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循环流化床内循环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8669发布日期:2019-11-15 21:56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循环流化床内循环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强循环流化床内循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循环流化床内循环的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中吸收塔的返料系统,循环流化床返料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空气斜槽返回吸收塔的外循环,另一种是塔内通过装置形成的内循环;该技术是形成内循环的装置,是增加内循环,增加脱硫效率,降低吸收塔出口颗粒物浓度的关键部件。

作为环保行业脱硫工艺中一种主流工艺循环流化床工艺,其脱硫效率由三块组成,其一为增湿反应段、内循环吸附段、布袋除尘器进一步反应段,为了提高脱硫效率,加大内循环量是手段之一,同时在增加内循环的要求下,还要要求装置的阻力低,以便降低系统运行费用;

现有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cfb工艺,2~3秒后物料表面的液体全部蒸发,之后,物料对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从化学反应转化为物理性吸附,虽然对二氧化硫的脱除作用与化学反应段相比要小很多,但毕竟有其一定的脱除作用,同时物理性吸附使得对三氧化硫的脱除大大增加,甚至能全部脱除;

增强循环流化床内循环的装置需牺牲很大的阻力,才较小增加内循环的作用,由于内循环较小,从而使得吸收塔出口的粉尘浓度大大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布袋除尘器的负荷,降低了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强循环流化床内循环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增强循环流化床内循环的装置需牺牲很大的阻力,才较小增加内循环的作用,由于内循环较小,从而使得吸收塔出口的粉尘浓度大大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布袋除尘器的负荷,降低了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增强循环流化床内循环的装置,包括收塔本体,所述收塔本体的上端面设置有变径锥,所述收塔本体包括返混锥,限位角钢,连接扁钢,返混条,所述返混锥位于所述限位角钢的上方,所述变径锥与返混锥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角钢设置在变径锥的中部,所述的连接扁钢将装置与吸收塔连接固定,所述限位角钢与所述连接扁钢配合将所述返混锥限位并固定在变径锥内,所述返混条焊接在所述返混锥上并且与吸收塔变径锥焊接。

优选的,所述返混锥与返混条将吸收塔上部分为上下两个室。

优选的,所述返混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返混条呈直线性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扁钢与所述返混锥的上方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上方螺纹连接有博士帽。

优选的,所述连接扁钢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扁钢对称设置在所述返混锥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限位角钢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角钢对称设置在所述返混锥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限位角钢控制所述返混锥与所述变径锥的间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种增强循环流化床内循环的装置,含尘烟气通过返混锥和返混条时,迎风面发生碰撞将烟气中的颗粒物机械脱除,通过背风面形成的负压回流区再一次将颗粒物脱除,脱除的颗粒物形成吸收塔内循环物料,同时降低进入除尘器的烟气的含尘浓度,从而降低了布袋除尘器的负荷,进而可以降低布袋除尘器的清灰频率,增加布袋除尘器的寿命;从另一个角度,保持布袋除尘器的清灰频率,布袋除尘器的平均阻力降低,降低了整套系统的运行负荷,从而降低了整套系统的运行费用,能有效的形成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物料内循环。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强循环流化床内循环的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强循环流化床内循环的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图中,1、收塔本体;2、变径锥;3、返混锥;4、限位角钢;5、连接扁钢6、返混条;7、出气口;8、博士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强循环流化床内循环的装置,包括收塔本体1,所述收塔本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变径锥2,所述收塔本体1包括返混锥3,限位角钢4,连接扁钢5,返混条6,所述返混锥3位于所述限位角钢4的上方,所述变径锥2与返混锥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角钢4设置在变径锥2的中部,所述的连接扁钢5将装置与吸收塔连接固定,所述限位角钢4与所述连接扁钢5配合将所述返混锥3限位并固定在变径锥内,所述返混条6焊接在所述返混锥3上并且与吸收塔变径锥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径锥2与返混锥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角钢4设置在变径锥2的中部,所述的连接扁钢5将装置与吸收塔连接固定,所述限位角钢4与所述连接扁钢5配合将所述返混锥3限位并固定在变径锥内,所述返混条6焊接在所述返混锥3上并且与吸收塔变径锥焊接,烟气通过吸收塔出口处将颗粒物分离出来,返回吸收塔,而吸收塔出口烟气含尘浓度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布袋除尘器的负荷,进而可降低布袋除尘器的清灰频率,增加布袋除尘器的寿命,从另一个角度,保持布袋除尘器的清灰频率,布袋除尘器的平均阻力降低,降低了整套系统的运行负荷,从而降低了整套系统的运行费用。

具体的,所述返混锥3与返混条6将吸收塔上部分为上下两个室,含尘气体通过装置,颗粒物在返混锥3与返混条6上返混碰撞并聚团回落,使得内循环量大大增加,形成两个不同的室,上室含尘气体浓度低,而装置下室含尘浓度高。

具体的,所述返混条6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返混条6呈直线性设置,返混锥3上方焊接返混条6,返混条6配合返混锥3,通过返混锥3中间不受影响的烟气,经返混条6使烟气中粉尘分离形成内循环。

具体的,所述连接扁钢5与所述返混锥3的上方设置有出气口7,所述出气口7的上方螺纹连接有博士帽8。

具体的,所述连接扁钢5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扁钢5对称设置在所述返混锥3的两侧,通过两个连接扁钢5将装置与吸收塔连接固定,进而起到稳定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限位角钢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角钢4对称设置在所述返混锥3的两侧,通过限位角钢4与连接扁钢5配合将返混锥3限位并固定在变径锥内,进一步使得吸收塔本体1更加的稳固。

具体的,所述限位角钢4控制所述返混锥3与所述变径锥2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含尘烟气通过返混锥3时,在锥的正面,由于机械碰撞,第一次将烟气中的粉尘颗粒物进行分离,颗粒物在锥迎风面碰撞聚团后返回吸收塔本体1,锥与博士帽之间的截面与锥与吸收塔本体1的截面相同,进而降低了返混锥3所形成的阻力;烟气通过锥后,在锥的背风面形成负压区,从而使得烟气携带颗粒物反向流入锥的背风表面,形成第二次的颗粒物回流,两次的颗粒物回流形成内循环的主要部分,另一个部分是由返混条6形成,返混锥3中心部分烟气无法受到锥的影响短路进入博士帽,所以装置增加了返混条6,拦截不受锥影响的烟气中的颗粒物,通过装置使烟气在吸收塔出口前形成物料内循环,实现增加脱硫效率,减小除尘器的负荷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