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测试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32154发布日期:2020-01-07 11:36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恒温测试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试剂试验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恒温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试剂进行振荡试验时往往会使用恒温混匀仪,即先将试剂放入特定的试剂管中,撤去恒温混匀仪上的挡盖,将试剂管放入到恒温混匀仪预设的处理腔,最后盖上挡盖进行恒温振荡。此时,恒温混匀仪内部设置的加热机构能够直接朝向试剂管释放热量。但是,由于试剂管在处理腔内部的排布十分紧密,导致加热机构释放出的热量无法均匀散发在整个处理腔中,从而使得靠近挡盖区域的试剂管部分与靠近加热机构的试剂管部分存在温差,最终导致试剂管在恒温混匀仪中会产生凝结现象(气体遇冷凝结),增大了试验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恒温测试装置及方法,能够避免试剂管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凝结现象,降低试验误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恒温测试装置,包括:试验座体、盖体、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所述试验座体内部开设有处理腔,所述盖体用于封盖所述处理腔的腔口,所述处理腔用于放置待测试剂管,所述第一加热件装设在所述试验座体上,所述第一加热件朝所述试剂管的一端释放热量,所述第二加热件装设在所述盖体上,所述第二加热件朝所述试剂管的另一端释放热量。

上述恒温测试装置在使用时,将待测试剂放入试剂管中,再将试剂管放置在试验座体内部的处理腔中,待试剂管全部放入到处理腔后,将盖体盖在试验座体上,实现对处理腔的腔口进行封盖,使得试剂管处于密封环境中。对处理腔内部的试剂管进行恒温处理时,通过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分别朝试剂管的两端释放热量,即保证试剂管的整体均能够接收到热量。相较于传统恒温混匀仪,上述恒温测试装置能够克服由单个加热机构无法充分散发热量的缺陷,从而避免试剂管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凝结现象,降低试验误差。

一种恒温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装有待测试剂的试剂管放入装有第一加热件的试验座体中;将装有第二加热件的盖体封盖在试验座体上;通过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同时对试剂管进行加热。

上述恒温测试方法在使用时,将试剂管放入试验座体中,然后将盖体封盖在试验座体上,此时便为试剂管的测试提供了密封环境。通过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分别朝试剂管的两端释放热量,即保证试剂管的整体均能够接收到热量。相较于传统恒温混匀仪,上述恒温测试方法能够克服由单个加热机构无法充分散发热量的缺陷,从而避免试剂管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凝结现象,降低试验误差。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恒温测试装置还包括振荡机构,所述处理腔内部设有试剂盒,所述试剂盒上开设有用于存放试剂管的多个放置孔,所述第一加热件与所述试剂盒的底部相贴合,且所述试剂盒与所述第一加热件均与所述振荡机构安装配合。

所述振荡机构包括安装基板、驱动组件与振荡组件,所述安装基板装设在所述试验座体内部,所述驱动组件装设在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振荡组件相连,所述振荡组件与所述试剂盒安装配合。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一组装板与第一支撑件,所述电机装设在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第一支撑件装设在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第一组装板上开设有第一适配孔,所述第一组装板搭设在所述电机上,且所述第一组装板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出所述第一适配孔。

所述振荡组件包括第二组装板、振荡板、承载板与偏心轴,所述第二组装板与所述第一组装板相互贴合,所述振荡板装设在所述第二组装板上,所述承载板装设在所述振荡板上,所述偏心轴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组装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偏心轴穿过的第二适配孔,所述振荡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偏心轴穿过的第三适配孔,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偏心轴穿过的第四适配孔。

恒温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装设在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振荡板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槽相配合的连接部。

恒温测试装置还包括平衡块与载重块,所述平衡块位于所述承载板上,且所述平衡块与所述偏心轴的端部相连,所述载重块装设在所述第二组装板朝向所述电机的一面。

所述第一加热件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散热片、风扇与加热膜,所述散热片装设在所述第一压板上,所述加热膜贴附在所述散热片上,所述第二压板压设在所述加热膜上,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一压板相互扣合,且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试剂盒安装配合,所述风扇装设在所述安装基板上,且所述风扇用于对所述第二加热件进行降温。

恒温测试装置还包括合页件,所述合页件装设在所述试验座体上,且所述合页件位于所述处理腔的腔口处,所述盖体通过所述合页件与所述试验座体活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恒温测试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恒温测试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恒温测试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加热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恒温测试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恒温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试验座体,110、处理腔,120、试剂盒,121、放置孔,200、盖体,300、第一加热件,310、第一压板,320、第二压板,330、散热片,340、风扇,350、加热膜,400、第二加热件,500、试剂管,600、振荡机构,610、安装基板,620、驱动组件,621、电机,622、第一组装板,623、第一支撑件,624、第一适配孔,630、振荡组件,631、第二组装板,6311、第二适配孔,632、振荡板,6321、第三适配孔,6322、连接部,633、承载板,6331、第四适配孔,634、偏心轴,635、第二支撑件,6351、安装槽,636、平衡块,637、载重块,700、合页件,800、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恒温测试装置,包括:试验座体100、盖体200、第一加热件300与第二加热件400。所述试验座体100内部开设有处理腔110,所述盖体200用于封盖所述处理腔110的腔口,所述处理腔110用于放置待测试剂管500,所述第一加热件300装设在所述试验座体100上,所述第一加热件300朝所述试剂管500的一端释放热量,所述第二加热件400装设在所述盖体200上,所述第二加热件400朝所述试剂管500的另一端释放热量。

上述恒温测试装置在使用时,将待测试剂放入试剂管500中,再将试剂管500放置在试验座体100内部的处理腔110中,待试剂管500全部放入到处理腔110后,将盖体200盖在试验座体100上,实现对处理腔110的腔口进行封盖,使得试剂管500处于密封环境中。对处理腔110内部的试剂管500进行恒温处理时,通过第一加热件300与第二加热件400分别朝试剂管500的两端释放热量,即保证试剂管500的整体均能够接收到热量。相较于传统恒温混匀仪,上述恒温测试装置能够克服由单个加热机构无法充分散发热量的缺陷,从而避免试剂管500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凝结现象,降低试验误差。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试验座体100包括上壳与底座,即通过上壳与底座的组装为恒温测试装置的相关部件提供安装空间。进一步地,所述试验座体100上还装设有控制面板800,所述第一加热件300与控制面板800电性连接,即可通过控制面板800实现对第一加热件300的升温或降温调节。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800装设在所述试验座体100的一侧,当所述盖体200扣合在所述试验座体100上后,所述第一加热件300与所述第二加热件400均位于所述试验座体100与所述控制面板800相对应的一侧。上述这种布置方式能够避免第一加热件300与第二加热件400在产生热量的时候,由于距离控制面板800太近对控制面板800的电性结构造成损坏。

如图1和图2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恒温测试装置还包括振荡机构600。所述处理腔110内部设有试剂盒120,所述试剂盒120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存放试剂管500的放置孔121,所述第一加热件300与所述试剂盒120的底部相贴合,且所述试剂盒120与所述第一加热件300均与所述振荡机构600安装配合。当试剂管500装设在所述实验座体内部的处理腔110后,所述试剂管500与所述试验座体100的底面相垂直,即试剂管500垂直装设在试验座体100内部。

根据试验座体100内部处理腔110的空间大小或者根据实际的测试需要,选择合适的试剂盒120。所述试剂盒120上开设的放置孔121的孔径与所述试剂管500的管径相适应,使得试剂管500放入放置孔121中后,所述试剂管500能够与放置孔121的孔壁相贴合,从而避免在振荡过程中,试剂管500在放置孔121中自身产生晃动。即避免试剂管500在试验过程中损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件300与所述试剂盒120相贴合,为了提高所述试剂盒120吸收热量的效果,所述试剂盒120可以采用导热塑料。因此,通过第一加热件300能够使得所述试剂盒120整体实现升温,且试剂管500与放置孔121的孔壁相互贴合,因此,试剂管500整体能够同时得到升温(试剂管500的受热更加均匀)。此时,暴露在试剂盒120外部的试剂管500部分可以通过第一加热件300补给所释放的热量,降低与试剂管500其他部分(例如位于试剂盒120内部的试剂管500)的温差,从而有效避免了试剂管500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冷凝现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件300通过控制面板800控制实现自身的热量产生(电加热),所述第二加热件400为自加热片或自加热垫,所述第二加热件400也可以与控制面板800电性连接,即第一加热件300与第二加热件400同时与控制面板800电性连接。上述这种实施方式便于对处理腔110内部的温度进行调节。

第一加热件300与第二加热件400均通过电力驱动进行加热只是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例如:所述第一加热件300与控制面板800电性连接,即通过控制面板800的电性控制实现自身的电加热。此时,可以引入传热件(例如导热丝或导热片),将所述传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加热件300的产热部位相连,将所述传热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热件400相连,当所述第一加热件300产生热量(进行自加热)时,一部分热量会通过传热件直接导向第二加热件400,从而实现了第二加热件400的升温。进一步地,在采用上述方式时,可以将盖体200可活动地固定在试验座体100上,或者借助其他固定部件对盖体200进行辅助固定(例如在试验座体100的处理腔110的腔口附近加设固定钩,盖体200可以通过固定钩吊装在试验座体100上),从而避免在拆卸盖体200时误将传热件切断。同时,上述这种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节省恒温测试装置的装配成本,同时安装也更加方便。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荡机构600包括安装基板610、驱动组件620与振荡组件630。所述安装基板610装设在所述试验座体100内部,所述驱动组件620装设在所述安装基板610上,所述驱动组件620与所述振荡组件630相连,所述振荡组件630与所述试剂盒120安装配合。具体地,所述振荡机构600可以与控制面板800电性连接,即通过控制面板800的控制实现振荡机构600的启动和关闭,也可以在试验座体100上单独设置用于控制振荡机构600启/停的开关。在对恒温测试装置进行组装时,首先对振荡机构600进行拼装,即将所述驱动组件620与所述振荡组件630先装设在安装基板610上。然后,再将所述安装基板610放置在实验座体的底部进行固定。上述这种实施方式一方面使得振荡机构600在试验座体100内部的安装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振荡机构600的整体性,即便于后期对振荡机构600的拆卸与更换。更具体地,在所述试验座体100的底部增设了与安装基板610相适应的卡块或卡槽,即当所述安装基板610放置在所述试验座体100底部后,卡块或卡槽能够与安装基板610卡接配合,从而使得安装基板610在试验座体100的底部固定更加牢固。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620包括电机621、第一组装板622与第一支撑件623,所述电机621装设在所述安装基板610上,所述第一支撑件623装设在所述安装基板610上,所述第一组装板622上开设有第一适配孔624,所述第一组装板622搭设在所述电机621上,且所述第一组装板622与所述第一支撑件623相连,所述电机621的输出端穿出所述第一适配孔624。所述振荡组件630包括第二组装板631、振荡板632、承载板633与偏心轴634,所述第二组装板631与所述第一组装板622相互贴合,所述振荡板632装设在所述第二组装板631上,所述承载板633装设在所述振荡板632上,所述偏心轴634套设在所述电机62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组装板631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偏心轴634穿过的第二适配孔6311,所述振荡板632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偏心轴634穿过的第三适配孔6321,所述承载板633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偏心轴634穿过的第四适配孔6331。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件623为支撑柱或支撑杆。所述安装基板610上开设有固定孔,即电机621插入所述固定孔后,通过电机621自身的侧部与固定孔的孔壁进行固定从而实现电机621在安装基板610上的安装固定,避免电机621在运转时出现移位现象。进一步地,由于电机621自身的受力面不足以实现对振荡组件630的有效支撑,因此,在电机621上加设第一组装板622,从而增大了电机621与振荡组件630的受力面积。通过第一支撑件623实现第一组装板622相对于安装基板610的固定,避免了电机621运转带动第一组装板622晃动。振荡组件630通过第二组装板631与第一组装板622组装配合,能够有效提高驱动组件620与振荡组件630的安装契合度。所述振荡板632位于所述承载板633与所述第二组装板631之间,且所述第二组装板631、振荡板632与承载板633三者通过螺栓或螺丝进行固定。所述偏心轴634套设在所述电机621的输出轴上后,所述偏心轴634能够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组装板631、振荡板632与承载板633。同时,所述振荡板632的第三适配孔6321能够保证振荡板632与偏心轴634相接触,从而实现振荡板632跟随偏心轴634做凸轮运动(即实现振荡)。所述承载板633对第一加热件300与试剂盒120进行支撑。

上述恒温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当电机621转动时,偏心轴634会随电机621一同转动,振荡组件630会在偏心轴634的带动下作凸轮运动。位于振荡组件630上的试剂盒120和第一加热件300会会随振荡组件630一同运动,最终实现对试剂管500中的试剂进行振荡混匀。

在一个实施例中,恒温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件635。所述第二支撑件635装设在所述安装基板610上,所述第二支撑件635上开设有安装槽6351,所述振荡板632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槽6351相配合的连接部6322。具体地,所述振荡板632为弹性振荡板632,所述第二支撑件635为支撑杆或支撑柱。所述连接部6322上开设有安装孔,当振荡板632的连接部6322插入所述安装槽6351装设配合后,用螺栓或螺丝经过第二支撑件635的一侧插入安装孔,即实现连接部6322与第二支撑件635的连接固定。此时,偏心轴634在转动时,振荡板632会依靠自身的弹性随偏心轴634做凸轮运动。上述这种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振荡板632在运动时的噪音。同时,通过第二支撑件635对振荡板632的一端进行连接固定能够充分发挥振荡板632自身的弹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恒温测试装置还包括平衡块636与载重块637。所述平衡块636位于所述承载板633上,且所述平衡块636与所述偏心轴634的端部相连,所述载重块637装设在所述第二组装板631朝向所述电机621的一面。具体地,通过将平衡块636与载重块637分装在振荡组件630的不同位置。例如:当载重块637的重心在偏心轴634的左侧(偏心轴634轴线的左侧),所述平衡块636位于所述偏心轴634的右侧(偏心轴634轴线的右侧),从而保证了偏心轴634在转动时的动态受力平衡。进一步地,所述平衡块636位于所述承载板633上,同时,所述承载板633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第一加热件300,从而避免了平衡块636在随偏心轴634转动时与第一加热件300产生碰撞。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件300包括第一压板310、第二压板320、散热片330、风扇340与加热膜350,所述散热片330装设在所述第一压板310上,所述加热膜350贴附在所述散热片330上,所述第二压板320压设在所述加热膜350上,所述第二压板320与所述第一压板310相互扣合,且所述第二压板320与所述试剂盒120安装配合,所述风扇340装设在所述安装基板610上,且所述风扇340用于对所述第二加热件400进行降温。具体地,通过第一压板310与第二压板320实现对散热片330与加热膜350的固定,从而能够避免第一加热件300在随振荡机构600运动时,散热片330或加热膜350出现损坏。进一步地,所述风扇340可以与控制面板800电性连接,即通过控制面板800的控制实现风扇340的启动和关闭,也可以在试验座体100上单独设置用于控制风扇340启/停的开关。当需要对第一加热件300进行降温时,风扇340朝第一加热件300进行吹风,并在散热片330的配合下能够快速实现第一加热件300的降温。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恒温测试装置还包括合页件700。所述合页件700装设在所述试验座体100上,且所述合页件700位于所述处理腔110的腔口处,所述盖体200通过所述合页件700与所述试验座体100活动连接。具体地,上述这种实施方式能够避免盖体200与试验座体100的分离操作。同时,盖体200上设有卡扣,试验座体100上设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环,避免恒温测试装置在测试时,盖体200与试验座体100意外分离。同时也进一步保证了处理腔110内部的密封性。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恒温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将装有待测试剂的试剂管500放入装有第一加热件300的试验座体100中;

s200、将装有第二加热件400的盖体200封盖在试验座体100上;

s300、通过第一加热件300与第二加热件400同时对试剂管500进行加热。

上述恒温测试方法在使用时,将试剂管500放入试验座体100中,然后将盖体200封盖在试验座体100上,此时便为试剂管500的测试提供了密封环境。通过第一加热件300与第二加热件400分别朝试剂管500的两端释放热量,即保证试剂管500的整体均能够接收到热量。相较于传统恒温混匀仪,上述恒温测试方法能够克服由单个加热机构无法充分散发热量的缺陷,从而避免试剂管500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凝结现象,降低试验误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加热件300与第二加热件400的加热精度可以在试验座体100内部加装温度感应器,即对试剂管500所处的空间进行温度检测。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感应器可以与控制面板800电性连接,即通过控制面板800的控制实现温度感应器的启动和关闭,也可以在试验座体100上单独设置用于控制温度感应器启/停的开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