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囱除尘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5070发布日期:2019-12-06 17:42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囱除尘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囱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囱除尘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日益重视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

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常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在排入大气前应采取净化措施处理,使之符合废气排放标准的要求。虽然在废气排至烟囱前,已通过布袋除尘、干燥塔除尘等多种设备进行了提前处理,但仍有少量清除不净的烟尘颗粒从烟囱排出。另外,现有的烟囱除尘设备多为加装各类复杂除尘结构来进行除尘,导致烟囱结构非常复杂,且成本较高,在实际应用时,故障率高,清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囱除尘一体化装置,集烟囱排尘功能与除尘除雾功能于一体,结构紧凑,成本低,通过内旋体离心除尘,烟囱内壁附着的粉尘颗粒在水流的冲刷下流出,结构简单,除尘效率高,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烟囱除尘一体化装置,包括隔离漏斗、净气室、内旋体和烟囱,所述隔离漏斗外边缘与所述烟囱内壁连接在一起,将所述烟囱内的空间隔为上层和下层,所述隔离漏斗(1)具有开口,开口位置连接所述净气室,所述隔离漏斗下侧、净气室周围的烟囱内壁上设有内旋体,所述内旋体开口位置紧贴或靠近隔离漏斗,与烟囱外壁相通,并贴烟囱内壁螺旋向下布置。

以上所述的烟囱除尘一体化装置,所述隔离漏斗为上宽下窄、具有锥形角度的结构,锥形角度在30~55度之间。

以上所述的烟囱除尘一体化装置,所述净气室为圆筒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圆筒形结构高度在300~600mm之间。

优选的,所述净气室下开口尺寸大于上开口尺寸。

优选的,横断面积为烟囱横断面积的1/3~2/3。

以上所述的烟囱除尘一体化装置,所述内旋体入口向下倾斜角度为40~50度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内旋体向下绕净气室旋转,有效圈数为0.5~5圈。

以上所述的烟囱除尘一体化装置,所述隔离漏斗、净气室和/或内旋体采用不锈钢板加工而成。

以上所述的烟囱除尘一体化装置,所述烟囱(4)内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喷水口,所述喷水口的安装高度低于隔离漏斗。

以上所述的烟囱除尘一体化装置,所述烟囱下方连接有固液分离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烟囱除尘一体化装置,集烟囱排尘功能与除尘除雾功能于一体,烟尘先通过内旋体进入烟囱下部空间进行除尘,然后洁净烟气从净气室进入烟囱上层排出,结构紧凑,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烟囱除尘一体化装置,通过内旋体离心除尘,高速进入的烟尘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在烟囱内壁上,随后,烟囱内壁附着的粉尘颗粒在水流的冲刷下流出,结构简单,除尘效率高,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方案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组件为:

1、隔离漏斗,2、净气室,3、内旋体,4、烟囱,5、喷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需要说明,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应当理解,当提及元件被“连接”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时,所述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用于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它用语应当以同样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邻近”等)。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烟囱除尘一体化装置,包括隔离漏斗1、净气室2、内旋体3、烟囱4和喷水口5,所述隔离漏斗1外边缘与烟囱4内壁连接在一起,具有朝下的开口,开口位置连接净气室2,隔离漏斗1下侧、净气室2周围的烟囱4内壁上设有内旋体3,所述内旋体3开口位置紧贴隔离漏斗1,与烟囱4外壁相通,并贴烟囱4内壁螺旋向下布置,所述烟囱内壁上设有喷水口5,高度低于隔离漏斗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漏斗1外侧与烟囱4封闭,使烟囱4下侧的烟尘只能通过中间的净气室2进入烟囱4上层。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漏斗1锥形角度为45度,内旋体3上端位置紧贴隔离漏斗1,内旋体3下倾角度同为45度。此角度可方便烟尘的进入,不会在内旋体3与烟囱4外壁处产生较大的阻力,同时,进入内旋体3的烟尘会保持一个较高的速度向下螺旋运动,将烟气中残留的尘雾和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甩到烟囱4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旋体3向下绕净气室2旋转圈数为一圈,烟尘经过一圈的内旋体3后,从内旋体3出口得到速度降低的洁净烟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净气室2为圆筒形结构,下开口尺寸大于上开口尺寸,整体高度为500mm,内旋体3中得到的洁净烟气从净气室2下开口进入,即使存在残留的烟雾,其在从下开口向上开口运动的过程中,也会挂在净气室2内壁上,进一步净化烟尘。

进一步的,所述净气室2底端高度大于内旋体3底端高度,一方面方便内旋体3的布置,另一方面增长从内旋体3出来的烟气的反应时间,可分离更多的尘雾和液体,避免烟气一经内旋体3排出就进入净气室2顺着烟囱4排走了。

优选的,所述净气室2横断面积为烟囱4横断面积的1/2,过小则会造成烟气排放不及时,过大则无法保证烟气的除尘效果,选择1/2的横断面积可最大效率的提高本装置的除尘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漏斗1、净气室2和内旋体3均采用不锈钢板加工而成,可有效防止残尘和水雾对零部件的侵蚀,有助于延长装置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烟气自内旋体3排出后,为尽可能的去除残尘和水雾,隔离漏斗1下方的烟囱4内壁上还布置有多个喷水口5,在设备运行时,向烟筒4下部喷水,将本装置的除尘效率提高到99%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烟囱4下方连接有固液分离装置,如压滤机,可将烟气中残留的细小颗粒筛选出来回收再利用。

具体的,烟囱除尘装置一体化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待排放的烟尘自烟囱4外壁与内旋体3接口处进入烟囱4下部的内旋体3内,内旋体螺旋向下45度角设置,烟尘进入内旋体3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烟尘中残留的尘雾和液体甩到烟囱内壁上,并向下流动,自内旋体3出口流出的洁净烟气在隔离漏斗1下面喷水口5喷出的水的作用下,进一步分离残尘和水滴,然后洁净烟气顺着中间净气室2进入到烟囱4上层排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