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高效气液聚结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1303发布日期:2020-05-06 23:4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式高效气液聚结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化工领域中去除气体中的杂质和水分的装置;具体是一种新式高效气液聚结器。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领域,不含悬浮杂质的气体对设备的长周期运行和生产过程的稳定至关重要;气相中由于雾化和冷凝,产生的液滴尺寸通常低至0.1μm,如此细小的液滴给气液分离带来了困扰,常规的丝网除雾器、旋风分离器、气液沉降罐等难以达到满意的去除效果。

通常,气液分离设备有丝网除雾器、旋风分离器、气液沉降罐、气液聚结器等。

丝网除雾器,是由若干层平铺波纹型丝网组合而成;其工作原理为:当带有分散相的连续相以一定速度通过丝网时,由于惯性作用,分散相与丝网细丝相碰撞而被附着在细丝表面上,细丝表面上分散相的汇聚和重力沉降,液滴就从细丝上分离下落;丝网除雾器优点是结构简单、投资低,但是气液分离效率不高,长时间运行丝网容易堵塞。

旋风分离器是利用气流切向引入造成的旋转运动,使具有较大惯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甩向外壁面分开;气体和液滴在旋风分离器中的运动非常复杂,在器内任一点都有切向、径向和轴向速度,并随旋转半径变化;在实际操作中应控制适当的气速,气速过小,分离效率不高;但气速过高,易产生涡流和返混现象严重,同样会降低分离效率;旋风分离器设备结构复杂,投资大,维护成本高。

气液沉降罐采用空罐结构,利用延长气液两相的停留时间,靠两相重力沉降分离;设备结构简单,但是气液分离效果差,占地面积大,不适合高精度的气液分离场合。

单纯的气液聚结器通过聚结滤芯进行气液分离,设备内部仅安装聚结滤芯,能达到高精度的气液分离效果。但是聚结滤芯采用高分子纤维材料的过滤网布制成,过滤精度高,对气体的纯净度要求高,当气体含有杂质时,会造成聚结滤芯的堵塞,影响使用寿命;而且,含液量大的气体对聚结滤芯会造成冲击,影响气体脱液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高效高纯,三级分离的一种新式高效气液聚结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新式高效气液聚结器,包括下壳体与上壳体,两者接口处设置有隔板;所述下壳体的腔内设置有一个叶片分离器和若干个过滤滤芯,所述过滤滤芯位于所述叶片分离器的上方,下壳体的中间位置外接有待处理介质入口,底部外接有一道聚结液排出口,所述待处理介质入口与叶片分离器对接;所述上壳体的腔内设置有若干个聚结滤芯,上壳体的上侧方外接有已净化介质出口,下侧方外接有二道聚结液排出口;所述聚结滤芯和所述过滤滤芯的数量相等,一一对接;聚结滤芯固定于所述隔板上,且接合部密闭不漏水;介质依次通过叶片分离器、过滤滤芯和聚结滤芯进行三级气液分离。

所述叶片分离器的底部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导液管,所述导液的出口为水面向开口的弯头;所述下壳体的外接有两根用于临测液位的下壳体液位计口,其一设置于下壳体的中间位置,另一设置于一道聚结液排出口上。

所述上壳体的外接有两根用于临测液位的上壳体液位计口,其一设置于中间位,另一设置于底部位置;所述上壳体的顶盖上设置有压力表口和放空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上壳体与下壳体分装结构,易于拆装;2叶片分离器、过滤滤芯和聚结滤芯的组合式结构,去除液滴从大到小,提高分离效果,还可以防止聚结滤芯堵塞,延长使用寿命;3一道聚结液排出口和二道聚结液排出口,可以分离出两种品质的水液,可以分品质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标注如下:下壳体01、上壳体02、隔板03、叶片分离器04、过滤滤芯05、待处理介质入口06、一道聚结液排出口07、聚结滤芯08、已净化介质出口09、二道聚结液排出口10、导液管11、弯头12、下壳体液位计口13、上壳体液位计口14、压力表口15、放空口16。

一种新式高效气液聚结器,包括下壳体01与上壳体02,两者接口处设置有隔板03,通过可拆卸式法兰固定;下壳体的腔内设置有一个叶片分离器04和多个过滤滤芯05,过滤滤芯位于叶片分离器的上方,下壳体的中间位置外接有待处理介质入口06,底部外接有一道聚结液排出口07,待处理介质入口与叶片分离器对接;上壳体的腔内设置有多个聚结滤芯08,内置改性纤维聚结滤芯,上壳体的上侧方外接有已净化介质出口09,下侧方外接有二道聚结液排出口10;聚结滤芯和过滤滤芯的数量相等,一一对接;聚结滤芯固定于隔板上,且接合部密闭不漏水;叶片分离器的底部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导液管11,导液的出口为水面向开口的弯头12,可降低水流冲速;下壳体的外接有两根用于临测液位的下壳体液位计口13,其一设置于下壳体的中间位置,另一设置于一道聚结液排出口上;上壳体的外接有两根用于临测液位的上壳体液位计口14,其一设置于中间位,另一设置于底部位置;上壳体的顶盖上设置有压力表口15和放空口16。

如图2所示,悬浮杂质的气体,从待处理介质入口06进入叶片分离器04,利用惯性离心力,分成气体a1和液体b1,液体b1通过导液管11落入下壳体01的底部;气体a1进入过滤滤芯05中分成气体a2和液体b2,液体b2滴入下壳体01的底部,液体b1和液体b2的混合液通过一道聚结液排出口07排出;气体a2进入聚结滤芯08分解成气体a3和液体b3,液体b3通过二道聚结液排出口10排出,气体a3为已净化的空气,通过已净化介质出口09进行下道工序。

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叶片分离器的去除液滴直径为~10μm,过滤滤芯的去除液滴直径为~5μm,聚结滤芯的去除液滴直径为<0.1μm,

本技术:
的结构采用除液滴由大变小,三层分离聚结的方案,可以实现高精度分离,又可以防止聚结滤芯受堵;具有如下优点:1、气液分离效果好、精度高,0.1μm液滴去除率高达99.8%以上,经过本聚结器后气体中液滴含量≤0.011ppm;2、采用高精度过滤滤芯,≥0.3μm的杂质能去除99.9%以上,有效保护聚结滤芯,延长使用寿命;3、气体入口设置叶片分离器,有效去除气体中含有大液滴,减少大液滴对聚结滤芯的冲击;4、采用一种高效的组合方式,能够处理高含水量的气体;5、不受气体流量的影响,操作弹性大;6、气液分离过程为纯物理过程,对物料无污染,无运行成本。

与本申请的设计概念相近似的同等设计也在本申请的诉求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式高效气液聚结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01)与上壳体(02),两者接口处设置有隔板(03);所述下壳体的腔内设置有一个叶片分离器(04)和若干个过滤滤芯(05),所述过滤滤芯位于所述叶片分离器的上方,下壳体的中间位置外接有待处理介质入口(06),底部外接有一道聚结液排出口(07),所述待处理介质入口与叶片分离器对接;所述上壳体的腔内设置有若干个聚结滤芯(08),上壳体的上侧方外接有已净化介质出口(09),下侧方外接有二道聚结液排出口(10);所述聚结滤芯和所述过滤滤芯的数量相等,一一对接;聚结滤芯固定于所述隔板上,且接合部密闭不漏水;介质依次通过叶片分离器、过滤滤芯和聚结滤芯进行三级气液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高效气液聚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分离器的底部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导液管(11),所述导液的出口为水面向开口的弯头(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式高效气液聚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外接有两根用于临测液位的下壳体液位计口(13),其一设置于下壳体的中间位置,另一设置于一道聚结液排出口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式高效气液聚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外接有两根用于临测液位的上壳体液位计口(14),其一设置于中间位,另一设置于底部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式高效气液聚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顶盖上设置有压力表口(15)和放空口(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式高效气液聚结器包括下壳体与上壳体,两者接口处设置有隔板;下壳体的腔内设置有一个叶片分离器和若干个过滤滤芯,过滤滤芯位于叶片分离器的上方,下壳体的中间位置外接有待处理介质入口,底部外接有一道聚结液排出口,待处理介质入口与叶片分离器对接;上壳体的腔内设置有若干聚结滤芯,上壳体的上侧方外接有已净化介质出口,下侧方外接有二道聚结液排出口;其优点在于:1采用上壳体与下壳体分装结构,易于拆装;2结合叶片分离器、过滤滤芯和聚结滤芯的组合式结构,去除液滴从大到小,提高分离速度,还可以防止聚结滤芯堵塞;3一道聚结液排出口和二道聚结液排出口,可以分离出两种品质的水液,可以按品质回收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华;梁玮;喻武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章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2
技术公布日:2020.05.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