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沉淀碱液的沉淀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5488发布日期:2020-08-07 18:34阅读:1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沉淀碱液的沉淀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淀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沉淀碱液的沉淀桶。



背景技术:

硬脂酸盐是聚氯乙烯(pvc)加工助剂的主要品种之一。它可作为pvc的热稳定剂和润滑剂,广泛地用于各种软质和硬质制品,目前,国内生产硬脂酸盐的工艺大多采用传统的复分解工艺,该工艺首先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起皂化反应生产硬脂酸钠,然后再跟相应的可溶性金属盐反应制备硬脂酸盐。

氢氧化钠溶液在存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结晶,在使硬脂酸与氢氧化钠进行皂化反应时,这些结晶会对皂化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通常需要对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沉淀,从而将氢氧化钠中的结晶除去,而此时便需要用到沉淀桶,沉淀桶在使用后桶底会堆积大量的结晶杂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清理人员进入沉淀桶内进行清理,较为不方便,且浪费了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清理且节省人力的用于沉淀碱液的沉淀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沉淀碱液的沉淀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上且位于桶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与桶体内部连通设置,所述桶体内转动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沿着桶体的轴线设置,所述中心轴靠近桶体底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清理杆,所述第一清理杆与桶体的底壁抵接设置,且所述第一清理杆的长度与桶体的内径相同,所述桶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中心轴转动的电机,所述桶体上且位于桶体的底部连通设置有清污口,所述桶体上且位于清污口的位置设置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碱液通过进料口加入桶体内,在碱液中的结晶沉淀后,再通过出料口将碱液抽出,从而完成碱液的沉淀,在沉淀桶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沉淀桶底部的结晶进行清理,此时可以朝沉淀桶内加入水并启动电机,电机会驱动中心轴转动,中心轴则会带动第一清理杆在沉淀桶内转动,由于第一清理杆与桶体的底壁抵接,第一清理杆则会将附着在桶体底壁上的结晶刮除并使结晶与水混合,随后再打开清污口上的阀门,桶体内的水则会带动结晶排出桶体,通过第一清理杆实现了对桶体的清理,使得沉淀桶的清理更加方便,同时也无需人工去进行清理,节省了人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清理杆上且位于第一清理杆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清理杆,所述第二清理杆沿着桶体的内侧壁竖直朝上延伸,所述第二清理杆与桶体的内侧壁抵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清理杆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两端的第二清理杆转动,而第二清理杆是与桶体的内侧壁抵接的,因此第二清理杆会将桶体下部的内侧壁上的结晶刮除,通过第二清理杆提高了对桶体的清理范围,进而提高了对桶体的清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清理杆和第二清理杆与桶体内壁抵接的面上均设置有刮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片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一清理杆和第二清理杆对桶体内壁上结晶的刮除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对桶体的清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桶体内且位于桶体的上部设置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整体呈环形设置,环形的所述喷水管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喷头,所述喷头朝向桶体的内壁设置,所述喷水管与外部水源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清理桶体时,可以将外部水源通入喷水管内,水流进入喷水管后内会从喷水管上的喷头喷出,喷头喷出的水可以对桶体的内壁进行冲刷,同时与结晶混合并最终将结排出,通过对桶体内壁进行冲刷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整个桶体的清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桶体上且位于桶体的顶部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桶体上铰接设置有用于封闭检修口的检修门,所述桶体内且位于桶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爬梯,所述爬梯位于检修口所在的位置且沿竖直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定期进入桶体内对第一清理杆进行维护,此时工作人员只需打开检修门,通过检修口进入桶体内,并再通过爬梯移动到桶体底部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桶体的底部设置为漏斗状,所述清污口位于桶体底部圆心处,所述第一清理杆与桶体的底部配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桶体的底部设置为漏斗状,并使清污口位于桶体底部的圆心处,在清理完桶体后打开清污口的阀门,水便会带动结晶从清污口排出,而漏斗状的桶体底部则更有利于污水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轴、第一清理杆、第二清理杆上均涂设有特氟龙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特氟龙涂层可以避免中心轴、第一清理杆和第二清理杆被碱液腐蚀,从而提高了中心轴、第一清理杆和第二清理杆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桶体上设置电机,在电机上设置与桶体轴线重合的中心轴,在中心轴上设置与桶体底壁抵接的第一清理杆,启动电机带动中心轴转动,便可以带动第一清理杆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清理杆将桶体内壁上的结晶刮除,使得沉淀桶的清理更加方便,同时节省了人力;

2.在第一清理杆的两端设置第二清理杆,使第二清理杆对桶体的内侧壁抵接,在第一清理杆转动时便会带动第二清理杆同步转动,从而对桶体下部的内侧壁进行清理,提高了对桶体内壁的清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桶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13、清污口;14、检修口;141、检修门;15、爬梯;131、阀门;2、中心轴;21、第一清理杆;22、电机;23、第二清理杆;24、刮片;3、喷水管;31、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沉淀碱液的沉淀桶,包括桶体1,桶体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与桶体1内部连通的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碱液通过进料口11加入桶体1并通过出料口12被抽出桶体1,桶体1上位于桶体1的顶部设置有电机22,电机22的输出轴上同轴连接有中心轴2,中心轴2转动连接于桶体1内且沿着桶体1的轴线设置,中心轴2远离电机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清理杆21,第一清理杆21的长度方向与中心轴2垂直,且第一清理杆21的长度与桶体1的内径相同,桶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桶体1内部连通的清污口13,清污口13上设置有阀门131。

需要对桶体1内积存的结晶进行清理时,朝桶体1内加水,启动电机22,电机22会带动中心轴2转动,中心轴2则会带动第一清理杆21转动,第一清理杆21转动时则会把桶体1底壁上的结晶刮除,并使结晶与水混合,最终再打开清污口13上的阀门131,水便会带动结晶从清污口13排出,从而完成对桶体1的清理,通过第一清理杆21提高了桶体1清理的便利性,节省了人力。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清理杆21上位于第一清理杆2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清理杆23,第二清理杆23沿竖直方向朝上延伸,第二清理杆23与桶体1的内侧壁抵接;第一清理杆21转动时会带动第二清理杆23转动,从而对桶体1的内壁进行清理,从而提高对桶体1的清理范围,同时为了提高第一清理杆21和第二清理杆23的清理效果,第一清理杆21和第二清理杆23上均设置有与桶体1内壁抵接的刮片24。

参照图2和图4,桶体1内且位于桶体1的上部设置有喷水管3,喷水管3沿着桶体1的侧壁环形设置,环形的喷水管3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喷头31,喷头31朝向桶体1的侧壁设置,而喷水管3则与外部水源连通,同时喷水管3上设置有开关(图中未示出);在清理桶体1时,打开开关使外部水源进入喷水管3内,并通过喷头31喷出,水从喷头31喷出后可以对桶体1的内侧壁进行冲刷,同时与结晶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对沉淀桶的清理效果。

参照图1和图2,桶体1上位于桶体1的顶部开设有检修口14,桶体1内位于桶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爬梯15,爬梯15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爬梯15位于检修口14所在的位置,第二清理杆23远离第一清理杆21的端部与爬梯15底端互不干涉,桶体1上位于检修口14的位置铰接设置有检修门141;工作人员打开检修门141后便可以通过检修口14,沿着爬梯15进入桶体1内,从而对第一清理杆21和第二清理杆23进行维护,检修口14及爬梯15的设置使得第一清理杆21和第二清理杆23的维护更加方便。

参照图1和图2,为了使污水更好地排出桶体1,将桶体1的底部设置为漏斗状,并使清污口13位于桶体1底部的圆心处,同时为了增加中心轴2、第一清理杆21和第二清理杆23的使用寿命,在中心轴2、第一清理杆21和第二清理杆23上均涂设有铁氟龙涂层(图中未示出),铁氟龙涂层可以较好地防止中心轴2、第一清理杆21和第二清理杆23被碱液腐蚀。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碱液通过进料口11加入桶体1内,在碱液中的结晶沉淀至桶体1的底壁上后,再通过出料口12将碱液抽出,从而完成碱液的沉淀,而在沉淀桶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沉淀桶底部的结晶进行清理,此时打开喷水管3上的开关,使外部水源通过喷头31喷入桶体1内,一定时间后,启动电机22驱动中心轴2转动,中心轴2带动第一清理杆21以及第二清理杆23在沉淀桶内转动,由于第一清理杆21上和第二清理杆23上设置有与桶体1的底壁抵接的刮片24,第一清理杆21和第二清理杆23则会将附着在桶体1底壁和内侧壁上的结晶刮除并使结晶与水混合,随后再打开清污口13上的阀门131,桶体1内的污水便会通过清污口13排出桶体1,如此便实现了对桶体1的清理,无需人工去进行清理,使得沉淀桶的清理更加方便,并且节省了人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