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粘合效果的涂料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30202发布日期:2020-01-18 03:5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粘合效果的涂料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涂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粘合效果的涂料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现在的涂料种类很多,但是现在的很多涂料都在外观的美观度和外观的美观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创新,涂料的种类不断增加,涂料的样式也不断增加,虽然功能和效果不断的提升,但是现在的涂料还是存在容易破坏,并且在后期的装修还会导致涂料的损坏,还需要重新进行刷涂料,刷涂料就容易导致二次装修的物品被污染。

并且涂料的粘合效果较差,导致容易发生脱落和爆皮,同时黏度不够就会导致涂料容易发生质量问题而损坏,如果采用液体涂料,根据液体粘稠度,就会导致整体美观度受到影响,涂料的黏度就需要严格把控,但是现在的涂料并没有考虑实际的黏度,基本都是通过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这样会对工作人员的经验有要求,很多经验不足的新人没办法达到最好的使用效果,对于用户的体验和产品的信誉都是一种损害,所以提升产品直接使用的效果就是十分重要的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搞笑、配比良好的带有粘合效果的涂料加工工艺,尤其适合温度较高的场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粘合效果的涂料加工工艺,加工工艺为:将树脂、溶剂和助剂进行混合,通过搅拌装置完全混合,搅拌完毕后加入热固性粘合剂和固化剂,加入粘合剂后搅拌均匀,搅拌时保持温度恒定20℃,搅拌结束后进行检测,检测合格进行调色处理,检测不合格进行重新溶解搅拌,配色结束进行检查,配色合格进行包装入库,配色不合格产品进行重新调整配色。

进一步的,在添加粘合剂后的搅拌过程,保持混合物湿润,防止粘合剂干燥凝固。

进一步的,粉末涂料采用固态热固性粘合剂,液体涂料采用水性热固性粘合剂。

进一步的,固态涂料在第一次检测之前进行研磨,颗粒大小达到标准细度后进行检测。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先加工涂料后添加粘合剂,保证粘合剂能够良好的和涂料进行混合,不会影响涂料本身的生产过程,而且固态涂料会直接在颗粒表面覆盖一层粘合剂,在进行使用时,粉末粒子会通过粘合剂进行粘合,保证了良好的粘合效果,能够提高涂料的粘合性和整体性,防止发生断裂和脱落,并且能够保证涂料和墙壁的粘合效果,墙壁上进行二次加工时也能保证涂料不会因为施工导致脱落或者破裂。

2、粘合剂根据涂料的特性选择不同的类型,固态涂料使用固态粘合剂,液体涂料使用液体粘合剂,保证粘合剂的使用效果,因为粘合剂都是热固性,所以在进行搅拌和加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温度的恒定,防止外部温度导致内部的粘合剂发生固化。

3、涂料生产和配色分别进行检验和加工,防止因为其中一个过程的失误导致整批零件被污染,可以及时返工和处理,并且进行多次检测可以降低产品的次品率,保证每一批产品的合格率和产品质量。

4、因为使用了热固性粘合剂,可以通过人工加热的方式加快水分蒸发和粘合剂粘合,使涂料快速干燥和贴合,相比较普通的涂料漫长的等待时间,有效降低了施工时间并且加快了工作速度,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并且即使技术一般的工人也能够轻松的使用涂料,避免普通涂料在原料搭配上的产生的问题,降低了涂料使用的技术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如图1:

一种带有粘合效果的涂料加工工艺,加工工艺为:将树脂、溶剂和助剂进行混合,通过搅拌装置完全混合,搅拌完毕后加入热固性粘合剂和固化剂,加入粘合剂后搅拌均匀,搅拌时保持温度恒定20℃,搅拌结束后进行检测,检测合格进行调色处理,检测不合格进行重新溶解搅拌,配色结束进行检查,配色合格进行包装入库,配色不合格产品进行重新调整配色。

在添加粘合剂后的搅拌过程,保持混合物湿润,防止粘合剂干燥凝固。

粉末涂料采用固态热固性粘合剂,液体涂料采用水性热固性粘合剂。

固态涂料在第一次检测之前进行研磨,颗粒大小达到标准细度后进行检测。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将树脂、溶剂和助剂进行混合搅拌,等待搅拌均匀后再将粘合剂放入,同时加入固化剂,并且进行充分混合搅拌,让粘合剂和涂料进行均匀混合,保证使用过程中能够良好的进行粘合工作,防止发生粘合不均匀的现象,搅拌时保证温度的恒定,温度不宜过高,防止粘合剂发生固化,搅拌均匀后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进行调色,颜色调整完毕后进行检测,颜色检测合格后进行包装入仓,多次检验能够发现加工过程中的问题,有效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降低产品的次品率,并且加入热固性粘合剂的涂料,能够通过人工加温的方式使其快速固化,降低等待时间,加快施工速度和工作效率,并且有了粘合剂的帮助,即使是不熟悉涂料使用配比的人,也能够轻松的进行使用,降低了涂料的使用难度。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