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内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9355发布日期:2020-10-30 21:51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管内套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试管内套管。



背景技术:

在液体类样本检测过程中,样本通常被放入贴有标签的试管内,然后将试管放置在检测仪器的样本架上,首先检测仪器上的识别装置通过识别标签上的条码识别样本的系统信息(如样本编号、检测项目等),接着检测仪器根据识别到的系统信息对样本进行检测操作。

检测仪器上的样本架能够放置的试管规格一般是固定的。当被检测的样本样本量较少时,样本被放入既定规格的试管内后,会出现样本液面较低的情况。这样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仪器在从试管内提取样本时很难与试管内的样本充分接触,导致提取的用于检测的样本量不够,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试管内套管,用于解决液体类样本量较少时样本检测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试管内套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用于插入试管内,所述管体包括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管体的开口设于所述第一端部上,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在所述第一端部指向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一管体在所述第二端部上的外径小于所述试管的内径,当所述管体位于所述试管内时,所述第二端部靠近于所述试管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的形状为锥形。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还包括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且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开口相通,所述第二管体的横截面的尺寸与所述第一端部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试管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在其轴向上的高度不小于所述试管在其轴向上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内套管还包括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外壁上,当所述管体沿所述试管的轴向插入所述试管内时,所述凸起用于与所述试管的管口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为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中心轴与所述管体的中心轴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内套管还包括管套,所述管套包括管套本体和第三端部,所述第三端部套接在所述凸起外,所述管套本体自所述第三端部朝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管套本体与所述管体的外壁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空隙在所述管体的径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试管的壁厚。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内套管还包括弹性凸缘,所述弹性凸缘设于所述管套本体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管套的材质为橡胶、硅胶或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材质为塑料。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当试管中的样本量较少时,首先将样本通过第一管体的开口转移至管体的第一管体内,再将管体插入试管内,最后将试管放置于检测仪器的样本架上。由于第一管体在第二端部上的外径小于所述试管的内径,且第一管体的内径在第一端部指向第二端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能够保证样本在转移到管体内后,样本在管体内的液面深度高于样本在试管内的液面深度,便于检测仪器能够与样本充分接触,便于后续检测仪器对样本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试管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试管内套管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管体;11、第一管体;111、第一端部;112第二端部;12、第二管体;13、凸起;14管套;141、第三端部;142、管套本体;15、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管内套管,用于放置于试管内。该试管内套管包括管体1,管体1用于沿试管的轴向插入试管内。管体1包括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一管体11,第一管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11和第二端部112,第一管体11的开口设于第一端部111上。第一管体11的内径在第一端部111指向第二端部11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且第一管体11在第二端部112上的外径小于试管的内径。当管体1位于试管内时,第二端部112靠近于试管的底部。

当试管中的样本量较少时,首先将样本通过第一管体11的开口转移至第一管体11内,再将管体1插入试管中,最后将试管放置于检测仪器的样本架上。由于第一管体11在第二端部112上的外径小于试管的内径,且第一管体11的尺寸在第一端部111指向第二端部11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从而保证样本在转移到管体1内后,样本的液面深度有所升高,便于后续检测仪器对样本样本进行操作。

特别地,第一管体11的形状为锥形,以便于从最大限度上提升样本的液面深度,能够降低样本的最小检测用量,起到节约样本的作用,还能减少死腔量,避免样本浪费。

管体1还包括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二管体12,第二管体12与第一端部111连接且第二管体12的开口与第一管体11的开口相通,第二管体12的横截面的尺寸与第一端部111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第二管体12的外径小于或等于试管的内径,以使得管体1能够较为顺利地插入试管内。特别地,当管体1位于试管内时,第二管体12的外壁与试管的内壁相贴合,以此避免管体1位于试管内时倾斜放置或左右晃动,保证管体1能够较稳定地位于试管内。

在一实施例中,管体1在其轴向上的高度不小于试管在其轴向上的高度,避免管体1在放置于试管内时整体嵌入试管内,不利于后续管体1的取出操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试管内套管还包括凸起13,凸起13设于管体1的外壁上,当管体1沿试管的轴向插入试管内部时,凸起13能够与试管的管口处抵接,避免管体1整体嵌入试管内,还可避免管体1在插入试管的过程中因用力过猛与试管底部产生撞击;而且通过抓取凸起13即能取出管体1,从而有利于管体1在试管内的取放操作。在该实施例中,管体1在其轴向上的高度可以不小于试管在其轴向上的高度,也可以小于试管在其轴向上的高度。特别地,凸起13为环形凸起13,环形凸起13的中心轴与管体1的中心轴重合,通过环形凸起与试管的管口抵接使得管体1整体受力均匀,使得管体1在试管上能够放置平稳。

如图2所示,该试管内套管还包括管套14,管套14包括第三端部141和管套本体142,第三端部141套接在凸起13外,管套本体142自第三端部141朝靠近第二端部112的方向延伸,且管套本体142与管体1的外壁之间设有空隙15,空隙15在管体1的径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试管的壁厚。当管体1位于试管内时,试管插设于空隙15中,使得管体1在插入试管内后管体1较稳定地位于试管内。

在一实施例中,空隙15在管体1径向上的尺寸等于试管的壁厚,此时管套14的材质为橡胶或硅胶,橡胶或硅胶的弹性保证试管能够插入空隙15,同时使得管体1插入试管内后,管套本体142的内壁能够与试管外壁贴合,以增加管体1在试管内的稳定性,保证试管在快速移动或者受到晃动时管体1都能稳定地位于试管内。

在又一实施例中,空隙15在管体1径向上的宽度大于试管的壁厚,此时管套14的材质可以设为橡胶、硅胶或塑料,以便于管体1在插入试管的过程中,试管能够较容易地插入空隙15中。在该实施例中,还可在管套本体142的内壁上设置弹性凸缘,使得试管插入空隙15中后,弹性凸缘能够对试管起到一定程度的固定作用。

管体1的材质为塑料,塑料硬度较低,在将管体1放入试管的过程中,可以减少管体1与试管发生碰撞时管体1对试管的损坏。

一般情况下,试管外壁上贴有用于显示样本信息的标签或条形码,通过将上述试管内套管放置于试管内,也避免了需要将样本转入其他便于样本检测的装置(如日立杯)中,从而也避免了需要重新在其他装置上重新贴标签,也能避免因在样本转移过程中贴标签不及时引起的检测结果混淆的问题,减少出错风险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检测仪器上通用的试管规格为:管外径12mm,管长100mm,试管壁厚为0.5mm。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管体1的高度为38mm,其中第一管体11的形状为圆锥形且第一管体11的高度为19mm,第二管体12的形状为圆柱形且第二管体12的高度为19mm,第二管体12的内径为9mm,管体1的厚度为0.5mm。凸起13为环形凸起且设在第二管体12的外壁,凸起13的底部距离第二端部112的距离为37mm,凸起13在管体1的轴向上的长度为1mm,凸起13在管体1的径向上的宽度为2mm。管套本体142在管体1的轴向的高度为6mm,管套本体142和第三端部141在管体1的径向上的厚度均为0.5mm。管套本体142的内壁上的弹性凸缘在管体1轴向上的高度为0.5mm,在管体1径向上的宽度为0.5mm。在该具体的实施例中,空隙15在管体1径向上的尺寸为2mm,当试管插入空隙15中后,试管外壁与管套本体142内壁之间的距离为1mm,弹性凸缘在管体1径向上的宽度为0.4mm,此时试管外壁与弹性凸缘之间的间隔为0.5mm,试管外壁与弹性凸缘之间如此小的间隔使得管体1在试管内产生的晃动很小,管体1在试管内的稳定性较高。当样本在试管内液面较低时,可直接将样本转移至该管体1内,再将管体1直接插入管内径为12mm的试管中以提升液面深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试管内套管,可以直接放置于试管内,能够提升样本液面深度,解决样本量较少时样本检测困难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