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片水成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75181发布日期:2019-11-29 22:02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刀片水成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卫浴产品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刀片水成型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花洒和莲蓬头的出水样式丰富多样,有花洒水、气泡水、按摩水、刀片水等。其中能够使花洒、莲蓬头射出刀片水的结构,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5868581u)公开的一种喷射刀片水花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喷头1’,所述喷头1’上部设置有注水通道2’,其下部设置有出水孔4’、其中部设置有连通注水通道2’和出水孔4’的过水通道3’,所述过水通道3’的径向截面呈椭圆形,所述出水孔4’两侧壁面呈外宽内窄的v形,其两端壁面也呈外宽内窄的v形,以使该出水口喷射出扇形薄片状水花。由于出水孔4’的两侧壁面和两端壁面都是呈外宽内窄的v形,实际上所呈现的水花是更接近锥形的效果,而非刀片水的效果。并且,水流在由过水通道3’进入出水孔4’的过程中,会冲撞过水通道3’和出水孔4’的连接处,使得水花的流速降低,并且影响水花喷射出的形状,导致水形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片水成型结构,改善目前市场上刀片水水花弱、水形不稳定的问题,实现出水效果更好的刀片水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刀片水成型结构,包括出水件,出水件沿着水流流向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水通道、过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的两端壁面互相平行,过水通道的两侧壁面的间距在水流流向上逐渐减小;所述出水通道的两端壁面的间距在水流流向上逐渐变大,出水通道出口处的两侧壁面互相平行。

所述出水通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过水通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两端壁面的间距在水流流向上逐渐变大,第一流道的两侧壁面的间距在水流流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流道的两端壁面的间距在水流流向上逐渐变大,第二流道的两侧壁面互相平行。

所述出水通道的两端壁面的夹角为40-80°。

所述出水通道出口处的两侧壁面间距为1.5-3mm。

所述第一流道的两端壁面的夹角为40-80°。

所述第二流道的两端壁面的夹角为40-80°。

所述第二流道的两侧壁面的间距为1.5-3mm。

所述过水通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两端壁面依次连接,过水通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两侧壁面依次连接。

所述过水通道的两侧壁面的夹角为30-60°。

所述进水通道、过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均沿着出水件的轴向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通过设置不同形状的过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在出水件的轴向上,过水通道的渐缩方向和出水通道的渐扩方向不在同一平面,使得水流的增压方向和扩散方向不一致,水流在出水件内部经历加速、整流的过程,从而实现水形稳定、出水力度强的刀片水花。

附图说明

图1为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5868581u)公开的一种喷射刀片水花结构的水花效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一;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二;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5为图4中a-a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5中c-c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水花效果图一(图4中a-a向);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水花效果图二(图4中b-b向)。

附图标号说明:出水件1;进水通道2;过水通道3;出水通道4;第一流道5;第二流道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参考图2至图7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刀片水成型结构,包括安装在花洒、莲蓬头等出水装置的出水孔中的出水件1,出水件1沿着水流流向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水通道2、过水通道3和出水通道4。

上述过水通道3的两端壁面互相平行(对应图5中所揭示的过水通道3截面);过水通道3的两侧壁面的间距在水流流向上逐渐减小(对应图6中所揭示的过水通道3截面)。则水流在进入过水通道3后,由于过水通道3的两侧壁面间距逐渐减小,即过水通道3变窄,使得水压增大、水流加速,实现加速器的功能。

上述出水通道4的两端壁面的间距在水流流向上逐渐变大(对应图5所揭示的出水通道4的截面);出水通道4出口处的两侧壁面互相平行(对应图6中所揭示的出水通道4截面)。则水流在从过水通道3进入出水通道4的过程中,由于水流流道的两端壁面由互相平行变成沿水流流向渐大(对应图5中从过水通道3进入出水通道4),使得在过水通道3增压增速后的水流在a-a截面上扩散并贴着过水通道3的两端壁面而喷出出水通道4;而水流流道的两侧壁面由沿水流流向减小变成互相平行(对应图6中从过水通道3进入出水通道4),使得在过水通道3增压增速后的水流在b-b截面上贴着过水通道3的两侧壁面而喷出出水通道4,呈片状水花,最终呈现刀片水花的效果,实现整流器的功能。

进一步,上述出水通道4包括第一流道5和第二流道6,其中过水通道3、第一流道5和第二流道6依次连通,水流最终从第二流道6喷出形成水花。上述第一流道5的两端壁面的间距在水流流向上逐渐变大(对应图5所揭示的第一通道的截面);第一流道5的两侧壁面的间距在水流流向上逐渐减小(对应图6中所揭示的第一流道5截面)。上述第二流道6的两端壁面的间距在水流流向上逐渐变大(对应图5所揭示的第二通道的截面);第二流道6的两侧壁面互相平行(对应图6中所揭示的第二流道6截面),即第二流道6的两侧壁面为上文中出水通道4出口处的两侧壁面。则第一流道5实现水流在b-b截面上的增压增速,进一步提升水流在a-a截面上的扩散并贴壁流动的效果,实现更稳定的水形。

上述过水通道3的两侧壁面的夹角为30-60°(图6中的夹角b)。

上述出水通道4的两端壁面的夹角为40-80°(图5中的夹角a),即第一流道5、第二流道的两端壁面的夹角为40-80°。

上述出水通道4出口处的两侧壁面的间距为1.5-3mm,即第二流道6的两侧壁面的间距为1.5-3mm(图6中的l)。

上述过水通道3、第一流道5和第二流道6的两端壁面依次连接,过水通道3、第一流道5和第二流道6的两侧壁面依次连接(参考图5和图6所示),避免水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冲击过水通道3、第一流道5和第二流道6互相之间的连接处而导致能量损耗、降速,并避免造成水流方向的过度偏移而影响水形。

上述进水通道2、过水通道3和出水通道4均沿着出水件1的轴向设置。

参考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水流从进水通道2进入过水通道3后,由于过水通道3的两端壁面平行、两侧壁面渐窄,使得水流在b-b截面上增压增速(对应图9),并进入出水通道4。而第一流道5的两端壁面渐宽、两侧壁面渐窄,使得水流在b-b截面上继续增压增速,而在a-a截面上扩散并贴壁流动。而第二流道6的两端壁面渐宽、两侧壁面平行,使得水流在a-a截面上继续扩散并贴壁流动(对应图8),而在b-b截面上由于第二流道6的两侧壁面间距较小,呈片状流动(对应图9),最终的水花效果能够呈现出水形稳定、出水力度强的刀片水花。

通过上述结构,本发明通过设置不同形状的过水通道3和出水通道4,在出水件1的轴向上,过水通道3的渐缩方向和出水通道4的渐扩方向不在同一平面,使得水流的增压方向和扩散方向不一致,水流在出水件1内部经历加速、整流的过程,从而实现水形稳定、出水力度强的刀片水花。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