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搅拌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1634发布日期:2021-08-17 13:5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温搅拌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温搅拌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为化工生产中用于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用于实现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现有的搅拌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反应釜的反应效率;同时现有的加热方式无法实现均匀和恒温加热,从而影响了反应合成物的反应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温搅拌反应釜。

技术方案:一种恒温搅拌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供料泵、搅拌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反应釜主体被一加热腔一分隔成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驱动电机、两个搅拌桨和两根转轴,所述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顶部所对应的反应釜主体上对应设有两个轴承座,所述两根转轴对应两个轴承座设置并于反应釜主体内部与两个搅拌桨固接,所述搅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一根转轴固接,所述搅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一,另一根转轴上设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一和齿轮二啮合连接,所述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所对应的反应釜主体侧部均设有投料口,所述供料泵的出料口与两个投料口通过分歧管路一连接,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热水供应箱、加热腔二、暂存水箱和两个温度检测器,所述两个温度检测器分设在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的内壁,所述加热腔二贴附于反应釜主体的外部,所述热水供应箱与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均通过分歧管路二连接,所述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的底部均设有废水出口,所述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的废水出口均与暂存水箱通过出水管路连接,所述暂存水箱和加热水箱通过中转水管连接,所述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的底部均设有卸料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热水供应箱包括加热盘管和箱体,所述加热盘管设于箱体的内部底壁。

进一步的是,所述分歧管路一包括主管路一、两个与主管路一连通的支管路一,所述主管路一与供料泵的出料口连接,两个所述支管路一对应与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的投料口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分歧管路二包括主管路二,两个与主管路二连通的支管路二,所述主管路二与热水供应箱连接,两个所述支管路二分别与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的进水口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主管路二和中转水管上均设有抽水泵。

进一步的是,所述出水管路上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控制器,所述供料泵、搅拌驱动电机、温度检测器、加热盘管、抽水泵和控制阀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向反应釜主体内进行自动供料,同时也能对反应釜主体内的物料进行恒温均匀加热,相较于现有中的反应釜,实用性明显增强,还能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加热盘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考图1-2,一种恒温搅拌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10、供料泵20、搅拌机构和加热机构,反应釜主体被一加热腔一90分隔成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搅拌机构包括搅拌驱动电机60、两个搅拌桨70和两根转轴,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顶部所对应的反应釜主体上对应设有两个轴承座80,两根转轴对应两个轴承座设置并于反应釜主体内部与两个搅拌桨固接,搅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一根转轴50固接,搅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一160,另一根转轴上设有齿轮二170,齿轮一和齿轮二啮合连接,搅拌驱动电机工作时,两个转轴可同时进行转动,这样两个搅拌桨也就开始工作对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所对应的反应釜主体侧部均设有投料口100,供料泵的出料口与两个投料口通过分歧管路一连接,加热机构包括热水供应箱110、加热腔二200、暂存水箱250和两个温度检测器220,两个温度检测器分设在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的内壁,加热腔二贴附于反应釜主体的外部,热水供应箱与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均通过分歧管路二连接,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的底部均设有废水出口180,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的废水出口均与暂存水箱通过出水管路260连接,暂存水箱和加热水箱通过中转水管连接,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的底部均设有卸料口210。

在本实施例中,热水供应箱包括加热盘管270和箱体280,加热盘管设于箱体的内部底壁。

在本实施例中,分歧管路一包括主管路一30、两个与主管路一连通的支管路一40,主管路一与供料泵的出料口连接,两个支管路一对应与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的投料口连接,这样供料泵就能同时向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内同时进行供料。

在本实施例中,分歧管路二包括主管路二130,两个与主管路二连通的支管路二140,所述主管路二与热水供应箱连接,两个所述支管路二分别与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的进水口15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管路二和中转水管240上均设有抽水泵120,主管路二上的抽水泵能将热水供应箱内的热水分别抽取至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内,同时中转水管上的抽水泵能暂存水箱内的热水抽取至热水供应箱内。

在本实施例中,出水管路上设有控制阀190,用于控制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内的水流入至暂存水箱内进行暂存。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230(具体为80c51单片机),供料泵、搅拌驱动电机、温度检测器、加热盘管、抽水泵和控制阀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供料泵可将待搅拌的物料自动投入至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内,搅拌驱动电机能同时驱动两个转轴转动,进而使两个搅拌桨分别对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同时两个温度检测器能将检测到的温度发送至控制器端,这样在加热腔一和加热腔内热水的温度冷却到固定阈值时,控制阀可打开将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内冷掉的热水注入至暂存水箱内进行暂存,且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主管路二上的抽水泵能将热水供应箱内的热水分别抽取至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内,同时中转水管上的抽水泵能暂存水箱内的热水抽取至热水供应箱内,且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加热盘管能对箱体内的水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有水源消耗的情况,则由人工手动补水至热水供应箱内进行加热,要确保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内的热水充足。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恒温搅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主体、供料泵、搅拌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反应釜主体被一加热腔一分隔成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驱动电机、两个搅拌桨和两根转轴,所述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顶部所对应的反应釜主体上对应设有两个轴承座,所述两根转轴对应两个轴承座设置并于反应釜主体内部与两个搅拌桨固接,所述搅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一根转轴固接,所述搅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一,另一根转轴上设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一和齿轮二啮合连接,所述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所对应的反应釜主体侧部均设有投料口,所述供料泵的出料口与两个投料口通过分歧管路一连接,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热水供应箱、加热腔二、暂存水箱和两个温度检测器,所述两个温度检测器分设在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的内壁,所述加热腔二贴附于反应釜主体的外部,所述热水供应箱与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均通过分歧管路二连接,所述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的底部均设有废水出口,所述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的废水出口均与暂存水箱通过出水管路连接,所述暂存水箱和加热水箱通过中转水管连接,所述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的底部均设有卸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搅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供应箱包括加热盘管和箱体,所述加热盘管设于箱体的内部底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搅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歧管路一包括主管路一、两个与主管路一连通的支管路一,所述主管路一与供料泵的出料口连接,两个所述支管路一对应与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的投料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搅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歧管路二包括主管路二,两个与主管路二连通的支管路二,所述主管路二与热水供应箱连接,两个所述支管路二分别与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的进水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恒温搅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二和中转水管上均设有抽水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搅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路上设有控制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恒温搅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供料泵、搅拌驱动电机、温度检测器、加热盘管、抽水泵和控制阀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温搅拌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供料泵、搅拌机构和加热机构,反应釜主体被一加热腔一分隔成搅拌腔一和搅拌腔二,搅拌机构包括搅拌驱动电机、两个搅拌桨和两根转轴,搅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一根转轴固接,搅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一,另一根转轴上设有齿轮二,齿轮一和齿轮二啮合连接,加热机构包括热水供应箱、加热腔二、暂存水箱和两个温度检测器,热水供应箱与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均通过分歧管路二连接,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的底部均设有废水出口,加热腔一和加热腔二的废水出口均与暂存水箱通过出水管路连接,暂存水箱和加热水箱通过中转水管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均匀的对物料进行加热,同时能节约资源,实用性较强。

技术研发人员:姚品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城东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30
技术公布日:2021.08.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