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气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2600发布日期:2020-04-21 22:0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气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井下巷道雾化防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气化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中粉尘的存在对于煤矿安全存在巨大隐患,为了满足煤矿安全的需要,目前符合安全标准的的煤矿均需要设置用于保证煤矿安全的除尘装置。随着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和掘进工作面的生产,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由于不能有效的控制一次尘源,工作面回风流巷道内经常出现粉尘厚的现象。目前的常规的除尘方法主要包括降尘脉冲喷吹袋式除尘、静电除尘、湿式除尘等,其中湿式除尘因为体积较小,简单易行,设备成本低而普遍采纳。但是目前的湿式除尘的除尘效率不高,并且排放的污水影响施工和清渣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气化装置,能够提高液体的气化效率,有效的控制气化量级,将液体真正的气化,提高除尘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气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包覆层、进气管道、排气管道、进液管道、排液管道、第一出水结构、第二出水结构、气体增压装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自动阀门、控制器、加热网、蓄水槽、液体泵;

所述包覆层包覆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外侧,所述进气管道的一端导通所述装置本体,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气体增压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气管道上;所述进气管道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

所述排气管道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所述排气管道的一端导通所述装置本体,另一端与使用气体的设备进气管连通;所述自动阀门设置在所述排气管道上;

所述进液管道与所述排液管道均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外侧面底部,所述第一出水结构、所述第二出水结构均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底面上,所述第一排水结构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进液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结构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连通所述进液管道;在所述第一排水结构与所述第二出水结构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复数个通孔,每一个所述通孔上均设置有一个雾化喷头;所述排液管道的一端导通所述装置本体,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槽连接,所述进液管道的进液口连通所述蓄水槽,所述液体泵设置在所述进液管道上;

所述加热网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中部,所述加热网的外圈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圈上;

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内,且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排气管道的排气口端;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自动阀门、所述加热网。

可选的,还包括井下电源;所述井下电源分别连接所述液体泵、所述自动阀门、所述加热网、所述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包覆层包括碳纤维板、超导陶瓷片、填充物;所述超导陶瓷片包覆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外侧,所述纤维板与所述超导陶瓷片之间存在夹层,所述填充物填充在所述夹层内。

可选的,所述填充物为硅胶或蜂窝结构。

可选的,所述超导陶瓷片内部镶嵌有金属丝,并添加有0-20%重量百分数的nb3sn和/或0-20%重量百分数的nbti。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体气化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空气通过进气管道进入装置本体内,在气体增压装置的增压作用下,从上往下运动,液体从进液管道进入,从第一出水结构与第二出水结构喷射而出,喷射出的雾化液体在加热网的加热作用下被汽化,汽化后的液体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体,设置在装置本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装置本体内的温度,设置在装置本体内的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生成的混合气体的水分含量,以此来实现实时监测混合气体水分含量的功能,上述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将其各自感测到的值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判断上述湿度值是否达标,当上述湿度值达标时,控制器控制自动阀门开启,混合气体从排气管道出装置本体,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气化装置,由于在装置本体内设置第一出水结构与第二出水结构,出水的面积变大,进而能够提高液体的气化效率;在装置本体内设置湿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混合气体的湿度值,有效的控制气化量级,将液体真正的气化,气化效果好,进而提高井下巷道除尘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体气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当工作人员对放置在花架上的花或者植被进行维护时,无法够到位于高处的绿化或花卉,维护不便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保领域用的升降花架。

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气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包覆层2、进气管道3、排气管道4、进液管道5、排液管道6、第一出水结构7、第二出水结构8、气体增压装置9、温度传感器10、湿度传感器11、自动阀门12、控制器13、加热网14、蓄水槽15、液体泵16;

所述包覆层2包覆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侧,所述进气管道3的一端导通所述装置本体1,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气体增压装置9设置在所述进气管道3上;所述进气管道3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部;

所述排气管道4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所述排气管道4的一端导通所述装置本体1,另一端与使用气体的设备进气管连通;所述自动阀门12设置在所述排气管道4上;

所述进液管道5与所述排液管道6均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侧面底部,所述第一出水结构7、所述第二出水结构8均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底面上,所述第一排水结构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进液管道5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结构8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连通所述进液管道5;在所述第一排水结构与所述第二出水结构8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复数个通孔,每一个所述通孔上均设置有一个雾化喷头17;所述排液管道6的一端导通所述装置本体1,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槽15连接,所述进液管道5的进液口连通所述蓄水槽15,所述液体泵16设置在所述进液管道5上;

所述加热网14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1中部,所述加热网14的外圈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圈上;

所述温度传感器10、所述湿度传感器11均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1内,且所述湿度传感器11设置在所述排气管道4的排气口端;所述控制器13分别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0、所述湿度传感器11、所述自动阀门12、所述加热网1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体气化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空气通过进气管道3进入装置本体1内,在气体增压装置9的增压作用下,从上往下运动,液体从进液管道5进入,从第一出水结构7与第二出水结构8喷射而出,喷射出的液体在加热网14的加热作用下被汽化,汽化后的液体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体,设置在装置本体1内的温度传感器10实时监测装置本体1内的温度,设置在装置本体1内的湿度传感器11实时监测生成的混合气体的水分含量,以此来实现实时监测混合气体水分含量的功能,上述温度传感器10与湿度传感器11将其各自感测到的值发送至控制器13,控制器13判断上述湿度值是否达标,当上述湿度值达标时,控制器13控制自动阀门12开启,混合气体从排气管道4出装置本体1,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气化装置,由于在装置本体1内设置第一出水结构7与第二出水结构8,出水的面积变大,进而能够提高液体的气化效率;在装置本体1内设置湿度传感器11,可实时监测混合气体的湿度值,有效的控制气化量级,将液体真正的气化,气化效果好,进而提高井下巷道除尘效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井下电源21;所述井下电源21分别连接所述液体泵16、所述自动阀门12、所述加热网14、所述控制器13。

进一步的,所述包覆层2包括碳纤维板18、超导陶瓷片19、填充物20;所述超导陶瓷片19包覆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侧,所述纤维板与所述超导陶瓷片19之间存在夹层,所述填充物20填充在所述夹层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包覆层2的最外层设置成碳纤维板18,提高了包覆层2的强度,在超导陶瓷片19与碳纤维板18之间填充有填充物20,有效的为装置本体1爆缸后提供缓冲基质,进而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物20为硅胶或蜂窝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超导陶瓷片19内部镶嵌有金属丝,并添加有0-20%重量百分数的nb3sn和/或0-20%重量百分数的nbti。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体气化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空气通过进气管道3进入装置本体1内,在气体增压装置9的增压作用下,从上往下运动,液体从进液管道5进入,从第一出水结构7与第二出水结构8喷射而出,喷射出的液体在加热网14的加热作用下被汽化,汽化后的液体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体,设置在装置本体1内的温度传感器10实时监测装置本体1内的温度,设置在装置本体1内的湿度传感器11实时监测生成的混合气体的水分含量,以此来实现实时监测混合气体水分含量的功能,上述温度传感器10与湿度传感器11将其各自感测到的值发送至控制器13,控制器13判断上述湿度值是否达标,当上述湿度值达标时,控制器13控制自动阀门12开启,混合气体从排气管道4出装置本体1,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气化装置,由于在装置本体1内设置第一出水结构7与第二出水结构8,出水的面积变大,进而能够提高液体的气化效率;在装置本体1内设置湿度传感器11,可实时监测混合气体的湿度值,有效的控制气化量级,将液体真正的气化,气化效果好,进而提高井下巷道除尘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