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氯乙酰氯制备吸附树脂方法及其在胆红素吸附中的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2975731发布日期:2020-11-19 22:3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血液灌流器吸附树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氯乙酰氯制备吸附树脂方法。



背景技术:

大量研究表明,血液灌流器可以有效的治疗高胆红素症,最招使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但其吸附选择性差,并且容易发生颗粒脱落导致血管堵塞,经过包膜处理后,虽然已经基本解决颗粒脱落的问题,但活性炭的成本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高分子吸附剂的研发,这些材料在血液灌流器中适用性较广,成本较低,且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吸附结构,目前常用的有小时a型大孔树脂,小时b-小时-6型树脂以及壳聚糖系列。

大孔树脂是一种不含交换基团且有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树脂,具有良好的大孔网状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选择性吸附相对分子量500-5000d的中分子物质,如胆红素、芳香族氨基酸等,适用于清除尿毒症,烧伤毒症,流行性出血热及经生病等具有精神毒性、血液毒性及免疫细胞等生物活性的吸附剂。

通过对现有大孔吸附树脂制备方法分析可知,现有的大孔树脂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高毒的氯甲醚等原料,并且需要多步完成,生产中使用的氯甲醚为高毒物质,对生产安全具有一定的威胁性,而且现有技术生产的大孔树脂结构不够紧密,强度较低,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不能满足逐步提高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氯乙酰氯制备吸附树脂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均采用安全原料,提高生产安全性,所获得的大孔树脂结构更加紧密,比表面积高,吸附性能更高,成本更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氯乙酰氯制备吸附树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白球合成,将配置好的油相缓慢加入到水相,并进行升温搅拌,并进保温后形成树脂颗粒,提取致孔剂后将树脂颗粒水洗烘干;

步骤2:氯乙酰氯氯化,将氯乙酰氯加入二氯乙烷中配置成澄清溶液,同时将步骤s1中制备的树脂颗粒投入澄清溶液中进行溶胀,溶胀完成后加入催化剂三氯化铁进行氯化反应,氯化反应过程中向反应容器中滴入浓硫酸;

步骤3:氨化,在完成氯化过程的树脂母液中加入甲缩醛冲洗5遍,然后加水冲洗至洗出液呈中性,并将树脂颗粒烘干,烘干后的树脂颗粒加入甲缩醛中溶胀,溶胀后抽取甲缩醛,抽取完甲缩醛后加入三甲胺和无水氯化锌并搅拌,升温到40-50℃后保温5小时进行氨化反应,氨化反应完成后加水冲洗干净,获得氨化吸附树脂。

所述步骤1包括依次进行的水相制备、油相制备、混合搅拌、冲洗、提取致孔剂以及烘干,烘干后制得树脂白球。

所述水相制备包括将重量分数比为1:6的聚乙烯醇与氯化钠加入温度为50-60℃的温水中搅拌完成,所述油相制备包括将二乙烯苯、液体石蜡、甲苯和bpo混合搅拌完成,二乙烯苯、液体石蜡和甲苯的重量份数比为1.5-2.5:1:2-3,bpo的占油相质量的0.5%-1%。

所述混合搅拌包括将制备完成的油相缓慢加入水相,并匀速搅拌,搅拌过程中对混合物进行加热,并以5℃/10分钟的升温速度使混合物的温度从55℃升温到75℃,保温2小时使树脂定型,定型后将混合物以5℃/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75℃升温到85℃,并保温4小时然后继续以5℃/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85℃升温到95℃,并保温6小时后取出树脂颗粒,并用温水洗去树脂表面的聚乙烯醇,然后在索氏提取器中用丙酮提取致孔剂,提取时间为8小时,提取完成后将树脂颗粒水洗烘干。

所述步骤2包括溶液制备、溶胀和氯化,所述溶液制备包括将重量体积比为1:50(g:ml)氯乙酰氯和二氯乙烷混合成澄清溶液。

所述溶胀包括将树脂加入澄清溶液中3小时,加入的树脂与澄清溶液中的氯乙酰氯质量份数比为4.5-5.5:1,溶胀过程中的温度为4-6℃,溶胀3小时后第一次加入催化剂无水氯化锌,25-35分钟后再次加入催化剂无水三氯化铁,并搅拌25-35分钟,同时向反应容器中滴入98%浓硫酸,滴入的浓硫酸与步骤2中加入的二氯乙烷的体积比为1:10,浓硫酸1小时内滴完,最后将混合物升温至45℃后保温反应6小时,完成氯化。

所述氯化过程中两次加入的催化剂无水氯化锌和无水三氯化铁重量相等,加入的无水氯化锌与混合物中树脂的重量份数比为7-8:100。

所述步骤3包括树脂冲洗和氨化,所述树脂冲洗包括抽取氯化完的树脂母液,并在反应容器中加入甲缩醛冲洗30分钟,冲洗5遍,然后用清水冲洗,冲洗至洗出液呈中性位置,冲洗完成后将树脂颗粒烘干,并控制树脂颗粒含水量为5%-10%。

所述氨化包括在加入树脂颗粒的反应容器中加入甲缩醛,加入的甲缩醛没过树脂颗粒进行溶胀,溶胀时间为2小时,完成溶胀后抽取甲缩醛,并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三甲胺和无水氯化锌进行氨化,所加入的三甲胺与树脂颗粒的质量份数比为1:1,加入的无水氯化锌与树脂颗粒的质量份数比为5:1,氨化过程中持续搅拌30分钟后将混合物升温至48℃,并保温5小时,最后用清水冲洗获得的氨化树脂颗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利用氯乙酰氯加入二氯甲烷作为氯化剂进行氯化反应,首先进行溶胀,然后加入催化剂三氯化锌进行氯化,并利用三甲胺进行氨化,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更加安全,经过氯化和氨化的大孔树脂结构更加紧密,强度较高,比表面积能够达到1000㎡/g,吸附性能更好,主要用于血液灌流器中的吸附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利用氯乙酰氯制备吸附树脂方法,按如下步骤制备:

(1)白球合成:在2000ml三口瓶中加入1000ml水升温到55℃,加入5g的聚乙烯醇,30g的氯化钠搅拌半小时作为水相。往烧杯中加入100g的纯度为80%的二乙烯苯,50g液体石蜡,150g甲苯,0.5%的bpo作为油相。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开搅拌控制转速待油相粒度合适,匀速搅拌。以5℃/10分钟的速度从55℃升温到75℃。待树脂定型2小时后继续以5℃/10分钟的速度从75℃升温到85℃,保温4小时,继续以5℃/10分钟的速度从85℃升温到95℃,保温6小时后取出,温水洗去树脂表面聚乙烯醇,索氏提取器丙酮提取8小时提取出致孔剂,水洗烘干。

(2)氯乙酰氯氯化:20g氯乙酰氯加入1000ml二氯乙烷中配成澄清溶液,取100g树脂放到2000ml三口瓶中同时加入配好的澄清溶液溶胀3小时,溶胀过程中控制釜内温度不超过4°c。溶胀完成后加入7.5g无水氯化锌作为催化剂,30分钟后再加入7.5g无水三氯化铁搅拌30分钟,同时将100ml98%的浓硫酸滴入反应容器中,浓硫酸1小时滴完,后升温45℃反应6小时,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利用氯乙酰氯与二氯乙烷混合替代现有材料进行氯化,能够有效改善生产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树脂颗粒的比表面积。

(3)三甲胺氨化:抽取氯化完的树脂母液,加甲缩醛冲洗30分钟,冲洗5遍。加水继续冲洗直至洗出液呈中性为止。树脂烘干水分控制到5%-10%,将树脂加入三口瓶加甲缩醛没过树脂,溶胀2小时,抽取甲缩醛,加入100g三甲胺、20g无水氯化锌搅拌30分钟。升温到48℃,保温5小时。加水清洗干净制得季氨基吸附树脂,取样测氨基含量。

实施例2

(1)白球合成:在2000ml三口瓶中加入1000ml水升温到55℃,加入5g的聚乙烯醇,30g的氯化钠搅拌半小时作为水相。往烧杯中加入75g的纯度为80%的二乙烯苯,50g液体石蜡,100g甲苯,1%的bpo作为油相。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开搅拌控制转速待油相粒度合适,匀速搅拌。以5℃/10分钟的速度从55℃升温到75℃。待树脂定型2小时后继续以5℃/10分钟的速度从75℃升温到85℃,保温4小时,继续以5℃/10分钟的速度从85℃升温到95℃,保温6小时后取出,温水洗去树脂表面聚乙烯醇,索氏提取器丙酮提取8小时提取出致孔剂,水洗烘干。

(2)氯乙酰氯氯化:20g氯乙酰氯加入1000ml二氯乙烷中配成澄清溶液,取120g树脂放到2000ml三口瓶中同时加入配好的澄清溶液溶胀3小时,溶胀过程中控制釜内温度不超过4°c。溶胀完成后加入7.5g催化剂无水氯化锌,30分钟后再加入7.5g无水三氯化铁搅拌30分钟,同时将100ml98%的浓硫酸滴入反应容器中,浓硫酸1小时滴完,后升温45℃反应6小时,后升温45℃反应6小时,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利用氯乙酰氯与二氯乙烷混合替代现有原料进行氯化,能够有效改善生产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树脂颗粒的比表面积。

(3)三甲胺氨化:抽取氯化完的树脂母液,加甲缩醛冲洗30分钟,冲洗5遍。加水继续冲洗直至洗出液呈中性为止。树脂烘干水分控制到5%-10%,将树脂加入三口瓶加甲缩醛没过树脂,溶胀2小时,抽取甲缩醛,加入100g三甲胺、20g无水氯化锌搅拌30分钟。升温到48℃,保温5小时。加水清洗干净制得季氨基吸附树脂,取样测氨基含量。

实施例3

(1)白球合成:在2000ml三口瓶中加入1000ml水升温到55℃,加入5g的聚乙烯醇,30g的氯化钠搅拌半小时作为水相。往烧杯中加入125g的纯度为80%的二乙烯苯,50g液体石蜡,100g甲苯,1%的bpo作为油相。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开搅拌控制转速待油相粒度合适,匀速搅拌。以5℃/10分钟的速度从55℃升温到75℃。待树脂定型2小时后继续以5℃/10分钟的速度从75℃升温到85℃,保温4小时,继续以5℃/10分钟的速度从85℃升温到95℃,保温6小时后取出,温水洗去树脂表面聚乙烯醇,索氏提取器丙酮提取8小时提取出致孔剂,水洗烘干。

(2)氯乙酰氯氯化:22g盐酸加入1000ml二氯乙烷中配成澄清溶液,取100g树脂放到2000ml三口瓶中同时加入配好的澄清溶液溶胀3小时,溶胀过程中控制釜内温度不超过4°c。溶胀完成后加入7.5g催化剂无水氯化锌,30分钟后再加入7.5g无水三氯化铁搅拌30分钟,同时将100ml98%的浓硫酸滴入反应容器中,浓硫酸1小时滴完,后升温45℃反应6小时,后升温45℃反应6小时,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利用氯乙酰氯与二氯乙烷混合替代现有原料进行氯化,能够有效改善生产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树脂颗粒的比表面积。

(3)三甲胺氨化:抽取氯化完的树脂母液,加甲缩醛冲洗30分钟,冲洗5遍。加水继续冲洗直至洗出液呈中性为止。树脂烘干水分控制到5%-10%,将树脂加入三口瓶加甲缩醛没过树脂,溶胀2小时,抽取甲缩醛,加入100g三甲胺、20g无水氯化锌搅拌30分钟。升温到48℃,保温5小时。加水清洗干净制得季氨基吸附树脂,取样测氨基含量。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氯乙酰氯作为氯化剂制备的吸附树脂在吸附胆红素中的应用,按照yy1290-2016中5.9规定,本发明所公开的季氨基吸附树脂对胆红素的吸附量高于0.8μmol/ml。

总之,本发明利用氯乙酰氯作为氯化剂进行氯化反应,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更加安全,经过氯化和氨化的大孔树脂结构更加紧密,强度较高,比表面积能够达到1000㎡/g,吸附性能更好,主要用于血液灌流器中的吸附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