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转面盖的花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37683发布日期:2021-07-20 16:24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转面盖的花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洒,特别是一种自转面盖的花洒。



背景技术:

现有花洒大多有多种水花功能,人们可以根据需求自行切换,而花洒功能的切换方式大致以下几种:旋转面盖进行切换;按压按钮进行切换,但这两种切换方式各有缺陷。

旋转面盖切换:需要两只手进行操作,一只手抓住把手,一只手旋转面盖,无法单手操作,不够便利;

按压按钮切换:虽然可单手操作,但是由于水路切换部件在隐藏在花洒内部,因此无法知晓当前水花功能,得开启花洒才知道,指示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转面盖的花洒,该自转面盖的花洒可单手操作,且可直观的识别当前的水花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转面盖的花洒,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包括头部、手柄,所述头部为下开口的旋转体,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头部一侧,所述头部设置切换腔、动力腔,所述切换腔为与所述头部同轴的下开口的旋转体,所述动力腔设置在所述切换腔和所述手柄之间,并且与所述切换腔、手柄连通,所述手柄设置操控腔;

水力驱动机构,包括叶轮、小齿轮、大齿轮,所述叶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动力腔内受水流冲击转动,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叶轮同轴固定设置,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切换腔同轴转动设置,并且与所述小齿轮啮合;

面盖组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头部下方,并且与所述大齿轮联动,所述面盖组件设置至少2路水路,所述水路包括相连通的进水孔、水腔、出水孔,所述进水孔开口在所述面盖组件上端面;

浮动盘,活动设置在所述切换腔内,并且与所述面盖组件上端面紧贴,顺序的封堵所述进水孔;

按钮,活动设置在所述操控腔内,在解锁位置和锁止位置之间活动,在解锁位置下,对所述面盖组件解锁,所述面盖组件可自由旋转,在锁止位置下,对所述面盖组件锁止,所述面盖组件不可旋转。

可选的,还包括储能件,所述储能件设置在所述大齿轮和所述面盖组件之间,当所述大齿轮转动时,所述储能件储能,当扭矩达到预定阀值,驱动所述面盖组件旋转。

可选的,还包括止回机构,所述止回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作用于所述大齿轮,使其在水力驱动作用下可旋转,在反向时不可旋转。

可选的,所述储能件为发条,所述发条与所述切换腔同轴设置,并且一端与所述大齿轮固定,一端与所述面盖组件固定。

可选的,所述面盖组件包括:由上至下同轴固定设置的分水盘、出水面盖,所述分水盘转动密封设置在所述切换腔上,所述分水盘设置上下贯穿的孔构成所述进水孔,下端面设置延伸至所述面盖上端面的隔离筋条,所述隔离筋条与所述分水盘、所述出水面盖构成所述水腔,所述出水孔设置在所述出水面盖上。

可选的,所述大齿轮中间设置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切换腔外侧壁间隙转动配合。

可选的,所述分水盘侧壁上设置环槽,所述环槽上固定设置y型圈,所述y型圈与所述切换腔内壁密封配合。

可选的,所述分水盘下端设置向外延伸的圆盘,所述圆盘外边缘设置卡槽,所述按钮上设置卡爪,在锁止位置时,所述卡爪卡入所述卡槽,在解锁位置时,所述卡爪脱离所述卡槽。

可选的,所述卡爪和所述按钮是分体式设计,所述操控腔与所述头部相临设置,且在之间设置连通口,所述按钮侧壁上沿所述手柄长度反向设置固定槽,所述卡爪朝向所述按钮一侧设置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固定臂,朝向所述头部一侧设置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齿。

可选的,所述操控腔内设置垂直于其底面的滑动柱,相应的所述按钮设置与所述滑动柱相滑动配合的滑动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按压按钮就能够使得面盖组件自动旋转,既可以单手操作,又可以看到面盖当前处于什么位置,从而知道出的是什么功能的水花,便利又直观。

2、本实用新型依靠水力驱动面盖组件转动,按钮只是用于解锁,因此操作力气小,行程小,手感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转面盖的花洒立体图;

图2、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转面盖的花洒立体爆炸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转面盖的花洒立体剖视图;

图5、6、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转面盖的花洒剖视细节图。

图中:

100-本体;110-头部;111-动力腔;112-切换腔;1121-侧冲孔;1122-侧连通孔;1123-整流壁;113-固定柱;114-止转筋条;120-手柄;121-操控腔;122-滑动柱;123-连通口;124-让位槽;130-隔离片;131-过孔;132-环形壁

200-叶轮

300-小齿轮;310-转轴

400-大齿轮;410-套筒;420-固定板

500-发条

600-浮动盘;610-过水孔;620-安装孔;630-筒壁;631-止转槽

700-分水盘;710-进水孔;720-水腔;730-环槽;750-圆盘;751-卡槽;752-限位环壁;753-安装槽;760-锁付孔;761-密封筒

800-出水面盖;810-出水孔

900-按钮;910-滑动套管;920-卡扣;930-固定槽

1000-卡爪;1010-固定臂;1020-卡齿

1100-第一弹簧

1200-第二弹簧

1300-第一y型圈

1400-第二y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本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实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转面盖的花洒,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0,包括头部110、手柄120,所述头部110为下开口的旋转体,所述手柄120设置在所述头部110一侧,所述头部110设置固定柱113、切换腔112、动力腔111,其中所述固定柱113、切换腔112为下开口的旋转体且与所述头部110同轴,所述动力腔111设置在所述切换腔112和所述手柄120之间,并且与所述切换腔112、手柄120连通,即:所述动力腔111和所述手柄120之间设置侧冲孔1121,所述动力腔111和所述切换腔112之间设置侧连通孔1122,所述侧冲孔1121和所述侧连通孔1122设置在所述动力腔111的上下切线方向,所述动力腔111内还设置整流壁1123,所述整流壁1123为与所述侧冲孔1121或所述侧连通孔1122相切的顺滑的弧形,所述手柄120靠近所述头部110下侧设置操控腔121,所述操控腔121与所述头部110之间设置连通口123;

隔离片130,固定密封设置在所述动力腔111上,所述隔离片130中间设置过孔131,上端面设置环形壁132;

水力驱动机构,包括叶轮200、小齿轮300、大齿轮400,所述叶轮200转动设置在所述动力腔111内受水流冲击转动,所述小齿轮300的转轴310由下向上穿过所述过孔131与所述叶轮200同轴固定设置,所述环形壁132内设置第一y型圈1300,所述第一y型圈1300与所述环形壁132及所述转轴310密封配合,所述大齿轮400与所述切换腔112同轴转动设置,并且与所述小齿轮300啮合;

面盖组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头部110下方,并且与所述大齿轮400联动,所述面盖组件包括:由上至下同轴固定设置的分水盘700、出水面盖800,所述分水盘700转动密封设置在所述切换腔112上,所述分水盘700设置上下贯穿的进水孔710,所述进水孔710以转轴310为轴心阵列设置4个,所述分水盘700下端面设置延伸至所述面盖上端面的隔离筋条,所述隔离筋条与所述分水盘700、所述出水面盖800构成4个独立水腔720,各所述水腔720分别与各所述进水孔710连通,所述出水孔810设置在所述出水面盖800上。相连通的进水孔710、水腔720、出水孔810构成一个水路;

浮动盘600,活动设置在所述切换腔112内,所述浮动盘600中间设置安装孔620,靠侧边设置过水孔610,所述过水孔610位置在所述进水孔710的阵列圆周上,所述浮动盘600外缘设置向上的筒壁630,所述筒壁630与所述切换腔112的内壁间隙配合,且所述筒壁630上设置止转槽631,相应的所述切换腔112侧壁上设置与所述止转槽631相配合的止转筋条114,因此所述浮动盘600只能上下滑动,不可转动,所述浮动盘600上预紧设置第一弹簧1100,在所述第一弹簧1100的作用下与所述面盖组件上端面紧贴,当所述面盖组件转动时,顺序的封堵所述进水孔710,而与所述过水孔610相对齐的一路进水孔710可过水;

按钮900,活动设置在所述操控腔121内,在解锁位置和锁止位置之间活动,在解锁位置下,对所述面盖组件解锁,所述面盖组件可自由旋转,在锁止位置下,对所述面盖组件锁止,所述面盖组件不可旋转。所述按钮900上还设置第二弹簧1200,所述第二弹簧1200预紧力方向为所述按钮900位于锁止位置。

在通水情况下,还未按压按钮900时,所述叶轮200受水力冲击作用对所述小齿轮300有转动扭矩,与所述小齿轮300啮合的所述大齿轮400也有转动扭矩,但是与所述大齿轮400联动的所述面盖组件受所述按钮900的锁止作用无法转动;当按下按钮900时,所述面盖组件被解锁,所述小齿轮300带动所述大齿轮400转动,而所述大齿轮400又带动所述面盖组件转动,从而实现花洒功能的切换;如果一直按着按钮900,花洒的水花功能将自动的循环切换;如果按一下所述按钮900又松开,所述面盖组件转到下一个功能位置时,所述按钮900在所述第二弹簧1200的作用下会自动锁止所述面盖组件,实现自动切换到下一水花功能。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储能件,所述储能件设置在所述大齿轮400和所述面盖组件之间,当所述大齿轮400转动时,所述储能件储能,当扭矩达到预定阈值,所述储能件释放动能,驱动所述面盖组件旋转。

通过增设所述储能件,可以实现快速切换的目的,因为所述小齿轮300和所述大齿轮400构成的传动系统减速比比较大,因此所述大齿轮400的转速比较慢,而添设的所述储能件能够在前期对扭力进行储能,当达到预定阈值时,所述面盖组件克服预设的阻力后,阻力骤降,因此可以快速的转动,直至下个工位被锁止。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止回机构,所述止回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100上,作用于所述大齿轮400,使其在水力驱动作用下可旋转,在反向时不可旋转,类似于自行车后轮的单向棘轮结构。

通过设置止回机构,可在停水状态下,即使所述叶轮200不转动,所述储能件也有足够的势能储存,当按下按钮900时,花洒仍然可以实现功能的切换。

本实施例中,所述储能件为发条500,所述发条500与所述切换腔112同轴设置,并且一端与所述大齿轮400固定,一端与所述面盖组件固定。所述储能件也可以是拉簧或者弹簧,只要能够提供转动方向的预紧力即可,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是发条500,主要是所述发条500能够提供的预紧力持续角度大,可实现多次功能切换。

本实施例中,所述大齿轮400中间设置套筒410,所述套筒410与所述切换腔112外侧壁间隙转动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大齿轮400底面上设置固定板420,所述分水盘700下端设置向外延伸的圆盘750,所述圆盘750上端面设置限位环壁752,所述限位环壁752与所述套筒410之间留有环形腔,所述限位环壁752上设置安装槽753,所述发条500插装在所述环形腔内,并且一端卡装固定在所述固定板420上,一端卡装固定在所述安装槽753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水盘700侧壁上设置环槽730,所述环槽730上固定设置第二y型圈1400,所述第二y型圈1400与所述切换腔112内壁密封转动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圆盘750外边缘设置卡槽751,所述按钮900上设置卡爪1000,在锁止位置时,所述卡爪1000卡入所述卡槽751,在解锁位置时,所述卡爪1000脱离所述卡槽751。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爪1000和所述按钮900是分体式设计,所述按钮900侧壁上沿所述手柄120长度反向设置固定槽930,所述卡爪1000朝向所述按钮900一侧设置与所述卡槽751相配合的固定臂1010,朝向所述头部110一侧设置与所述卡槽751相配合的卡齿1020。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控腔121内设置垂直于其底面的滑动柱122,相应的所述按钮900设置与所述滑动柱122相滑动配合的滑动套管910。所述按钮900两侧设置了卡扣920,所述操控腔121相应位置设置了让位槽124。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水盘700中间设置上下贯通的锁付孔760、顶面设置向上延伸的密封筒761,所述密封筒761内壁与所述固定柱113外壁相间隙配合,且在之间设置o型圈密封,还包括一螺丝,所述螺丝穿过所述锁付孔760与所述固定柱113内孔螺纹配合锁付。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