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沉淀浓缩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9111发布日期:2020-09-18 20:3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沉淀浓缩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的管道疏通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泥沉淀浓缩池。



背景技术:

浓缩沉淀池是在构造上与一般沉淀池相同,而运行上有其特点的常用于处理高浊度水的沉淀池。如生物活性污泥法的二次沉淀池和浓缩污泥的浓缩池。池中澄清浓缩过程同时进行,清水层、沉降层、过滤层、压缩层同时存在。

沉淀浓缩池中排出的污泥通过排泥管排出沉淀浓缩池,但是当排泥管内部被大形杂质堵塞时,现有的解决方式通过人工方式进行管道疏通,但是这种疏通方法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沉淀浓缩池,具有提高管道内部清塞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污泥沉淀浓缩池,包括沉淀浓缩池,所述沉淀浓缩池的外部连通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上设置有疏通结构;

所述疏通结构包括若干转动盘、若干搅拌组件及动力组件,所述排泥管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若干所述第一通孔均沿着所述排泥管的轴线方向设置,且若干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点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转动盘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上,所述转动盘将所述第一通孔完全遮挡,且所述转动盘围绕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点转动,所述搅拌组件穿设在所述转动盘上,所述动力组件带动若干所述转动盘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泥浆堵塞排泥管时,操作人员启动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带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带动搅拌组件转动,转动组件将排泥管内部大块的泥浆搅碎,提高了清塞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泥管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圆心重合,所述转动盘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第一凹槽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滑动块与第一凹槽滑动连接,且若干滑动块使转动盘可围绕第一凹槽中心点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电机、螺杆、螺块、破碎杆及导杆,所述第一壳体固定在所述转动盘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顶部,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相固定,所述螺块套设在所述螺杆的外周面,且所述螺杆与所述螺块螺纹连接,所述破碎杆的一端与所述螺块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相固定,所述破碎杆穿设在所述排泥管上,所述导杆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导杆穿过所述螺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螺块运动,因导杆穿过螺块本身,导致螺块无法随着螺杆一起转动,螺块转动时,螺杆沿着导杆所在直线方向运动,螺杆带动破碎杆运动,使破碎杆位于排泥管内部的长度增加,增强破碎杆的破碎大块泥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螺杆的内部,且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螺杆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减少螺杆在转动时产生晃动,提高了螺杆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若干蜗轮、蜗杆、第二电机、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盘的中心处相固定,所述蜗轮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外周面,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排泥管设置有所述转动盘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所述蜗杆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外周面,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排泥管设置有所述转动盘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蜗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相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带动蜗杆围绕第二固定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第一固定杆转动,第一固定杆带动转动盘围绕第一固定杆的中心轴所在直线转动,转动盘带动破碎杆转动,使破碎杆可以与更多的泥块接触,增加了排通排泥管内部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泥管上放置有保护壳体,所述蜗杆、所述蜗轮、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第二电机均位于保护壳体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壳体保护蜗杆、蜗轮及第二电机不受外力所伤害,延长了蜗杆、蜗轮及第二电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壳体远离所述排泥管的一侧开设有若干散热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工作时所散发的热量通过散热孔扩散到大气中,保证保护壳体内部温度出在正常水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散热孔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气中的杂质通过散热孔进入保护壳体内部,过滤网减少这些杂质与第二电机的接触,延长了第二电机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沉淀浓缩池、排泥管、转动盘、搅拌组件、动力组件等零部件,提高了管道内部清塞工作的效率。

2.通过保护壳体、散热孔、过滤网等,避免第二电机、蜗轮、蜗杆等受到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半剖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保护壳体的内部结构实体图。

图4是图3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淀浓缩池;2、排泥管;3、疏通结构;31、转动盘;32、搅拌组件;33、动力组件;34、第一通孔;21、第一凹槽;311、滑动块;321、第一壳体;322、第一电机;323、螺杆;324、螺块;325、破碎杆;326、导杆;4、限位杆;331、蜗轮;332、蜗杆;33、第二电机;334、第一固定板;335、第一固定杆;336、第二固定杆;5、保护壳体;6、散热孔;7、过滤网;8、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污泥沉淀浓缩池,包括沉淀浓缩池1,陈定浓缩池的外部连通有排泥管2。工业污水等通过沉淀浓缩池1进行过滤,污水中的杂质泥垢等通过排泥管2排出沉淀浓缩池1。

参照图1,为了保证排泥管2内部一直处于通畅状态,在排泥管2上设置有疏通机构。疏通结构3对排泥管2内部尺寸较大的杂质进行破碎操作。

参照图2、图3及图4,疏通结构3包括若干转动盘31、若干搅拌组件32及动力组件33。动力组件33带动搅拌组件32转动。排泥管2的竖截面为正方形,排泥管2的顶部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34,第一通孔34的横截面为圆形,若干第一通孔34均沿着排泥管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若干第一通孔34的中心点均共线。转动盘31设置在排泥管2的顶部,且转动盘31与第一通孔34的数量及位置均相对应,转动盘31位于第一通孔34上方,且转动盘31将第一通孔34完全遮蔽。排泥管2的顶部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21,第一凹槽21的横截面为圆环形,第一凹槽21与第一通孔34的数量及位置均相对应,第一凹槽21的中心点与第一通孔34的中心点相重合。转动盘31靠近排泥管2的一侧焊接有三个滑动块311,滑动块311为t形滑动,第一凹槽21的竖截面为t形凹槽,滑动块311与第一凹槽21相适配。转动盘31可围绕第一通孔34的中心点转动。

参照图2、图3及图4,搅拌组件32包括第一壳体321、第一电机322、螺杆323、螺块324、破碎杆325及导杆326。第一壳体321通过螺栓固定在转动盘31的顶部。第一电机322、螺杆323、螺块324、破碎杆325及导杆326均位于第一壳体321内部,第一壳体321起到一个保护零部件的作用。第一电机322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壳体321的内壁顶部,螺杆323的一端与第一电机322的输出端相固定,螺块324套设在螺杆323的外周面,且螺块324与螺杆323螺纹连接。为了达到螺杆323转动,螺块324沿着螺杆323所在直线向下运动的目的,导杆326竖直焊接在第一壳体321内部,且导杆326的一端穿过螺块324。由于螺块324受到导杆326的作用力,当螺杆323转动时,螺块324无法随着螺杆323一起转动,螺块324沿着导杆326所在直线方向运动。另外,为了减少螺杆323在转动时的滑动频率,第一壳体321的内壁底部焊接有限位杆4,限位杆4的一端延伸至螺杆323远离第一电机322的一端内部,且螺杆323与限位杆4转动连接。沉淀浓缩池1的外部设置有plc控制器8,plc控制器8与若干第一电机322电性连接。

参照图2、图3及图4,为了达到对排泥管2内部大形杂质进行破碎的作用,破碎杆325穿设在转动盘31上,且破碎杆325的一端与螺块324的底部表面相焊接。当螺块324沿着螺杆323所在直线方向向下运动时,破碎杆325在排泥管2内部的长度也会增加,但是无论螺块324怎么运动,破碎杆325均不与排泥管2的内壁接触。

参照图2、图3及图4,动力组件33带动转动盘31转动,动力组件33包括若干蜗轮331、蜗杆332、第二电机33、第一固定板334、第一固定杆335及第二固定杆336。第一固定杆335的一端与转动盘31顶部表面的中心处相焊接,蜗轮331固定套设在第一固定杆335的外周面。第一固定板334焊接在排泥管2顶部表面,第二固定杆336的一端焊接在第一固定板334的一侧,蜗杆332套设在第二固定杆336的外周面,第二电机33通过螺栓固定在排泥管2的顶部,且第二电机33的输出端与蜗杆332远离第二固定杆336的一端相固定。第二电机33带动蜗杆332围绕第二固定杆336转动。蜗杆332与蜗轮331相互啮合,蜗杆332带动蜗轮331转动,蜗轮331带动第一固定杆335转动,第一固定杆335带动转动盘31转动,转动盘31带破碎杆325转动。以此来达到破碎排泥管2内部大形杂质的目的。特别说明的是,蜗杆332到排泥管2顶部的高度是第一壳体321高度的1.3倍。蜗杆332在带动蜗轮331转动,蜗轮331带动第一固定杆335转动,第一固定杆335带动转动盘31转动,转动盘31带动第一壳体321转动时,第一壳体321不会碰触到蜗杆332。

参照图2、图3及图4,为了保护蜗杆332、蜗轮331及第二电机33不受外力所损害。排泥管2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保护壳体5,蜗杆332、蜗轮331、第二电机33及转动盘31等均位于保护壳体5内部。

参照图2,第二电机33在工作时向外扩散热量,为了使保护壳体5内外部温度相同,且为了延长第二电机33的使用寿命,在保护壳体5的顶部表面开设有若干散热孔6。

参照图2及图3,另外,为了减少外部空气中的杂质进入保护壳体5内部的数量,在保护壳体5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过滤网7,过滤网7位于第二电机33与散热孔6之间,过滤网7的一侧为散热孔6,过滤网7的另一侧为第二电机33、蜗杆332、蜗轮331、搅拌组件32等。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排泥管2中出现堵塞现象时,操作人员首先启动第一电机322,第一电机322带动螺杆323转动,螺杆323带动螺块324沿着螺杆323所在直线向下移动,螺块324带动破碎杆325向下一运动。操作人员通过plc控制器8控制第一电机322。当破碎杆325的大部分均位于排泥管2内部时,操作人员通过plc控制器8使第一电机322停止转动。接着操作人员连接电源,启动第二电机33,第二电机33带动蜗杆332转动,蜗杆332带动蜗轮331转动,蜗轮331带动第一固定杆335转动,第一固定杆335带动转动盘31转动,转动盘31带动破碎杆325转动,破碎杆325将排泥管2内的大形杂质打碎,完成了疏通排泥管2内部的操作。

特别说明的是,第一电机322的型号为k9ip90fm-b,第二电机33的型号为:ms90l-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