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吸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3130发布日期:2020-06-02 20:15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活性炭吸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活性炭吸附设备。



背景技术:

活性炭吸附设备是一种常见废气净化设备,活性炭由于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广泛应用于工业中的加工生产,但是目前的活性炭吸附设备在日常的工业生产中还有很多的不足,在废气的排放吸附过程中还不能做到最大的幅度的吸附净化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活性炭吸附设备,结构简单,吸附净化效果好,能够循环使用,节能环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活性炭吸附设备,包括高压蒸汽机、吸附室、沉淀池、冷凝器、储水池,所述吸附室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喷淋机构、上活性炭层、上过滤层、搅拌机构、下过滤层、下活性炭层;所述吸附室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出口、底端设置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通过第一出气管路与净化管路相连通、第二出口通过第二出气管路与净化管路相连通,且净化管路上设置有通风机;所述吸附室的中部设置有废气进口,该废气进口设置于上过滤层与下过滤层之间并正对搅拌机构;所述吸附室的上部通过第一连接管路与冷凝器的进口相连接,且第一连接管路设置于喷淋机构的上方位置;所述吸附室的下部设置有高压蒸汽管路,该高压蒸汽管路与高压蒸汽机相连接;所述沉淀池的进口通过第二连接管路与第二出口相连接,沉淀池的进口通过第三连接管路与冷凝器的出口相连接;所述沉淀池的出口通过第四连接管路与储水池的顶部相连接,且沉淀池的出口与沉淀池的进口相对设置;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沉淀物输送管、多个v型槽,该v型槽的底部设置有沉淀物出口;多个v型槽的沉淀物出口均与沉淀物输送管连通,且沉淀物输送管的一端穿过沉淀池连通有干化池;所述冷凝器内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一端向冷凝器外延伸为冷却水进口并通过第五连接管路与储水池相连接,冷凝管的另一端向冷凝器外延伸为冷却水出口并通过第六连接管路与喷淋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六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储水池上设置有补水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淋机构包括喷淋管路与多个喷淋喷嘴,所述喷淋管路与第六连接管路相连通,多个喷淋喷嘴均匀分布于喷淋管路上并开口向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转轴、搅拌电机、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转轴沿水平贯穿设置于吸附室中部;所述搅拌电机设置于搅拌转轴的一端部,并位于吸附室外;所述搅拌叶片设置于搅拌转轴的周部,且搅拌叶片的表面设置有叶片活性炭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出气管路设置于第二出口的侧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设置于第二出口的底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过滤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沉淀池与干化池之间的沉淀物输送管上设置有排污泵。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沉淀池的进口高度高于沉淀池的出口高度,所述沉淀池的进口处设置有第一挡板、沉淀池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下边沿的高度低于沉淀池的进口高度,所述第二挡板的下边沿的高度低于沉淀池的出口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吸附净化效果好,能够循环使用,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活性炭吸附设备,包括高压蒸汽机1、吸附室2、沉淀池3、冷凝器4、储水池5,所述吸附室2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喷淋机构21、上活性炭层22、上过滤层23、搅拌机构24、下过滤层25、下活性炭层26;所述吸附室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出口27、底端设置有第二出口28,所述第一出口27通过第一出气管路61与净化管路相连通6、第二出口28通过第二出气管路62与净化管路相连通6,且净化管路上设置有通风机63;所述吸附室2的中部设置有废气进口29,该废气进口29设置于上过滤层23与下过滤层25之间并正对搅拌机构24;所述吸附室2的上部通过第一连接管路71与冷凝器4的进口相连接,且第一连接管路71设置于喷淋机构21的上方位置;所述吸附室2的下部设置有高压蒸汽管路11,该高压蒸汽管路11与高压蒸汽机1相连接;所述沉淀池3的进口通过第二连接管路72与第二出口28相连接,沉淀池3的进口通过第三连接管路73与冷凝器4的出口相连接;所述沉淀池3的出口通过第四连接管路74与储水池5的顶部相连接,且沉淀池3的出口与沉淀池3的进口相对设置;所述沉淀池3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沉淀物输送管31、多个v型槽32,该v型槽32的底部设置有沉淀物出口33;多个v型槽32的沉淀物出口33均与沉淀物输送管31连通,且沉淀物输送管31的一端穿过沉淀池3连通有干化池8;所述冷凝器4内设置有冷凝管41,所述冷凝管41的一端向冷凝器4外延伸为冷却水进口42并通过第五连接管路75与储水池5相连接,冷凝管41的另一端向冷凝器4外延伸为冷却水出口43并通过第六连接管路76与喷淋机构21相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管路75上设置有第一水泵77,所述第六连接管路76上设置有第二水泵78;所述储水池5上设置有补水口5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路71、第二连接管路72、第三连接管路73、第四连接管路74、第五连接管路75、第六连接管路76上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79,高压蒸汽管路11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12,起到防止反向倒流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喷淋机构21包括喷淋管路211与多个喷淋喷嘴212,所述喷淋管路211与第六连接管路76相连通,多个喷淋喷嘴212均匀分布于喷淋管路211上并开口向下。

进一步的,通过喷淋喷嘴212对废气进行雾化处理,能够去除废气中的颗粒。

具体的,所述搅拌机构24包括搅拌转轴241、搅拌电机242、搅拌叶片243,所述搅拌转轴241沿水平贯穿设置于吸附室2中部;所述搅拌电机242设置于搅拌转轴241的一端部,并位于吸附室2外;所述搅拌叶片243设置于搅拌转轴241的周部,且搅拌叶片243的表面设置有叶片活性炭层244。

进一步的,搅拌叶片243上设有叶片活性炭层244,能进行初次的吸附。

具体的,所述第二出气管路62设置于第二出口28的侧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72设置于第二出口28的底部。

具体的,所述第四连接管路74上设置有过滤器52,起到过滤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沉淀池3与干化池8之间的沉淀物输送管31上设置有排污泵34。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物输送管31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35,起到防止反向倒流的作用。

更为具体的,所述沉淀池3的进口高度高于沉淀池3的出口高度,所述沉淀池3的进口处设置有第一挡板36、沉淀池3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二挡板37;所述第一挡板36的下边沿的高度低于沉淀池3的进口高度,所述第二挡板37的下边沿的高度低于沉淀池3的出口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泵77、第二水泵78、排污泵34用于提升输送能力。

具体实施时,废气从废气进口29进入到吸附室2内,搅拌机构24对废气进行初次吸附,喷淋机构21对废气进行雾化,过滤层与活性炭层对废气进行深度净化,同时高压蒸汽机1通过高压蒸汽管路11为吸附室2提供高压蒸汽,净化后的气体从净化管路排出,而带水的沉淀物从第二出口28排出进入到沉淀池3,而上部的蒸汽经过冷凝器4冷凝后也进入到沉淀池3内,经过沉淀分离后水经过过滤器52后回到储水池5内再次使用,杂质则进入到干化池8内,储水池5用于提供冷却水经冷凝管41至喷淋机构21内喷出,构成一水循环,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