙烷-2-辛酸。本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1)将聚二甲基硅氧烷、羟基硅油、白炭黑加入到容器中,在210℃下搅拌均匀,得到搅拌混合物;(2)将水、改性聚醚、乳化分散剂加入到搅拌混合物中,加入占反应原料总质量的0.03%的氯铂酸,反应3小时;(3)降温至80℃,加入增稠剂,以4000r/min搅拌25min,即得有机硅消泡剂。性能测试(1)消泡性能测试:根据gb/t26527-2011测试上述实施例所述有机硅消泡剂的消泡性能,测试温度:25℃。(2)稳定性测试:将上述实施例所述有机硅消泡剂于-40℃、12小时间隔循环放置四周后,目测有机硅消泡剂状态。测试结果见表4。根据以下等级目测:1:流动性好,未析出、分层。2:流动性好;有可见的较小的沉淀析出。3:密度分布不均匀,有沉淀析出。4:明显分层。表1消泡性能和稳定性测试结果实施例消泡时间(秒)稳定性测试实施例1511实施例2652实施例3611实施例4621实施例5601实施例6783实施例7632实施例8591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公开的特征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而且在科技上的进步将形成由于语言表达的不准确的原因而未被目前考虑的可能的等同物或子替换,且这些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被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