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的砂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5214发布日期:2020-05-07 00:06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腐蚀的砂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腐蚀的砂磨机。



背景技术:

砂磨机因为其物料适应性广、研磨效率高而被广泛应用在各生产领域,尤其适用于化工液体产品的湿法研磨。在搅拌轴带动偏心盘高速运转中,物料进入研磨筒与研磨介质的混合物发生高效相对运动,从而达到分散及研磨的目的。

出于对研磨细度的要求,物料与研磨介质之间的相对速度往往越高越好,但这会导致碰撞力增加,易对偏心盘和研磨筒体造成磨损、腐蚀等破坏,现有的砂磨机通常采用聚氨酯(pu)、陶瓷等材料喷涂在研磨筒体内壁形成筒体内衬层,从而起到对研磨筒体的保护作用,一定程度上增加防腐蚀性。

然而由于砂磨机在实际应用中,高速搅拌的环境下物料中的颗粒物质受到强烈的撞击、剪切、摩擦和挤压等作用,物料和研磨介质对研磨筒壁的作用力很强,长期以往现有的研磨筒体内衬层存在易脱落、使用寿命短的缺陷,而内衬层的脱落会造成金属筒壁被腐蚀,因此经常需要更换或补涂筒体内衬层,费时费力,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腐蚀的砂磨机,能够使内衬层紧密地结合在研磨筒体的内壁上,防止内衬层脱落,从而提高研磨筒体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腐蚀的砂磨机,包括研磨筒体、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的研磨筒体的底部,所述的出料口设置在所述的研磨筒体的顶部的一侧,所述的研磨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由驱动机构驱动的伸入所述的研磨筒体内的搅拌主轴,所述的搅拌主轴上间隔设置有偏心盘,所述的研磨筒体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内衬层,所述的研磨筒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开口朝向所述的内衬层的条形和/或圆周形的凹槽,所述的凹槽的底部宽度大于所述的凹槽的开口处宽度,所述的内衬层上形成有与所述的凹槽紧密卡合的延伸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研磨筒体的内底壁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开口朝向所述的内衬层的环形的凹槽。由此进一步增强内衬层与底壁之间的作用力,当内衬层受到物料从下往上运输的作用力时不易从底壁脱落,提高耐腐蚀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凹槽的槽底和/或槽壁设置有粗糙面。粗糙面可以设置成螺纹或者其他形式的凹凸面,由此进一步增大摩擦,提高内衬层与筒体内壁之间的结合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凹槽为燕尾槽,所述的燕尾槽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的燕尾槽的横截面的高为5~15mm,底边为20~40mm,底角为30~60°。由此该结构的燕尾槽性能较稳定,强度高,定位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凹槽为t字型槽,所述的t字型槽的深度为5~15mm,所述的t字型槽的槽底宽度为开口处的3~4倍。由此该结构的t字型槽性能较稳定,强度高,定位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内衬层采用聚氨酯材料,所述的内衬层的厚度为5~15mm,所述的延伸部通过聚氨酯材料固化形成,并与所述的凹槽紧密连接。由此在制作时可以将聚氨酯(pu)等材料液化并灌注到研磨筒体的内壁上,聚氨酯材料自然流入凹槽中固化后形成形状相匹配的延伸部,使内衬层紧密结合在筒体内壁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研磨筒体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筛网,所述的过滤筛网覆盖在所述的研磨筒体的顶部与所述的出料口之间的通道上,所述的过滤筛网排出的研磨滤液进入所述的出料口,所述的过滤筛网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供所述的搅拌主轴通过的开口,所述的开口与所述的搅拌主轴之间为间隙连接。由此该过滤筛网与砂磨机配合使用,将大颗粒物质截留在筒体内,过筛后的滤液输送至出料口出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过滤筛网上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筛孔,所述的筛孔为圆柱型通孔或者由下至上直径逐渐减小的漏斗型通孔。孔径可以根据待研磨物料确定,由此具有较优的过滤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研磨筒体外包覆有冷却层,所述的冷却层的下部设置有冷却水进水口,所述的冷却层的上部设置有冷却水出水口,所述的冷却水进水口和所述的冷却水出水口位于所述的研磨筒体的相对面。由此循环水能够对研磨系统及时进行冷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研磨筒体的内壁上预设特定形状的凹槽结构,凹槽的底部宽度大于开口处宽度,在涂覆内衬层时内衬层材料能够自然流入凹槽内并形成与该凹槽紧密配合的延伸部,从而使固化后的内衬层更加紧密地覆盖在研磨筒壁上,在物料进行研磨、挤压时内衬层不容易从内壁上脱落,延长内衬层的使用寿命,提高金属研磨筒体的耐腐蚀性,降低生产成本,且加工便捷,利于工业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腐蚀的砂磨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腐蚀的砂磨机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研磨筒体1,进料口2,出料口3,搅拌主轴4,偏心盘5,内衬层6,延伸部7,燕尾槽8,过滤筛网9,开口10,冷却层11,冷却水进水口12,冷却水出水口13,电机1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耐腐蚀的砂磨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所示,一种耐腐蚀的砂磨机,包括研磨筒体1、进料口2和出料口3,进料口3设置在研磨筒体1的底部,出料口3设置在研磨筒体1的顶部的一侧,研磨筒体1的顶部设置有由电机14驱动的伸入研磨筒体1内的搅拌主轴4,搅拌主轴4上间隔设置有偏心盘5,研磨筒体1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内衬层6,研磨筒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开口朝向内衬层6的条形和/或圆周形的凹槽,凹槽的底部宽度大于凹槽的开口处宽度,内衬层6上形成有与凹槽紧密卡合的延伸部7。

凹槽为燕尾槽8,燕尾槽8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如图3所示。燕尾槽8的横截面的高h为5~15mm,底边d(即燕尾槽的底部宽度)为20~40mm,底角为30~60°。由此该结构的燕尾槽性能较稳定,强度高,定位效果好。

研磨筒体1的内底壁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环形的开口朝向内衬层6的燕尾槽8。由此进一步增强内衬层与底壁之间的作用力,当内衬层受到物料从下往上运输的作用力时不易从底壁脱落,提高耐腐蚀性。

燕尾槽8的槽底和/或槽壁设置有粗糙面。粗糙面可以设置成螺纹或者其他形式的凹凸面,由此进一步增大摩擦,提高内衬层与筒体内壁之间的结合力。

内衬层6采用聚氨酯(pu)材料,内衬层6的厚度为5~15mm,延伸部7通过聚氨酯材料固化形成,并与燕尾槽8紧密连接。由此在制作时可以将聚氨酯(pu)等材料液化并灌注到研磨筒体1的内壁上,聚氨酯材料自然流入燕尾槽8中固化后形成形状相匹配的延伸部7,使内衬层6紧密结合在研磨筒体1内壁上。

本实施例中,研磨筒体1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筛网9,过滤筛网9覆盖在研磨筒体1的顶部与出料口3之间的通道上,过滤筛网9排出的研磨滤液进入出料口3,过滤筛网9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供搅拌主轴通过的开口10,开口10与搅拌主轴4之间为间隙连接。过滤筛网9高于液面高度设置,选用200-800目筛网,筛网孔径小于38微米。由此该过滤筛网与砂磨机配合使用,将大颗粒物质截留在筒体内,过筛后的滤液输送至出料口出料。

本实施例中,过滤筛网9上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筛孔,筛孔为圆柱型通孔或者由下至上直径逐渐减小的漏斗型通孔。孔径可以根据待研磨物料确定,由此具有较优的过滤效果。

本实施例中,研磨筒体1外包覆有冷却层11,冷却层11的下部设置有冷却水进水口12,冷却层11的上部设置有冷却水出水口13,冷却水进水口12和冷却水出水口13位于研磨筒体1的相对面。由此循环水能够对研磨系统及时进行冷却。

实施例二

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凹槽为t字型槽,t字型槽的深度为5~15mm,t字型槽的槽底宽度为开口处的3~4倍。由此该结构的t字型槽性能较稳定,强度高,定位效果好。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各种零部件的构造进行材料和结构的改进,或者是采用技术等同物进行替换。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