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顶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4252发布日期:2020-08-05 02:1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仓顶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仓顶除尘器。



背景技术:

仓顶除尘器是一种用在料仓中的除尘设备,主要应用于采矿、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粮食加工等工矿企业,并广泛用于过滤气体中细小的,非纤维性的干燥粉尘或在工艺流程中回收干燥粉料的一种除尘设备,也是型砂铸件生产过程中比不可少的除尘设备。

公告号为cn20322737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仓顶除尘器,包括过滤中桶、电磁阀、气包和控制柜;所述过滤中桶上端侧面设置有空气出口;所述过滤中桶通过电磁阀连接气包;所述控制柜固定在过滤中桶外表面;所述电磁阀通过除尘系统电连接控制柜;所述检修门安装在过滤中桶顶端;所述过滤中桶底部设置有吸入口。

这种仓顶除尘器虽然能够除尘,但是其过滤中桶顶端不带有防水组件,当下雨时,雨水容易通过检修门与过滤中桶之间的缝隙进入到仓顶除尘器内,防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仓顶除尘器,当下雨时,雨水不容易进入到仓顶除尘器内,防水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仓顶除尘器,包括箱体,箱体顶部设有检修口和用于遮挡检修口的检修门,还包括防水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防水壳,防水壳包括第一防水半壳和第二防水半壳,第一防水半壳和第二防水半壳均与箱体可拆卸连接,且第一防水半壳和第二防水半壳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防水槽和防水条,防水条处于防水槽内,检修门处于防水壳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雨时,雨水首先落在防水壳上,防水壳能够将雨水拦截,且第二防水半壳上的防水条插入到第一防水半壳上的防水槽内,能够减小雨水通过第一防水半壳与第二防水半壳的连接处进入到防水壳内的可能性,从而使雨水不容易进入到仓顶除尘器内,防水效果较好。

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水壳上可拆卸连接有顶部密封板,且顶部密封板处于第一防水半壳和第二防水半壳连接处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部密封板的设置能够将第一防水半壳和第二防水半壳连接处的上方遮挡,从而进一步减小雨水通过第一防水半壳与第二防水半壳的连接处进入到防水壳内的可能性,提高防水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防水半壳和第二防水半壳上分别设有第一燕尾槽,顶部密封板上设有第一燕尾条,第一燕尾条与第一燕尾槽滑动可拆卸的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顶部密封板时,将第一燕尾条插入到第一燕尾槽内,从而实现将顶部密封板与防水壳连接起来的目的,且第一燕尾条与第一燕尾槽的配合能够对顶部密封板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避免顶部密封板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影响防水壳的防水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水壳上滑动连接有l形端部密封块,l形端部密封块的竖直部分处于第一防水半壳和第二防水半壳连接处的端部,且l形端部密封块的水平部分处于顶部密封板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l形端部密封块能够将第一防水半壳和第二防水半壳连接处的端部遮挡,从而减小了雨水通过第一防水半壳与第二防水半壳的连接处进入到防水壳内的可能性;另一方面,l形端部密封块能够对顶部密封板的端部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顶部密封板与防水壳之间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水壳上第二燕尾槽,第二燕尾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燕尾块,l形端部密封块与第二燕尾块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l形端部密封块,第二燕尾块在第二燕尾槽内滑动,从而改变l形端部密封块与防水壳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将l形端部密封块推动至第一防水半壳与第二防水半壳的连接处的目的,或者将l形端部密封块从第一防水半壳与第二防水半壳的连接处移开。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燕尾槽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二燕尾块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燕尾槽端部相连,且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l形端部密封块处于第一防水半壳和第二防水半壳的连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l形端部密封块处于第一防水半壳和第二防水半壳的连接处,在非人为移动情况下,减小了l形端部密封块从第一防水半壳和第二防水半壳的连接处移开的可能性,提高了l形端部密封块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防水半壳上设有弧形接水板,且所述弧形接水板背离第二防水半壳的一侧处于第一防水半壳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仍有雨水通过第一防水半壳与第二防水半壳的连接处进入到防水壳内,弧形接水板的设置能够接住一部分雨水,从而进一步提高本仓顶除尘器的防水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弧形接水板的两端设有弧形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限位板的设置能够对弧形接水板接到的雨水进行限位,从而减小雨水从弧形接水板上掉落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箱体上设有爬梯,所述爬梯上设有弧形防护栏,弧形防护栏的一端连接爬梯的一侧,另一端连接爬梯的另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攀爬爬梯时,工作人员的身体处于弧形防护栏内,当工作人员即将从爬梯上掉落,向后仰身体时,工作人员的身体直接抵触弧形防护栏,从而对工作人员进行限位,减小了工作人员直接掉落到地面上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在攀爬爬梯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防水半壳与箱体之间连接有导向组件,第二防水半壳与箱体之间连接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条和导向槽,导向条设置在第一防水半壳和第二防水半壳上,导向槽设置在箱体上,导向条与导向槽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防水壳时,将第一防水半壳上的导向条和第二防水半壳上的导向条均放置在导向槽内,推动第一防水半壳和第二防水半壳,导向条沿着导向槽滑动,从而对第一防水半壳和第二防水半壳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以便防水条能够顺利的插入到防水槽内,为工作人员安装防水壳带来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下雨时,雨水首先落在防水壳上,防水壳能够将雨水拦截,且第二防水半壳上的防水条插入到第一防水半壳上的防水槽内,能够减小雨水通过第一防水半壳与第二防水半壳的连接处进入到防水壳内的可能性,从而使雨水不容易进入到仓顶除尘器内,防水效果较好;

2、顶部密封板的设置能够将第一防水半壳和第二防水半壳连接处的上方遮挡,从而进一步减小雨水通过第一防水半壳与第二防水半壳的连接处进入到防水壳内的可能性,提高防水效果;

3、若仍有雨水通过第一防水半壳与第二防水半壳的连接处进入到防水壳内,弧形接水板的设置能够接住一部分雨水,从而进一步提高本仓顶除尘器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除尘布袋与箱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脉冲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分隔板与箱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腰形孔与分隔板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安装片与笼骨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用于体现l形连接块与龙骨之间位置关系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储气罐与箱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检修门与箱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防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导向条与第二防水半壳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弧形接水板与第一防水半壳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用于体现防水条与防水槽之间位置关系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14是图9中用于体现顶部密封板与第一防水半壳之间连接关系的c部结构放大图;

图1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顶部密封板与l形端部密封块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用于体现l形端部密封块与第一防水半壳之间连接关系的d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箱体;2、脉冲除尘装置;3、风机;4、笼骨;5、除尘布袋;6、分隔板;7、过滤腔室;8、洁净腔室;9、腰形孔;10、安装片;11、l形连接块;12、储气罐;13、电磁脉冲阀;14、喷吹管;15、u形管;16、出气管;17、检修门;18、防水组件;19、第一防水半壳;20、第二防水半壳;21、导向组件;22、导向条;23、导向槽;24、防水槽;25、防水条;26、弧形接水板;27、弧形限位板;28、顶部密封板;29、第一燕尾槽;30、第一燕尾条;31、l形端部密封块;32、第二燕尾槽;33、第二燕尾块;34、安装块;35、弹簧;36、踏板;37、筋板;38、爬梯;39、连接杆;40、弧形防护栏;41、支撑座;42、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仓顶除尘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1、脉冲除尘装置2和风机3,箱体1底部设有进气口。

如图2和图3所示,箱体1内设有笼骨4、与笼骨4骨架匹配的除尘布袋5和分隔板6,分隔板6将箱体1分为过滤腔室7和洁净腔室8,笼骨4和除尘布袋5分别设置为四个,如图4和图5所示,分隔板6上设有四个腰形孔9,笼骨4的外轮廓与腰形孔9匹配,且笼骨4的一端设有安装片10,除尘布袋5套设在笼骨4上,如图3和图6所示,除尘布袋5与安装片10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笼骨4背离安装片10的一端以及除尘布袋5背离安装片10的一端均贯穿分隔板6处于过滤腔室7内,且连接除尘布袋5与安装片10的螺栓和螺母处于洁净腔室8内,笼骨4连接安装片10的一端还设有l形连接块11,l形连接块11的水平部分与笼骨4相连,l形连接块11的竖直部分通过螺钉与分隔板6相连,且l形连接块11处于洁净腔室8内,本实施例中,安装片10与笼骨4之间焊接,l形连接块11与笼骨4之间焊接;如图2和图3所示,箱体1上还设有连通洁净腔室8的出气口,风机3设置在箱体1外部并与出气口连通。

如图2所示,脉冲除尘装置2包括储气罐12、电磁脉冲阀13、喷吹管14和u形管15,储气罐12通过支撑座41设置在箱体1外,支撑座41焊接在箱体1上,储气罐12焊接在支撑座41上,电磁脉冲阀13、喷出管和u形管15均设置为两个,电磁脉冲阀13安装在储气罐12上,喷吹管14的一端连接电磁脉冲阀13,另一端贯穿箱体1连接u形管15,箱体1内设有固定板42,u形管15背离喷吹管14的一端与固定板42焊接,两个u形管15均处于分隔板6上方,且u形管15处于除尘布袋5上方,u形管15上设有出气管16,出气管16的管口朝向除尘布袋5的袋口。

如图7和图8所示,箱体1顶部设有检修口和用于遮挡检修口的检修门17,检修门17与箱体1之间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如图8和图9所示,箱体1顶部还设有防水组件18,防水组件18包括防水壳,检修门17处于防水壳内,防水壳包括第一防水半壳19和第二防水半壳20,第一防水半壳19和第二防水半壳20均通过螺钉与箱体1可拆卸连接,如图8和图10所示,第一防水半壳19与箱体1之间连接有导向组件21,第二防水半壳20与箱体1之间连接有导向组件21,导向组件21包括导向条22和导向槽23,如图11所示,导向条22设置在第一防水半壳19和第二防水半壳20上,如图8和图10所示,导向槽23设置在箱体1上,导向条22与导向槽23滑动配合,以便在安装第一防水半壳19和第二防水半壳20时能够对第一防水半壳19和第二防水半壳20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方便将第一防水半壳19和第二防水半壳20对齐,为安装防水壳带来方便,本实施例中,导向条22与第一防水半壳19之间焊接,导向条22与第二防水半壳20之间焊接;如图8和图11所示,第一防水半壳19和第二防水半壳20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防水槽24和防水条25,防水条25与第二防水半壳20材质相同,防水条25与第二防水半壳20之间焊接,如图12和图13所示,防水条25处于防水槽24内,以便起到第一防水半壳19和第二防水半壳20连接处的密封作用。

如图8和图13所示,第二防水半壳20上设有弧形接水板26,且弧形接水板26背离第二防水半壳20的一侧处于第一防水半壳19内,弧形接水板26的两端设有弧形限位板27,以便起到限位的作用,若有雨水进入到防水壳内被弧形接水板26接住后,弧形限位板27能够对弧形接水板26的内的雨水进行限位,减小了雨水从弧形接水板26的两端流下的可能性。

如图9和图14所示,防水壳上可拆卸连接有顶部密封板28,第一防水半壳19和第二防水半壳20上分别设有第一燕尾槽29,顶部密封板28上焊接有第一燕尾条30,第一燕尾条30与第一燕尾槽29可拆卸的滑动配合,以便实现顶部密封板28的安装与拆卸,且顶部密封板28处于第一防水半壳19和第二防水半壳20连接处的上方,顶部密封板28抵触第一防水半壳19,顶部密封板28抵触第二防水半壳20。

如图15和图16所示,防水壳上滑动连接有l形端部密封块31,l形端部密封块31设置为两块,第一防水半壳19上设有第二燕尾槽32,第二燕尾槽32内滑动连接有第二燕尾块33,l形端部密封块31的竖直部分通过安装块34与第二燕尾块33相连,安装块34设置在第二燕尾块33上,l形端部密封块31的竖直部分与安装块34连接,第二燕尾槽32内设有弹簧35,弹簧35的一端与第二燕尾块33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燕尾槽32端部相连,弹簧35处于自然状态时,两块l形端部密封块31的竖直部分处于第一防水半壳19和第二防水半壳20连接处的两端并抵触防水壳,且l形端部密封块31的水平部分处于顶部密封板28上方,以便对顶部密封板28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中,安装块34与第二燕尾块33焊接,安装块34与l形端部密封块31焊接。

如图9所示,箱体1顶部的四周设有踏板36,为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防水壳提供落脚点,踏板36与箱体1侧壁之间设有筋板37,以便提高踏板36的稳定性,箱体1上设有爬梯38,爬梯38与箱体1侧壁之间通过连接杆39连接,连接杆39的一端连接箱体1另一端连接爬梯38,且爬梯38背离地面的一端与踏板36相连,爬梯38上设有弧形防护栏40,弧形防护栏40的一端连接爬梯38的一侧,另一端连接爬梯38的另一侧,以便对攀爬在爬梯38上的工作人员进行保护,本实施例中,连接杆39与箱体1之间焊接,连接杆39与爬梯38之间焊接,弧形防护栏40与爬梯38之间焊接,踏板36与箱体1之间焊接,筋板37与箱体1之间焊接,筋板37与踏板36之间焊接。

实施过程:在安装防水壳时,将第一防水半壳19上的导向条22和第二防水半壳20上的导向条22均放入到导向槽23内,同时推动第一防水半壳19和第二防水半壳20,使第一防水半壳19与第二防水半壳20朝向相互靠近方向移动,导向条22在导向槽23内滑动,从而使第一防水半壳19与第二防水半壳20能够迅速对齐,防水条25能够顺利的插入到防水槽24内,当第一防水半壳19与第二防水半壳20抵触后,通过螺钉将第一防水半壳19与箱体1连接起来,通过螺钉将第二防水半壳20与箱体1连接起来,此时弧形接水板26处于防水壳内。

将第一防水半壳19与第二防水半壳20连接好后,拉动l形端部密封块31,使弹簧35由自然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将l形端部密封块31从第一防水半壳19与第二防水半壳20的两端移开,再将顶部密封板28上的第一燕尾条30插入到第一燕尾槽29内,使顶部密封吧抵触防水壳,从而完成顶部密封板28的安装。

顶部密封板28安装后,解除对l形端部密封块31的拉力,弹簧35由压缩状态变为自然状态,第二燕尾块33在弹簧35的弹力作用下发生移动,l形端部密封块31随着第二燕尾块33一起移动,从而使l形端部密封块31移动至第一防水半壳19与第二防水半壳20连接处的端部,且使l形端部密封块31的水平部分处于顶部密封板28上方,完成l形端部密封块31的复位。

l形端部密封块31和顶部密封板28将第一防水半壳19与第二防水半壳20的连接处遮挡,从而减小了雨水进入防水壳内的可能性;防水条25与防水槽24的配合减小了雨水通过第一防水半壳19与第二防水半壳20的连接处进入到防水壳内的可能性;若仍有雨水通过第一防水半壳19与第二防水半壳20的连接处进入到防水壳内,弧形接水板26能够接住一部分雨水。

综上所述,雨水不容易进入到本仓顶除尘器内,防水效果较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