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釜的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74427发布日期:2020-11-10 12:3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合釜的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合反应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聚合釜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产品高分子乳液聚合生产中,聚合单体需要经滴加罐逐步加到聚合反应釜中,参加聚合反应,通常单体是加入到聚合乳液的表面,并通过搅拌,逐步混匀到反应液中,在这一过程中,会引起冷凝管处单体受热蒸发回流,对高沸点单体而言,回流不大,可以控制,而在现实生产中,对低沸点单体,如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乙酯等,冷凝管处受热蒸发回流很大,甚至会发生喷料等异常情况,使聚合反应无法在需要的高温段正常反应,聚合反应无法有效控制聚合进程,并影响了稳定性和聚合质量。

申请号为cn201420860800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釜聚合单体进料装置,包括反应釜、单体滴加罐、加料泵和加料管,单体滴加罐、加料泵和加料管依次串联连通,加料管出口位于反应釜内反应物液面下、并远离反应釜冷凝管;为了更均匀地进行单体加料,所述加料管可以设置为多组并联后与加料泵连通,各组加料管出口均位于反应釜内反应物液面下并均匀间隔设置;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串联结构的加料泵和加料管,并将加料管伸入液面下,实现了聚合单体特别是低沸点单体顺利加入反应物料中,及时得到混匀并参与反应,避免了未反应单体在冷凝管处喷料,保证聚合反应正常进行,保证生产产品质量。但是该实用新型加料管伸入液面有碍于釜体内物料的搅拌混合,会造成混合不均匀,反应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合釜的进料装置,可以避免对釜体内物料搅拌混合的阻碍,且可以使釜体内物料的混合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聚合釜的进料装置,包括釜体、滴加罐和设在滴加罐顶壁的进料口,所述滴加罐底壁连通固定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末端连通固定有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是围设于釜体外壁的环状管体,所述釜体位于第二输送管下侧外壁一周开设有多个加料口,所述第二输送管间隔连通固定有多个第三输送管与加料口的外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输送管朝向釜体顶端倾斜,所述第三输送管与釜体壁形成小于90°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连接处连通设置有防返流装置,所述防返流装置包括连通连接在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之间的防返流管,所述防返流管内设置有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防返流管是开口朝向釜体顶端的u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管上设置有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管上位于输送泵上侧设置有开关阀。

进一步地,所述滴加罐内设置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穿设在滴加罐顶壁并伸入滴加罐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顶端与第一电机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间隔固定有多个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叶是u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釜体内设置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穿设在釜体顶壁并伸入釜体内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顶端与第二电机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间隔固定有多个第二搅拌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和第三输送管将滴加罐与釜体下端外壁开设的加料口外端相连通,保证滴加罐内物料可以进入釜体内液面下的同时,可以避免对釜体内物料搅拌混合的阻碍;设置围绕于釜体外壁多个与釜体连通的第三输送管,可以使滴加罐内的物料通过第三输送管从各个方向进入釜体内,使釜体内的物料可以更均匀的混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聚合釜的进料装置的剖面图。

图标:1-釜体,101-加料口,2-滴加罐,201-进料口,3-第一输送管,301-输送泵,302-开关阀,4-第二输送管,5-第三输送管,6-第一搅拌装置,601-第一转轴,602-第一电机,603-第一搅拌叶,7-防返流装置,701-防返流管,702-单向阀,8-第二搅拌装置,801-第二转轴,802-第二电机,803-第二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合釜的进料装置,包括釜体1和滴加罐2,所述滴加罐2底壁连通固定有第一输送管3,所述第一输送管3末端连通固定有第二输送管4,所述第二输送管4是围设于釜体1外壁的环状管体,所述釜体1位于第二输送管4下侧外壁一周开设有多个加料口101,所述第二输送管4间隔连通固定有多个第三输送管5与加料口101的外端连通。

釜体1下侧外壁一周开设有多个加料口101,第二输送管4间隔连通固定有多个第三输送管5与加料口101的外端连通,第三输送管5的个数与加料口101的个数相同,滴加罐2内的物料通过第一输送管3、第二输送管4和第三输送管5,从加料口101输送进入釜体1内,保证滴加罐2内物料可以进入釜体1内液面下的同时,可以避免对釜体1内物料搅拌混合的阻碍;且设置第二输送管4是围设于釜体1外壁的环状管体,使多个第三输送管5也围设于釜体1周围,可以使滴加罐2内的物料通过第三输送管5从各个方向进入釜体1内,使釜体1内的物料可以更均匀的混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输送管5朝向釜体1顶端倾斜,所述第三输送管5与釜体1壁形成60°的角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输送管5与釜体1壁也可以设置形成45°、70°或80°的角度;将第三输送管5设置朝向釜体1顶端倾斜一定角度,便于物料从第三输送管5流入釜体1内,避免物料堵塞或留滞于四角处造成物料浪费。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管3和第二输送管4连接处连通设置有防返流装置7,所述防返流装置7包括连通连接在第一输送管3和第二输送管4之间的防返流管701,所述防返流管701内设置有单向阀702;单向阀702是只开通从第一输送管3流向第二输送管4的方向;所述防返流管701是开口朝向釜体1顶端的u型结构;可以防止釜体1内的物料返流回第一输送管3和滴加罐2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管3上设置有输送泵301;输送泵301将滴加罐2内的物料输送到釜体1内,给物料的输送增加动力;所述第一输送管3上位于输送泵301上侧设置有开关阀302;便于通过调节开关阀302来开闭第一输送管3,以控制滴加罐2的物料是否进行输送。

本实施例中,所述滴加罐2内设置第一搅拌装置6,所述第一搅拌装置6包括穿设在滴加罐2顶壁并伸入滴加罐2内的第一转轴601,所述第一转轴601顶端与第一电机602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01上间隔固定有多个第一搅拌叶603;第一电机602带动第一转轴601转动,第一转轴601带动第一搅拌叶603转动,对滴加罐2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使滴加罐2内的物料均匀混合后再加入釜体1内进行反应;所述第一搅拌叶603是u型结构,便于对物料高效的均匀混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釜体1内设置第二搅拌装置8,所述第二搅拌装置8包括穿设在釜体1顶壁并伸入釜体1内的第二转轴801,所述第二转轴801顶端与第二电机802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转轴801上间隔固定有多个第二搅拌叶803;第二电机802带动第二转轴801和第二搅拌叶803转动,对釜体1内物料进行搅拌混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