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冻前置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9913发布日期:2020-10-20 12:4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冻前置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防冻前置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管道供水领域,随着管道的敷设时间的延长,部分城市供水管道陈旧而漫长,使得供水管道内往往存在锈蚀、泥沙等杂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不仅会造成用水设备控制件的失灵,还会影响饮用水清洁,甚至危害人体健康。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被广泛使用且能提高饮用水品质的方式是在进水管道上且位于水表后安装前置过滤器,通过前置过滤器来实现对饮用水中杂质的过滤,从而提升饮用水品质。

但是,现有的前置过滤器的使用环境有限,在北方等寒冷地区使用时,由于持续低温的使用环境,易造成用水管道和前置过滤器内结冰,导致前置过滤器无法使用或损坏报废,失去对饮用水过滤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防冻前置过滤器,以在滤网内且位于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泄压阀,通过泄压阀实现对过滤器内的压力的调节,使得在水达到结冰临界状态时,过滤器内的压力增大,从而使得泄压阀开启,保证过滤器内的水能通过泄压阀流出,促进水的流动,防止了水结冰,从而起到防冻效果,保证了过滤器在寒冷环境中仍能使用,产品适应性更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冻前置过滤器,包括:阀体、滤杯、滤网、底座以及排污阀,阀体上连接有滤杯,并于滤杯内设置有滤网,且于滤杯背离阀体的一侧设置有底座,并于底座背离滤杯的一侧设置有排污阀,具有这样的特征,滤网内且位于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泄压阀,且泄压阀的下端抵接于底座上,泄压阀包括泄压阀体、调节杆以及泄压杆,其中,

泄压阀体呈开口朝下的桶状设置,泄压阀体顶部开设有泄压孔,泄压阀体的底部开口抵接于底座上,且泄压阀体的开口的内壁上设置有调节螺纹;

调节杆设置于泄压阀体的桶体内,调节杆包括调节螺母和限位杆,调节螺母螺接于泄压阀体的开口的内壁上且与调节螺纹配合,调节螺母的中部螺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上开设有沿其轴向贯穿限位杆的限位孔;

泄压杆的一端插设于限位孔内,另一端伸出于限位孔外且位于限位杆和泄压孔之间,同时,泄压杆外且位于泄压杆和限位杆之间套设有弹性元件,且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杆和泄压杆连接。

上述的一种防冻前置过滤器,其中,限位杆和泄压杆均呈“t”字形结构设置,限位杆的横截面小的一端为下端且螺接于调节螺母上,限位杆的横截面大的一端为上端且朝向泄压孔的一侧设置;泄压杆的横截面小的一端插设于限位孔内,泄压杆的横截面大的一端抵靠于泄压孔上,且泄压杆的横截面大的一端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垫,同时,弹性元件套设于泄压杆的横截面小的一端,且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限位杆和泄压杆两者横截面大的一端且相互对应的端面上。

上述的一种防冻前置过滤器,其中,调节螺母的边沿处沿其轴向开设有若干通水槽,且若干通水槽呈环形阵列分布。

上述的一种防冻前置过滤器,其中,泄压阀体的下部的开口的外壁上设置有突出的限位环,且限位环抵接于滤杯的内壁上。

上述的一种防冻前置过滤器,其中,阀体为三通结构,包括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过滤口,过滤口设置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且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过滤口连通。

上述的一种防冻前置过滤器,其中,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均设置有快接头,快接头包括连接头、垫片以及连接螺帽,一连接头的一端抵接于进水口或出水口上,且于连接头和对应的进水口或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垫片,同时,于连接头和对应的进水口或出水口的连接处的外部套设有连接螺帽,且连接螺帽与对应的进水口或出水口螺纹连接。

上述的一种防冻前置过滤器,其中,滤杯呈筒状设置,且滤杯的上部开口固定连接于过滤口上,滤杯的下部开口内固定连接有底座,且滤杯的上部开口和过滤口之间以及滤杯的下部开口和底座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同时,滤杯的下部开口的内壁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凸起的支撑筋,且相邻两支撑筋之间形成杂质通道。

上述的一种防冻前置过滤器,其中,滤网呈筒状设置,且滤网设置于滤杯的筒内,同时,滤网的上部抵接于阀体上且位于过滤口和出水口的连通处,滤网的下部抵接于限位环上,且滤网的下部和限位环之间设置有密封环。

上述的一种防冻前置过滤器,其中,底座与滤杯连接的一端的端头上设置有限位台阶,同时,底座上沿其轴向设置有贯穿的流通通道,且流通通道也贯穿限位台阶,并于底座上且位于流通通道的周围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沿其轴向布置且贯穿的排污通道,排污通道与杂质通道连通,并且,底座设置有限位台阶的一端抵接于泄压阀体的开口上,且泄压阀体的桶体与流通通道连通。

上述的一种防冻前置过滤器,其中,底座背离连接滤杯的一端伸出滤杯外,并于底座伸出滤杯外的一端上螺接有排污阀座,且排污阀座上开设有连通流通通道的泄压通道和连通排污通道的排污流道,并于排污流道背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排污阀,且排污阀与排污流道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防冻前置过滤器,通过在滤网内且位于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泄压阀,使得在水处于结冰临界状态而造成过滤器内压力增大时,在压力增大后大于泄压阀设定压力时,泄压阀开启,实现过滤器内的水从泄压阀处流出,实现了水的流动,从而有效防止了水的结冰,起到防冻效果,从而提高了过滤器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冻前置过滤器的实施例的正常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冻前置过滤器的实施例的排污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泄压阀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泄压阀体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调节杆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调节杆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滤杯的结构图;

附图中:1、阀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13、过滤口;2、滤杯;21、密封圈;22、杂质腔;23、支撑筋;24、杂质通道;3、滤网;31、密封环;4、底座;41、限位台阶;42、流通通道;43、排污通道;5、排污阀;51、排污阀座;511、泄压通道;512、排污流道;6、泄压阀;61、泄压阀体;62、调节杆;63、泄压杆;64、弹性元件;611、泄压孔;612、限位环;613、调节螺纹;621、调节螺母;622、限位杆;631、密封垫;6211、通水槽;6221、限位孔;7、快接头;71、连接头;72、垫片;73、连接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7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冻前置过滤器包括:阀体1、滤杯2、滤网3、底座4以及排污阀5,阀体1上连接有滤杯2,并于滤杯2内设置有滤网3,使得从阀体1的一侧进入的水需通过滤杯2内的滤网3过滤后才能从阀体1的另一侧流出,实现对水的过滤。且于滤杯2背离阀体1的一侧设置有底座4,并于底座4背离滤杯2的一侧设置有排污阀5,使得经过滤杯2内的滤网3过滤后。过滤得到的杂质和废水能通过排污阀5排出,实现对过滤器的清理。

具体的,滤网3内且位于底座4的上方设置有泄压阀6,且泄压阀6的下端抵接于底座4上,使得泄压阀6能接触到滤网3内的水,保证了压力感应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且泄压阀6又包括泄压阀体61、调节杆62以及泄压杆63,通过调节杆62和泄压杆63在泄压阀体61内的动作,实现对泄压阀6的启闭控制。在水达到结冰临界状态下时,过滤器内压强瞬间增大,当增大后的压力大于泄压阀6设定压力时,泄压阀6开启,此时,处于结冰临界状态的水从泄压孔611中流出,使得过滤器内的水流动,造成扰动,不仅对水分子在凝结核周围的有序聚集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使得冰冻过程变得困难,还能使得流动的水之间生产摩擦热,达到防冻的效果。

更加具体的,泄压阀体61呈开口朝下的桶状设置,泄压阀体61顶部开设有泄压孔611,泄压阀体61的底部开口抵接于底座4上,且泄压阀体61的开口的内壁上设置有调节螺纹613,使得泄压阀体61通过其顶部的泄压孔611与滤网3内部的水接触,同时,泄压阀体61内可通过调节螺纹613来为后续的调节杆62和泄压杆63的安装调节提供结构基础,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调节杆62设置于泄压阀体61的桶体内,调节杆62又包括调节螺母621和限位杆622,调节螺母621螺接于泄压阀体61的开口的内壁上且与调节螺纹613配合,使得调节螺母621在泄压阀体61内的位置可调节,同时,调节螺母621的中部螺接有限位杆622,且限位杆622上开设有沿其轴向贯穿限位杆622的限位孔6221,使得限位杆622在调节螺母621上的位置同样可调节,从而使得限位杆622在泄压阀体61内的位置调节更方便,为实现对泄压阀6设定压力的调节提供了结构基础。

更加具体的,泄压杆63的一端插设于限位孔6221内,另一端伸出于限位孔6221外且位于限位杆622和泄压孔611之间,使得泄压杆63可在限位孔6221内移动,从而使得泄压杆63伸出于限位孔6221外的一端抵靠或远离泄压孔611,实现对泄压孔611的启闭控制,从而满足泄压情况和正常情况下的使用需求。同时,泄压杆63外且位于泄压杆63和限位杆622之间套设有弹性元件64,且弹性元件64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杆622和泄压杆63连接,使得限位杆622和泄压杆63之间通过弹性元件64进行连接,通过弹性元件64为泄压杆63预设压力,即实现了泄压阀6泄压压力的控制,且可通过限位杆622来调节弹性元件64的形变量,实现对泄压阀6泄压压力的调节,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限位杆622和泄压杆63均呈“t”字形结构设置,限位杆622的横截面小的一端为下端且螺接于调节螺母621上,使得,限位杆622可通过调节螺母621固定于泄压阀体61内,并且,限位杆622的横截面大的一端为上端且朝向泄压孔611的一侧设置,使得限位杆622的横截面大的一端可作为弹性元件64的抵靠基础,方便了弹性元件64的安装;同时,泄压杆63的横截面小的一端插设于限位孔6221内,泄压杆63的横截面大的一端抵靠于泄压孔611上,使得泄压杆63的横截面小的一端与限位孔6221配合,减小了限位杆622的体积,便于泄压时水流的通过。并且,泄压杆63的横截面大的一端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垫631,使得泄压杆63用于启闭泄压孔611的一端的横截面较大,且其顶部的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垫631,从而使得泄压杆63和泄压孔611之间的密封性更高,防止了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水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同时,弹性元件64套设于泄压杆63的横截面小的一端,优选的,弹性元件64为弹簧,且弹性元件64的两端分别抵接于限位杆622和泄压杆63两者横截面大的一端且相互对应的端面上,使得弹性元件64的两端均被横截面大的一端的端面所抵接,为弹性元件64的安装提供了结构基础。

更加具体的,调节螺母621的边沿处沿其轴向开设有若干通水槽6211,且若干通水槽6211呈环形阵列分布,使得调节螺母621既能作为支撑限位杆622的载体,同时也能便于泄压时水流的通过,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泄压阀体61的下部的开口的外壁上设置有突出的限位环612,且限位环612抵接于滤杯2的内壁上,通过泄压阀体61的下部设置的限位环612,实现了泄压阀体61在滤杯2内的安装固定,保证了泄压阀体61在过滤器内位置的稳定性,同时也为后续滤网3的安装提供了抵靠基础。

更加具体的,阀体1为三通结构,包括进水口11、出水口12以及过滤口13,过滤口13设置于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之间,且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通过过滤口13连通,使得从进水口11中进入的水需要先进入到过滤口13中,在通过过滤口13进入到出水口12中,从而保证了进入到阀体1内的水均需要经过过滤,保证了饮用水的品质。

更加具体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上均设置有快接头7,通过快接头7方便了与进水水管和出水水管的连接。同时,快接头7又包括连接头71、垫片72以及连接螺帽73,一连接头71的一端抵接于进水口11或出水口12上,且于连接头71和对应的进水口11或出水口12之间设置有垫片72,避免了连接处出现漏水的问题。并且,于连接头71和对应的进水口11或出水口12的连接处的外部套设有连接螺帽73,且连接螺帽73与对应的进水口11或出水口12螺纹连接,即通过连接螺帽73实现了连接头71与对应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的连接固定,连接拆装更方便。

更加具体的,滤杯2呈筒状设置,且滤杯2的上部开口固定连接于过滤口13上,滤杯2的下部开口内固定连接有底座4,通过滤杯2实现了过滤口13空间的延伸,方便后续滤网3等结构的布置。同时,滤杯2的上部开口和过滤口13之间以及滤杯2的下部开口和底座4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21,保证了滤杯2的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的各自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了泄露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另外,滤杯2的下部开口的内壁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凸起的支撑筋23,且相邻两支撑筋23之间形成杂质通道24,通过支撑筋23方便了泄压阀体61的安装,通过杂质通道24方便了过滤出的杂质的排出,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滤网3呈筒状设置,且滤网3设置于滤杯2的筒内,同时,滤网3的上部抵接于阀体1上且位于过滤口13和出水口12的连通处,滤网3的下部抵接于限位环612上,使得滤网3和滤杯2之间形成杂质腔22,并且,水从进水口11进入后,需先进入到杂质腔22,再从杂质腔22通过滤网3进入到滤网3内,实现对水的过滤,而进入到滤网3内的水则从出水口12排出。并且,滤网3的下部和限位环612之间设置有密封环31,保证了滤网3和泄压阀6之间的密封性,防止了泄露导致的过滤前和过滤后的水的串流,保证了过滤的可靠性。

更加具体的,底座4与滤杯2连接的一端的端头上设置有限位台阶41,同时,底座4上沿其轴向设置有贯穿的流通通道42,且流通通道42也贯穿限位台阶41,并于底座4上且位于流通通道42的周围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沿其轴向布置且贯穿的排污通道43,排污通道43与杂质通道24连通,并且,底座4设置有限位台阶41的一端抵接于泄压阀体61的开口上,且泄压阀体61的桶体与流通通道42连通,不仅通过限位台阶41为泄压阀体61的安装提供了抵靠基础,同时也使得泄压阀6内排出的水能通过泄压阀体61的桶体进入到流通通道42内,并由流通通道42排出,从而实现泄压操作,而排污通道43与滤杯2的下部开口处的杂质通道24连通,使得过滤产生的杂质能通过杂质通道24进入到排污通道43,并通过排污通道43排出,实现杂质的清理,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底座4背离连接滤杯2的一端伸出滤杯2外,并于底座4伸出滤杯2外的一端上螺接有排污阀座51,实现了底座4和排污阀座51的连接,且排污阀座51上开设有连通流通通道42的泄压通道511和连通排污通道43的排污流道512,使得从底座4的流通通道42中因泄压而排出的水能通过排污阀座51上的泄压通道511排出,而从底座4的排污通道43中排出的杂质能进入到排污阀座51上的排污流道512排出。另外,于排污流道512背离底座4的一端设置有排污阀5,且排污阀5与排污流道512连通,使得需要排污时,打开排污阀5即可实现对排污流道512内的杂质的排出,结构设计更合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冻前置过滤器,包括阀体1、滤杯2、滤网3、底座4、排污阀5以及泄压阀6;通过于阀体1的过滤口13上连接有滤杯2,并于滤杯2内设置有滤网3,且滤杯2的一端设置有底座4和排污阀5,滤网3内设置有泄压阀6,使得在水处于结冰的临界状态而造成过滤器内的压力瞬间增大,且增大后的压力大于泄压阀6的设定值时,泄压阀6自动开启,实现水的流动,从而防止了水的结冰,达到了防冻的目的,从而适应了寒冷的使用环境,提高了过滤器的适应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