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型滤池的检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6053发布日期:2020-03-31 17:30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V型滤池的检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装置属于滤池检修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v型滤池的检修结构。



背景技术:

v型滤池的设计中,考虑施工时进入滤板底部清理、检查及安装的需求,以及v型滤池投产后定期进入滤板底部维护的需求,需要给每格v型滤池设置检修人孔。

现有的设计中,检修人孔设置在v型滤池池壁外侧,为保证v型滤池的密封性,检修人孔盖采用法兰封头型式。做法为一根焊有防水翼环的管道穿过v型滤池池壁,在钢管端头焊接一片法兰,并与另一片焊有椭圆封头的法兰通过螺栓连接,以保证v型滤池正常运行时检修人孔盖处的密封性。

为确保人员进出检修人孔的空间,该检修人孔直径一般≥dn700,配套的dn700法兰封头安装、拆卸时,以规格为dn700pn6的法兰为例,法兰封头需装卸24个m24的螺栓,导致在人员安装、拆卸人孔盖时工序较为繁琐。同时,由于该检修人孔设在池壁外侧,在v型滤池内的水放空前,如人员误操作打开检修人孔盖,会造成跑水淹没管廊,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管道穿墙处可能成为渗漏点,导致池壁存在漏水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v型滤池的检修结构,解决现有的检修人孔装卸较为繁琐且存在安全隐患,管道穿墙处可能产生泄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v型滤池的检修结构,包括滤池、排水槽、管廊;所述滤池、排水槽、管廊相邻设置并由竖墙相互隔开,横隔板将所述排水槽分为上层、下层两层;所述排水槽下层的侧墙上部设置布气孔、下部设置布水孔,所述排水槽下层与所述滤池通过布水孔联通;所述排水槽下层和所述滤池之间的侧墙上底部设置检修孔、所述检修孔上安装检修门密封,所述检修门通过门栓固定,所述检修门位于所述排水槽内,所述检修门的一边与所述侧墙铰接。

所述检修门包括门板,所述门板盖住所述检修孔密封压紧,所述门板四个对角处对称设置所述门栓、底边通过合页铰接;所述门栓两头分别插入固定在所述侧墙上的门鼻和所述门板上的门栓扣内固定。

所述门板上对应所述布水孔位置开设门板布水孔。

所述门板上设置螺栓固定所述合页、门栓扣,所述侧墙上设置化学螺栓固定所述合页、门鼻;所述门板和侧墙上的合页铰接。

所述门板上设置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排水槽一侧。

所述检修孔和门板之间设置密封条密封;所述门板边缘固定一圈压板,所述压板上固定一圈所述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嵌入所述检修孔和门板之间的缝隙。

所述门栓倾斜安装,各所述门栓靠外的一头向下倾斜、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从v型滤池排水槽下层进入滤板底部的检修门。检修门安装完成后,人员通行时,只需要拉开门栓即可打开检修门,操作便利。

2)由于排水槽下层与v型滤池本身就通过布水孔联通,在v型滤池内有水存在的情况下,人员无法进入v型滤池,杜绝了误操作造成跑水的安全隐患。

3)因排水槽下层与v型滤池联通,因此对检修门的密封性要求不是非常严格,允许存在少量渗漏,便于施工。

4)本实用新型装置采用市政工程中常用材料,制作简单,施工便捷,可在实际工程中有效推广应用。

5)取消穿墙管道后减少了池壁的渗漏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v型滤池检修人孔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v型滤池检修人孔安装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检修门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5中的ⅰ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a处截面图;

图8是图5中的ⅱ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b-b处截面图;

图10是门栓和门栓扣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门栓和门鼻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编号:1-门板,2-加强筋,3-布水孔,4-检修孔,5-压板,6-密封条,7-下合页,8-上合页,9-门栓,10-门栓扣,11-门鼻,12-化学螺栓,13-布气孔,14-椭圆封头,15-法兰,16-钢管,17-防水翼环,18-管廊,19-排水槽,20-滤池,21-门板布水孔,22-横隔板,23-检修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参见图3~11,一种v型滤池的检修结构,包括滤池、排水槽、管廊;所述滤池、排水槽、管廊相邻设置并由竖墙相互隔开,横隔板将所述排水槽分为上层、下层两层;所述排水槽下层的侧墙上部设置布气孔、下部设置布水孔,所述排水槽下层与所述滤池通过布水孔联通;所述排水槽19下层和所述滤池20之间的侧墙上底部设置检修孔4、所述检修孔4上安装检修门23密封,所述检修门23通过门栓9固定,所述检修门23位于所述排水槽19内,所述检修门23的一边与所述侧墙铰接。

参见图5、6,所述检修门包括门板1,所述门板1盖住所述检修孔4密封压紧,所述门板1四个对角处对称设置所述门栓9、底边通过合页铰接;所述门栓9两头分别插入固定在所述侧墙上的门鼻11和所述门板1上的门栓扣10内固定。

所述门板1上对应所述布水孔3位置开设门板布水孔21。

参见图7~11,所述门板1上设置螺栓固定所述合页、门栓扣10,所述侧墙上设置化学螺栓12固定所述合页、门鼻11;所述门板1和侧墙上的合页铰接。

所述门板1上设置加强筋2,所述加强筋2位于排水槽19一侧。

参见图9,所述检修孔4和门板1之间设置密封条6密封;所述门板1边缘固定一圈压板5,所述压板5上固定一圈所述密封条6,所述密封条6嵌入所述检修孔4和门板1之间的缝隙。

参见图6,所述门栓9倾斜安装,各所述门栓9靠外的一头向下倾斜、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v型滤池是指在横断面上,两侧进水槽为v字形;本实用新型中所述v型滤池为现有滤池。滤池20内的液体自布水孔3流入排水槽19下层,排水槽19下层底部的集水管道将液体收集起来经管廊18引出。

检修时,排空滤池20,自管廊18进入排水槽19下层,打开检修门23进入滤池20内检修。

土建施工时,首先在v型滤池排水槽19下层与滤池20的隔墙上预留检修孔4,并使用化学螺栓12将下合页7安装在检修孔4下方,使用化学螺栓12将门鼻11安装在检修孔4四角。

门板1需根据检修孔4的尺寸和使用条件,设置必要的加强筋2,并根据排水槽布水孔3的具体位置,在门板1上的合适位置设置门板布水孔21。门板1制作完成后,将密封条6和压板5固定在门板1四周的边框处,将门栓9和门栓扣10安装在门板1四角,将上合页8安装在门板1下部。

上述零部件组装完成后,将门板1上的上合页8穿入下合页7,并将门栓9穿入门鼻11固定检修门23。当人员需要穿越检修门23时,拉开门栓9,放下门板1,即可通行。

当检修完毕后,应注意确实将检修门23恢复成关闭状态,以避免v型滤池产水从检修门23处大量通过,导致v型滤池布水不均匀。

实施例

将本实用新型装置用于水厂,v型滤池排水槽19下层设置了800mm宽、600mm高的检修孔4,检修孔4处水压3.95m。每格v型滤池排水槽19内设置了两扇检修门4,分别进入v型滤池的两组分格。

本实用新型装置门板1采用不锈钢316板材制作,门板1宽820mm,高700mm,厚5mm。门板1背面设至一横两纵3条加强筋2,加强筋2采用不锈钢316扁钢制作,横加强筋长度820mm,宽度50mm,厚5mm;纵加强筋长度345mm,宽度50mm,厚5mm。根据工艺布水需要,门板1下部设有两个150mm×150mm的门板布水孔21。

门板1四周设有密封条6及压板5,密封条5采用三元乙丙橡胶制作,厚度7mm;压板6采用不锈钢316扁钢制作,厚度2mm。密封条5及压板6通过m4的螺栓螺母固定在门板1正面。

门栓9采用不锈钢316圆钢制作,门栓扣10采用不锈钢316扁钢制作,门栓9、门栓扣10制作完成后安装在门板1四角;上合页8采用不锈钢316圆钢及扁钢制作,制作完成后焊接在门板1下方。

下合页7采用不锈钢316管材及扁钢制作,制作完成后通过m10的化学螺栓12固定在检修孔4下方;门鼻11采用不锈钢316扁钢制作,厚度4mm,制作完成后通过m10的化学螺栓12固定在检修孔4四角。

将组装好的检修门23上合页8穿入下合页7内,并将门栓9穿入门鼻11内进行固定,此时检修门23为关闭状态。拉开门栓9,检修门23绕合页中轴旋开放倒在排水槽19底部,此时检修门23为开启状态,人员可以通行。

本实用新型装置安装完成后,操作简便,使用效果良好。

参见图10、11,所述门栓扣10、门鼻11、门栓9均为现有技术的锁门构件,实现门板1在检修孔4上开启与闭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