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封性超临界萃取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9574发布日期:2020-10-13 09:3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密封性超临界萃取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萃取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密封性超临界萃取反应釜。



背景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液之间的一种既非气态又非液态的物态,这种物质只能在其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时才能存在。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较大,与液体相仿,而它的粘度又较接近于气体,因此超临界流体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萃取剂,超临界萃取就是采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的一种萃取方式。由于超临界流体要处于相应的温度和压力下才能有较好的形态,才能较好的进行萃取,因此对超临界萃取反应釜的密封性能要求比较高。

公开号为cn20241856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流体染色釜高压快开密封结构,包括筒体、固定在筒体上端的端盖,筒体内壁与端盖的底端之间形成一环形槽体,在环形槽体内设有紧密匹配的u形密封圈,其缺点在于,该u形密封圈位于染色釜内部,容易受到流体影响而影响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密封性超临界萃取反应釜,实现端盖与筒体的可靠密封。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密封性超临界萃取反应釜,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上端的端盖,所述筒体与端盖之间设置有卡箍,所述筒体与端盖之间还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包括环本体、外挡环和内挡环,所述外挡环和内挡环分设在环本体的内外两侧,且两者之间形成上下两个环形插槽,所述端盖的下端和筒体的上端分别卡接在对应的插槽内,所述外挡环贴合在端盖与筒体的外壁上,所述内挡环贴合在端盖与筒体的内壁上,所述插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端盖的下端面与环本体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筒体的上端面与环本体之间,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在内挡环与端盖的内壁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环通过螺纹螺接在筒体的上端。

作为优选,所述内挡环的朝向端盖内壁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卡槽,所述第三密封圈卡接在卡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密封圈径向突出于内挡环外侧,所述端盖的下端设置有与卡槽相对应的凹口,所述凹口与卡槽之间形成密封安装区,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在密封安装区内。

作为优选,所述卡槽内设置有热胀环,所述热胀环套设在内挡环上,所述第三密封圈套设在热胀环的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环内设置有用于通入冷热介质的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设置在内挡环内,所述外挡环上设置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与环形通道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密封圈与热胀环之间设置有隔温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密封圈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侧面设置连通空腔的通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端盖与筒体之间设置密封环,保证端盖与筒体安装稳定,防止两者因内外压力变化发生位移而磨损密封圈,而且密封圈位于密封环与端盖和筒体,不与反应釜内的物质产生接触,不影响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密封环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密封环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密封环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第一密封圈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端盖,101-上卡边,2-筒体,201-下卡边,3-密封环,301-环本体,302-外挡环,303-内挡环,304-卡槽,305-环形通道,306-连接通道,307-介质入口,308-介质出口,4-卡箍,5-第一密封圈,501-空腔,502-通孔,6-第二密封圈,7-第三密封圈,8-热胀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高密封性超临界萃取反应釜,包括端盖1、筒体2、卡箍4和密封环3,端盖1设置在筒体2的上端,筒体2与端盖1通过卡箍4连接为一体。

如图2和图3所示,密封环3设置在筒体2与端盖1之间,三者为分体式结构。密封环3包括环本体301、外挡环302和内挡环303,外挡环302和内挡环303分设在环本体301的内外两侧,三者为一体式结构。

外挡环302和内挡环303之间形成上下两个环形插槽,端盖1的下端和筒体2的上端分别卡接在对应的插槽内,外挡环302贴合在端盖1与筒体2的外壁上,内挡环303贴合在端盖1与筒体2的内壁上。

端盖1的外侧设置有上卡边101,筒体2的外侧设置有下卡边201,密封环3的上下两端分别顶住上卡边101和下卡边201,然后通过卡箍4连接,使得端盖1、筒体2和密封环3三者牢牢地连接在一起。

其中,筒体2的上端设置有外螺纹,密封环3的下插槽内设置有内螺纹,密封环3通过螺纹配合螺接在筒体2的上端。

插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5、第二密封圈6和第三密封圈7,第一密封圈5设置在端盖1的下端面与环本体301之间,第二密封圈6设置在筒体2的上端面与环本体301之间,第三密封圈7设置在内挡环303与端盖1的内壁之间。

其中第一密封圈5嵌设在端盖1的下端面上,第二密封圈6嵌设在筒体2的上端面上。内挡环303的朝向端盖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卡槽304,第三密封圈7卡接在卡槽304内。

第三密封圈7径向突出于内挡环303外侧,端盖1的下端设置有与卡槽304相对应的凹口,凹口与卡槽304之间形成密封安装区,第三密封圈7设置在密封安装区内。在安装后,凹口的上台阶抵压在第三密封圈7的上端面上,凹口的侧台阶贴靠在第三密封圈7的外侧面上。

实施例2:如图4至图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卡槽304内设置有热胀环8,热胀环8套设在内挡环303上,第三密封圈7套设在热胀环8的外侧。其中热胀环8采用热膨胀系数大的金属或合金,如铜或者铝合金等。在安装热胀环8时,先将热胀环8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膨胀后套在内挡环303上,移动至卡槽304位置后进行冷却,使热胀环8收缩后套在卡槽304内。

密封环3内设置有用于通入冷热介质的环形通道305,环形通道305设置在内挡环303内,外挡环302上设置有介质入口307和介质出口308,介质入口307和介质出口308与环形通道305连通。

其中第三密封圈7采用弹性密封圈,如橡胶密封圈。当环形通道305通入高温介质后,热量通过金属材质的密封环3传递到热胀环8,使热胀环8受热向外膨胀而挤压第三密封圈7,第三密封圈7收到挤压后变形,使第三密封圈7紧紧地靠压在密封环3与端盖1之间,从而提高了两者的密封性能。

为了防止高温损坏第三密封圈7,第三密封圈7与热胀环8之间设置有隔温环,隔温环可采用橡胶材质,隔温环包裹在热胀环8的外侧。

如图7所示,第一密封圈5内部设置有空腔501,第一密封圈5的内侧面设置连通空腔501的通孔502,当密封环3加热后第一密封圈5内部空腔501的空气受热发生膨胀,使第一密封圈5膨胀而紧紧地贴靠在密封环3与端盖1之间,从而提高了两者的密封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