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式扎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7672发布日期:2020-02-07 23:5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式扎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墨生产的辊式扎墨机。



背景技术:

辊式扎墨机是油墨生产时所用的一种研磨设备,利用相邻扎墨辊之间的速度差对经过扎墨辊的墨料进行研磨,为了持续供应液体墨料,一般是在扎墨池内放置一个浮筒,并在浮筒附近设置微型开关,在浮筒随扎墨池内的墨料液位的上下波动,去使微型开关动作,利用光电信号来使墨料筒的出口阀启闭,使油墨料筒中的墨料间断地进入到扎墨池内,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工操作的劳动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微型开关不宜频繁开启,因此一般将扎墨池内的墨料的上下液位差设置的比较大,但是这种方法却导致墨料处于低液位时,往往发生供料不足的现象,在发生供料不足时,会使研磨效果变差,影响油墨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扎墨机,以使扎墨池具有稳定液面,以提供稳定的墨料供扎墨辊研磨,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辊式扎墨机,其包括机架,以及在机架上安装的墨料桶、扎墨池以及精料筒;在扎墨池内设置有三个扎墨辊,该三个扎墨辊转动地安装在扎墨池的池壁上,三个扎墨辊的转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基准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该基准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呈锐角的夹角;从下向上,三个扎墨辊依次称为第一扎墨辊、第二扎墨辊和第三扎墨辊;相邻的扎墨辊之间具有用于墨料经过的狭缝;在扎墨池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扎墨辊转动的驱动马达;

该扎墨池具有一工作液位线,该工作液位线位于第一扎墨辊的顶部与第二扎墨辊的顶部之间,在第三扎墨辊的下侧设置有一导流槽,该导流槽的相对的两端分别形成入口端和出口端,该导流槽的入口端抵靠在第三扎墨辊的下侧,导流槽的出口端连通精料筒;

墨料筒位于扎墨池的上方,在墨料筒的出料口上安装有一浮球阀,该浮球阀的浮球布置在扎墨池内;浮球阀的出液口连通该扎墨池。优选地,所述基准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25-35°。

在本申请中,没有采用光电信号,而直接采用了常规的浮球阀来控制墨料筒的出液量,在设定液面高度后,较少的液面下降即可打开浮球阀,使墨料筒内的墨料进入到扎墨池内,从而将扎墨池内墨料的液面高度相对于设定的工作液位线附近,且仅具有一个较小的液面波动,可以使墨料平稳地进入到扎墨辊之间被研磨。

进一步,为能精确调整各扎墨辊的转速,同时便于针对不同的墨料来调整转速,对应于每个扎墨辊均设置有一驱动马达。

进一步,扎墨池具有一与所述基准平面相平行的内侧面。由于位于扎墨辊下方的墨料所产生的沉淀能够直接沉积到扎墨池的底部,减少扎墨池内位于扎墨辊下方的墨料的体积量,可以有效地降低墨料的沉淀量,同时可以保证扎墨池内墨料的液位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一种辊式扎墨机,其包括机架10,以及在机架10上安装的墨料桶20、扎墨池12以及精料筒18;在扎墨池12内设置有三个扎墨辊,该三个扎墨辊转动地安装在扎墨池10的池壁上,三个扎墨辊的转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基准平面200内、且相互平行,该基准平面200与水平面100之间具有一呈锐角的夹角α,在本实施例中,基准平面200与水平面100之间的夹角α的角度为30°。

从下向上,三个扎墨辊依次称为第一扎墨辊14、第二扎墨辊15和第三扎墨辊16;相邻的扎墨辊之间具有用于墨料经过的狭缝。请参阅图2,图2中,为显示清楚,仅示意了扎墨池、扎墨辊和驱动马达,对应于每个扎墨辊均设置有一驱动马达,具体为第一扎墨辊14上安装有第一驱动马达141,第二扎墨辊15上安装有第二驱动马达151,第三扎墨辊16上安装有第三驱动马达161,三个驱动马达均安装在扎墨池10的池壁上。该扎墨池12具有一与所述基准平面相平行的内侧面125,以减少扎墨辊下方的墨料的体积,降低墨料产生的沉淀量。

该扎墨池具有一工作液位线121,该工作液位线121位于第一扎墨辊14的顶部与第二扎墨辊15的顶部之间,在第三扎墨辊16的下侧设置有一导流槽17。该导流槽17的相对的两端分别形成入口端171和出口端172,该导流槽17的入口端171抵靠在第三扎墨辊16的下侧,导流槽17的出口端172连通精料筒。

墨料筒20位于扎墨池12的上方,在墨料筒20的出料口21上安装有一浮球阀30,该浮球阀30的浮球31布置在扎墨池12内;浮球阀30的出液口32连通该扎墨池12。在墨料筒20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22。在生产时,首先向扎墨池内添加墨料,当扎墨池12内的墨料13的液位达到工作液位线121时,启动各驱动马达对墨料进行研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