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气液充分接触的填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7537发布日期:2020-08-25 18:54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利于气液充分接触的填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填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于气液充分接触的填料体。



背景技术:

填料是填料塔中气液接触的基本构件,在很多行业都运用广泛,具有优异的耐酸耐热性能,能耐各种无机酸、有机酸及有机溶剂的腐蚀,可在各种高低场合使用,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用于化工、冶金、煤气制氧、废水处理等行业的洗涤塔\汽提塔\吹脱塔\冷却塔,其性能的优劣是决定填料塔性能的主要因素。

目前填料塔的填料包括拉西环、鲍尔环、矩鞍环、阶梯环、网体填料、规整填料等,所用材料为金属、塑料和陶瓷。各种填料在比表面积、空隙率、填集密度、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性能方面各有优点和特点,散堆填料在填装后规整度较低,在填料塔中分布不均匀,传质效率不高,能耗较大;网状填料与规整填料相比空隙率高、压降低、液体分布均匀,但是易堵塞不易冲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于气液充分接触的填料体,使液体雾化,利于气液充分接触,大大提高气液传质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利于气液充分接触的填料体,包括上层填料框架和下层填料框架,所述上层填料框架向下延伸形成卡接柱,所述下层填料框架设有与所述卡接柱匹配的定位孔,所述卡接柱插入所述定位孔以实现上层填料框架和下层填料框架的固定;

所述上层填料框架的中心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上层筋条连接,所述上层筋条和所述上层填料框架连接,所述下层填料框架的中心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和下层筋条连接,所述下层筋条和所述下层填料框架连接;

相邻所述上层筋条之间及相邻所述下层筋条之间皆设有环形的分流筋条,所述分流筋条的横截面为菱形,且所述分流筋条的每侧面皆均匀分布有粉碎柱;

所述上层填料框架和所述下层填料框架之间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若干根连接杆连接,若干根所述连接杆与套管连接,所述套管套于所述定位柱;

所述螺旋叶片的外侧设有若干片第一挡片,所述第一挡片沿着所述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均匀分布,且第一挡片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

所述上层填料框架设有若干根连接柱,所述下层填料框架设有与所述连接柱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柱的表面均匀分布有第二挡片,且第二挡片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说,所述卡接柱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连接臂,两个所述连接臂的外侧皆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卡于定位孔以实现上层填料框架和下层填料框架的固定。

进一步地说,两个所述连接臂之间设有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为上下来回折返的瓦楞型弹性支撑件,且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臂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填料体为聚丙烯填料体或聚氟乙烯填料体。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相互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说,所述粉碎柱为针状或液滴状的粉碎柱。

进一步地说,所述填料体为圆柱型的填料体,所述填料体的高度为75-80mm,所述填料体的外径为80-8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层填料框架和下层填料框架之间设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与若干根连接杆连接,若干根连接杆与套管连接,套管套于定位柱,螺旋叶片的外侧设有若干片第一挡片,挡片沿着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均匀分布,且第一挡片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利于液体雾化,保证气液充分接触,相比于网状填料不易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相邻上层筋条之间及相邻下层筋条之间皆设有环形的分流筋条,分流筋条的横截面为菱形,且分流筋条的每侧面皆均匀分布有粉碎柱,使液体雾化,利于气液充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卡接柱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连接臂,两个连接臂的外侧皆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凹槽卡于定位孔以实现上层填料框架和下层填料框架的快速固定,值得一提的是,连接臂之间设有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为上下来回折返的瓦楞型弹性支撑件,通过弹性支撑件将两个连接臂撑开,使得凹槽更加牢固的卡于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柱的表面均匀分布有第二挡片,且第二挡片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二通孔,从而将液体打碎为成千上万的小液滴来获得更大的气液接触的比表面积,大大提高气液传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处的放大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上层填料框架1、定位柱11、上层筋条12、连接柱13、连接臂14、凹槽141、弹性支撑件15、第二挡片16、第二通孔161、下层填料框架2、定位孔21、定位套筒22、下层筋条23、连接孔24、分流筋条3、粉碎柱31、螺旋叶片4、第一挡片41、第一通孔411、连接杆5和套管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利于气液充分接触的填料体,如图1-图3所示,包括上层填料框架1和下层填料框架2,所述上层填料框架1向下延伸形成卡接柱,所述下层填料框架2设有与所述卡接柱匹配的定位孔21,所述卡接柱插入所述定位孔21以实现上层填料框架1和下层填料框架2的固定;

所述上层填料框架1的中心设有定位柱11,所述定位柱11与上层筋条12连接,所述上层筋条12和所述上层填料框架1连接,所述下层填料框架2的中心设有与所述定位柱11相对应的定位套筒22,所述定位套筒22和下层筋条23连接,所述下层筋条23和所述下层填料框架2连接;

相邻所述上层筋条12之间及相邻所述下层筋条23之间皆设有环形的分流筋条3,所述分流筋条3的横截面为菱形,且所述分流筋条3的每侧面皆均匀分布有粉碎柱31;

所述上层填料框架1和所述下层填料框架2之间设有螺旋叶片4,所述螺旋叶片4与若干根连接杆5连接,若干根所述连接杆5与套管6连接,所述套管6套于所述定位柱11;

所述螺旋叶片4的外侧设有若干片第一挡片41,所述第一挡片41沿着所述螺旋叶片4的螺旋方向均匀分布,且第一挡片41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411;

所述上层填料框架1设有若干根连接柱13,所述下层填料框架2设有与所述连接柱13相对应的连接孔24,所述连接柱13的表面均匀分布有第二挡片16,且第二挡片16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二通孔161。

所述卡接柱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连接臂14,两个所述连接臂14的外侧皆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141,所述凹槽141卡于定位孔21以实现上层填料框架1和下层填料框架2的固定。

两个所述连接臂14之间设有弹性支撑件15,所述弹性支撑件15为上下来回折返的瓦楞型弹性支撑件15,且所述弹性支撑件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臂14连接。

所述填料体为聚丙烯填料体或聚氟乙烯填料体。

所述第一挡片41和所述第二挡片16相互垂直设置。

所述粉碎柱31为针状或液滴状的粉碎柱。

所述填料体为圆柱型的填料体,所述填料体的高度为75-80mm,所述填料体的外径为80-85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套管套于定位柱,从而对螺旋叶片进行定位,然后将连接臂的凹槽卡于定位孔,以实现上层填料框架和下层填料框架的快速固定,通过螺旋叶片、第一挡片、第二挡片及粉碎柱等结构,使液体雾化,利于气液充分接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