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硫化工艺废气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48922发布日期:2020-09-01 16:39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橡胶硫化工艺废气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除臭装置,尤其涉及橡胶硫化工艺废气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橡胶硫化废气中主要排放物质可以概括为颗粒状物质与恶臭物质,颗粒状物质容易引起环境污染,以及造成人体呼吸道疾病等,而恶臭物质的危害远远不止难闻这么简单,它会造成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对人体眼睛造成刺激,引起眼泪,疼痛,结膜炎,角膜浮肿等,恶臭的持续作用会造成人的烦躁、忧郁、失眠等多种状况,长期受到恶臭的持续作用会引起人嗅觉疲劳,导致嗅觉失灵等多种状况,所以对于橡胶硫化废气的恶臭气体治理是极为重要的。

然而现有的橡胶硫化工艺废气除臭装置,其除臭方式通过使用活性炭吸附板进行吸附,并将活性炭吸附板设置为长矩形状,从而了增加臭气在活性炭吸附板上的处理时长,虽然能够有效地降低臭气中恶臭物质的含量,但由于其处理方式单一,且并不能有效地将臭气中地臭味进行消除,所以其所能达到的效果并不佳,从而无法有效得达到国家恶臭气体安全排放的标准,并且将活性炭吸附板设为长矩形状,极大程度上地占用了臭气处理管道中,臭气处理装置的有效安装面积;

并且现有的臭气处理管道与废气处理管道是通过螺栓连接的,为了防止臭气处理管道发生位移,通常需要多个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但这样的安装方式十分繁琐且浪费劳动力,并且每当需要对臭气处理管道内部的臭气处理零部件进行检修、更换时,都需要通过人工手动卸下臭气处理管道上的每一颗螺栓,不易拆卸,当检修、更换完臭气处理零部件后,臭气处理管道需要通过螺栓安装回废气处理管道内部,长期使用此安装方式,不仅会造成废气处理管道内壁的损伤,同时也会造成臭气处理管道壳体的损伤;

现有的活性炭吸附板之所以更换频繁,主要是因为活性炭吸附板与臭气中的大量杂质直接接触,并对臭气中大量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造成活性炭被杂质包裹,影响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同时臭气中的杂质又分为大型颗粒状杂质与小型颗粒状杂质,该大颗粒状物质为臭气中肉眼可见的杂质,小型颗粒状杂质为臭气中肉眼不可见杂质,所以极大程度上地增加了活性炭吸附板的工作负担,以至于加速了活性炭吸附板的饱和速度,从而降低了活性炭吸附板的使用寿命,进而,不得不频繁更换该活性炭吸附板。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橡胶硫化工艺废气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处理管道、臭气处理管道、限位装置、过滤网、活性炭吸附板、除臭溶液腔、集气管道,所述废气处理管道内壁底部开设有卡槽a,所述卡槽a处安装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分别安装于所述废气处理管道左右两侧,两侧所述限位装置内侧设置有臭气处理管道,前端所述臭气处理管道内侧通过卡扣结构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臭气处理管道内侧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分别开设于所述臭气处理管道内侧前、中、后侧,前、中、后侧所述环形凹槽处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所述活性炭吸附板呈蜂窝结构,所述臭气处理管道内侧底部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分别开设于所述两环形凹槽之间,所述弧形凹槽处设置有除臭溶液腔,所述除臭溶液腔内部盛有天然植物除臭液,所述除臭溶液腔中的天然植物除臭液与集气管道一端接触,所述集气管道另一端呈喇叭状,所述集气管道另一端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所述臭气处理管道内部以及所述除臭溶液腔左侧壁连接;

所述限位装置由限位环、卡块及拉杆组成,所述限位环内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同样呈环形结构,所述限位环内侧底部开设有卡槽b,所述限位环内侧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卡槽b连通,所述卡槽b处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通过焊接方式与拉杆连接,所述拉杆穿过滑槽与外界接触,所述限位环通过拉杆、卡块安装于所述废气处理管道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将臭气处理管道两端分别架设于由限位环、卡块以及拉杆组成的限位装置上,由于限位环内侧开设有限位槽,并且该限位槽呈环形结构,此环形结构的限位槽能够有效地将臭气处理管道架设住,然后通过将拉杆向里推再向下按,从而带动与拉杆连接的卡块,并且将其由限位环内侧底部的卡槽b拖动至废气处理管道内壁底部的卡槽a中,从而使卡块嵌入卡槽a中,以防止限位环发生位移,拆卸时只需要反向操作拉杆即可将限位环取出,从而进一步快捷有效地将通过限位环架设的臭气处理装置取出,安装、拆卸快捷简单有效,节约了大量劳动力,不仅不会造成废气处理管道内壁的损伤,并且也不会造成臭气处理管道壳体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在臭气处理管道内部前、中、后侧通过环形凹槽安装了活性炭吸附板,并在相邻两个活性炭吸附板之间设置了除臭溶液腔,达到了高效利用臭气处理管道中,臭气处理装置的有效安装面积的效果,使用时,首先利用活性炭吸附板将臭气中地恶臭物质进行吸附,然后通过天然植物除臭液吸附空气中的臭味分子,并与臭味分子发生聚合、分解等化学反应,使之失去臭味,接着使臭气再通过活性炭吸附板进行进一步处理,然后再通过除臭溶液腔进行处理,最后再一次由活性炭吸附板进行吸附处理,使其达到逐级处理的效果,从而更加有效地达到国家恶臭气体安全排放的标准;

本实用新型在臭气处理管道内侧前端通过卡扣结构安装有过滤网,利用过滤网能够有效地将臭气中肉眼可见的大颗粒状杂质进行阻隔,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大颗粒状物质将活性炭吸附孔堵塞,这样不仅减小了活性炭吸附板的工作负担,并且在不影响活性炭板的吸附作用下,有效缩短了活性炭吸附板的饱和速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活性炭吸附板的使用寿命,进而有效降低了活性炭吸附板的更换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具体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拉杆、卡块固定时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臭气处理管道安装于限位环上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b部分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环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卡扣结构示意图。

如图:1-废气处理管道,1-1-卡槽a,2-臭气处理管道,2-1-环形凹槽,2-2-弧形凹槽,3-限位环,3-1-卡槽b,3-2-滑槽,3-3-限位槽,4-活性炭吸附板,5-除臭溶液腔,6-天然植物除臭液,7-过滤网,8-卡块,8-1-拉杆,9-卡扣结构,10-集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橡胶硫化工艺废气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处理管道1、臭气处理管道2、限位装置、过滤网7、活性炭吸附板4、除臭溶液腔5、集气管道10,废气处理管道1内壁底部开设有卡槽a1-1,卡槽a1-1处安装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分别安装于废气处理管道1左右两侧,两侧限位装置内侧设置有臭气处理管道2,前端臭气处理管道2内侧通过卡扣结构9安装有过滤网7,臭气处理管道2内侧开设有环形凹槽2-1,环形凹槽2-1分别开设于臭气处理管道2内侧前、中、后侧,前、中、后侧环形凹槽2-1处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4,活性炭吸附板4呈蜂窝结构,臭气处理管道2内侧底部开设有弧形凹槽2-2,弧形凹槽2-2分别开设于两环形凹槽2-1之间,弧形凹槽2-2处设置有除臭溶液腔5,除臭溶液腔5内部盛有天然植物除臭液6,除臭溶液腔5中的天然植物除臭液6与集气管道10一端接触,集气管道10另一端呈喇叭状,集气管道10另一端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臭气处理管道2内部以及除臭溶液腔5左侧壁连接;

限位装置由限位环3、卡块8及拉杆8-1组成,限位环3内侧开设有限位槽3-3,限位槽3-3同样呈环形结构,限位环3内侧底部开设有卡槽b3-1,限位环3内侧底部开设有滑槽3-2,滑槽3-2与卡槽b3-1连通,卡槽b3-1处设置有卡块8,卡块8通过焊接方式与拉杆8-1连接,拉杆8-1穿过滑槽3-2与外界接触,限位环3通过拉杆8-1、卡块8安装于废气处理管道1左右两侧。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在臭气处理管道2内部前、中、后侧通过环形凹槽2-1安装活性炭吸附板4,并在相邻两个活性炭吸附板4之间设置除臭溶液腔5,达到了高效利用臭气处理管道2中,臭气处理装置的有效安装面积的效果,使用时,首先由臭气处理管道2内侧前端通过卡扣结构9安装的过滤网7,利用过滤网7将臭气中肉眼可见的大颗粒状杂质进行阻隔,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大颗粒状物质将活性炭吸附孔堵塞,这样不仅减小了活性炭吸附板4的工作负担,并且在不影响活性炭板4的吸附作用下,有效缩短了活性炭吸附板4的饱和速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活性炭吸附板4的使用寿命,进而有效降低了活性炭吸附板4的更换频率,接着,通过利用活性炭吸附板4将臭气中的肉眼不可见杂质进行吸附,处理后的臭气将会由集气管道10呈喇叭状一端通入除臭溶液腔5中的天然植物除臭液6中,通过天然植物除臭液6吸附臭气中的臭味分子,并与臭味分子发生聚合、分解等化学反应,使之失去臭味,接着使臭气再通过活性炭吸附板4进行进一步处理,然后再通过除臭溶液腔5进行进一步的臭气处理,最后再一次由活性炭吸附板4进行吸附处理,使其达到逐级处理的效果,从而更加有效地达到国家恶臭气体安全排放的标准。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以及拆卸时,首先将臭气处理管道2两端分别架设于由限位环3、卡块8以及拉杆8-1组成的限位装置上,由于限位环3内侧开设有限位槽3-3,并且该限位槽3-3呈环形结构,此环形结构的限位槽3-3能够有效地将臭气处理管道2架设住,然后通过将拉杆8-1向里推再向下按,从而带动与拉杆8-1连接的卡块8,并且将其由限位环3内侧底部的卡槽b3-1拖动至废气处理管道1内壁底部的卡槽a1-1中,从而使卡块8嵌入卡槽a1-1中,以防止限位环3发生位移,拆卸时只需要反向操作拉杆8-1即可将限位环3取出,从而进一步快捷有效地将通过限位环3架设的臭气处理管道2取出,此安装方式快捷简单有效,节约了大量时间,并且不耽误臭气处理的工作进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提到的各个部件为现有领域常见技术,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