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辊制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89266发布日期:2020-05-08 19:1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辊制粒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辊制粒机。



背景技术:

在化工、石化、建材、矿冶、环保等行业,往往需要将物料制成小的球状或圆柱状,以方便后续加工处理。传统的对辊制粒机是一种可将粉状或小颗粒状物料制成特定形状的成型设备,主要由轮辊部分、调节装置以及驱动装置及支撑框架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物料经进料口落入固定辊与活动辊之间,经挤压成型后,脱模成粒。具有运转平稳、噪音小、粉尘少、性能可靠、维修方便等特点。但是,传统的对辊制粒机在处理粘度大的物料时,物料容易粘结在轮辊表面,或者在轮辊表面的孔内未完全脱模成粒,这些物料不能一次挤压脱模成粒,且粘接在轮辊表面的物料在再次进入轮辊挤压位置时,还会影响对应的孔位置处的下一次脱模成粒,需要人工进行清理,影响制粒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辊制粒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辊制粒机在挤压粘度大的物料时,容易粘接而导致不能一次挤压脱模成粒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对辊制粒机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辊制粒机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转动设有筒状结构的固定辊和活动辊,活动辊与支撑框架导向配合以使活动辊朝向和背向所述固定辊移动,活动辊和固定辊的外表面开有制粒孔,活动辊和固定辊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外表面相互贴合以用于挤压物料,固定辊和活动辊的内部均具有供挤压成粒后的颗粒排出的排出通道,支撑框架上设有用于驱动固定辊和活动辊转动的主驱动装置,对辊制粒机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两个辅辊,两个辅辊的轴线均与固定辊的轴线平行,定义两个辅辊分别为第一辅辊和第二辅辊,第一辅辊的外表面与固定辊的外表面贴合布置以挤压固定辊外表面上未脱模的物料,第二辅辊的外表面与活动辊外表面贴合布置以挤压活动辊外表面上未脱模的物料,支撑框架上还设有用于与辅辊导向配合以使辅辊沿径向朝向对应的固定辊和活动辊移动的导向结构,支撑框架和各个辅辊之间均连接有用于向辅辊施加朝向对应的固定辊和活动辊移动的作用力以使辅辊顶压在对应的固定辊和活动辊上的弹性机构。

进一步的,各个辅辊、活动辊、固定辊的轴线共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轴的两端均通过辅辊轴承座安装于支撑框架上,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导轨,导轨朝着垂直于辅辊轴线的方向所在的平面延伸,所述辅辊轴承座上设有与导轨导向配合的导槽。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水平顶压在支撑框架与各个辅辊之间的压簧顶推机构,所述压簧顶推机构包括与支撑框架连接的杆座、套设在杆座上的压簧,所述压簧的另一端连接在辅辊轴承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杆座上设有用于调节压簧的预紧力的调节结构。

进一步的,杆座为固定在支撑框架上的丝杆,调节结构包括套设在丝杆上以用于调节压簧的预紧力的调节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辊和活动辊均包括芯轴,以及套设在芯轴外的辊筒,制粒孔开设在辊筒上,辊筒的一端封堵,辊筒与芯轴之间连接有绕芯轴周向间隔环设的隔板,各个隔板为沿芯轴的轴向自滚筒的封堵端向另一端逐渐靠近芯轴轴线倾斜的斜板,各个隔板之间的通道构成所述排出通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涉及的对辊制粒机,在使用过程时,固定辊和活动辊所组成的主动辊的两侧增加两个辅辊,辅辊跟随对应的主动辊同步转动,制粒过程中,由于弹性机构的设置能够是辅辊始终与对应的主动辊紧密顶推,导向机构的设置保证辅辊的移动不会造成辅辊与对应的主动辊的轴线相对偏斜。制粒时,粘接在固定辊和活动辊的轮辊表面和处于辊筒表面的孔内、但并未完全脱模的物料,能够随着对应的主动辊的转动输送至主动辊与对应的辅辊之间进行二次挤压,最终实现脱模成粒,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结构比较简单,而且使用非常方便,结构比较紧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的对辊制粒机的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俯视图;

图5为图4中的e向剖视图;

图6为图4中的d向剖视图;

图7为图1中的固定辊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框架;2-中间梁;3-立柱;4-投料斗;5-固定辊;6-活动辊;7-固定轴承座;8-活动轴承座;9-滑动导轨;10-隔板;11-支撑座;12-驱动电机;13-减速机;14-链条;15-第一辅辊;16-第二辅辊;17-导轨;18-丝杆;19-压簧;20-调节螺母;21-固定螺母;22-辅辊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对辊制粒机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述,该对辊制粒机主要包括以下结构:支撑框架1、轮辊部分、驱动部分以及调节部分。其中对于支撑框架1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为长方体的框架式结构,具有横梁、纵梁和立柱3等结构,定义支撑框架1的长边方向沿左右方向延伸,宽度方向沿前后方向延伸。上述的其他零部件均安装在支撑框架1上,为其他零部件的基础载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计。

支撑框架1的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的上部支撑有投料斗4,投料斗4的上半部分为直筒结构,下半部分缩口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投料口的设置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也可以不设置投料口,直接采用外置设备将物料投入。

支撑框架1的立柱3的中间位置处连接有左右延伸的中间梁2,两个前后间隔布置的中间梁2主要是为了实现轮辊部分的组装,与现有技术一致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对辊制粒机包括固定辊5和活动辊6,固定辊5和活动辊6统称为主动辊,包括芯轴以及套设在芯轴外侧的辊筒,辊筒外表面上开设有用于制粒的制粒孔,在实际装配时:如图所示,两根中间梁2的中间位置的右侧上部固定安装有沿前后延伸的固定轴承座7,两个固定轴承座7的轴线一致,上述的固定辊5的芯轴的两端分别插装至两个固定轴承座7上,实现对固定辊5的支撑;另外,两根中间梁2中间位置的左侧上部贴装有滑动导轨9,该滑动导轨9沿左右方向延伸,对应的在滑动导轨9上导向装配有活动轴承座8,两个导轨17上的活动轴承座8的轴线同轴布置,上述的活动辊6的芯轴的两端分别插装至两个活动轴承座8上,实现对活动辊6的支撑。

对于固定辊5和活动辊6来说,其结构与现有的结构基本一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芯轴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沿芯轴的周向间隔均布的隔板10,各个隔板10的板面平行于芯轴的径向,上述的辊筒的后端封堵,各个隔板10由辊筒的封堵端向前逐渐朝向靠近芯轴轴线的方向倾斜而构成了斜板结构。这样的设置形式是的物料制粒成型后进入轮辊并可从未封闭的一端排料。

在支撑框架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座11,各个支撑座11上均安装有驱动电机12,其中一侧的驱动电机12通过联轴器连接有减速机13,减速机13的输出端与对应的固定辊5的芯轴通过联轴器同轴连接,另一侧的驱动电机12输出的减速机13通过齿轮以及链条14与活动辊6的芯轴连接,进而带动固定辊5和活动辊6反向转动。

正常工作情况下,驱动电机12带动固定辊5和活动辊6转动,且投料斗4位于二者的挤压面上方,投料中的物料投入固定辊5和活动辊6之间,物料受挤压而进入固定辊5和活动辊6上的制粒孔内,进而实现脱模成粒。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上还转动设置有两个辅辊,两个辅辊的轴线与上述的活动辊6以及固定辊5的轴线平行,进一步,两个辅辊以及固定辊5、活动辊6等各个辊的轴线共平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各个辊的轴线可以仅平行而不共面。定义上述的两个辅辊分别为第一辅辊15和第二辅辊16,各个辅辊包括中心轴以及固定在中心轴外的圆筒,而其中第一辅辊15位于支撑框架1的右端位置处,且外表面与固定辊5的外表面贴合布置以挤压固定辊5外表面上未脱模的物料,将该物料挤至附近的制粒孔中再次脱模成粒;相应的第二辅辊16位于支撑框架1的左端位置处,且第二辅辊16的外表面与活动辊6的外表面贴合布置以挤压活动辊6外表面上未脱模的物料,另外,支撑框架1和各个辅辊之间均连接有用于向对应的辅辊施加朝向对应的固定辊5和活动辊6移动的作用力以使辅辊顶压在对应的固定辊5和活动辊6上的弹性机构。同时支撑框架1上还设有用于与辅辊导向配合以使辅辊径向朝向对应的固定辊5和活动辊6移动的导向机构。

设置辅辊主要是由于在处理粘度大的物料时,物料容易粘结在轮辊表面,或者在轮辊表面的孔内未完全脱模成粒,这些物料不能一次挤压脱模成粒,且粘接在轮辊表面的物料在再次进入轮辊挤压位置时,还会影响对应的孔位置处的下一次脱模成粒,需要人工进行清理,影响制粒效率,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粘接在固定辊5和活动辊6的轮辊表面和处于辊筒表面的孔内、但并未完全脱模的物料,能够随着对应的主动辊的转动输送至对应的主动辊与辅辊之间进行二次挤压,最终实现脱模成粒。

对于导向机构和弹性机构来说,两个辅辊的结构一致且相对布置,为了详细说明,以固定辊5一侧的第一辅辊15为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辊15的中心轴的两端均通过辅辊轴承座22安装于支撑框架1上,而导向机构则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1的中间梁2以及顶侧的横梁上并位于固定辊5的右侧的导轨17,导轨17沿左右方向水平延伸,也就是朝着垂直于辅辊轴线的方向所在的平面延伸,辅辊轴承座22上设有与导轨17导向配合的导槽,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第一辅辊15可跟随辅辊轴承座22沿左右方向滑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机构也可以为直接在中间梁2上设置导槽,对应的在辅辊轴承座22上设置导轨17,或者是通过导向杆实现对辅辊支撑轴的导向引导等。而对于弹性机构来说,弹性机构包括水平顶压在支撑框架1与第一辅辊15之间的压簧顶推机构,该压簧顶推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1的右端位置处立柱3上的杆座,杆座的左端向左伸出,杆座上套设有压簧19,对应的在第一辅辊15的右侧设置有向右延伸的凸台,上述的压簧19的左端套设在凸台上,从而实现将压簧19顶装在杆座与辅辊轴承座22之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压簧19具有一定的预紧力,能够将整体的第一辅辊15紧密压设在固定辊5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机构也可以采用设置在支撑框架1与辅辊轴承座22之间的拉簧拉拽结构;压簧顶推机构的压簧19也可以设置在导轨17内,并在对应辅辊轴承座22上设置与压簧19顶推配合的挡沿,从而实现对辅辊轴承座22的顶推。

进一步的,上述的杆座上设有用于调节压簧19的预紧力的调节结构,设置调节结构主要是为了保证即使固定辊5随着制粒加工表面磨损变薄,弹簧预紧力的存在会推动辅辊轴承座22使得固定辊5与第一辅辊15之间一直处于紧密接触的状态,防止因为固定辊5表面磨损使得物料制粒不充分,降低制粒效率。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杆座为固定在支撑框架1的对应立柱3上的丝杆18,丝杆18采用固定螺母21固定在立柱3上,上述的调节结构包括套设在丝杆18的左端部附近位置处的调节螺母20,该调节螺母20与压簧19抵顶配合,通过旋拧调节螺母20,改变调节螺母20的前后位置,即可以调节压簧19的预紧力大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预紧力的大小也可以采用在辅辊轴承能座的一侧设置调节螺母20的形式。

上述的第二辅辊16配置的导向机构以及他耐性机构的结构与第一辅辊15的配置的结构一致,不做详细介绍。

该对辊制粒机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辅辊的设置能够使固定辊5与活动辊6始终相对紧密接触,同时,第一辅辊15与固定辊5、第二辅辊16与活动辊6之间也紧密接触,使活动辊6与固定辊5的外表面上粘接的物料受到二次挤压成型,进而脱模成粒。同时,物料中有时会有硬度高的大颗粒、不易被碾压,强行碾压会对轮毂部分造成损伤,或者使轮毂卡住不动,容易烧坏电机,同时对设备寿命产生影响。因此,当大颗粒物料进入活动辊6与固定辊5之间时,物料挤压活动辊6与固定辊5,固定辊5由于固定而保持不动;活动辊6则受到物料的挤压会伴随着活动轴承座8沿着滑动导轨9向左移动,进而推动辅辊以及辅辊轴承座22沿导轨17向左移动,同时压缩压簧19,使大颗粒的废料通过固定辊5与活动辊6之间排出。废料排出后,通过压簧19的作用,推动辅辊动作而恢复至原本的正常位置。而由于第二辅辊16与传动部分的驱动电机12通过链条14连接,因此,当第二辅辊16在适当距离的左右移动量会被链条14吸收,并不会对其正常传动产生影响。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