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反应用化学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2807发布日期:2019-10-19 03:4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反应用化学试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加热反应用化学试管。



背景技术:

可参见图1,目前化学试管在做加热反应时,一般固体都无可避免的会存在水分,加热的时候这些水分蒸发出来,在试管口低温区域冷凝成水,如果管口向上,那么这些水就会顺着试管内壁回流到加热区,试管在热涨冷缩中就会炸裂,因此采用管口倾斜向下,而目前的试管内壁为光滑设计,存在固态化学物在试管内倾斜后存在向下滑动的问题,且固态化学物在试管内分布不易合理掌控,使固态化学物放入操作难度大。而且当固态化学物从上述试管内滚下掉出而存在安全风险。

另外,该固态化学物与试管内壁之间接触面小,加热效率慢,固态化学物底面受热也不均匀、反应效果和效率差,同时也不利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问题。

另外,现有化学试管外壁光滑设置,存在试管夹加持后容易滑动,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另外,现有化学试管在化学液体外倒或倒入液体时,化学液体顺着试管外壁外流,而大多数化学液体有腐蚀性,容易给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现有的化学试管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一个或多个缺陷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反应用化学试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反应用化学试管,包括试管本体,该试管本体具有管部和封闭部,该封闭部设于所述管部一端并形成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部内壁在靠近所述封闭部的一侧上设置有若干肋片。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该若干肋片设于管部内壁且靠近封闭部,因此该若干肋片正好处于受热位置处,当对本试管采用其管口倾斜向下方式加热时,而加热反应的固态化学物既与管部内壁接触且同时还会与所述若干肋片相互接触,由于若干肋片的作用,可大大增加与固态化学物之间的热交换接触面积,且传热的效果更好,固态化学物内外受热更均匀,反应效率更好,可更充分反应。另外,由于该管部内壁设置有若干肋片,表面非常粗糙并可产生阻挡作用,因此在固态化学物在管部不会向下滑动。而在实验前可将固态化学物放在在管部内的若干肋片上,由于固态化学物不会滑动,该固态化学物放入后状态稳定,分布情况容易合理掌控,可大大降低固态化学物放入管部内的操作难度,由于在实验时由于固态化学物不易下滑而掉出,操作更安全,因此也可降低实验风险。同时,本试管也可正常用于对液体化学反应加热。

作为一种优选地,所述管部内壁在靠近所述封闭部的一侧上具有一个弧形区域,所述若干肋片设置在所述弧形区域上。在对固态化学物化学加热实验时,其固态化学物可集中放于弧形区域上。

优选地,所述若干肋片呈阵列分布。由于所述若干肋片呈有规律的阵列分布,可实现更好的均匀受热,同时方便于固态化学物放入所述弧形区域上。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部内壁在靠近所述封闭部的一侧上具有一个环形区域,所述若干肋片设置在所述环形区域上。在对固态化学物化学加热实验时,其固态化学物可集中放于环形区域的一侧弧形局部上。

优选地,所述若干肋片呈放射状分布。由于所述若干肋片呈放射状分布,可实现更好的均匀受热。

进一步地,所述肋片上设有若干气孔。可便于该固态化学物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及时排走,同时也利于不同固态化学物化学反应时物质相互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管部在远离所述封闭部的一侧上间隔套设有外隔套,且该外隔套在朝向所述封闭部的一端与所述管部外壁过渡连接并形成封闭,该外隔套的另一端与所述管部外壁之间形成环形凹槽。本试管在对管部内进行化学液体外倒或倒入液体时,化学液体只能顺着管部外壁外流于环形凹槽内,不会流于外隔套外表面,当手持所述外隔套时,可避免伤到操作人员,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外隔套外壁为粗糙表面。具有防滑作用,手持时防滑,同时在试管夹加持时,也可防止在试管夹上松动和下滑,进而提高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试管塞;所述试管塞具有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塞部、中间环塞及外挡环部,所述内塞部用于插入所述管部的管口内且配合密封,该中间环塞用于插入所述环形凹槽内且配合密封;所述外挡环部位于所述外隔套外侧且其外径大于所述外隔套外径。这样可实现内外双配合密封,且具有三个接触和密封面,既可增加试管塞的密封性,防止漏气,保证实验性能,同时也增加摩擦力,起到防松作用,防止该试管塞单靠内塞部与管部内管口摩擦力不足而防止试管塞飞出,提高安全性能。而由于所述外挡环部位于所述外隔套外侧且其外径大于所述外隔套外径外挡环部,可方便通过把持外挡环部而塞装或碰外拨取出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内塞部内具有通孔。在实验时可根据需要在通孔内插入排气管。

优选地,所述肋片为矩形、针形或鱼鳞形。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由于该若干肋片设于管部内壁且靠近封闭部,因此该若干肋片正好处于受热位置处,当对本试管采用其管口倾斜向下方式加热时,而加热反应的固态化学物既与管部内壁接触且同时还会与所述若干肋片相互接触,由于若干肋片的作用,可大大增加与固态化学物之间的热交换接触面积,且传热的效果更好,固态化学物内外受热更均匀,反应效率更好,可更充分反应;

第二,本实用新型由于该管部内壁设置有若干肋片,表面非常粗糙并可产生阻挡作用,因此在固态化学物在管部不会向下滑动甚至掉落,确保稳定反应,同时工作也更安全,因此也可降低实验风险;

第三,本而在实验前可将固态化学物放在在管部内的若干肋片上,由于固态化学物不会滑动,该固态化学物放入后状态稳定,分布情况容易合理掌控,可大大降低固态化学物放入管部内的操作难度;

第四,本实用新型由于各所述肋片呈有规律的阵列分布或放射状分布,可实现更好的均匀受热,同时方便于固态化学物放入所述弧形区域或/和环形区域上;

第五,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对管部内进行化学液体外倒或倒入液体时,化学液体只能顺着管部外壁外流于环形凹槽内,不会流于外隔套外表面,当手持所述外隔套时,可避免伤到操作人员,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第六,本实用新型由于试管塞与试管本体配合时,可实现内外双配合密封,且具有三个接触和密封面,既可增加试管塞的密封性,防止漏气,保证实验性能,同时也增加摩擦力,起到防松作用,防止该试管塞单靠内塞部与管部内管口摩擦力不足而防止试管塞飞出,提高安全性能。而由于所述外挡环部位于所述外隔套外侧且其外径大于所述外隔套外径外挡环部,可方便通过把持外挡环部而塞装或碰外拨取出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化学试管在做固态加热反应化学实验时的工作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半剖立体图。

图4是图2中A-A剖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半剖立体图。

图7是图5中B-B剖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立体图。

图10是试管塞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在做固态加热反应化学实验时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可参见图2-4,一种加热反应用化学试管,包括试管本体,该试管本体具有管部1-1和封闭部1-2,该封闭部1-2设于所述管部1-1一端并形成密封,所述管部1-1内壁在靠近所述封闭部1-2的一侧上设置有若干肋片1-3。

作为一种优选地,所述管部1-1内壁在靠近所述封闭部1-2的一侧上具有一个弧形区域N,所述若干肋片1-3设置在所述弧形区域N上。在对固态化学物化学加热实验时,其固态化学物可集中放于弧形区域N上。

优选地,所述若干肋片1-3呈阵列分布。由于所述若干肋片1-3呈有规律的阵列分布,可实现更好的均匀受热,同时方便于固态化学物放入所述弧形区域N上。

可结合图11,在实验时,由于该若干肋片1-3设于管部1-1内壁且靠近封闭部1-2,因此该若干肋片1-3正好处于受热位置处,当对本试管采用其管口倾斜向下方式加热时,而加热反应的4固态化学物既与管部1-1内壁接触且同时还会与所述若干肋片1-3相互接触,由于若干肋片1-3的作用,可大大增加与固态化学物之间的热交换接触面积,且传热的效果更好,固态化学物内外受热更均匀,反应效率更好,可更充分反应。另外,由于该管部1-1内壁设置有若干肋片1-3,表面非常粗糙并可产生阻挡作用,因此在固态化学物在管部1-1 不会向下滑动。而在实验前可将固态化学物放在在管部1-1内的若干肋片1-3 上,由于固态化学物不会滑动,该固态化学物放入后状态稳定,分布情况容易合理掌控,可大大降低固态化学物放入管部1-1内的操作难度,由于在实验时由于固态化学物不易下滑而掉出,操作更安全,因此也可降低实验风险。同时,本试管也可正常用于对液体化学反应加热。

另外,所述肋片1-3上设有若干气孔1-31。可便于该固态化学物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及时排走,同时也利于不同固态化学物化学反应时物质相互交换。

另外,所述管部1-1在远离所述封闭部1-2的一侧上间隔套设有外隔套 1-4,且该外隔套1-4在朝向所述封闭部1-2的一端与所述管部1-1外壁过渡连接并形成封闭,该外隔套1-4的另一端与所述管部1-1外壁之间形成环形凹槽L。本试管在对管部1-1内进行化学液体外倒或倒入液体时,化学液体只能顺着管部1-1外壁外流于环形凹槽L内,不会流于外隔套1-4外表面,当手持所述外隔套1-4时,可避免伤到操作人员,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另外,所述外隔套1-4外壁为粗糙表面1-41。具有防滑作用,手持时防滑,同时在试管夹加持时,也可防止松动和下滑,进而提高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肋片1-3为矩形、针形或鱼鳞形。

优选地,该粗糙表面1-41可采用花纹结构。

优选地,所述管部1-1、所述封闭部1-2、各所述肋片1-3及外隔套1-4 为一体结构。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在于:

可参见图5-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部1-1内壁在靠近所述封闭部1-2 的一侧上具有一个环形区域M,所述若干肋片1-3设置在所述环形区域M上。在对固态化学物化学加热实验时,其固态化学物可集中放于环形区域M的弧形局部上。

优选地,所述若干肋片1-3呈放射状分布或有规律的阵列分布。由于所述若干肋片1-3呈放射状分布或有规律的阵列分布,可实现更好的均匀受热。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二基本相同,不同在于:

可参见图8-11,本实施例中,另外还包括试管塞2;所述试管塞2具有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塞部2-1、中间环塞2-2及外挡环部2-3。

所述内塞部2-1用于插入所述管部1-1的管口内且配合密封。具体地,该内塞部2-1与所述管部1-1的管口外形相匹配。

所述中间环塞2-2用于插入所述环形凹槽L内且配合密封。具体地,所述中间环塞2-2与所述环形凹槽L外形相匹配。

所述外挡环部2-3位于所述外隔套1-4外侧且其外径大于所述外隔套1-4 外径。

可参见图8-11,实验时,由于所述内塞部2-1用于插入所述管部1-1的管口内且配合密封,同时该该中间环塞2-2用于插入所述环形凹槽L内且配合密封,因此这样可实现内外双配合密封,且具有三个接触和密封面,既可增加试管塞的密封性,防止漏气,保证实验性能,同时也增加摩擦力,起到防松作用,以防止该试管塞2单靠内塞部2-1与管部1-1内管口摩擦力不足而防止试管塞2飞出,提高安全性能。而由于所述外挡环部2-3位于所述外隔套1-4外侧且其外径大于所述外隔套1-4外径外挡环部2-3,可方便通过把持外挡环部 2-3而塞装或碰外拨取出操作。

可参见图8-11,所述内塞部2-1内具有通孔2-11。在实验时可根据需要在通孔2-11内插入排气管3。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并分析如下:

第一,本实用新型由于该若干肋片设于管部内壁且靠近封闭部,因此该若干肋片正好处于受热位置处,当对本试管采用其管口倾斜向下方式加热时,而加热反应的固态化学物既与管部内壁接触且同时还会与所述若干肋片相互接触,由于若干肋片的作用,可大大增加与固态化学物之间的热交换接触面积,且传热的效果更好,固态化学物内外受热更均匀,反应效率更好,可更充分反应;

第二,本实用新型由于该管部内壁设置有若干肋片,表面非常粗糙并可产生阻挡作用,因此在固态化学物在管部不会向下滑动甚至掉落,确保稳定反应,同时工作也更安全,因此也可降低实验风险;

第三,本而在实验前可将固态化学物放在在管部内的若干肋片上,由于固态化学物不会滑动,该固态化学物放入后状态稳定,分布情况容易合理掌控,可大大降低固态化学物放入管部内的操作难度;

第四,本实用新型由于各所述肋片呈有规律的阵列分布或放射状分布,可实现更好的均匀受热,同时方便于固态化学物放入所述弧形区域或/和环形区域上。

第五,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对管部内进行化学液体外倒或倒入液体时,化学液体只能顺着管部外壁外流于环形凹槽内,不会流于外隔套外表面,当手持所述外隔套时,可避免伤到操作人员,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第六,本实用新型由于试管塞与试管本体配合时,可实现内外双配合密封,且具有三个接触和密封面,既可增加试管塞的密封性,防止漏气,保证实验性能,同时也增加摩擦力,起到防松作用,防止该试管塞单靠内塞部与管部内管口摩擦力不足而防止试管塞飞出,提高安全性能。而由于所述外挡环部位于所述外隔套外侧且其外径大于所述外隔套外径外挡环部,可方便通过把持外挡环部而塞装或碰外拨取出操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