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料加工用的多级内膛反应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2092发布日期:2021-05-19 00:5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料加工用的多级内膛反应釜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料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涂料加工用的多级内膛反应釜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 涂料的使用寿命根据不同的产品而定的,液态理石质感产品采用改性有机硅树脂乳液为基料,运用特殊包覆技术,将各色色漆包覆成胶状水性彩色颗粒,均匀稳定地悬浮在特定的水性分散体中,各种着色粒子色相保持不变,着色颜料不会在水中析出。那么这种外墙涂料的使用寿命大概为15年。
3.液态理石质感产品运用独特的包裹技术,使产品完全实现水性化,voc含量极低,大大提高了外墙漆的使用寿命;高仿真性,涂层表面凹凸柔顺,色彩相互渗透,在色彩上能模仿天然花岗岩石;环保节能,可替代资源日趋稀少的宝贵石材,配合外墙外保温进行专业的仿花岗岩装饰,完全符合国家以建筑涂料的节能环保要求;装饰效果优异,色彩深浅随意,花纹大小随意。通过色彩设计与自然石风格结合创造出豪华、凝重的装饰效果,还可通过不同的格缝设计,扩大设计空间及提高表现力,充分体现个性化;高弹抗裂,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能有效地改善因基层开裂造成的墙面裂缝问题,从这个方面也不难看出,专业外墙漆液态理石质感产品提高了外墙漆的使用寿命;涂层耐磨损,耐洗刷,耐高温,耐酸雨,附着力强,延展性佳,防水,防霉,自洁性好;施工性优,一次成型,施工期短;性价比高,可适应任何不规则墙面,可装饰任何弯曲,细边等部分,能充分体现建筑物的线条和层次感。降低墙体承重,造价只有天然花岗石造价的30~40%。
4.在涂料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反应釜进行原料混合作用。在现有的反应釜结构中,都是采用单体式结构,内部设有搅拌装置结果,直接通过釜体顶部通过机架固定的驱动电机实现搅拌装置的转动作用,这种结构比较单一,不能够满足多种不同原料加工的要求。
5.在涂料的原料加工中,由于原料分子间的结构不同,导致原料之间混合程度不同,如果统一采用这种单一结构的反应釜进行加工,不能够满足有所有原料加工的需要,无法将原料混合达到最大化,基于此,本申请人本着提高原料之间混合效果的目的,研制出了一种结构相对复杂但是可将原料混合达到最大化的反应釜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涂料加工用的多级内膛反应釜结构,解决无法将原料混合达到最大化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涂料加工用的多级内膛反应釜结构,包括反应釜体、设置在反应釜体中的多级搅拌结构以及设在反应釜体下部的出料结构,所述的多级搅拌结构包括设在反应釜体内部上方的顶部搅拌结构、设在顶部搅拌结构下方的过渡搅拌结构、设在过渡搅拌结构下方的中部搅拌结构以及设在中部搅拌结构下方的离心搅拌结构,所述的顶部搅拌结构、过渡搅拌结构、中部搅拌结构的下部设置对应
的收集分料槽结构。
8.所述的顶部搅拌结构包括设在反应釜体顶部的顶部驱动电机、连接顶部驱动电机的上部搅拌轴、设在顶部搅拌轴上的顶部搅拌体结构以及设在顶部搅拌体结构下部的上部收集分料槽,上部收集分料槽中设置上部电控阀。
9.所述的顶部搅拌体结构包括设置在顶部搅拌轴上的搅拌限位挡板、设置在搅拌限位挡板下部顶部搅拌轴上的中心拨料叶、设在中心拨料叶下部顶部搅拌轴上的分流排料叶以及分流排料叶下部的顶部搅拌轴上的底板分离摔盘。
10.所述的过渡搅拌结构包括设置在反应釜体中的过渡搅拌轴、均布在过渡搅拌轴上的过渡搅拌架以及连接在过渡搅拌轴外侧的过渡搅拌电机,在过渡搅拌轴下部设置中部收集分料槽,中部收集分料槽中设置中部电控阀。
11.所述的中部搅拌结构包括设在反应釜体中的中部搅拌轴、均布在中部搅拌轴上的拨料桨板以及连接在中部搅拌轴外侧的中部搅拌电机,在中部搅拌轴下部设置底部收集分料槽,底部收集分料槽中设置底部电控阀。
12.所述的离心搅拌结构设置在反应釜体底部的底部驱动电机、连接底部驱动电机的离心块拨料块。
13.所述反应釜体的外部设有外护套,反应釜体与外护套之间存在空腔;空腔中设置加热环体。
14.所述的出料结构包括设在反应釜体底部的排流道、设置排流道下部的出料管体以及设在出料管体上的手动阀体,所述的出料结构反应釜体底部至少设置2组。
15.所述的顶部搅拌结构、过渡搅拌结构、中部搅拌结构外侧的反应釜体上各连接配料加入阀。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反应釜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反应釜内设计成多级搅拌室,提高涂料的混合度、提供产品的质量。
17.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部搅拌结构的构造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渡搅拌结构的构造示意图。
22.图中:1.反应釜体、2.顶部驱动电机、3.上部搅拌轴、4.上部收集分料槽、5.上部电控阀、6.搅拌限位挡板、7.中心拨料叶、8.分流排料叶、9.底板分离摔盘、10.过渡搅拌轴、11.过渡搅拌架、12.过渡搅拌电机、13.中部收集分料槽、14.中部电控阀、15.中部搅拌轴、16.拨料桨板、17.中部搅拌电机、18.底部收集分料槽、19.底部电控阀、20.底部驱动电机、21.离心块拨料块、22.外护套、23.加热环体、24.出料管体、25.手动阀体、26.手动阀体、27.排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1,如图1

4所示,一种涂料加工用的多级内膛反应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
括反应釜体1、设置在反应釜体中的多级搅拌结构以及设在反应釜体下部的出料结构,所述的多级搅拌结构包括设在反应釜体内部上方的顶部搅拌结构、设在顶部搅拌结构下方的过渡搅拌结构、设在过渡搅拌结构下方的中部搅拌结构以及设在中部搅拌结构下方的离心搅拌结构,所述的顶部搅拌结构、过渡搅拌结构、中部搅拌结构的下部设置对应的收集分料槽结构。所述的顶部搅拌结构、过渡搅拌结构、中部搅拌结构外侧的反应釜体上各连接配料加入阀26。
24.所述的顶部搅拌结构包括设在反应釜体1顶部的顶部驱动电机2、连接顶部驱动电机的上部搅拌轴3、设在顶部搅拌轴3上的顶部搅拌体结构以及设在顶部搅拌体结构下部的上部收集分料槽4,上部收集分料槽4中设置上部电控阀5。
25.所述的顶部搅拌体结构包括设置在顶部搅拌轴3上的搅拌限位挡板6、设置在搅拌限位挡板6下部顶部搅拌轴上的中心拨料叶7、设在中心拨料叶7下部顶部搅拌轴3上的分流排料叶8以及分流排料叶8下部的顶部搅拌轴3上的底板分离摔盘9。
26.所述的过渡搅拌结构包括设置在反应釜体1中的过渡搅拌轴10、均布在过渡搅拌轴10上的过渡搅拌架11以及连接在过渡搅拌轴10外侧的过渡搅拌电机12,在过渡搅拌轴10下部设置中部收集分料槽13,中部收集分料槽13中设置中部电控阀14。
27.所述的中部搅拌结构包括设在反应釜体1中的中部搅拌轴15、均布在中部搅拌轴15上的拨料桨板16以及连接在中部搅拌轴外侧的中部搅拌电机17,在中部搅拌轴15下部设置底部收集分料槽18,底部收集分料槽中设置底部电控阀19。
28.所述的离心搅拌结构设置在反应釜体底部的底部驱动电机20、连接底部驱动电机的离心块拨料块21。
29.所述反应釜体的外部设有外护套22,反应釜体1与外护套22之间存在空腔;空腔中设置加热环体23。
30.所述的出料结构包括设在反应釜体1底部的排流道27、设置排流道下部的出料管体24以及设在出料管体上的手动阀体25,所述的出料结构反应釜体1底部至少设置2组。
31.1.反应釜体、2.顶部驱动电机、3.上部搅拌轴、4.上部收集分料槽、5.上部电控阀、6.搅拌限位挡板、7.中心拨料叶、8.分流排料叶、9.底板分离摔盘、10.过渡搅拌轴、11.过渡搅拌架、12.过渡搅拌电机、13.中部收集分料槽、14.中部电控阀、15.中部搅拌轴、16.拨料桨板、17.中部搅拌电机、18.底部收集分料槽、19.底部电控阀、20.底部驱动电机、21.离心块拨料块、22.外护套、23.加热环体、24.出料管体、25.手动阀体、26.配料加入阀、27.排流道。
32.使用反应釜时,先清理反应釜内的残余,同时将配料加入阀26接入反应釜体1中,通过控制循环水的温度来控制反应釜的搅拌温度。通过加热环体23控制反应釜体1中的原料温度,根据实际情况顶部驱动电机13的维持100r/min以下的低速运转,转速。搅拌完成后静置10

15分钟后,上部收集分料槽4中的上部电控阀5开启放料进入反应釜体1中过渡搅拌结构区域进行搅拌,过渡搅拌电机搅拌装置维持500r/min

700r/min的转速搅拌。过渡搅拌电机连接的过渡搅拌架讲涂料进行纵向搅拌。 搅拌完成后静置20

30分钟后,中部收集分料槽13中中部电控阀14中开启放料进入反应釜体1中的中部搅拌结构区域进行搅拌,
33.中部搅拌电机17驱动的拨料桨板16.在转速维持1000r/min

1200r/min的转速搅拌搅拌1

1.5小时后经.底部收集分料槽18的底部电控阀19.排入离心搅拌结构中的底部驱
动电机20驱动的离心块拨料块21进行分离搅拌,转速维持1000r/min

1200r/min的转速搅拌搅拌45

60分钟后进行排料。
34.手动阀体25连接泵体将反应釜体1内的料液抽出,配料加入阀26加入循环水,如需对搅拌罐进行清洗,则调节搅拌装置转速到适当速度,清洗后将清洁水抽出,关闭搅拌装置,完胜操作。
3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反应釜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反应釜内设计成多级搅拌室,提高涂料的混合度、提供产品的质量。
36.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37.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