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脱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70994发布日期:2020-10-28 12:22阅读:98来源:国知局
节能型脱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装置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氨水分布区域和分布密度的节能型脱硝装置。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的排放对人们生存的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会对大气环境造成破坏。为了控制氮氧化物对大气环境、工作生活环境及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一般多采用还原剂对烟气中所带有的氮氧化物、硫化物等进行处理,目前市面上存在的脱硝技术主要包括scr和sncr工艺,其中scr脱硝工艺需要采用催化剂来实现还原剂对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还原,而sncr工艺则无需催化剂即可实现还原剂对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还原。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点在于scr工艺所要求的反应温度低于sncr工艺所需的反应温度。但是相对于使用催化剂的scr技术,sncr具有较小的资金投入、较为简单的脱硝工艺,使得sncr技术能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布的cn110394056a,其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锅炉烟气除湿脱硫脱硝系统及方法,其采用的是低温脱硝系统,低温脱硝系统包括脱硝塔,氨水供给单元和若干低温scr催化剂单元,脱硝塔底部烟气进口通过引风机连接烟气加热器的出口,氨水供给单元连接设置在脱硝塔的进烟烟道内的喷氨山歌,若干低温scr催化剂单元依次设置在脱硝塔内。

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布的cn110523259a,其公开了一种基于旋风筒稀相区的喷氨脱硝装置,并且进一步公开了在对sncr脱硝原理和旋风筒流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旋风筒稀相区的喷氨脱硝,可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水泥行业sncr系统氨水利用率低的问题的基于旋风筒稀相区的喷氨脱硝装置、工艺及系统。

上述背景中我们知道,现有市面上的脱硝工艺中,无论是scr还是sncr技术中,都需要在脱硝塔中采用氨水等还原剂的喷洒装置以及供应氨水的供应单元,且上述喷洒装置及供应单元均需要进行防腐蚀处理,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脱硝塔中影响还原剂反应效率的因素之一便是还原剂与烟气的接触程度和接触时间。即为了更好地利用还原剂氨水对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反应效率,需要增加烟气与氨水的接触面积及接触程度,在适宜反应的温度区间内使得两者接触、反应,进而达到去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脱硝装置,其能够通过改进氨水分布结构来实现作为还原剂的氨水与烟气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的提升,继而在相同氨水消耗的情况下实现尽可能多的氮氧化物还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节能型脱硝装置,包括底部壳体和盖体,盖体位于底部壳体的顶部并与之可拆卸连接,所述底部壳体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驱动轮,驱动轮位于驱动轴上,驱动轴从上至下穿过盖体、底部壳体;所述驱动轴在伸出底部壳体的轴体位置处套接有上分布盘,在驱动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分布盘;所述驱动轴为中空轴体,在驱动轴与下分布盘的连接位置处加工有绕驱动轴中心轴线分布的出液口;所述下分布盘、上分布盘均为边沿向斜上方弯折的扁平状盘体结构,在上分布盘的外边沿位置处加工有上齿部,在下分布盘的外边沿位置处加工有下齿部,上分布盘位于下分布盘的上方且上分布盘的直径小于下分布盘。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分布盘的顶部开有盖体通孔,盖体通孔的内径大于驱动轴的直径;所述上分布盘搭接于驱动轴中环形结构的固定块上。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驱动轴与下分布盘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位于相邻的出液口之间。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分布盘中的上齿部分布密度小于下分布盘中下齿部的分布密度。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驱动轴的顶端通过盖体孔伸出盖体,且与氨水进液管连接。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底部壳体通过拐角连接部构成“曰”型结构,拐角连接部包括圆弧形的壳体和上盖。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下分布盘的上表面分布有导向筋体,导向筋体以驱动轴与下分布盘的连接位置为起点,沿下分布盘的上表面向下分布盘的外边沿呈辐射状分布。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导向筋体为与下分布盘旋转方向一致的圆弧形凸起。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分布盘的顶部设置有调节固定杆,调节固定杆位于上分布盘顶部的盖体通孔两侧;所述调节固定杆穿过底部壳体后通过紧固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驱动轮通过驱动链条进行驱动,驱动链条与驱动机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氨水的调节装置实现氨水与烟气接触面积和接触程度的提高,进而在还原剂与烟气适宜反应的温度区间内提高作为还原剂的氨水与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反应,继而在相同的氨水消耗下实现尽可能多的氮氧化物去除,相对于传统sncr工艺60%的氨水利用率提高至8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为避免遮挡去掉部分重复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分布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分布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链条、驱动轮及双层轮体的传动路径示意图。

图中:1、底部壳体;2、驱动轮;3、驱动轴;4、拐角连接部;5、盖体孔;6、盖体;7、上分布盘;8、下分布盘;9、调节固定杆;10、固定块;11、导向筋体;12、加强筋;13、出液口;14、上齿部;15、下齿部;16、盖体通孔;17、驱动链条;18、驱动仓;19、辅助轮;20、双层轮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段落可能涉及的方位名词,包括但不限于“上、下、左、右、前、后”等,其所依据的方位均为对应说明书附图中所展示的视觉方位,其不应当也不该被视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或技术方案的限定,其目的仅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创造所述的技术方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一种节能型脱硝装置,包括底部壳体1和盖体6,盖体6位于底部壳体1的顶部并与之可拆卸连接,所述底部壳体1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驱动轮2,驱动轮2位于驱动轴3上,驱动轴3从上至下穿过盖体6、底部壳体1,驱动轴3伸出底部壳体1的轴体上套接有上分布盘7,在驱动轴3的末端固定有与之一体的下分布盘8,驱动轴3为中空轴体,在驱动轴3与下分布盘8的连接位置处加工有绕驱动轴3中心轴线分布的出液口13;所述下分布盘8和上分布盘7均为边沿向外侧倾斜的扁平状盘体结构,在上分布盘7的边沿位置处加工有上齿部14,在下分布盘8的边沿位置处加工有下齿部15,上分布盘7位于下分布盘8的上方且上分布盘7的直径小于下分布盘8。

实施例2

一种节能型脱硝装置,其中所述的所述上分布盘7的顶部开有盖体通孔16,盖体通孔16的内径小于驱动轴3的直径;所述上分布盘7搭接于驱动轴3中环形结构的固定块10上;所述驱动轴3与下分布盘8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加强筋12,加强筋12位于相邻的出液口13之间;所述上分布盘7中的上齿部14分布密度小于下分布盘8中下齿部15的分布密度;所述驱动轴3的顶端通过盖体孔5伸出盖体6,且与氨水进液管连接;所述底部壳体1通过拐角连接部4构成“曰”型结构,拐角连接部4包括圆弧形的壳体和上盖;所述下分布盘8的上表面分布有导向筋体11,导向筋体11以驱动轴3与下分布盘8的连接位置为起点,沿下分布盘8的上表面向下分布盘8的外边沿呈辐射状分布;所述导向筋体11为与下分布盘8旋转方向一致的圆弧形凸起;所述上分布盘7的顶部设置有调节固定杆9,调节固定杆9位于上分布盘7顶部的盖体通孔16两侧;所述调节固定杆9穿过底部壳体1后通过紧固螺钉连接;所述驱动轮2通过驱动链条17进行驱动,驱动链条17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包括带有双层轮体20的驱动电机以及辅助轮19。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任一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继续对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及该技术特征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予以重现。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节能脱硝装置,其主要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为“曰”型,即本实用新型包括三条平行设置的用于氨水分布的架体,在这三条平行设置的用于分布氨水的架体两端设置有两根平行的驱动仓18,驱动仓18的两端在与两侧的架体连接时采用圆弧形结构的拐角连接部4。无论是架体、驱动仓18还是拐角连接部4都包括底部壳体和盖体,不同部位的底部壳体和盖体的结构稍有区别。例如每条架体均包括呈直线型结构的底部壳体1和位于底部壳体1上方的盖体6,盖体6通过点焊的方式或者紧固螺钉的方式固定在底部壳体1上。所述的底部壳体1纵向截面为u型结构,在底部壳体1上开有若干通孔,以允许驱动轴3穿过,驱动轴3通过轴承结构固定在底部壳体1上。所述的驱动轴3在位于底座壳体1内部的轴体上安装有驱动轮2,相邻的驱动轮2通过驱动链条17进行连接并实现传动。所述的驱动轴3为中空管体结构,驱动轴3的顶部通过盖体孔5穿过盖体6后与顶部的氨水进液管连接。氨水进液管从驱动轴3顶部开口插入到其中并且不与驱动轴3的内壁接触。拐角连接部4由于只是起到拐角处的连接作用,其底部壳体和盖体均为圆弧形结构,在盖体上不加工任何通孔。所述的驱动仓18内安装有用于驱动的电机和轮体,在驱动仓18的底部壳体和盖体上不加工有任何通孔。

所述的驱动轴3的底端固定有下分布盘8,下分布盘8在其与驱动轴3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加强筋12,加强筋12绕着驱动轴3的中心轴线转动,在相邻的加强筋12之间的驱动轴3上加工有矩形通孔构成的出液口13。出液口13能够将顶部氨水进液管送入的还原剂氨水分布到下分布盘8中,并且在高速转动下逐步从下分布盘8中央位置处向外边沿位置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下分布盘8为扁平状盘体,盘体的边沿位置处向外侧方向延伸。即下分布盘8的中央位置处为平面结构,在下分布盘8中央位置处向外延伸的过程中逐渐向外侧上方弯曲构成弧形边沿。在下分布盘8的外边沿上加工有若干锯齿构成的下齿部15,下齿部15能够将送入的氨水进行再次打散,以降低氨水喷洒的粒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分布盘8的上方设置有上分布盘7,上分布盘7同样为与下分布盘8相同结构的盘体。但是,上分布盘7的直径小于下分布盘8,在上分布盘7的中央位置处加工有内径大于驱动轴3外径的盖体通孔16,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避免上分布盘7随着驱动轴一同转动。所述的上分布盘7放置于固定块10的上方并通过调节固定杆9固定在底部壳体1上。所述的上分布盘7以倒扣的姿态位于下分布盘8的上方。具体来讲,所述上分布盘7的外边沿所加工的上齿部14位于下分布盘8外边沿向上弯曲的弧形部。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从出液口13送入的氨水能够经过静置的上分布盘7进行初步打散,并在下分布盘8的高速旋转下运动至下齿部15进行再次打散,继而提高氨水的分布区域和降低氨水雾滴的粒径。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对下分布盘8中氨水的分布效果,实现对氨水的引导,在下分布盘8的上表面加工有圆弧形凸起构成的导向筋体11。导向筋体11以驱动轴3与下分布盘8连接位置处为起点,向下分布盘8的外边沿所在方向呈辐射状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驱动链条17与驱动轮2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驱动链条17用于连接驱动仓18内的驱动机构来实现带动驱动轮2的转动。驱动轮2的转动能够带动与之连接的驱动轴3的转动。驱动轴3的转动能够带动与之连接的下分布盘8的转动,继而实现氨水的分布。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动链条17运动的路径图,其中所述的驱动链条17是通过位于驱动仓18内的带有驱动电机的双层轮体20来实现动力输入的。双层轮体20能够让左右两侧底部壳体1内的驱动轮2构成环形的驱动路径,能够让中间位置的底部壳体1内的驱动轮2形成独立的驱动路径,这样就能够在烟气中形成不同方向的氨水喷洒点,继而降低烟气对喷洒后氨水雾滴的干扰,延长接触时间,提高反应程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