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型纺织用打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8109发布日期:2019-10-18 21:3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型纺织用打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型纺织用打浆装置。



背景技术:

打浆又称叩解,是利用机械作用处理悬浮于水中的浆料纤维,使其具有适应在纺织生产所要求的特性,以便后续对纺织用的纱线等材料进行浆纱处理;打浆时,利用物理方法,对水中浆料纤维进行机械或流体处理,使纤维受到剪切力,改变纤维的形态,浆料获得某些特性,主要是使纤维产生切断、压溃、润胀和细纤维化作用。

目前的打浆机一般结构简单,只具有搅拌功能,通过搅拌对浆液和浆液中的原料纤维进行持续搅动,以达到打浆的目的。

专利号为cn201721165711.x的一种智能的纺织浆料用打浆机,具体内容为,其结构主要包括箱体、电机箱、电机、第一转轴、第一搅拌棍、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转轴、第二搅拌棍等,工作时,将纺织浆料倒入箱体的内腔,通过电机带动第一转轴、第一搅拌棍和第一齿轮开始对纺织浆料进行搅拌,同时第二转轴带动第二搅拌棍开始对纺织浆料进行搅拌。

专利号为cn201620461227.0的一种纺织浆料用高效打浆机,具体内容为,其结构包括工作支架、螺杆、伺服电机、轴承、搅拌轴、搅拌叶片、搅拌筒、辅助叶片、异步电机等,通过螺杆和轴承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便捷的调节搅拌装置的高度,同时采用伺服电机与异步电机转向相反进行搅拌,配合搅拌筒内的凸块,能够对密度高且易凝结成块的浆料搅拌的更为彻底。

但是,浆料纤维在刚放入液体中时,会漂浮在水面表层,再吸水一段时间后达到一定湿度后才会沉入浆液中,影响打浆效率,而上述专利均不具有对原料纤维进行打湿处理的功能,功能单一,使用不便,打浆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浆料纤维在刚放入液体中时,会漂浮在水面表层,再吸水一段时间后达到一定湿度后才会沉入浆液中,影响打浆效率,而上述专利均不具有对原料纤维进行打湿处理的功能,功能单一,使用不便,打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型纺织用打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上部沿侧壁环绕设置有下料管,底部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下料管倾斜设置,且右侧高度高于左侧的高度,所述下料管的右侧顶部固定有进料斗,下料管的底面均匀设置有多个下料口,所述下料管的右侧还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箱体的底面设置有多个进液口,且多个进液口连接有同一个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底端和第二连接连接管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活塞腔,活塞腔设置有活塞板,活塞板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一侧固定有驱动箱,驱动箱中设置有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与连接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与搅拌箱底部侧壁转动连接的搅拌轴,搅拌轴的上均匀设置有搅拌杆,且搅拌轴的一端伸出箱体并连接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固定安装于箱体的外侧壁上,并电连接有电源和开关。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驱动箱中的曲轴,曲轴上设置有曲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伸入驱动箱中,并与曲柄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曲轴上还固定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上啮合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中心处固定由于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驱动箱的侧壁转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伸出驱动箱并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驱动箱的侧壁上并电连接有电源和开关。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伸出驱动箱并固定有第一带轮,搅拌轴的一端伸出箱体并固定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曲轴的一端伸出驱动箱并固定有第三锥齿轮,驱动箱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第四锥齿轮,两端固定有第三带轮,且第四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均设置哟移动腔,并分别通过移动腔设置有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且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与第三带轮对应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结构相同,且第一移动组件包括位于移动腔中的移动塞,移动塞的右侧面与移动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且移动塞的右侧面上海固定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右侧端伸出移动腔,且外侧端底面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活塞腔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的中部固定有转动盘,顶端固定有第四带轮,所述滚轮与转动盘对应连接,且第四带轮通过传动带与第三带轮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动盘的顶面沿边沿处环绕固定有环板,且环板上包括第一圆弧板和第二圆弧板,且第二圆弧板的半径小于第一圆弧板,两端通过光滑曲面板与第一圆弧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滚轮位于环板的内侧,并与环板的内侧面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活塞腔并列设置有三个,并且右侧端均与驱动箱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底端和第二连接管的顶端分别设置有三个支管,并分别通过支管与三个活塞腔的连通,所述活塞腔中均设置有活塞板和连接杆,且曲轴上对应设置有相同数目的曲柄,三个所述曲柄沿圆周方向依次间隔120°设置,且连接杆与对应的曲柄处转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且第一单向阀的流向为由活塞腔流向第一连接管,第二单向阀的流向为由第二连接管流向活塞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向箱体内预先装入一定的打浆液,通过搅拌组件对打浆液以及后续加入的纤维原料进行搅拌打浆,同时通过在底部设置进液口将底部沉积的浆料抽回去进行再次打浆,提高打浆的效果,使浆料打浆充分;

(2)本发明中通过驱动组件使活塞板在活塞腔中往复移动,且水流只能沿第二连接管、活塞腔和第一连接管的方向单向流动,从而通过第一连接管向下料管中喷水,将通过进料斗进入下料管中的纤维原料打湿,并在水流的作用下沿倾斜的下料管移动,从下料管底部的多个下料口进入打浆液中,使其分布较为均匀,同时打湿后的纤维能够迅速进入打浆液中,从而提高打浆效率,有效避免产生纤维原料漂浮在打浆液的表层所带来的问题;

(3)本发明中通过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传动带实现搅拌组件和驱动组件的联动,避免设置过多的电机进行驱动,简化操作,使用更方便,也简化了电源线路的布置,同时节约电能;

(4)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与曲轴联动的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使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开启和关闭过程与活塞板的移动相关,并实现对应的管道开关切换,无需进行额外的操作,从而使整个装置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综上所述,该装置具有功能多,可以提高打浆效率的优点,尤其适用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驱动腔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驱动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驱动腔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驱动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驱动腔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驱动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型纺织用打浆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内腔上部沿侧壁环绕设置有下料管2,底部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下料管2倾斜设置,且右侧高度高于左侧的高度,所述下料管2的右侧顶部固定有进料斗202,下料管2的底面均匀设置有多个下料口201,所述下料管2的右侧还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203,箱体1的底面设置有多个进液口205,且多个进液口205连接有同一个第二连接管204,所述第一连接管203的底端和第二连接连接管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活塞腔3,活塞腔3设置有活塞板301,活塞板301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302,所述一侧固定有驱动箱4,驱动箱4中设置有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与连接杆302连接。

其中,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与搅拌箱底部侧壁转动连接的搅拌轴101,搅拌轴101的上均匀设置有搅拌杆,且搅拌轴101的一端伸出箱体1并连接有搅拌电机102,所述搅拌电机102固定安装于箱体1的外侧壁上,并电连接有电源和开关。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驱动箱4中的曲轴405,曲轴405上设置有曲柄406,所述连接杆302的一端伸入驱动箱4中,并与曲柄406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曲轴405上还固定有第二锥齿轮404,第二锥齿轮404上啮合有第一锥齿轮403,第一锥齿轮403的中心处固定由于第一转轴402,第一转轴402与驱动箱4的侧壁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402的一端伸出驱动箱4并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驱动箱4的侧壁上并电连接有电源和开关。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向箱体1内预先装入一定的打浆液,通过搅拌电机102带动搅拌轴101转动,并通过搅拌杆对打浆液以及后续加入的纤维原料进行搅拌打浆,同时通过不断的搅拌避免打浆液中产生沉淀影响打浆效果等问题;第一转轴402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并通过第一锥齿轮403和第二锥齿轮404使曲轴405转动,从而通过曲柄406和连接杆302使活塞板301在活塞腔3中往复移动,且第一连接管203和第二连接管204中水只能沿第二连接管204、活塞腔3和第一连接管203的方向单向流动,并通过驱动组件和活塞板301等结构,使第一连接管203向下料管2中喷水,当纤维原料通过进料斗202进入下料管2中时,通过水流的冲刷将其打湿,并在水流的作用下沿倾斜的下料管2移动,从下料管2底部的多个下料口201进入打浆液中,使其分布较为均匀,同时打湿后的纤维能够迅速进入打浆液中,从而提高打浆效率,有效避免产生纤维原料漂浮在打浆液的表层所带来的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9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转轴402的一端伸出驱动箱4并固定有第一带轮401,搅拌轴101的一端伸出箱体1并固定有第二带轮103,第一带轮401和第二带轮103通过传动带连接。

当搅拌轴101通过搅拌电机102的驱动进行搅拌工作的同时,通过第一带轮401和第二带轮103使第一转轴402转动,从而使整个驱动组件工作,并带动活塞板301往复移动,通过第一带轮401、第二带轮103和传动带实现搅拌组件和驱动组件的联动,避免设置过多的电机进行驱动,简化操作,使用更方便,也简化了电源线路的布置,同时节约电能。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9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二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二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二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曲轴405的一端伸出驱动箱4并固定有第三锥齿轮407,驱动箱4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7,所述第二转轴7上固定有第四锥齿轮702,两端固定有第三带轮701,且第四锥齿轮702和第三锥齿轮407啮合,所述第一连接管203和第二连接管204上均设置哟移动腔206,并分别通过移动腔206设置有第一移动组件5和第二移动组件6,且第一移动组件5和第二移动组件6与第三带轮701对应连接。

所述第一移动组件5和第二移动组件6结构相同,且第一移动组件5包括位于移动腔206中的移动塞9,移动塞9的右侧面与移动腔206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902,且移动塞9的右侧面上海固定有移动杆901,所述移动杆901的右侧端伸出移动腔206,且外侧端底面转动连接有滚轮903,所述活塞腔3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801,第三转轴801的中部固定有转动盘8,顶端固定有第四带轮802,所述滚轮903与转动盘8对应连接,且第四带轮802通过传动带与第三带轮701连接。

所述转动盘8的顶面沿边沿处环绕固定有环板,且环板上包括第一圆弧板和第二圆弧板,且第二圆弧板的半径小于第一圆弧板,两端通过光滑曲面板与第一圆弧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滚轮903位于环板的内侧,并与环板的内侧面接触。

当驱动组件带动活塞移动时,通过曲轴405、第三锥齿轮407、第四锥齿轮702的传动使第二转轴7转动,并通过第三带轮701和第四带轮802的传动使第一移动组件5和第二移动组件6中的第三转轴801转动,从而使转动盘8转动,其中,第一移动组件5和第二移动组件6上的转动盘8中心重合,且第一圆弧板和第二圆弧板的位置相反,当第一移动组件5上的滚轮903位于第一圆弧板处时,移动塞9在弹簧902的作用下,位于移动腔206的左侧,并且将第一连接管203封闭,同时第二移动组件6上的滚轮903位于第二圆弧板处时,移动塞9通过移动杆901和滚轮903的作用压缩弹簧902向右移动,并且使第二连接管204打开,其中,通过各结构的传动,当活塞来回移动一次,转动盘8恰好转过一圈,当活塞板301向驱动箱4方向移动时,通过两个转动盘8的作用,使第一连接管203关闭,第二连接管204打开,完成活塞腔3通过第二连接管204进水的过程,当活塞板301向箱体1方向移动时,通过两个转动盘8的作用,使第二连接管204关闭,第一连接管203打开,完成活塞腔3通过第一连接管203出水的过程;通过设置与曲轴405联动的第一移动组件5和第二移动组件6,使第一连接管203和第二连接管204的开启和关闭过程与活塞板301的移动相关,并实现对应的管道开关切换,无需进行额外的操作,从而使整个装置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9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二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二的区别点。该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活塞腔3并列设置有三个,并且右侧端均与驱动箱4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203的底端和第二连接管204的顶端分别设置有三个支管,并分别通过支管与三个活塞腔3的连通,所述活塞腔3中均设置有活塞板301和连接杆302,且曲轴405上对应设置有相同数目的曲柄406,三个所述曲柄406沿圆周方向依次间隔120°设置,且连接杆302与对应的曲柄406处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管203和第二连接管20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且第一单向阀的流向为由活塞腔3流向第一连接管203,第二单向阀的流向为由第二连接管204流向活塞腔3,通过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限制第一连接管203和第二连接管204中的水流方向。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三个活塞腔3,并且对应的曲柄406间隔120°设置,使三个活塞腔3的进水和出水的循环过程依次间隔相同的时间,从而通过三个活塞腔3的共同工作,使第一连接管203能够不断的有水流喷出作用于下料管2中,以便能够通过进料斗202持续进料,并且不断通过水流冲刷,挺高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