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粘度胶液用的移动式配料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8150发布日期:2020-07-29 01:1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粘度胶液用的移动式配料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料釜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高粘度胶液用的移动式配料釜。



背景技术:

普通配料釜结构简单,通常只具备单一的搅拌功能,可以应对组分简单、易于混匀、粘度较稀的配料体系。当配料体系是粘度较大(>20000mpa·s)的胶液时,普通配料釜的单一搅拌功能难以将胶液搅拌均一,同时搅拌过后的高粘度胶液体系还存在气泡,难以消泡。

另外,当配料釜需要移动时,普通配料釜还需另外借助设备进行搬运或吊装,十分麻烦。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配料釜,能够实现可移动、可搅拌胶液粘度范围大且易于对胶液进行消泡的多重效果,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根据胶液不同特性切换不同路径循环的高粘度胶液用的移动式配料釜,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粘度胶液用的移动式配料釜,包括有支撑架以及配料釜;

所述配料釜包括焊接于所述支撑架上的釜体,所述釜体上方设有进料口以及一搅拌机,所述搅拌机的输出轴伸入所述釜体内部并与一连杆相连接,所述连杆一直深入到所述釜体的底部且所述连杆由中下部一直到底部整体固定有片状桨叶;

所述釜体的底部外侧连通有一第一输料管道,所述第一输料管道的尾端分别与循环泵管道和乳化泵管道相连通,所述循环泵管道上安装有循环泵,所述乳化泵管道上安装有乳化泵,所述循环泵的转动速率远小于所述乳化泵的转动速率;所述循环泵管道和所述乳化泵管道的尾端均与第二输料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料管道的尾端又与所述釜体的顶部相连通,由此形成一套胶液可循环管道系统;所述第一输料管道、所述循环泵管道和所述乳化泵管道上均安装有控制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配料釜上同时配置有乳化泵和循环泵,当胶液未有粘度时,可用乳化泵循环,将溶液分散均一,当胶液有粘度时,可启用循环泵,可将釜底胶液循环至釜顶,帮助胶液搅拌均匀,解决了普通配料釜搅拌功能单一,难以将胶液搅拌均一的难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做出如下改进:

优选的,所述高粘度胶液用的移动式配料釜上还包括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与所述搅拌机、所述循环泵、所述乳化泵以及多个所述控制阀门电性连接,以实现对所述配料釜的自动控制。

优选的,所述釜体上还安装有正压管道和可抽负压管道,所述正压管道上安装有正压表,所述可抽负压管道上安装有负压表;所述可抽负压管道用于对所述釜体进行抽真空,以帮助胶液去除气泡;所述正压管道用于在釜体内打入惰性气体,以对所述釜体进行保压,对釜内的胶液起到保护作用。

优选的,所述釜体外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釜体温度的釜体冷凝套壳,避免釜体温度过高,所述釜体冷凝套壳上设有冷凝水入水口和冷凝水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片状桨叶的中间位置沿近乎垂直于所述连杆的方向上开设有一过孔,所述过孔的上下边缘均呈锯齿状。

本实用新型采用片状桨叶增大了搅拌桨叶的接触面积,使胶液能够通过搅拌实现均一分布。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的在片状桨叶上开设了锯齿状的过孔,让胶液可以进一步的被剪切打散,不再存在因中间空洞导致搅拌不均一、胶液难以混匀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循环泵为转速可调的循环泵,即可以根据胶液的粘性大小来调节循环泵的转速,确保搅拌效果。

优选的,所述循环泵的转速小于等于750转/分。

优选的,所述乳化泵的转速大于等于2500转/分。

上述循环泵和乳化泵在此转速条件下能够获得对胶液的均匀搅拌效果。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工作人员只需一人便可直接推动该配料釜,移动十分方便。

优选的,所述釜体与所述支撑架通过焊接板连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粘度胶液用的移动式配料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

1-支撑架,2-釜体,3-进料口,4-搅拌机,5-连杆,6-片状桨叶,7-第一输料管道,8-循环泵管道,9-乳化泵管道,10-循环泵,11-乳化泵,12-第二输料管道,13-控制阀门,14-控制柜,15-正压管道,16-可抽负压管道,17-釜体冷凝套壳,18-冷凝水入水口,19-冷凝水出水口,20-过孔,21-万向轮,22-焊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下面根据图1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高粘度胶液用的移动式配料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粘度胶液用的移动式配料釜,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粘度胶液体系的可移动、乳化、循环的配料釜。

该配料釜包括有支撑架1、配料釜以及控制柜14,具体的,

支撑架1的底部安装有便于移动的万向轮21。

配料釜包括焊接于支撑架1上的釜体2,釜体2与支撑架1通过焊接板22连接在一起。釜体2上方设有用于加入胶液的进料口3以及一搅拌机4,搅拌机4的输出轴伸入釜体2内部并与一连杆5相连接,该连杆5一直深入到釜体2的底部且连杆5由中下部一直到底部整体固定有片状桨叶6,该片状桨叶6的中间位置沿近乎垂直于连杆5的方向上开设有一过孔20,该过孔20的上下边缘均呈锯齿状。

釜体2的底部外侧连通有一第一输料管道7,第一输料管道7的尾端分别与循环泵管道8和乳化泵管道9相连通,循环泵管道8上安装有转速可调的循环泵10,乳化泵管道9上安装有乳化泵11,循环泵10的转动速率远小于乳化泵11的转动速率,优选的,循环泵10的转速小于等于750转/分,乳化泵11的转速大于等于2500转/分。

本实用新型中的乳化泵11是一种通过转定子的精密组合,在高速旋转中产生强大的剪切力以实现混合,均质,分散,粉碎。但如果进入乳化泵11内物料的粘度过高会易使乳化泵11的轴卡住甚至卡死,造成损坏,因此该乳化泵11适用于对没有粘度的胶液进行循环。

本实用新型中的循环泵10为齿轮泵,其工作原理是让胶液从内啮合的两个齿轮之间通过,如此便不会出现困液的现象。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循环泵10在工作时的转动速率较小,因此可以对有一定粘度甚至高粘度的胶液进行循环。

循环泵管道8和乳化泵管道9的尾端均与第二输料管道12相连通,第二输料管道12的尾端又与釜体2的顶部相连通,由此形成一套胶液可循环管道系统。另外,在第一输料管道7、循环泵10前端的循环泵管道8和乳化泵11前端的乳化泵管道9上均安装有控制阀门13,胶液可循环管道系统通过这几个控制阀门13,便可实现胶液在不同循环管路之间进行切换。

控制柜14与搅拌机4、循环泵10、乳化泵11以及多个控制阀门13电性连接,以实现对配料釜的自动控制,即控制柜14可以控制实现配料釜的自动搅拌、循环、乳化,且调控搅拌、循环速率。

釜体2上还安装有正压管道15和可抽负压管道16,正压管道15上安装有正压表,可抽负压管道16上安装有负压表,可抽负压管道16用于对釜体2进行抽真空,正压管道15用于对釜体2进行保压。

釜体2外还安装有用于控制釜体2温度以防止其温度过高的釜体冷凝套壳17,釜体冷凝套壳17上设有冷凝水入水口18和冷凝水出水口19。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粘度胶液用的移动式配料釜将釜体2与带有万向轮21的支撑架1焊接为一体,解决了釜体2不可移动的问题;在搅拌桨叶的结构设计上,引入了锯齿状的片状桨叶6,整个搅拌桨叶接触面积大,分布均一,不存在中间空洞导致搅拌不均一、胶液难以混匀的问题;设置与釜内相通的输料管道,并配置乳化泵11、循环泵10,当胶液未有粘度时,可用乳化泵11循环,将溶液分散均一,当胶液有粘度时,启用循环泵10,可将釜底胶液循环至釜顶,帮助胶液搅拌均匀;配料釜连接有正压管道15和可抽负压管道16,可通过对釜内抽真空帮助胶液除气泡,同时也可对釜内打惰性保护气体保压,对釜内的胶液起到保护作用;设有可通冷凝水的釜体冷凝套壳17,可控制配料釜的温度,避免其温度过高;配置的控制柜14可控制搅拌速率和循环打胶的速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