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体脂肪填充手术的脂肪颗粒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2262发布日期:2020-09-11 23:0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体脂肪填充手术的脂肪颗粒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体脂肪填充手术的脂肪颗粒过滤器。



背景技术:

当前,脂肪移植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整形外科手段。由于近些年对移植技术不断的研究和改进,现在已经成为一项广泛应用的临床方法,可以用于隆胸、凹陷性瘢痕填充、颞部凹陷填充、额部填充、面颊部填充、苹果肌填充、下颏填充等,受到求美者的欢迎。

脂肪移植主要包括两个步骤:一个是脂肪组织的提取和处理,另外一个是处理好的脂肪填充移植。临床常见的大量病例是小体积的脂肪移植,主要包括面部局部凹陷填充,例如颞部、苹果肌以及额头等部位,这些手术过程中往往只需要抽取少量的几十毫升脂肪即可,一般都采用注射器结合手工负压来抽吸即可,抽出的脂肪在注射器里面多次用生理盐水混合洗涤,这个过程耗时费力,且容易受到细菌污染,这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因此,临床上一般都选用20ml注射器用于抽吸脂肪,利用负压抽吸好脂肪后即将注射器前端再用原有的注射针头和帽子拧紧,然后倒置,使得注射器内的内脂肪和水分的混合物由于密度不同而分层,水分由于密度大而积聚在下层,脂肪位于上层,待分层清楚后将针头及帽子拿下将水分放出,然后再抽吸进来生理盐水混合后静置,这样反复多次,一直到流出的水分中没有血细胞为止,一般需要五到十次左右,关键是反复拔下针头和帽子会增加细菌污染的机会,同时操作不慎也可能使得脂肪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体脂肪填充手术的脂肪颗粒过滤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自体脂肪填充手术的脂肪颗粒过滤器,其结构要点在于:包括主针筒,主针筒内设有沿轴向等距排布的三层过滤网,其中主针筒一侧的底部以及靠近每层过滤网的上表面的位置均设有排液口,且排液口内设有密封塞,主针筒内设有主推杆,其中主推杆设于三层过滤网的上方,且主推杆设于主针筒内的一端设有主端板,主针筒远离过滤网的一端的两侧均设有安装座,且安装座内设有分针筒,分针筒的一端设有出液嘴,另一端设有分推杆,且分推杆设于分针筒内的一端设有分端板,安装座内部设有与出液嘴位置相对应的进液口、用于容纳出液嘴的容纳腔以及通过螺纹结构与分针筒相连接的螺纹腔。

作为优选的,排液口和密封塞之间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的,安装座内设有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的封盖。

作为优选的,分针筒靠近出液嘴的一端的外侧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环形限位板,且分针筒与安装座连接后环形限位板与安装座相抵。

作为优选的,分针筒的一端的中心处设有出液嘴。

作为优选的,进液口内设有单向阀。

作为优选的,三层过滤网的滤孔孔径由上至下依次递减,且最上层的过滤网的滤孔孔径为2.5-3.0mm;中层的过滤网的滤孔孔径为1.5-2.0mm;最下层的过滤网的滤孔孔径为0.5-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两个分针筒分别向主针筒内注入混合的脂肪颗粒以及生理盐水,并通过三层不同筛孔孔径的过滤网进行过滤和筛分,最后对筛分后的脂肪颗粒进行分别收集,操作方便,无需多次重复拆卸和排液,精简操作步骤,并且降低细菌污染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避免多次排液会导致增加脂肪流失的机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针筒,2-过滤网,3-排液口,4-密封塞,5-主推杆,6-主端板,7-安装座,8-分针筒,9-出液嘴,10-分推杆,11-分端板,12-进液口,13-容纳腔,14-螺纹腔,15-封盖,16-环形限位板,17-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自体脂肪填充手术的脂肪颗粒过滤器,包括主针筒1,所述的主针筒1内设有沿轴向等距排布的三层过滤网2,其中主针筒1一侧的底部以及靠近每层过滤网2的上表面的位置均设有排液口3,且排液口3内设有密封塞4,所述的主针筒1内设有主推杆5,其中主推杆5设于三层过滤网2的上方,且主推杆5设于主针筒1内的一端设有主端板6,所述的主针筒1远离过滤网2的一端的两侧均设有安装座7,且安装座7内设有分针筒8,所述的分针筒8的一端设有出液嘴9,另一端设有分推杆10,且分推杆10设于分针筒8内的一端设有分端板11,所述的安装座7内部设有与出液嘴9位置相对应的进液口12、用于容纳出液嘴9的容纳腔13以及通过螺纹结构与分针筒8相连接的螺纹腔14。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排液口3和密封塞4之间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座7内设有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的封盖15。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分针筒8靠近出液嘴9的一端的外侧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环形限位板16,且分针筒8与安装座7连接后环形限位板16与安装座7相抵。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分针筒8的一端的中心处设有出液嘴9。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液口12内设有单向阀17。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三层过滤网2的滤孔孔径由上至下依次递减,且最上层的过滤网2的滤孔孔径为2.5-3.0mm;中层的过滤网2的滤孔孔径为1.5-2.0mm;最下层的过滤网2的滤孔孔径为0.5-1.0mm。

使用时,两个分针筒8分别抽取混合的脂肪颗粒以及生理盐水,并将两个分针筒8分别安装在两个安装座7内,将密封塞4堵住排液口3,使主针筒1处于密封状态,提升主推杆5至进液口12的上方,使主针筒1内为负压,将分针筒8内混合的脂肪颗粒注入主针筒1,在分批多次将分针筒8内的生理盐水加入主针筒1,对脂肪里进行洗涤,通过三层不同筛孔孔径的过滤网进行过滤和筛分,最后得到不同级别的脂肪颗粒以及废液,废液位于最下方,同时废液的液面位于最下层的过滤网2的下方,并与最下层的过滤网2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可以保证生理盐水可以对脂肪颗粒进行完全洗涤,并保证筛分效果。设置单向阀17可以避免主针筒1内的液体会导流,此外为了避免主针筒1内为负压时,两个分针筒8内的液体会自动压进主针筒1,所以主端板6和主针筒1之间以及分端板11和分针筒8之间均为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两个分针筒分别向主针筒内注入混合的脂肪颗粒以及生理盐水,并通过三层不同筛孔孔径的过滤网进行过滤和筛分,最后对筛分后的脂肪颗粒进行分别收集,操作方便,无需多次重复拆卸和排液,精简操作步骤,并且降低细菌污染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避免多次排液会导致增加脂肪流失的机会。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