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6266发布日期:2021-02-03 17:35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滤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混凝土的生产及建筑施工过程中,难免产生混凝土泥浆,常用到压滤机对混凝土泥浆进行处理。在压滤机的工作过程中,首先通过压紧装置将框架中的滤板压紧,然后将混凝土泥浆输送至滤板中,加压使固液分离,然后由卸料装置将紧压的滤板一一分离,固体料由分离的滤板间卸出,从而实现固相和液相分离,分离后的液相通过管道回收循环利用,固相则需要进行集中处理。
[0003]
目前,公开号为cn181740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压滤机,包括支撑有滤板的架梁和压紧板,在架梁的两侧各固定有轨道,在该轨道上配置有车桥,该车桥上设置有由动力机构驱动的转动机构,并在转动机构两端固定有随其转动并拨动滤板移动的拨叉;滤板顶部固定有与所述的滤板拨叉对应的拨牙;在压紧板或止推板的顶部各固定有止动车桥的挡块。由于该压滤机采用的是由带拨叉的转轮机构构成的卸料装置,转轮机构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转动,每一个拨叉可拨动一个滤板移动,使之与相邻滤板移动两个拨叉间的转动距离使得固体料的卸出。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未设置收集装置,固液分离完成后,相邻滤板之间的固体料直接卸出机体,造成集中处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滤机,其对固体料进行收集与输送,具有方便集中处理的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压滤机,包括机架,并列排布于机架上且与所述机架滑移配合的压紧板及多个压滤板,所述机架外设置有收料斗,所述机架内转动连接有两块闭合的翻板,所述翻板设置于所述压滤板的下侧;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以打开翻板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两根固定于所述翻板侧边上的横杆、下端与所述横杆的圆柱面固定连接的弧形板、固定设置于两根所述横杆之间的左气缸与右气缸,所述左气缸的活塞杆与左侧所述弧形板的上端铰接,所述右气缸的活塞杆与右侧所述弧形板的上端铰接;所述联动机构的下侧设有将固体料输送至所述收料斗的传输机构。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对压滤机进行卸料时,左气缸与右气缸的活塞杆均收缩,由于左气缸与右气缸设于两根横杆之间,左侧横杆上的弧形板顺时针转动,右侧横杆上的弧形板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左侧横杆上的翻板顺时针转动,右侧横杆上的翻板逆时针转动,此时两个翻板打开,固体料由翻板之间向下落至传输机构内,并由传输机构输送至收料斗内,以此实现固体料的输送与收集,从而具有方便集中处理的效果。
[000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输机构包括所述机架内转
动连接的输送辊、驱动所述输送辊转动的驱动电机以及两端与所述输送辊抵紧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设置于所述翻板的下侧,且所述输送带的出料端位于所述收料斗内。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翻板打开时,固体料落于翻板下侧的输送带上,此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输送辊转动,输送辊带动输送带转动,以此实现输送带对固体料的输送,从而将固体料收集至收料斗内。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架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转动连接有圆柱面与所述输送带的内侧壁相抵第一滚动柱。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输送带输送固体料时,第一滚动柱对输送带形成支撑,防止输送带传输过程中受固体料的重力作用出现下陷,从而保证了输送带的输送效果;且与直接设置支撑板支撑输送带相比,第一滚动柱与输送带之间为转动摩擦,摩擦力较小,使驱动电机的负荷降低。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架内固定设置有分布于所述第一滚动柱两侧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转动连接有圆柱面与所述输送带的内侧壁相抵的第二滚动柱,所述第二滚动柱由靠近所述第一滚动柱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滚动柱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滚动柱于分布于第一滚动柱的两侧,且第二滚动柱由靠近第一滚动柱的一侧向远离第一滚动柱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当输送带转动时,当输送带输送固体料时,第二滚动柱对输送带的两侧边缘形成支撑并向上倾斜,防止了固体料由输送带的两侧边缘脱落。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架内固定设置有分布于所述输送带两侧的护板,所述护板底端的高度低于所述输送带两侧边缘的高度。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体料由翻板落于输送带上时,设于输送带两侧的护板对下落的固体料形成阻挡,防止固体料落出输送带的收集范围。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滤板的下侧设置有与下落固体料接触的破碎栅,所述破碎栅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破碎栅对压滤板形成支撑,防止压滤板脱落;由压滤板压制形成的块状固体料进入输送带前,先经破碎栅破碎,再沿护板落于输送带上,防止固体料的体积过大卡于护板上,从而保证了固体料的顺利输送。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翻板相互靠近的边缘的侧边上包覆有橡胶层。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由橡胶制成,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当翻板闭合时,橡胶层相互抵紧以对两块翻板连接的位置进行密封,防止压滤过程中有水向下流出;当翻板打开时,橡胶层于翻板与机架之间形成缓冲,防止翻板与机架发生碰撞损坏。
[002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架的上表面开设有导轨,所述压紧板与所述压滤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移配合,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的链条,相邻所述滑块上的所述链条的长度大于所述压滤板的宽度。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压滤板拉开时,链条通过滑块依次带动相邻压滤板移动,实现一次拉开多个压滤板,以将固体料快速卸出,从而缩短了收集周期。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左气缸与右气缸的活塞杆收缩,使左侧与右侧的弧形板分别进行顺时针与逆时针转动,带动左侧与右侧的翻板分别进行顺时针与逆时针转动,翻板打开,固体料落至传输机构输送至收料斗内,以此实现固体料的输送与收集,从而具有方便集中处理的效果;
[0025]
2.固体料落于输送带上,驱动电机带动输送辊转动,输送辊带动输送带转动,以此实现输送带对固体料的输送,从而将固体料收集至收料斗内;
[0026]
3.第一滚动柱对输送带形成支撑,防止输送带传输过程中受固体料的重力作用出现下陷,从而保证了输送带的输送效果。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
图3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
附图标记:1、机架;11、导轨;12、压滤板;121、滑块;122、链条;13、压紧板;14、液压缸;15、破碎栅;2、翻板;21、橡胶层;3、联动机构;31、横杆;32、弧形板;33、左气缸;34、右气缸;4、传输机构;41、输送辊;42、驱动电机;43、输送带;431、第一支架;432、第一滚动柱;433、第二支架;434、第二滚动柱;435、护板;5、收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压滤机,包括机架1、翻板2、联动机构3、传输机构4以及收料斗5。机架1为矩形的框架结构,参照图3,机架1的上表面开设有导轨11,导轨11的开口呈矩形,且其长度方向与机架1的长度方向一致。
[0033]
参照图1,机架1上设置有压紧板13及多个压滤板12,压紧板13与多个压滤板12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并列排布,且压紧板13位于多个压滤板12的一端。压紧板13与压滤板12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21,滑块121为截面呈t形的块状结构,滑块121与导轨11滑移配合。滑块12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链条122,相邻滑块121上的链条122的长度大于压滤板12的宽度。机架1上固定安装有液压缸14,液压缸14的活塞杆与压紧板13远离压滤板12的侧壁固定连接。当需卸料时,液压缸14的活塞杆收缩,带动压紧板13向远离压滤板12的一侧移动,此时压紧板13通过链条122依次拉开多个压滤板12,实现压滤板12之间固体料的快速卸出。
[0034]
参照图1、图2,翻板2为矩形的板状结构,其长度方向与机架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其转动连接于机架1的内部。翻板2设置于压滤板12的下侧,翻板2有两块,相互靠近的侧边上包覆有橡胶层21,橡胶层21的横截面呈c形。橡胶层21由橡胶制成,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当两块翻板2封闭时,橡胶层21相互抵紧以对两块翻板2连接的位置进行密封,防止压滤过程中有水向下流出。
[0035]
参照图1、图2,联动机构3包括横杆31、弧形板32、左气缸33以及右气缸34。横杆31呈圆形的杆状,横杆31的长度方向与机架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其两端均与机架1转动连接。翻板2远离橡胶层21的侧壁与横杆31的圆柱面固定连接,横杆31有两根。弧形板32为弧形的板状结构,弧形板32的下端与横杆31的圆柱面固定连接,其上端沿竖直方向远离横杆31。左
气缸33与右气缸34设于两根横杆31之间,且均与机架1固定连接,左气缸33的活塞杆与左侧横杆31上弧形板32的上端铰接,右气缸34的活塞杆与右侧横杆31上弧形板32的上端铰接。当需对压滤机进行卸料时,左气缸33与右气缸34的活塞杆均收缩,左侧横杆31上的弧形板32顺时针转动,右侧横杆31上的弧形板32逆时针转动,使得左侧横杆31上的翻板2顺时针转动,右侧横杆31上的翻板2逆时针转动,此时两个翻板2打开。
[0036]
参照图1,传输机构4包括输送辊41、驱动电机42以及输送带43。输送辊41为圆形的辊状结构,输送辊41的长度方向与机架1的宽度方向一致,并与机架1转动连接。输送辊41有两个,两个输送辊41分布于机架1的两端。驱动电机42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驱动电机42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输送辊41固定连接。输送带43为封闭的带状,输送带43的两端的内侧壁均与输送辊41的辊面抵紧。传输机构4的出料口一侧设置有收料斗5,固体料由翻板2打开翻板2落于输送带43上,驱动电机42通过输送辊41带动输送带43转动,输送带43将固体料输送至收料斗5内,实现固体料的输送与收集,方便集中处理。
[0037]
参照图3,机架1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架431,第一支架431呈倒u形,第一支架431的水平部分转动连接有第一滚动柱432,第一滚动柱432为圆柱体形,其圆柱面与输送带43的内侧壁相抵,以对输送带43形成支撑,防止输送带43受固体料的重力作用下陷。机架1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架433,第二支架433为梯形的框状结构。第二支架433有两个,两个第二支架433分布于第一支架431的两侧。第二支架433的上部转动连接有二滚动柱,第二滚动柱434为圆柱体形,第二滚动柱434由靠近第一滚动柱432的一侧向远离第一滚动柱432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其圆柱面与输送带43的内侧壁相抵,第二滚动柱434对输送带43的两侧边缘形成支撑并向上倾斜,防止了固体料由输送带43的两侧边缘脱落。
[0038]
参照图3,压滤板12下侧设有破碎栅15,破碎栅15为矩形的格栅状,其上表面与压滤板12的底面贴合,破碎栅15与机架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以对压滤板12形成支撑,防止压滤板12脱落。栅破碎对固体料破碎输后再落于输送带43上,防止固体料的体积过大卡于护板435上,从而保证了固体料的顺利输送。
[0039]
参照图1,机架1内固定设置有护板435,护板435为矩形的板状结构,护板435的长度方向与机架1的长度方向一致,护板435的板面与第二滚动柱434平行。护板435设于翻板2与输送带43之间,且护板435底端的高度低于输送带43两侧边缘的高度,护板435有两块,两块护板435分布于输送带43的两侧,以对下落的固体料形成阻挡,防止固体料落出输送带43的收集范围。
[0040]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对压滤机进行卸料时,左气缸33与右气缸34的活塞杆均收缩,由于左气缸33与右气缸34设于两根横杆31之间,左侧横杆31上的弧形板32顺时针转动,右侧横杆31上的弧形板32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左侧横杆31上的翻板2顺时针转动,右侧横杆31上的翻板2逆时针转动,此时两个翻板2打开,固体料由翻板2之间向下落至传输机构4内,并由传输机构4输送至收料斗5内,以此实现固体料的输送与收集,从而具有方便集中处理的效果。
[004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