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饲料搅拌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2053发布日期:2019-11-05 23:14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饲料搅拌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饲料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饲料搅拌桶。



背景技术:

目前,鱼类养殖常用硬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硬颗粒饲料成本低、饲料系数高,但缺点是使用硬颗粒饲料的水质不好控制;使用膨化料饲养,能提高鱼体对饲料中能量物质的利用率,加快鱼体生长,水质也比较好控制,但是成本高。

部分养殖户现在采用两者混合式的饲养方式,小型常用的投饵机没有搅拌功能,直接将两种饲料加入投饵机会导致先投喂一种饲料,先投喂硬颗粒饲料会导致鱼在吃了硬颗粒料六成饱后还会大量采食膨化料,使得鱼吃得过饱而影响消化,引发肠道疾病;若先投喂膨化饲料会导致后者投入的硬颗粒饲料因耐水时间短、易融化的特点降低利用率。

因此,有必要针对此类情况设计一种鱼饲料搅拌桶。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鱼类养殖需要对不同种类饲料进行搅拌混匀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鱼饲料搅拌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饲料搅拌桶,包括一端开口的桶体、桶盖、以及固定桶体的支架,所述桶体两侧壁固定连接有与支架卡接的卡盘,所述卡盘开设有相互垂直的贯穿孔,所述支架插接于卡盘的端部在其横向和或纵向开设有与贯穿孔配合的通孔,所述桶体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固定连接有叶板,所述叶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桶体外设置有摇柄与搅拌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叶板设置有三个且等距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通槽宽度为15-30mm。

进一步地,所述桶盖与桶体铰接,所述桶盖上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摇柄端部套设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饲料搅拌桶可以方便地调整状态,进行手摇搅拌和桶体翻滚,来高效地搅拌不同饲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背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桶体;2、桶盖;3、支架;4、卡盘;5、贯穿孔;6、通孔;7、搅拌轴;8、叶板;9、通槽;10、摇柄;11、把手;12、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3所示的一种鱼饲料搅拌桶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一端开口的桶体1、桶盖2、以及固定桶体1的支架3,桶体1开口端为收口状态,桶盖2铰接固定于桶体1上,并通过压脚锁定。桶盖2上设置有把手11,方便开启与闭合。

桶体1两侧壁固定连接有与支架3卡接的卡盘4,固定方式为焊接。桶体1通过卡盘4固定后可在支架3上转动,卡盘4开设有相互垂直的贯穿孔5,其中一个贯穿孔5为竖直贯穿卡盘4。

支架3插接于卡盘4的端部在其横向和或纵向开设有与贯穿孔5配合的通孔6,使得当桶体1开口竖直朝上或水平横向时,贯穿孔5与通孔6能对齐,再通过插接插销的方式使桶体1固定,以便进行加料或搅拌操作。

桶体1内部设置有搅拌轴7,搅拌轴7上固定连接有叶板8,固定方式为插接或焊接,叶板8延伸至桶体1内壁处并与桶体1保持10cm距离,可以防止距离过窄导致饲料挤压碾碎,叶板8上开设有通槽9,通槽9宽度为 15-30mm,增强饲料通过叶板8速率,提高搅拌效果。

桶体1底部固定有轴承,搅拌轴7通过轴承保持水平并伸出桶体1底部,桶体1外设置有摇柄10与搅拌轴7相连。

进一步地,叶板8设置有三个且等距分布。

进一步地,摇柄10端部套设有防滑垫12,防滑垫12可采用橡胶、PVC 软胶,并设置有凸起、凹陷。

具体工作原理

将桶体1开口调整为竖直向上,此时通孔6与贯穿孔5对齐,将插销插入孔内锁定,此时搅拌桶保持稳定状态,向桶内加入两种饲料;关闭桶盖2并锁定,取下插销,调整桶体1开口至水平方向,此时通孔6与贯穿孔5对齐,将插销插入孔内锁定,此时搅拌桶保持稳定状态,手动控制摇柄10进行搅拌。

在桶内所装饲料较少时,也可在关闭桶盖2后,不对桶体1进行锁定,使桶体1翻转来进行搅拌操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