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硬脂酸镁反应用的专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1047发布日期:2020-07-24 15:32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硬脂酸镁反应用的专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原料反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硬脂酸镁反应用的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硬脂酸镁在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原料粉末混合,期间进行一定量的加水操作,因此就需要用到带搅拌、带喷淋功能的硬脂酸镁专用混合反应釜。另一方面,现有的专用混合反应釜,其加水方式仅仅为开设一个加水口,并通过水管插入方式加水,因此存在加水方式不够均匀的问题,所以市场上急需一种均匀高效加水的硬脂酸镁专用混合反应釜。

专利公告号为cn204395938u,公告日为2015.06.1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化工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搅拌轴、视镜和超声装置,所述搅拌轴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内,所述搅拌轴为空心的,所述搅拌轴上设有喷水孔,所述搅拌轴内连接有水管,所述视镜包括刮板、镜片和刮板手柄,所述刮板手柄的一端部穿过镜片与刮板连接,所述刮板位于反应釜本体内,所述超声装置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内。

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化工反应釜存在加水方式不够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硬脂酸镁反应用的专用设备,其能通过在混合反应釜上设置进水管、进水孔、喷头单元以及拉结绳单元的方式,达到反应时有效喷淋加水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喷淋加水结构合理有效,喷淋结构稳定性高、方便装卸和维修更换,以及喷淋方式有效加水面积大,加水均匀,硬脂酸镁原料反应效果好、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硬脂酸镁反应用的专用设备,包括混合反应釜,设置在所述混合反应釜上的搅拌柱,进料管以及出料管,还包括插接设置在所述混合反应釜两侧釜体上的进水管,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位于釜内区域上的进水孔,螺接设置在所述进水孔上的喷头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进水管外环面和所述喷头单元外环面之间并用于拉结固定所述喷头单元的拉结绳单元。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喷头单元包括螺接设置在所述进水孔内环面上的喷头直管,设置在所述喷头直管下端且竖向截面为圆台状的喷头腔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喷头腔体下层板上并用于斜向下放大式喷淋加水的喷水孔。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喷头单元的数量为10-15个,间距为5-25cm。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拉结绳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喷头直管外环面上的径向连接柱,套接设置在所述喷头直管外并固定在所述径向连接柱上的安装环,套接设置在所述安装环上的活动环,设置在所述活动环上的拉结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进水管外环面上并通过固定所述拉结绳体方式以用于斜向上拉动紧固所述喷头单元的固定柱。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拉结绳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拉结绳体活动端上并用于在所述固定柱上进行连接的连接帽体。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拉结绳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上的径向孔,设置在所述连接帽体环形侧壁上的第二径向孔,以及通过插接设置在所述径向孔和所述第二径向孔上的方式以用于固定所述连接帽体的插接柱。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拉结绳单元还包括嵌入设置在所述径向孔内环面中部位置处的第一磁铁环,以及嵌入设置在所述插接柱外环面中部位置处并通过与所述第一磁铁环相互磁力吸引方式以用于轴向固定所述插接柱的第二磁铁环。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拉结绳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柱端面上并通过弹性顶起所述连接帽体方式以用于摩擦夹紧所述插接柱的弹性片。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拉结绳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弹性片内并通过与所述第一磁铁环相互磁力吸引方式以用于固定所述弹性片的内侧铁片。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拉结绳体为弹性绳,所述径向连接柱、拉结绳体以及固定柱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混合反应釜上设置进水管、进水孔、喷头单元以及拉结绳单元的方式,达到反应时有效喷淋加水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喷淋加水结构合理有效,喷淋结构稳定性高、方便装卸和维修更换,以及喷淋方式有效加水面积大,加水均匀,硬脂酸镁原料反应效果好、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喷头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拉结绳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帽体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2、3以及附图4所示,一种适用于硬脂酸镁反应用的专用设备,包括混合反应釜11,设置在所述混合反应釜11上的搅拌柱12,进料管13以及出料管14,还包括插接设置在所述混合反应釜11两侧釜体上的进水管1,设置在所述进水管1位于釜内区域上的进水孔2,螺接设置在所述进水孔2上的喷头单元3,以及设置在所述进水管1外环面和所述喷头单元3外环面之间并用于拉结固定所述喷头单元3的拉结绳单元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反应釜11以及搅拌柱12保证硬脂酸镁原料的基本反应效果,而所述进水管1配合所述进水孔2,则用于实现混合反应过程中的喷淋加水效果,保证大范围的有效加水,而所述喷头单元3则又进一步增大喷淋有效面积,使得所述混合反应釜11内原料处处都被水淋到,保证混合反应的有效性,最终是所述拉结绳单元4,则用于紧固所述喷头单元3,使得所述喷头单元3兼具安装时稳定性高、拆装时便捷性强的双重优点。

所述喷头单元3包括螺接设置在所述进水孔2内环面上的喷头直管301,设置在所述喷头直管301下端且竖向截面为圆台状的喷头腔体302,以及设置在所述喷头腔体302下层板上并用于斜向下放大式喷淋加水的喷水孔303。所述喷头单元3的数量为10-15个,间距为5-25c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水孔303倾斜设置,用于进一步均匀大范围的喷淋操作。

所述拉结绳单元4包括设置在所述喷头直管301外环面上的径向连接柱401,套接设置在所述喷头直管301外并固定在所述径向连接柱401上的安装环402,套接设置在所述安装环402上的活动环403,设置在所述活动环403上的拉结绳体404,以及设置在所述进水管1外环面上并通过固定所述拉结绳体404方式以用于斜向上拉动紧固所述喷头单元3的固定柱405。所述拉结绳单元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拉结绳体404活动端上并用于在所述固定柱405上进行连接的连接帽体406。所述拉结绳单元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柱405上的径向孔407,设置在所述连接帽体406环形侧壁上的第二径向孔408,以及通过插接设置在所述径向孔407和所述第二径向孔408上的方式以用于固定所述连接帽体406的插接柱409。所述拉结绳单元4还包括嵌入设置在所述径向孔407内环面中部位置处的第一磁铁环410,以及嵌入设置在所述插接柱409外环面中部位置处并通过与所述第一磁铁环410相互磁力吸引方式以用于轴向固定所述插接柱409的第二磁铁环411。所述拉结绳单元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柱405端面上并通过弹性顶起所述连接帽体406方式以用于摩擦夹紧所述插接柱409的弹性片412。所述拉结绳单元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弹性片412内并通过与所述第一磁铁环410相互磁力吸引方式以用于固定所述弹性片412的内侧铁片413。所述拉结绳体404为弹性绳,所述径向连接柱401、拉结绳体404以及固定柱405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结绳单元4的使用方法及优点如下:

第一,初始时,所述活动环403套在所述安装环402上,所述连接帽体406未固定。

第二,所述喷头直管301在所述进水孔2上螺接后,具有第一重螺接固定效果,此时固定强度是不够的,因此再将所述连接帽体406套在所述固定柱405上,然后对齐所述第二径向孔408和所述径向孔407,最终插入所述插接柱409,即可固定所述连接帽体406、张紧所述拉结绳体404以及拉紧固定所述喷头直管301。

第三,所述喷头直管301需要取下时,先拔出所述插接柱409,再取下所述连接帽体406,最终旋转解除螺接即可。

第四,其中所述第一磁铁环410与所述第二磁铁环411相互磁力吸引固定,避免所述插接柱409意外掉落,所述插接柱409不掉则所述连接帽体406就安装稳定。

第五,所述弹性片412用于进行弹性缓冲,且具有错位夹紧所述第二径向孔408和所述插接柱409的趋势,而所述内侧铁片413则用于磁力吸引固定所述弹性片412,避免其容易掉落的问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