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以米酒生产的搅拌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63298发布日期:2021-08-06 12:58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以米酒生产的搅拌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米酒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以米酒生产的搅拌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称“醴”,用糯米酿制,是中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的特产酒。米酒是一种低度饮料酒,其酒精含量一般在3%~14%,属于低酒精发酵酒。现代营养学认为米酒的营养价值在于酒液中除水和乙醇外,还含有糖分、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糖分是由大米中淀粉分解产生的,主要是葡萄糖、果糖等;有机酸主要有乳酸、乙酸、柠檬酸等,大部分有机酸是大米淀粉在发酵过程中根霉发酵产生,对于提高米酒口味以及刺激消化液分泌有重要作用;大米中的大部分蛋白质不溶于水,发酵过程中蛋白质被分解成溶于水的游离氨基酸和多肽类物质;大米本身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根霉在发酵时产生的维生素主要有vb、ve。适量饮用米酒,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能补血养颜,舒筋活血,健身强心,延年益寿。米酒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糯米进行蒸煮,冷却后加入甜酒曲,搅拌均匀,然后进行发酵。现有搅拌装置不利于对蒸煮后的糯米进行搅拌,搅拌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以米酒生产的搅拌混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以米酒生产的搅拌混合装置,包括搅拌罐、第一搅拌叶片、搅拌轴以及驱动机构;

所述搅拌罐具有开口向上的内腔,所述第一搅拌叶片沿左右向延伸,在与左右向相垂直的截面上呈~形设置,包括两个呈圆弧状设置的搅拌部,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中部贯穿设有沿左右向延伸的穿孔;

所述搅拌轴沿左右向延伸,所述搅拌轴穿过所述穿孔,可轴向旋转安装于所述搅拌罐内;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搅拌轴轴向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罐下部呈球形设置,所述搅拌部端部呈与所述搅拌罐下部相适配的弧状设置,所述第一搅拌叶片在转动至与所述搅拌罐底壁相对时,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下端与所述搅拌罐底壁相贴。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部端部呈斜面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呈倒τ形设置,包括竖向延伸部和横向延伸部,所述横向延伸部两端向下凸伸形成刮板,所述刮板外侧壁与所述搅拌罐内侧壁相贴;

所述竖向延伸部可轴向旋转安装于所述搅拌罐,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竖向延伸部轴向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延伸部两端向外凸伸形成卡扣部,所述搅拌罐内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环形凹槽,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和/或,

横向延伸部两端向下凸伸形成卡扣部,所述搅拌罐内侧壁向下凹陷形成环形凹槽,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延伸部向下凸伸形成多个搅拌刀片。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罐与所述搅拌轴相对的位置贯穿设有通孔,所述搅拌轴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搅拌罐外,所述搅拌轴密封安装于所述通孔;

所述搅拌罐与所述通孔相对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搅拌罐内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轴与所述通孔侧壁通过密封轴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上驱动轴、下驱动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以及环形链条;

所述主动齿轮安装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上驱动轴上端,所述从动齿轮安装于所述竖向延伸部上端,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外围啮合有环形链条,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主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竖向延伸部轴向旋转;

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下驱动轴下端,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固定于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搅拌罐外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一锥形齿轮旋转,从而带动搅拌轴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搅拌罐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驱动机构驱动搅拌轴轴向旋转,带动搅拌部转动,搅拌部在转动过程中,可将下部的米酒搅拌至搅拌罐上部,将上部的米酒搅拌至搅拌罐下部,从而促进搅拌罐内米酒的流动,提高搅拌效率,保证米酒的正常发酵,提高米酒风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以米酒生产的搅拌混合装置一实施例在前后向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用以米酒生产的搅拌混合装置第一实施例在左右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用以米酒生产的搅拌混合装置第二实施例在左右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搅拌罐1、环形凹槽11、通孔12、底座13、第一搅拌叶片2、搅拌部21、穿孔22、搅拌轴3、第二搅拌叶片4、竖向延伸部41、横向延伸部42、刮板43、卡扣部44、搅拌刀片45、驱动电机5、上驱动轴51、下驱动轴52、主动齿轮6、从动齿轮7、第一锥形齿轮8、第二锥形齿轮9、环形链条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以米酒生产的搅拌混合装置,包括搅拌罐1、第一搅拌叶片2、搅拌轴3以及驱动机构。

所述搅拌罐1具有开口向上的内腔,所述第一搅拌叶片2沿左右向延伸,在与左右向相垂直的截面上呈~形设置,近似于波浪形,包括两个呈圆弧状设置的搅拌部21,所述第一搅拌叶片2中部贯穿设有沿左右向延伸的穿孔22;所述搅拌轴3沿左右向延伸,所述搅拌轴3穿过所述穿孔22,可轴向旋转安装于所述搅拌罐1内;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搅拌轴3轴向旋转。

驱动机构驱动搅拌轴3轴向旋转,带动搅拌部21转动,搅拌部21在转动过程中,可将下部的米酒搅拌至搅拌罐1上部,将上部的米酒搅拌至搅拌罐1下部,从而促进搅拌罐1内米酒的流动,提高搅拌效率,保证米酒的正常发酵,提高米酒风味。

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罐1与所述搅拌轴3相对的位置贯穿设有通孔12,所述搅拌轴3一端穿过所述通孔12位于所述搅拌罐1外,所述搅拌轴3密封安装于所述通孔12;所述搅拌罐1与所述通孔12相对的位置设有凹槽(图中未标注),所述搅拌轴3位于所述搅拌罐1内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凹槽内,可增强搅拌轴3旋转的稳定性,驱动机构可设于搅拌罐1侧方。所述搅拌轴3与所述通孔12侧壁通过密封轴承(图中未示出)连接,在搅拌轴3旋转的同时,可保证通孔12的密封性。

所述搅拌罐1下部呈球形设置,可使得搅拌罐1内边缘的米酒可沿着内侧壁向下流动。所述搅拌部21端部呈与所述搅拌罐1下部相适配的弧状设置,所述第一搅拌叶片2在转动至与所述搅拌罐1底壁相对时,所述第一搅拌叶片2下端与所述搅拌罐1底壁相贴(请参见图1),第一搅拌叶片2在旋转过程中,可使搅拌罐1底部的糯米向上流动,可将底部的糯米与甜酒曲充分搅拌。

所述搅拌部21端部呈斜面设置,可更好的将搅拌罐1底部的糯米进行刮除,避免糯米粘附在搅拌罐1底部,进而提高混合程度。

搅拌混合装置还包括第二搅拌叶片4,所述第二搅拌叶片4呈倒τ形设置,包括竖向延伸部41和横向延伸部42,所述横向延伸部42两端向下凸伸形成刮板43,所述刮板43外侧壁与所述搅拌罐1内侧壁相贴;所述竖向延伸部41可轴向旋转安装于所述搅拌罐1,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竖向延伸部41轴向旋转。第二搅拌叶片4和刮板43的设置,可对搅拌罐1内上部内侧壁粘附着的糯米进行刮除,进而提高混合程度。

第二搅拌叶片4可通过卡扣与卡槽的方式安装于搅拌罐1,第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所述横向延伸部42两端向外凸伸形成卡扣部44,所述搅拌罐1内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环形凹槽11,所述卡扣部44位于所述环形凹槽11内,可增强第二搅拌叶片4旋转时的稳定性。

第二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横向延伸部42两端向下凸伸形成卡扣部44,所述搅拌罐1内侧壁向下凹陷形成环形凹槽11,所述卡扣部44位于所述环形凹槽11内,便于第二搅拌叶片4的安装。

所述横向延伸部42向下凸伸形成多个搅拌刀片45,搅拌刀片45的设置,可对搅拌罐1内上部糯米进行搅拌,促进糯米横向的流动。

具体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5、上驱动轴51、下驱动轴52、主动齿轮6、从动齿轮7、第一锥形齿轮8、第二锥形齿轮9以及环形链条10。

所述主动齿轮6安装于所述驱动电机5的上驱动轴51上端,所述从动齿轮7安装于所述竖向延伸部41上端,所述主动齿轮6和所述从动齿轮7外围啮合有环形链条10,所述驱动电机5带动所述主动齿轮6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竖向延伸部41轴向旋转。

所述第一锥形齿轮8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5的下驱动轴52下端,所述第二锥形齿轮9固定于所述搅拌轴3位于所述搅拌罐1外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8相啮合,所述驱动电机5带动所述第一锥形齿轮8旋转,从而带动搅拌轴3旋转。如此设置,可使得驱动电机5可同时带动第一搅拌叶片2和第二搅拌叶片4转动,对搅拌罐1内的糯米进行充分搅拌,可起到节能的作用。所述驱动电机5固定于所述搅拌罐1上,可提高装置的集成度。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