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焊剂搅拌装置的动力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1071发布日期:2020-01-10 15:35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焊剂搅拌装置的动力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焊剂搅拌装置的动力部件。



背景技术:

助焊剂生产采用搅拌方式生产,这会使用到搅拌装置。现有技术中用于助焊剂的搅拌装置一般具有两个动力部件,这两个动力部件分别为两个搅拌叶片提供动力。其中一个动力部件位于搅拌装置的筒体的顶部、另一个动力部件位于搅拌装置的筒体的底部。工作时两个动力部件一起工作,于是两个搅拌叶片都转动。这样的动力配置结构最大确点在于迫使筒体在底部开设便位于筒体底部的动力部件伸入到筒体内部的通孔。搅拌作业时,筒体内部混合液在重力作用下会聚集在筒体底部,所以,需要在位于筒体底部的通孔处设置密封结构,避免漏液。这样的动力部件分布结构显然存在结构缺陷,尽管密封结构会在搅拌装置的使用初期展现理想的密封效果,但是长期使用后,该密封效果会下降,而一般的维护保养工作往往是在事发后才以补救方式进行,使得此类搅拌装置的使用效果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从筒体底部向筒体内部输入动力,由此得到一种助焊剂搅拌装置的动力部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助焊剂搅拌装置的动力部件包括电机、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座、传动齿轮组件、转杆组件,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安装座外部,所述传动齿轮组件包括齿轮ⅰ、齿轮ⅱ、齿轮ⅲ,所述齿轮ⅰ、齿轮ⅱ、齿轮ⅲ都位于安装座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伸入到安装座内,所述齿轮ⅰ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齿轮ⅱ通过齿轮轴ⅰ活动安装在安装座内,所述齿轮ⅱ与齿轮轴ⅰ固定连接,所述齿轮ⅱ与齿轮ⅰ啮合,所述齿轮轴ⅰ的一端设有伞齿轮ⅰ,所述伞齿轮ⅰ与齿轮轴ⅰ固定连接,所述齿轮ⅲ通过齿轮轴ⅱ活动安装在安装座内,所述齿轮ⅲ与齿轮轴ⅱ固定连接,所述齿轮ⅲ与齿轮ⅱ啮合,所述齿轮轴ⅱ的一端设有伞齿轮ⅱ,所述伞齿轮ⅱ与齿轮轴ⅱ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组件包括主转杆和副转杆,所述主转杆为笔直的管状结构,所述副转杆为笔直的杆状结构,所述主转杆的长度小于副转杆的长度,所述主转杆活动安装在安装座上,所述主转杆的一端位于安装座内部、另一端位于安装座外部,所述主转杆上设有伞齿轮ⅳ,所述伞齿轮ⅳ位于安装座内部并且与伞齿轮ⅱ啮合,所述副转杆活动安装在主转杆内部,所述副转杆的中心线与主转杆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副转杆的一端位于安装座内部、另一端位于安装座外部,所述副转杆位于安装座外部的该端凸出在主转杆位于安装座外部的该端,所述副转杆上设有伞齿轮ⅲ,所述伞齿轮ⅲ位于安装座内部并且与伞齿轮ⅰ啮合,所述主转杆转动的转动方向与副转杆的转动方向相反。

主转杆和副转杆作为助焊剂搅拌装置的动力输出端,可以直接为两个搅拌叶片直接提供动力。这样只需要在搅拌装置上设置一个动力部件就可以驱动筒体内的两个搅拌叶片,由此可以避免在筒体底部开设通孔,最大程度的保持筒体的整体结构,避免漏液问题。

由于现有技术位于筒体顶部的动力部件驱动的搅拌叶片发挥着主要的搅拌功能、现有技术位于筒体底部的动力部件驱动的搅拌叶片发挥着次要的搅拌功能,所以驱动两个搅拌叶片的动力有大小之分。为了便于匹配该动力分配方式,所述齿轮ⅰ的直径大于齿轮ⅱ的直径,所述齿轮ⅱ的直径大于齿轮ⅲ的直径。这样主转杆的转速大于副转杆的转,使安装在主转杆上的搅拌叶片以较大转速发挥主要的搅拌功能。

为了进一步固定副转杆,安装座内部设有滑套,所述副转杆穿过滑套并与滑套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助焊剂搅拌装置的动力部件通过设置两个动力输出端,只需要在搅拌装置上设置一个动力部件就可以驱动筒体内的两个搅拌叶片,由此可以避免在筒体底部开设通孔,最大程度的保持筒体的整体结构,避免漏液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助焊剂搅拌装置的动力部件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中助焊剂搅拌装置包括筒体1、动力部件2、搅拌部件4、机架。机架是整个助焊剂搅拌装置的安装基础,筒体1、动力部件2、搅拌部件4都位于机架上。

筒体1为中空结构,其内部空间由一个圆柱形形状的空间和两个半椭圆体形状的空间组成,半椭圆体形状的空间位于圆柱形形状的空间的两端。筒体1竖直放置,因此,内部空间中其中一个半椭圆体形状的空间位于顶部、另一个半椭圆体形状的空间位于底部。

动力部件2包括电机3、传动组件,其中传动组件由安装座8、传动齿轮组件、转杆组件组成。安装座8为壳体结构,其内部设有空腔。电机3固定安装在安装座8外部,传动齿轮组件安装在安装座8内部。传动齿轮组件包括齿轮ⅰ9、齿轮ⅱ10、齿轮ⅲ11,三者都位于安装座8内。齿轮ⅰ9的直径大于齿轮ⅱ10的直径,齿轮ⅱ10的直径大于齿轮ⅲ11的直径。电机3的输出轴伸入到安装座8内,齿轮ⅰ9安装在电机3的输出轴上。齿轮ⅱ10通过齿轮轴ⅰ12活动安装在安装座8内,齿轮ⅱ10与齿轮轴ⅰ12固定连接,齿轮ⅱ10与齿轮ⅰ9啮合,齿轮轴ⅰ12的一端设有伞齿轮ⅰ13,伞齿轮ⅰ13与齿轮轴ⅰ12固定连接。齿轮ⅲ11通过齿轮轴ⅱ14活动安装在安装座8内,齿轮ⅲ11与齿轮轴ⅱ14固定连接,齿轮ⅲ11与齿轮ⅱ10啮合,齿轮轴ⅱ14的一端设有伞齿轮ⅱ15,伞齿轮ⅱ15与齿轮轴ⅱ14固定连接。转杆组件包括主转杆16和副转杆17,其中主转杆16为笔直的管状结构,副转杆17为笔直的实心的杆状结构,主转杆16的长度小于副转杆17的长度。转杆组件活动安装在安装座8上,具体的,主转杆16的一端位于安装座8内部、另一端位于安装座8外部,主转杆16通过轴承与安装座8活动连接,主转杆16便可以在安装座8上自由转动;副转杆17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主转杆16内部,安装后副转杆17的中心线与主转杆16的中心线重合,副转杆17同样可以自由转动,并且副转杆17的一端也位于安装座8内部、另一端也位于安装座8外部,在安装座8内部设有滑套,副转杆17穿过滑套并与滑套滑动连接。在主转杆16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伞齿轮ⅳ19,伞齿轮ⅳ19位于安装座8内部并且与伞齿轮ⅱ15啮合;在副转杆17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伞齿轮ⅲ18,伞齿轮ⅲ18位于安装座8内部并且与伞齿轮ⅰ13啮合。当电机3启动后,齿轮ⅰ9会带动齿轮ⅱ10转动、齿轮ⅱ10带动齿轮ⅲ11转动。齿轮ⅱ10转动的,则会通过齿轮轴ⅰ12驱动伞齿轮ⅰ13转动,进一步的,伞齿轮ⅰ13带动伞齿轮ⅲ18,最终驱动副转杆17转动;与此同时,与齿轮ⅲ11固定连接的齿轮轴ⅱ14转动后伞齿轮ⅱ15也同步转动,接着伞齿轮ⅱ15带动伞齿轮ⅳ19转动,最终驱动主转杆16转动。主转杆16转动的转动方向与副转杆17的转动方向相反。

转杆组件伸入在筒体1内,这样最大限度保持筒体1的完整性,避免在筒体1底部开设通孔。转杆组件穿过其中一个位于顶部的半椭圆体形状的空间并进入圆柱形形状的空间内;主转杆16的中心线、副转杆17的中心线都与筒体1的中心线重合。位于筒体1内的主转杆16的部位以及副转杆17的部位分别与搅拌部件4的主搅拌叶片和副搅拌叶片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搅拌部件4由主搅拌叶片和副搅拌叶片20组成。

主搅拌叶片包括支架5、扰流板6、刮板7。支架5整体为对称结构,它由宽扁的板材制成且整体呈矩形的环状结构。支架5固定在主转杆16上后位于筒体1内,支架5相对于主转杆16中心线呈对称分布。支架5的两个外侧边缘部位都平行于主转杆16的中心线、而且支架5的两个外侧边缘部位到主转杆16的中心线的距离相同。支架5上设有两处折边部位,该折边部位位于支架5上平行于主转杆16的中心线的外侧边缘部位的一端,两个折边部位都向主转杆16的中心线所在位置弯折,所以折边部位的延伸方向与主转杆16的中心线相交。扰流板6安装在支架5上平行于主转杆16的中心线的外侧边缘部位上,扰流板6固定在支架5上且位于支架5内部。支架5内部设有两块扰流板6,扰流板6相对于主转杆16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的状态。扰流板6也为宽扁的板材,其长度要比支架5的长度的一半小;扰流板6相对于支架5而言、其处于倾斜状态,扰流板6不与支架5处于同一平面内;所以,扰流板6的延伸方向垂直于主转杆16的中心线且主转杆16的中心线倾斜于扰流板6。支架5转动运动的中心线与主转杆16的中心线重合,故在支架5发生转动时,扰流板6相对于支架5转动方向呈现为起到引导作用的斜面。支架5和扰流板6都位于筒体1中呈圆柱形形状的空间内,两个折边部位都位于筒体1中其中一个位于底部的呈半椭圆体形状的空间内。

刮板7固定安装在支架5外部,但支架5一侧的刮板7数量少于支架5另一侧的刮板7。支架5上其中一个平行于主转杆16的中心线的外侧边缘部位上间隔分布有两个刮板7、而且在该外侧边缘部位的一端的折边部位上也设有刮板7,三个刮板7间隔分布。支架5上另一个平行于主转杆16的中心线的外侧边缘部位上也间隔分布有两个刮板7;支架5两侧的平行于主转杆16的中心线的外侧边缘部位上的刮板7之间相对于主转杆16的中心线呈错位分布的位置关系。位于支架5两侧的平行于主转杆16的中心线的外侧边缘部位上的刮板7只位于筒体1中呈圆柱形形状的空间内,支架5一侧的折边部位上的刮板7只位于筒体1中处于底部的呈半椭圆体形状的空间内。每个刮板7都紧贴在筒体1内壁上,刮板7与筒体1之间滑动连接。副搅拌叶片20为扁平的板状结构,副搅拌叶片20固定在副转杆17上且位于筒体1内的底部的呈半椭圆体形状的空间内,副搅拌叶片20位于支架5的折边部位的延伸方向上。

工作时,主搅拌叶片和副搅拌叶片20都转动,主搅拌叶片的转动方向与副搅拌叶片20的转动方向相反。主搅拌叶片转动过程中支架5、扰流板6、刮板7一起扰动混合液。由于支架5、刮板7的表面与主搅拌叶片转动方向垂直,混合液会在支架5、刮板7的背后形成对称的缓和的扰流;扰流板6的表面倾斜于主搅拌叶片转动方向,混合液会在扰流板6背后形成朝向筒体1底部的剧烈的扰流。这样主搅拌叶片转动后会形成整体朝向筒体1底部流动的扰流。传动组件输出给主搅拌叶片的驱动力方向与输出给副搅拌叶片20的驱动力方向相反,所以副搅拌叶片20的转动方向相对于主搅拌叶片的转动方向相反。副搅拌叶片20的作用在于将来自筒体1上部的扰流甩向筒壁处,以形成沿着筒壁的朝着筒体1顶部的扰流,并在筒体1底部进一步形成扰流。由于本技术方案中的主搅拌叶片和副搅拌叶片20转动时能够避免对混合液中的气泡形成剪切力,进而避免破坏气泡表面的张力,使得混合液内的气泡始终保持原样,气泡不易聚集而形成大体积的气泡。气泡维持体积较小的状态并随着扰流运动,可以处于分布均匀的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