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喷淋净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1501发布日期:2020-07-04 01:25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喷淋净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废气喷淋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处理废气及尾气主流设备及工艺主要采用两级单塔串联加顶装除沫器工艺,塔与塔之间的气体流动主要采用比较长的管道进行连接,其缺点是增加了管道投资费用,还有管道动能消耗的缺点。另外由于现有的废气处理系统中的除沫器装在喷淋塔顶部,除沫器位置较高存在清洗不方便的缺点。同时,由于针对不同的废气所采用的喷淋液成分不同,在采用化学喷淋液时,喷淋液消耗量较大,导致整个废气处理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废气喷淋净化处理系统,其有效解决了采用多级喷淋塔串联方式下的管道成本高、管道动能消耗大的缺点,同时方便了除沫器的清洗工作,另外还实现了喷淋液的循环回收使用,保障了废气处理效果,降低了废气处理的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气喷淋净化处理系统,包括喷淋塔,所述的喷淋塔内设有隔板,隔板的下端设置在喷淋塔的聚液底座上,隔板的上端与喷淋塔的内顶面之间预留间隙;

所述的喷淋塔中还设有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分别设置在隔板两侧的喷淋塔区域中,第一喷淋管连接进液主管,第二喷淋管通过绕设在喷淋塔外的进液支管连接进液主管,进液主管延伸至喷淋塔一侧的储液箱中;

喷淋塔两侧靠近下端的位置上分别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出气管与除沫器连接,除沫器与风机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分别包括至少两排管道,在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位于喷淋塔内的部分上设有朝下的喷头。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进液主管上设有送液泵。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储液箱上设有补液管。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聚液底座顶面采用由两侧向中部倾斜向下的结构,隔板固定在聚液底座的中部,聚液底座两侧的聚液底座顶面上设有平行于隔板的聚液槽,聚液槽的槽底采用由两端向中部倾斜向下的结构,聚液槽的中部设有下液孔,回液管一端与储液箱连接,另一端插入设置在聚液底座中并与下液孔连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进液支管上还设有补水管。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废气喷淋净化处理系统,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单个喷淋塔通过设置隔板,组成两个喷淋塔串联结构,能够减少管道与喷淋塔的建设量,节约成本;

(2)除沫器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清洗;

(3)喷淋液能够进行循环使用,减少了喷淋液的浪费;

(4)不同区域内的喷淋液浓度可实现调节,以达到最优的喷淋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淋管路布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聚液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喷淋塔1,聚液底座101,隔板2,第一喷淋管3,第二喷淋管4,进液主管5,储液箱6,送液泵7,补液管8,回液管9,进气管10,出气管11,除沫器12,风机13,出风管14,进液支管15,喷头16,补水管17,聚液槽18,下液孔1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中,一种废气喷淋净化处理系统,包括喷淋塔1,所述的喷淋塔1内设有隔板2,隔板2的下端设置在喷淋塔1的聚液底座101上,隔板2的上端与喷淋塔1的内顶面之间预留间隙;

所述的喷淋塔1中还设有第一喷淋管3和第二喷淋管4,第一喷淋管3和第二喷淋管4分别设置在隔板2两侧的喷淋塔1区域中,第一喷淋管3连接进液主管5,第二喷淋管4通过绕设在喷淋塔1外的进液支管15连接进液主管5,进液主管5延伸至喷淋塔1一侧的储液箱6中;

喷淋塔1两侧靠近下端的位置上分别设有进气管10和出气管11,出气管11与除沫器12连接,除沫器12与风机13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喷淋管3和第二喷淋管4分别包括至少两排管道,在第一喷淋管3和第二喷淋管4位于喷淋塔1内的部分上设有朝下的喷头16。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进液主管5上设有送液泵7。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储液箱6上设有补液管8。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聚液底座101顶面采用由两侧向中部倾斜向下的结构,隔板2固定在聚液底座101的中部,聚液底座101两侧的聚液底座101顶面上设有平行于隔板2的聚液槽18,聚液槽18的槽底采用由两端向中部倾斜向下的结构,聚液槽18的中部设有下液孔19,回液管9一端与储液箱6连接,另一端插入设置在聚液底座101中并与下液孔19连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进液支管15上还设有补水管17。

优选的方案中,储液箱6可设置多个,多个储液箱6中设置不同的喷淋液(清水、酸碱性喷淋液、有机溶剂),实现根据不同的废气喷淋净化作业选择不同喷淋液的目的。

本系统针对不同的废气,采用不同的喷淋液:

当进行废气中粉尘吸附时,仅依靠自来水进行喷淋吸附即可,自来水循环以达到最大的吸附量;

当进行废气中溶于水的酸性(碱性)污染物净化时,喷淋液采用碱性(酸性)液体进行喷淋,喷淋后的喷淋液循环以充分反应;

当进行废气中不溶于水的污染物净化时,喷淋液采用有机溶剂,循环以达到充分吸附污染物的目的。

本系统的原理如下:

进气管10向喷淋塔1中持续输入废气,开启送液泵7,喷淋液进入第一喷淋管3与第二喷淋管4中,与呈倒“u”形流动的废气接触并吸附废气中的污染物,第二喷淋管4上的补水管17同时开启,达到降低第二喷淋管4中喷淋液浓度的目的,从而增加喷淋量,提升单次喷淋的吸附效果,经净化后的气体经出气管11进入除沫器12,除沫后由风机13上的出风管14输出,而喷淋液则通过回液管9中,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当喷淋液吸附或反应充分后,可选择更换储液箱6中的喷淋液,在储液箱6上可设置输出管,充分利用后的喷淋液输出后,再由补液管8输入新的喷淋液。



技术特征:

1.一种废气喷淋净化处理系统,包括喷淋塔(1),其特征是:所述的喷淋塔(1)内设有隔板(2),隔板(2)的下端设置在喷淋塔(1)的聚液底座(101)上,隔板(2)的上端与喷淋塔(1)的内顶面之间预留间隙;

所述的喷淋塔(1)中还设有第一喷淋管(3)和第二喷淋管(4),第一喷淋管(3)和第二喷淋管(4)分别设置在隔板(2)两侧的喷淋塔(1)区域中,第一喷淋管(3)连接进液主管(5),第二喷淋管(4)通过绕设在喷淋塔(1)外的进液支管(15)连接进液主管(5),进液主管(5)延伸至喷淋塔(1)一侧的储液箱(6)中;

喷淋塔(1)两侧靠近下端的位置上分别设有进气管(10)和出气管(11),出气管(11)与除沫器(12)连接,除沫器(12)与风机(1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喷淋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喷淋管(3)和第二喷淋管(4)分别包括至少两排管道,在第一喷淋管(3)和第二喷淋管(4)位于喷淋塔(1)内的部分上设有朝下的喷头(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喷淋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主管(5)上设有送液泵(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喷淋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箱(6)上设有补液管(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喷淋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液底座(101)顶面采用由两侧向中部倾斜向下的结构,隔板(2)固定在聚液底座(101)的中部,聚液底座(101)两侧的聚液底座(101)顶面上设有平行于隔板(2)的聚液槽(18),聚液槽(18)的槽底采用由两端向中部倾斜向下的结构,聚液槽(18)的中部设有下液孔(19),回液管(9)一端与储液箱(6)连接,另一端插入设置在聚液底座(101)中并与下液孔(19)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喷淋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支管(15)上还设有补水管(17)。


技术总结
一种废气喷淋净化处理系统,包括喷淋塔,所述的喷淋塔内设有隔板,隔板的下端设置在喷淋塔的聚液底座上,隔板的上端与喷淋塔的内顶面之间预留间隙;喷淋塔中还设有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分别设置在隔板两侧的喷淋塔区域中,第一喷淋管连接进液主管,第二喷淋管通过进液支管连接进液主管,进液主管延伸至储液箱中;喷淋塔两侧靠近下端的位置上分别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出气管与除沫器连接,除沫器与风机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其有效解决了采用多级喷淋塔串联方式下的管道成本高、管道动能消耗大的缺点,同时方便了除沫器的清洗工作,另外还实现了喷淋液的循环回收使用,保障了废气处理效果,降低了废气处理的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霍云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昌科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31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