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进样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0896发布日期:2020-09-18 17:3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过滤进样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色谱分析装置,具体是一种过滤进样瓶。



背景技术:

在色谱分析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样品进行过滤处理。现有的色谱过滤样品瓶一般包括柱塞管、过滤瓶、过滤膜及滤膜支撑架,柱塞管下端设有凹槽,过滤膜放置于凹槽内,滤膜支撑架连接于柱塞管底部,并将过滤膜紧固在凹槽内,柱塞管插入在过滤瓶内,滤膜支撑架外周壁与过滤瓶的内周壁紧配合。上述的过滤样品瓶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在它也存在以下缺点:1、当柱塞管插到底,使滤膜支撑架底部与过滤瓶内腔底部相抵时,由于过滤膜距过滤瓶内腔底部仍有一段距离,因此当过滤瓶内液体较少时,就会导致过滤瓶内液体的液面无法超过过滤膜的上端,因此使得现有过滤进样瓶不适合过滤微量液体样品。2、由于滤膜支撑架套在柱塞管的外侧,二者间通常采用的卡扣-卡槽结构固定,因此容易导致滤膜支撑架向外凸起变形并压紧在过滤瓶的内周壁上,这样在将柱塞管从过滤瓶中取出时,滤膜支撑架与柱塞管之间的卡扣-卡槽结构极易发生相互脱离,从而造成滤膜支撑架留在过滤瓶内取不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过滤微量液体的过滤进样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下结构的过滤进样瓶:包括柱塞管、过滤瓶、过滤膜及滤膜支撑架,柱塞管下端设有凹槽,过滤膜放置于凹槽内,滤膜支撑架连接于柱塞管底部,并将过滤膜紧固在凹槽内,柱塞管插入在过滤瓶的内腔中,滤膜支撑架外周壁与过滤瓶内腔的内周壁紧配合,其中,过滤瓶底面的中间处设有凸台,滤膜支撑架底部设有可供凸台插入的插孔,插孔上端与柱塞管的内腔相通。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凸台的设置使得过滤瓶底面形成一个环形槽,这样将微量待过滤液注入过滤瓶后,就能形成更高的液面;其次,当柱塞管带着滤膜支撑架向下移动时,随着滤膜支撑架的底部进入到过滤瓶底面的环形槽内后,滤膜支撑架就会逐渐将待过滤液挤出,而被挤出的待过滤液则会从凸台的周向侧壁与插孔的周向内壁之间的缝隙处向上流动并进入插孔,再加上插孔在凸台的填充下,其所能容纳的待过滤液空间有限,因此待过滤液将继续往上流动,从而使待过滤液的液面得到进一步上升,进而能够使更多的待过滤液向上穿过过滤膜完成过滤。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进样瓶,其中,凸台的周向侧壁及插孔的周向内壁均为旋转面,且凸台的周向侧壁及插孔的周向内壁从上到下均逐渐向外倾斜。

上述结构能够在柱塞管带着滤膜支撑架向下移动时,使凸台的周向侧壁与插孔的周向内壁之间能够始终存在缝隙,这样就能够使更多的待过滤液进入到插孔中,从而使待过滤液的液面更高,进而能够使更多的待过滤液向上穿过过滤膜得到过滤。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进样瓶,其中,当滤膜支撑架下端与过滤瓶的内腔底面相抵时,凸台的周向侧壁与插孔的周向内壁相贴。

上述结构能够使待过滤液不会在过滤瓶底面的环形槽内以及凸台的周向侧壁与插孔的周向内壁之间的缝隙处残留,而是会全部进入到插孔内,从而能够使待过滤液的液面更高,进而能够使更多的待过滤液向上穿过过滤膜得到过滤。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进样瓶,其中,凸台的周向侧壁及插孔的内腔底面周向内壁均为圆锥面。

上述结构不但便于凸台插入到插孔中,而且能够在柱塞管带着滤膜支撑架向下移动过程中,使凸台的周向侧壁与插孔的周向内壁之间的缝隙逐渐缩小,直至凸台的周向侧壁与插孔的周向内壁完全相贴,从而使所有的待过滤液能够全部进入到插孔内,进而能够使待过滤液的液面更高,最终能够使更多的待过滤液向上穿过过滤膜得到过滤。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进样瓶,其中,凸台的周向侧壁为弧形凹面,插孔的周向内壁为弧形凸面。

上述结构在便于凸台插入到插孔中的同时,不但能够在柱塞管带着滤膜支撑架向下移动过程中,使凸台的周向侧壁与插孔的周向内壁之间的缝隙逐渐缩小,直至凸台的周向侧壁与插孔的周向内壁完全相贴,而且能够使该缝隙的下端始终大于其上端,这样在待过滤液就能够更为高速地流经该缝隙,从而在保证能够使所有的待过滤液全部进入到插孔内的同时,还不会让待过滤液中的杂质留在该缝隙中,使凸台的周向侧壁与插孔的周向内壁之间能够更好地贴合在一起,进而能够使待过滤液的液面更高,最终能够使更多的待过滤液向上穿过过滤膜得到过滤。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进样瓶,其中,柱塞管下端设有环形的连接片,连接片的内侧形成凹槽,连接片的外周壁下部设有环形的卡勾,滤膜支撑架上端设有可供连接片插入的环形的插槽,插槽的外周壁下部设有与卡勾相配合的卡槽,连接片的内周壁呈中部向外凸出的圆弧凸面,插槽的内周壁呈中部向内凹陷的圆弧凹面。

上述柱塞管与滤膜支撑架之间的扣合结构不但装配方便,而且在连接片的内周壁与插槽的内周壁之间的轴向限位作用下,上述柱塞管与滤膜支撑架之间的扣合强度得以大大增强,从而在将柱塞管从过滤瓶中取出时,滤膜支撑架将不易再与柱塞管发生相互脱离的情况,保证本实用新型过滤进样瓶能够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进样瓶,其中,滤膜支撑架上端的中间处设有下支撑板,下支撑板上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下通液孔,插孔通过下通液孔与柱塞管的内腔相通,下支撑板的上端面与过滤膜的下端面相贴。

下支撑板的设置能够对过滤膜进行有效支撑,使过滤膜能够固定的更为牢固,从而不但不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脱落情况,而且在滤膜支撑架与柱塞管相互扣合过程中,过滤膜也不易产生变形扭曲。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进样瓶,其中,下支撑板的上端面外沿处设有环形的外形变槽。

外形变槽的设置不但能够在滤膜支撑架与柱塞管相互扣合过程中给滤膜支撑架的上端提供形变空间,从而能够大大减少下支撑板的变形,而且,即使下支撑板发生变形,下支撑板也会从外向内逐渐向下发生形变,因此能够有效避免下支撑板因变形而对过滤膜过度挤压并造成过滤膜损坏的情况发生,保证过滤膜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进样瓶,其中,下支撑板的上端面处设有环形的内形变槽,内形变槽同轴地设置于外形变槽的内侧。

内形变槽的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下支撑板发生变形时,下支撑板会从外向内逐渐向下发生形变,从而能够进一步地避免下支撑板因变形而对过滤膜过度挤压并造成过滤膜损坏的情况发生,保证过滤膜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进样瓶,其中,柱塞管下端的中间处设有上支撑板,上支撑板上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上通液孔,柱塞管的内腔通过上通液孔与插孔相通,上支撑板的下端面与过滤膜的上端面相贴。

上支撑板的设置能够对过滤膜进行有效支撑,使过滤膜在受到高速、高压的待过滤液冲击时也不会发生脱落情况,保证过滤膜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过滤进样瓶的轴向半剖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过滤进样瓶中滤膜支撑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柱塞管;2、过滤瓶;3、过滤膜;4、滤膜支撑架;5、隔垫;6、凹槽;7、凸台;8、插孔;9、连接片;10、卡勾;11、插槽;12、卡槽;13、下支撑板;14、下通液孔;15、外形变槽;16、内形变槽;17、长形支撑杆;18、上支撑板;19、上通液孔;20、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过滤进样瓶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过滤进样瓶包括柱塞管1、过滤瓶2、过滤膜3、滤膜支撑架4、隔垫5及封盖20,隔垫5设于柱塞管1的上端开口处,并通过封盖20压紧,柱塞管1下端设有凹槽6,过滤膜3放置于凹槽6内,滤膜支撑架4连接于柱塞管1底部,并将过滤膜3紧固在凹槽6内,柱塞管1插入在过滤瓶2的内腔中,滤膜支撑架4外周壁与过滤瓶2内腔的内周壁紧配合,过滤瓶2底面的中间处设有凸台7,滤膜支撑架4底部设有可供凸台7插入的插孔8,插孔8上端与柱塞管1的内腔相通。

凸台7的周向侧壁及插孔8的周向内壁均为旋转面,且凸台7的周向侧壁及插孔8的周向内壁从上到下均逐渐向外倾斜。

当滤膜支撑架4下端与过滤瓶2的内腔底面相抵时,凸台7的周向侧壁与插孔8的周向内壁相贴。

凸台7的周向侧壁为弧形凹面,插孔8的周向内壁为弧形凸面。

柱塞管1下端设有环形的连接片9,连接片9的内侧形成凹槽6,连接片9的外周壁下部设有环形的卡勾10,滤膜支撑架4上端设有可供连接片9插入的环形的插槽11,插槽11的外周壁下部设有与卡勾10相配合的卡槽12,连接片9的内周壁呈中部向外凸出的圆弧凸面,插槽11的内周壁呈中部向内凹陷的圆弧凹面。

为了能够使柱塞管1与滤膜支撑架4的扣合结构更为牢靠,连接片9的外周壁上部(即卡勾10上方的连接片9的外周壁)呈中部向外凸出的圆弧凸面,插槽11的外周壁相应处呈中部向内凹陷的圆弧凹面。

滤膜支撑架4上端的中间处设有下支撑板13,下支撑板13上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下通液孔14,插孔8通过下通液孔14与柱塞管1的内腔相通,下支撑板13的上端面与过滤膜3的下端面相贴。

为了能够将过滤瓶2内的待过滤液进行充分利用,当滤膜支撑架4下端与过滤瓶2的内腔底面相抵时,凸台7上端面抵在下支撑板13的下端面处。

下支撑板13的上端面外沿处设有环形的外形变槽15。

外形变槽15的轴向截面可为v形或u形,本实施例中的外形变槽15的轴向截面采用的是v形结构。

下支撑板13的上端面处设有环形的内形变槽16,内形变槽16同轴地设置于外形变槽15的内侧。

内形变槽16的轴向截面可为v形或u形,本实施例中的内形变槽16的轴向截面采用的是v形结构。

实施例中的下支撑板13包括六根长形支撑杆17,六根长形支撑杆17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六根长形支撑杆17的另一端均与插孔8的内周壁连接,并使六根长形支撑杆17在同一水平面上按圆形阵列式分布,而每两根相邻长形支撑杆17之间的空隙则为下通液孔14,外形变槽15和内形变槽16均在下通液孔14处被切断。

柱塞管1下端的中间处设有上支撑板18,上支撑板18上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上通液孔19,柱塞管1的内腔通过上通液孔19与插孔8相通,上支撑板18的下端面与过滤膜3的上端面相贴。

上支撑板18与下支撑板13的形状相同,区别仅在于上支撑板18上没有设置外形变槽15和内形变槽16,故不在此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凸台7的周向侧壁及插孔8的内腔底面周向内壁均为圆锥面(图中未示出)。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