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水处理系统用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9681发布日期:2020-09-18 20:3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水处理系统用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水处理系统用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中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一直是人们长期面临并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生产用水量较大的印染行业尤为明显,印染行业通常有一套中水处理系统来将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净化再利用。

现有的中水处理系统中,印染废水在曝气池中生化处理、沉淀,并通过压滤机进行过滤,最后排出至中水蓄水池中储存。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污水在经过压滤机过滤后,通过排水管排出至蓄水池后,易在输送过程中携带杂物,导致传输至蓄水池中的中水过滤不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中水处理系统的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中水处理系统用过滤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安装有滤箱组,所述滤箱组包括第一滤箱、第二滤箱和第三滤箱,所述第一滤箱、第二滤箱和第三滤箱沿竖直方向从高到低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滤箱、第二滤箱和第三滤箱之间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滤箱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落于第二滤箱中,所述第二滤箱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落于第三滤箱中,所述第一滤箱、第二滤箱和第三滤箱均为中空且上端和下端开口,所述第一滤箱一端开设有通水口,所述第一滤箱、第二滤箱和第三滤箱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第一滤箱、第二滤箱和第三滤箱中均设有滤布,所述滤布平铺于滤网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压滤机导出的中水从第一滤箱的通水口注入第一滤箱,通过第一滤箱所设的滤布对中水进行过滤,并从滤网落于下方的第二滤箱中,通过第二滤箱的过滤再落于第三滤箱中,最后通过第三滤箱的过滤后,排入蓄水池中。通过在压滤机与蓄水池中间设置滤箱组,对中水中的杂质进行再过滤,提高了对中水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滤箱组设有若干组,所述架体上安装有连接箱,所述连接箱连通若干滤箱组的第一滤箱的通水口,所述连接箱开设有进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多个滤箱组同时对压滤机中导出的中水进行处理,可提高滤箱组的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箱上端开口,所述连接箱进水口开设于连接箱下端面,所述连接箱上端面固定设有用于防止连接箱进水飞溅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板的设置,可有效防止进水量过大或进水水压过大导致中水飞溅出连接箱。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滤箱远离连接箱的一端呈向下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中水在从第一滤箱流至第二滤箱时,通过第二滤箱的倾斜设置,中水和中水中携带的杂物沿着倾斜面向下流,使被第二滤箱过滤出的杂物汇集于第二滤箱远离连接箱的一端,方便对第二滤箱上的杂物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三滤箱沿垂直于连接箱的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架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第三滤箱的水平位置较低,在对第三滤箱过滤出的杂物进行清理时,可将第三滤箱沿着架体向远离连接箱的一端向外拉出,方便对第三滤箱中的杂物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三滤箱下端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至少设有一个,所述滚轮滚动连接于架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滤箱下端滚轮的设置,在将第三滤箱拉出时,第三滤箱与架体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减少了第三滤箱与架体之间的摩擦阻力,方便对第三滤箱拉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架体上设有用于对第三滤箱沿水平方向限位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第三滤箱远离连接箱的一端,所述限位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架体的限位板和转动连接于架体的支撑杆,所述架体上开设有容纳槽,限位板嵌设于容纳槽中,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嵌槽,所述支撑杆嵌设于嵌槽中,当支撑杆嵌设于嵌槽中时,限位板远离第三滤箱的一端呈向上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三滤箱使用时,将限位板转动至呈倾斜设置,然后将支撑杆远离远离转动点的一端转动至朝向限位板,并嵌设于嵌槽中,对限位板进行支撑,从而使限位板对第三滤箱进行限位,防止其自身发生滑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滤网下方设有承力杆,所述承力杆设有若干根且沿第一滤箱、第二滤箱和第三滤箱长度方向等距排列,所述承力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滤箱、第二滤箱和第三滤箱的两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承力杆对滤网进行支撑,防止滤网在对中水进行过滤时,单次中水进量过大导致滤网被压坏,提高了滤网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压滤机与蓄水池中间设置滤箱组,对中水中的杂质进行再过滤,提高了对中水的过滤效果;

2.通过多个滤箱组的设置,提高滤箱组的过滤效率;

3.通过第二滤箱的倾斜设置,方便对第二滤箱上的杂物进行清理;

4.通过将第三滤箱设置为可沿架体滑动,方便对第三滤箱中的杂物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滤箱组中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架体;11、支撑部;12、滑动部;121、角钢;122、安装板;13、连接部;131、支脚;132、连接杆;14、限位件;141、限位板;142、支撑杆;143、容纳槽;144、杆槽;145、嵌槽;2、滤箱组;21、第一滤箱;211、通水口;22、第二滤箱;23、第三滤箱;231、滚轮;24、滤网;25、滤布;26、承力杆;3、连接箱;31、挡板;32、通槽;4、蓄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中水处理系统用过滤装置,包括用于支撑的架体1、用于对中水进行过滤的滤箱组2和用于将若干滤箱组2连通的连接箱3。滤箱组2位于蓄水池4的正上方,滤箱组2沿竖直方向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可分为第一滤箱21、第二滤箱22和第三滤箱23。连接箱3连通且固定连接于每个滤箱组2的第一滤箱21。

通过压滤机导出的中水从排水管导出至连接箱3中,并通过连接箱3进入每个滤箱组2的第一滤箱21中。中水通过重力的作用,依次通过第一滤箱21、第二滤箱22和第三滤箱23的过滤,最后流至第三滤箱23下方的蓄水池4中。

参照图1,连接箱3中空且上端开口,连接箱3一端的下端面开设有进水口(图中未示出),进水口连通于排水管。连接箱3位于其进水口的上端固定设有挡板31,连接箱3进水口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落于挡板31中。第一滤箱21朝向连接箱3的一端开设有通水口211,连接箱3位于第一滤箱21的通水口211处开设有通槽32,通槽32连通第一滤箱21的通水口211。

中水通过连接箱3的进水口进入连接箱3中,并通过连接箱3的通槽32和第一滤箱21的通水口211进入第一滤箱21。

参照图2,第一滤箱21、第二滤箱22和第三滤箱23之间呈间隔设置,第一滤箱21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落于第二滤箱22中,第二滤箱22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落于第三滤箱23中。第一滤箱21、第二滤箱22和第三滤箱23均为中空且上端和下端开口。参照图3,第一滤箱21、第二滤箱22和第三滤箱23下端开口处均固定连接有滤网24,滤网24将第一滤箱21、第二滤箱22和第三滤箱23下端开口覆盖。滤网24上均设有滤布25,滤布25平铺于滤网24上表面。每个滤网24下方均设有承力杆26,承力杆26设有若干根且分别沿第一滤箱21、第二滤箱22和第三滤箱23长度方向等距排列,承力杆26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滤箱21、第二滤箱22和第三滤箱23的两侧壁。

中水从第一滤箱21的通水口211注入第一滤箱21,通过第一滤箱21所设的滤布25对中水进行过滤,并从滤网24落于下方的第二滤箱22中,通过第二滤箱22的过滤再落于第三滤箱23中,最后通过第三滤箱23的过滤后,排入蓄水池4中。

参照图2,第二滤箱22远离连接箱3的一端呈向下倾斜设置。

中水在从第一滤箱21流至第二滤箱22时,中水和中水中携带的杂物沿着倾斜面向下流,使被第二滤箱22过滤出的杂物汇集于第二滤箱22远离连接箱3的一端。

参照图2,第三滤箱23沿垂直于连接箱3的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架体1。第三滤箱23下端设有滚轮231,滚轮231设有两个且分设于第三滤箱23下端的两侧,滚轮231滚动连接于架体1。滚轮231中间沿其周向开设有轮槽。

在对第三滤箱23过滤出的杂物进行清理时,可将第三滤箱23沿着架体1向远离连接箱3的一端向外拉出,第三滤箱23通过滚轮231向外滑动。

参照图1,架体1包括用于支撑连接箱3的支撑部11、用于供第三滤箱23滑动的滑动部12和用于连接第一滤箱21、第二滤箱22和滑动部12的连接部13。

参照图1,支撑部11设有三个且沿连接箱3长度方向等距排列,支撑部11设于连接箱3的下端。支撑部11为开口向下的匚形架,连接箱3下端面固定连接于支撑部11的上端。通过支撑部11将连接箱3架设,使连接箱3与第一滤箱21的水平位置平齐。

参照图2和图3,滑动部12包括两根供滚轮231滚动的角钢121、用于防止第三滤箱23自行滑动的限位件14、固定设于两根角钢121之间且用于安装限位件14的安装板122。两根角钢121分设于第三滤箱23下端面的两侧,角钢121沿第三滤箱23长度方向设置且开口向下,角钢121远离连接箱3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固定设有支撑件。安装板122固定连接于角钢121下端面。限位件14设于角钢121远离连接箱3的一端。第三滤箱23置于角钢121上时,角钢121嵌设于轮槽中,并对滚轮231沿其轴向进行限位。第三滤箱23可沿角钢121长度方向滑出,方便进行清理。在使用时,通过限位件14对第三滤箱23进行限位,防止其自身发生滑动。

参照图4,连接部13包括两根分设于滤箱组2两侧的支脚131和沿滤箱组2宽度方向固定连接于两根支脚131之间的连接杆132,连接杆132两端固定连接于两根支脚131。连接杆132沿支脚131高度方向等距设有两根,且分设于第一滤箱21和第二滤箱22的下端,连接杆132固定连接于第一滤箱21和第二滤箱22的下端面。支脚131下端抵接于地面。通过连接部13将第一滤箱21、第二滤箱22和角钢121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对第一滤箱21、第二滤箱22和第三滤箱23进行架设。

参照图3,限位件14包括转动连接于安装板122的限位板141和转动连接于安装板122的支撑杆142。安装板122上端面开设有容纳槽143,限位板141嵌设且转动连接于容纳槽143中。容纳槽143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杆槽144,支撑杆142嵌设且转动连接于杆槽144中。限位板141上固定开设有嵌槽145,支撑杆142远离转动点的一端嵌设于嵌槽145中。当限位板141嵌设于容纳槽143中时,限位板141上端面与安装板122平齐。

当支撑杆142嵌设于嵌槽145中时,限位板141远离第三滤箱23的一端呈向上倾斜设置。在对第三滤箱23进行限位时,将限位板141从容纳槽143中转出,然后将支撑杆142从杆槽144中转出,将支撑杆142嵌设于嵌槽145中对限位板141进行支撑,使限位板141抵接于第三滤箱23远离连接箱3的一端。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1.中水从排水管导出至连接箱3中,并通过连接箱3的通槽32和第一滤箱21的通水口211进入第一滤箱21。

2.中水从第一滤箱21的通水口211注入第一滤箱21,通过第一滤箱21所设的滤布25对中水进行过滤,并从滤网24落于下方的第二滤箱22中,通过第二滤箱22的过滤再落于第三滤箱23中,最后通过第三滤箱23的过滤后,排入蓄水池4中。

3.在对第三滤箱23进行清理时,将支撑杆142和限位板141分别嵌设于杆槽144和容纳槽143中,使第三滤箱23可通过滚轮231在角钢121上滚动滑出进行清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