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式快速连接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6118发布日期:2020-11-25 15:0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式快速连接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快速连接套。



背景技术:

搅拌轴作为一种流体分散和搅拌的机构,被广发应用于涂料、油漆、饮料等制剂的混合分散中。

目前,如图1所述的现有的搅拌机构中其包括搅拌桶体19和搅拌盖体20,搅拌盖体20的顶面固定设有搅拌电机21,所述搅拌电机21的输出轴贯穿于所述搅拌盖体20,所述搅拌电机21的输出轴与搅拌轴3固定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清洗搅拌轴和搅拌底部固定的搅拌叶轮,从而需要将搅拌轴从搅拌电机中卸下,耗时较长,费时费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卸式快速连接套,其具有安装或拆卸过程简单快捷,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拆卸式快速连接套,包括套设于搅拌轴上的过渡套和套设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轴套,所述过渡套插接于所述轴套中,所述轴套卡接于所述过渡套的一端上设有卡套;所述卡套与所述轴套之间设置有定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渡套将搅拌轴远离搅拌桨叶的一端套接,轴套的一端将搅拌电机输出轴的套接,然后将过渡套贯穿于轴套远离搅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并两者相互抵接,最后将卡套将过渡套和轴套套设的一端进一步的固定,同时定位组件将卡套与过渡套、轴套之间的位置进行定位。当清洗搅拌轴和搅拌底部固定的搅拌叶轮时,将转动卡套从而将过渡套、轴套分离即可将搅拌轴与轴套分离,上述安装或拆卸过程简单快捷,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轴套上的第一定位孔、所述过渡套上的外侧壁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上开设有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中设有定位钢珠和所述卡套靠近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侧壁上开设的定位槽,所述卡套与所述轴套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套设在搅拌轴上的过渡套贯穿于轴套上,并将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之间对应设置,将定位钢珠放置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中,然后将卡套套设于轴套上,转动卡套致使定位钢珠卡接在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以及定位槽中,从而将卡套、轴套、过渡套进行定位,确保搅拌轴、搅拌电机输出轴之间的连接,即可便于安装和拆卸搅拌轴与搅拌电机输出轴,从而方便对搅拌轴的清洗。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轴套上设置于所述卡套的两侧均沿轴套的周向方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中设有限位卡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卡簧卡接在限位槽中,从而限定卡套在轴套之间的滑移距离,从而避免卡套脱离轴套,影响搅拌轴上的搅拌桨叶的搅拌。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渡套远离搅拌轴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卡接环,所述卡接环沿过渡套的轴线方向向外延伸,所述轴套靠近所述卡接环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环与所述卡接槽卡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环与卡接槽的卡接配合设置,进一步的将过渡套与轴套之间连接,即可使得搅拌轴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之间进行固定连接,避免搅拌轴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出现滑脱。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孔底与定位钢珠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定位钢珠放置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中,压缩弹簧用于支撑定位钢珠,然后将卡套设于轴套上时,卡套转动,卡套的内侧壁与定位钢珠的上端抵接,压缩弹簧受到朝向搅拌轴轴线方向的作用力;当定位钢珠在卡套的转动下,使得第二定位孔与定位槽对应时,压缩弹簧回弹将定位钢珠卡接在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和定位槽之间即可将卡套、过渡套和轴套的位置固定,上述安装操作过程简单,即可将卡套、过渡套和轴套之间位置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槽的截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宽下窄的梯形定位槽便于引导定位钢珠从定位槽中进入或出,即可提高卡套与过渡套、轴套之间连接或拆卸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套上设有转动棱,所述转动棱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转动棱沿卡套的周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转动棱的设置便于卡套的转动,从而提高卡套中定位槽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之间的对接,即可提高安装搅拌轴与搅拌电机输出轴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轴套设置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抵接孔,所述抵接孔中螺纹连接有抵接螺杆,所述抵接螺杆的端部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侧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轴套套接在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确定轴套在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的位置将抵接螺杆贯穿于抵接孔中,将轴套进一步的稳定固定在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避免轴套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脱离,即可保证轴套的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卡套、过渡套、轴套和定位组件的设置,使得搅拌轴和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安装或拆卸过程简单快捷,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

2.通过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定位钢珠和定位槽之间的设置,将卡套、轴套、过渡套进行定位,确保搅拌轴、搅拌电机输出轴之间的连接,即可便于安装和拆卸搅拌轴与搅拌电机输出轴,从而方便对搅拌轴的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卡套、过渡套和轴套之间的连接部分剖视图。

图中,1、过渡套;2、搅拌桨叶;3、搅拌轴;4、轴套;5、卡套;6、抵接孔;7、抵接螺杆;8、卡接环;9、卡接槽;10、定位组件;11、第一定位孔;12、第二定位孔;13、定位钢珠;14、定位槽;15、压缩弹簧;16、转动棱;17、限位卡簧;18、限位槽;19、搅拌桶体;20、搅拌盖体;21、搅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拆卸式快速连接套,包括过渡套1,过渡套1套设在搅拌轴3上,搅拌桨叶2、搅拌轴3、过渡套1同轴设置,搅拌桨叶2、搅拌轴3和过渡套1为一体式。还包括轴套4,轴套4的一端套设在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轴套4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置。将过渡套1远离搅拌轴3的一端贯穿于轴套4远离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中;轴套4与过渡套1相互套接的一端卡接有卡套5,从而将轴套4与过渡套1进一步固定卡接。过渡套1、轴套4和卡套5均采用塑料材料且三者同轴设置。

参照图2和图3,轴套4靠近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抵接孔6,抵接孔6设置有两个,两个抵接孔6沿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线均匀分布,抵接孔6中螺纹连接有抵接螺杆7,抵接螺杆7的端部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的外侧壁抵接,从而将轴套4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进一步的固定。

参照图2和图3,过渡套1远离搅拌轴3的一端的外侧壁上朝向远离过渡套1的轴线方向延伸有卡接环8,轴套4靠近卡接环8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卡接槽9,卡接槽9与卡接环8卡接配合,即可将过渡套1与轴套4之间进一步固定。

参照图2和图3,卡套5与轴套4之间设置有定位组件10,定位组件10包括第一定位孔11、第二定位孔12、定位钢珠13和定位槽14;第一定位孔11开设于轴套4与过渡套1卡接的外侧壁上,第一定位孔11有两个,两个第一定位孔11沿轴套4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二定位孔12开设于过渡套1的外侧壁上,第二定位孔12设有两个且每个第二定位孔12均与第一定位孔11相互对应设置。将第二定位孔12与第一定位孔11位置相互对应,将定位钢珠13放置于第一定位孔11、第二定位孔12中,且第二定位孔12的孔底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15,定位钢珠13放置于压缩弹簧15上。定位槽14开设于卡套5靠近第一定位孔11的内侧壁上,定位槽14的长度方向沿卡套5的内侧壁的周向设置,定位槽14的截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卡套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转动棱16,转动棱16设有多个,多个转动棱16沿卡套5的周向均匀分布,转动棱16的长度方向沿卡套5的轴向方向设置,从而便于驱动卡套5转动。轴套4位于卡套5的两侧外侧壁上均沿轴套4的周向方向开设有限位槽18,限位槽18中设置有限位卡簧17,限位卡簧17沿限位槽18的长度方向设置,从而将卡套5卡接在两个限位卡簧17之间,避免卡套5从轴套4中滑脱。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安装搅拌轴3安装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时,轴套4的一端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卡接,将抵接螺杆7贯穿于抵接孔6中,即可将抵接螺杆7的端部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抵接;将过渡套1卡接在轴套4中,驱动过渡套1朝向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的方向移动,卡接环8在外力的作用下朝向轴套4的内部移动,卡接环8朝向过渡套1的轴线方向施加作用力,卡接环8朝向过渡套1的轴线方向弯曲,继续推动过渡套1朝向轴套4的内部方向移动,直至卡接环8进入卡接槽9中,卡接环8失去轴套4对卡接环8向下的作用力时,卡接环8回弹卡接在卡接槽9中,即可将过渡套1与轴套4位置固定;同时将第一定位孔11与第二定位孔12之间的位置进行对应,并将定位钢珠13放置于第一定位孔11和第二定位孔12中,将卡套5套设在轴套4上,转动卡套5直至将卡套5中的定位槽14与定位钢珠13卡接,即可将卡套5固定在卡套5与轴套4上,即可将搅拌轴3固定在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

拆卸搅拌轴3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卡套5将定位钢珠13从定位槽14中脱离,从而将卡套5从轴套4、过渡套1中分离,从而将过渡套1从轴套4中分离,即可将搅拌轴3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中分离,从而将两者拆卸。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