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制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0518发布日期:2021-05-14 15:5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制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制砂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市场巨大的砂料的需求,河床经过几十年的无序采挖,其资源也日渐稀小,但河床的鹅卵石却丢弃不加利用,严重堵塞并破坏了河道的正常航道,影响了水上运输船只的航行安全,也破环了河流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出现的人工砂设备生产机制砂粒径均匀,耐压强度高,远比天然砂、普通锤式打砂机生产的砂更符合建筑要求,更能提高建筑质量,受到市场认可。
3.从结构上现在出现的制砂机有反击式制砂机、冲击式制砂机、圆锥式破碎机、直通式制砂机等,原理都不外乎高速旋转和对辊挤压方式。反击式制砂机是利用高速旋转的转子带动锤头把物料击打,利用机壁的反击板反击而实现破碎,但锤头、反击板磨损快、维护时间长、维护费高、电机功率大、能耗高、出料粒度细小粉尘多且扬尘大,不利于环保。
4.对辊挤压方式是通过减速机带动2个辊子转动挤压物料,使物料破碎形成细沙,但这种对辊式机动性差,无法实现无极变速控制,对于过硬的砂石掉入容易损坏辊筒。
5.为了更好的改进对辊式制砂机,很多研究机构和个人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也获得了相应的成果,比如专利cn201520146727.0一种对辊式制砂机、cn201921519315.1一种对辊式制砂机、cn200920046658.0一种对辊式制砂机、cn201810427859.9一种对辊式制砂机等,但是这些结构都是仅仅采用了液压调距来改变辊筒之间的距离,大多数驱动方法仍旧采用发动机及皮带直接驱动,而且普遍缺少移动结构或者无法自由切换移动结构与对辊挤压结构的动力传输次序,需要匹配多个发动机或者电机,而且在辊筒上现有技术也采用的是耐磨皮与撑圆胀圈的辊筒结构或者采用实心辊筒的结构,支撑架、耐磨皮与撑圆胀圈的辊筒结构复杂,实心辊筒直径大成本高昂,而且如此大尺寸高强度耐磨材料加工困难,这些因素导致对辊式结构一直发展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辊筒旋转驱动采用电机或者发动机直接驱动,使得制砂机机动性差,驱动力结构复杂,对辊结构采用实心辊筒成本高加工难度大,采用支撑架、耐磨皮与撑圆胀圈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制砂装置,将所用动力驱动结构全部采用了液压实现,方便了控制与定量,而且能够实现无级变速。采用液压马达和辊筒减速机使得辊筒控制方便,在对辊机构两个辊筒距离控制上采用螺杆限位器和液压推力油缸进行间距控制,采用蓄能器进行运行过程中间距调节,防止过硬材料损坏辊筒,折叠连接结构使得装置的物料输送系统既能满足传输的尺寸需要也能满足运输对尺寸的限制,在对辊制砂机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制砂装置的对辊机构,包括两个辊筒,辊筒一端设有滑动轴承及滑动轴承座,辊筒另外一端设有辊筒减速机和液压马达,辊筒减速机安装在滑
动减速机座上。
8.本实用新型中,辊筒之间设有螺杆限位器,其中一个辊筒的滑动减速机座和滑动轴承座侧面均设有液压推力油缸,液压推力油缸尾部连接有蓄能器。
9.本实用新型中,辊筒为圆筒状高强度耐磨材料,辊筒两端设有传动辐板,传动辐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支撑轴和辊筒减速机,支撑轴通过轴承和滑动轴承座连接,辊筒减速机外设有液压马达和滑动减速机座。
10.本实用新型中,滑动轴承座端部设有轴承盖。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制砂装置,包括对辊机构和动力机构,对辊机构和动力机构下设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前后设有物料输送系统,动力机构分别驱动对辊机构和行走机构。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物料输送系统中部设有折叠机构。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行走机构上部设有车架,车架上设置对辊机构和动力机构都,对辊机构上部设有投料斗。
14.本实用新型中,物料输送系统包括进料带和出料带,进料带和出料带中部与车架连接;进料带上端设置在投料斗上面,出料带一端设置在对辊机构下部;进料带和出料带中部设有液压推力油缸,液压推力油缸端头设有三角旋转机构。
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动力机构包括发动机和液压泵站,液压泵站和物料输送系统、对辊机构、行走机构的液压马达连接。液压泵站也与
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进料带下部设有支撑杆。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制砂装置,制砂粒径可控,驱动方式控制灵活方便,具有履带式行走机构移动方便,能够满足不同工况下制砂,尤其采用液压马达驱动的由高强度耐磨层、滑动轴承座、滑动减速机座、辊筒减速机等构成的对辊驱动系统,制造加工容易,制造成本较低,维修更换容易,而且采用了蓄能器进行缓冲,防止过硬材料损坏辊筒,上下料不再需要挖机或者吊装机械连续协助,传动带结构传输方便而且采用折叠结构方便运输,在对辊制砂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制砂装置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制砂装置运输状态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辊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1

4中:1

出料带,2

动力机构,3

台车架,4

上部车架,5

投料斗,6

进料带,7

辊筒,8

辊筒减速机,9

滑动减速机座,10

液压马达,11

支撑轴,12

轴承盖,13

传动辐板,14

滑动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1

3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25.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中,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是根据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是依据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26.本实用新型用到的出料带1、动力机构2、台车架3、上部车架4、投料斗5、辊筒减速机8、滑动减速机座9、液压马达10、支撑轴11、滑动轴承座14都能通过市场途径购买或者定制获得。
27.实施例一:移动制砂装置的对辊机构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制砂装置的对辊机构,采用高强度耐磨材料做出两个辊筒7,辊筒7一端安装滑动轴承座14,辊筒7另外一端安装辊筒减速机8,辊筒减速机8外安装滑动减速机座9,辊筒减速机8上安装液压马达10。
29.当两个辊筒7之间位置调节好后,采用螺杆限位器支撑限位,两个辊筒7一个固定,一个作为滑动辊筒7,在滑动辊筒7的滑动减速机座9和滑动轴承座14侧面均设置液压推力油缸顶住辊筒7,防止挤压时辊筒7后退,液压推力油缸尾部连接有蓄能器,当由过硬材料进入辊筒7之间时蓄能器吸能,液压推力油缸收缩辊筒7之间距离拉大。
30.本实用新型中的辊筒为高强度耐磨材料,圆筒状高强度耐磨材料两端设有传动辐板13,传动辐板13采用易加工材料,避免了直接对高强度耐磨材料打孔,方便传动辐板13两端固定安装支撑轴11和辊筒减速机8。
31.本实用新型中,滑动轴承座14远离辊筒7的一端设有轴承盖12。
32.实施例二:移动制砂装置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制砂装置,采用履带作为行走机构,履带上安装台车架3,台车架3上安装上部车架4,上部车架4上安装动力机构2和对辊机构,对辊机构上部设有投料斗5,上部车架4一端安装出料带1,上部车架4另外一端安装进料带6。投料斗5上部设置进料带6,进料带6另外一端设置在地面上,必要时设置支撑杆支撑,进料带6和出料带1构成物料输送系统,进料带6和出料带1中部与上部车架连接,而且进料带6和出料带1中部设有折叠连接结构,折叠连接结构包括液压推力油缸和液压推力油缸端头设置的三角旋转机构,液压推力油缸利用来自液压泵站的动力推动时,三角旋转机构被推动旋转,折叠物料输送系统减少长度方便装车运输制砂装置。
34.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机构2包括发动机和液压泵站,液压泵站和设置在物料输送系统1、对辊机构、行走机构的液压马达及所有液压推力油缸连接。
35.本实用新型的对辊机构采用实施例一的对辊结构。
36.在适用本实用新型移动制砂装置时,将履带的液压马达打开,设备移动到需要的位置,根据目标砂石颗粒粒径,调整螺杆限位器长度从而将两个辊筒7之间的间距调整到需要的宽度,用液压推力油缸顶住滑动辊筒7,使其位置固定,将进料带6和出料带1上的液压推力油缸改变压力,打开进料带6和出料带1,开启对辊机构旋转,通过矿石挖掘机械将矿石扔到进料带6上,进料带6将物料送到投料斗5,矿石进入对辊机构之间,将砂石破碎,破碎后经过出料带1传输出去拉走,当加工完毕近距离移动位置时直接开启行走机构的液压马达,如果远距离移动时收起进料带6和出料带1,通过履带开到货车上运到对应地点。
37.整个过程安装运输方便,结构简介方便维护,加工效率高,砂石粒径控制精准。
38.如上所述,即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
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