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处理污水中残渣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6295发布日期:2021-09-22 22:1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处理污水中残渣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处理污水中残渣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设备采用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机械处理、生化处理(水线)、污泥处理等工段。由机械处理和生化处理构成的系统属于二级处理系统,其bod5和ss去除率可达到 90%~98%。处理效果介于一级和二级处理之间的一般称为强化一级处理、一级半处理或不完全二级处理,主要有高负荷生物处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bod5去除率45%~75%。具有生物除磷脱氮功能的二级处理系统通常称为深度二级处理。为了去除特定的物质,在二级处理之后设置的处理系统属三级处理,例如化学除磷,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等。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由于污水中多夹杂有不同粒径的残渣,例如各类生活污水中的食物残渣等,残渣易堵塞管道,降低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转效率,故污水处理系统在进行污水的处理之前,需要对污水中的残渣进行过滤收集,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降低污水中夹杂的残渣量,降低残渣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发生堵塞,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处理污水中残渣的污水处理系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处理污水中残渣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处理污水中残渣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架设在水池内部的吸水装置及滤斗,所述吸水装置包括插设在水池内部的水管及水泵,所述水管的上下端均开口设置,所述水泵与所述水管连通,所述滤斗呈漏斗状,所述滤斗的下端部套设固定在所述水管的上端部,所述滤斗的圆锥曲面上贯通开设有若干组均匀分布的通孔,水池内部灌满有夹杂有残渣的水体,各组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待进行过滤的残渣的尺寸。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池内部灌满水体,水体内部夹杂残渣,当进行污水中残渣的处理时,作业人员驱动水池内部的水泵,水泵与水管连通,水泵转动时,水管内部的气压相对于大气压形成负压的环境,使水管不断将污水向上输送,经水管输送的水体不断从水管的上端部流出,污水中夹杂残渣,从水管上端部流出的污水进入滤斗内部,滤斗上的各组通孔的孔径小于残渣的尺寸,污水不断从各组通孔内部流下,各组通孔对污水中的残渣进行截留,残渣从污水中被分离,使污水中的残渣不断被滤除,残渣不断堆积在滤斗上,污水经多次过滤,使污水中的残渣数量降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降低了污水中残渣的数量,在污水的处理过程中,降低了因残渣堵塞管道的发生概率,提升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8.优选的,水池相互远离的两组竖直侧壁上分别安装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滤斗的最下端高于所述出水口的竖直高度。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从进水口不断向水池内部输送,完成残渣滤除的污
水从出水口不断排出水池,滤斗的最下端高于出水口的竖直高度,上述设置使各组滤除的残渣高于水池内部水面的高度。
10.优选的,水池内部架设有方管,所述方管的水平两端进行封堵,所述方管的下端面开设有若干组圆孔,所述水管的下端部与所述方管连通,所述方管延伸方向的两侧竖直端面上均安装有若干组支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管通过各组支脚架设在水池内部,水管与方管连通,水管的下端部开设有若干组圆孔,当吸水装置进行污水向滤斗内部的输送时,方管的设置使水池池底各个位置的污水均能够进入水池内部,促进了水池内部污水向滤斗的输送效率,各组支脚的设置促进了吸水装置在水池内部的稳定性。
12.优选的,所述水泵架设在所述方管的上端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与水管连通,水泵固定在方管的上端面,上述设置提升了水泵与方管之间的一体性,使水泵的位置稳定性提升,方管对水泵进行支撑,使水泵的振动降低。
14.优选的,所述水管的上端部高于所述滤斗的下端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管对夹杂残渣的污水进行输送,水管上端部高于滤斗的下端部,当污水进入滤斗内部时,各组截留在滤斗上的残渣不会从水管的上端部向水池内部掉落,残渣堆积在水管上端部外侧的滤斗上,便于对残渣进行后期的清理。
16.优选的,水池的池底铺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密封连通有若干组等间距分布的曝气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池底铺设有曝气管,各组曝气头对水池内部的污水进行曝气处理,使污水的含氧量提升,促进了污水中好氧菌群的繁殖,促进了对部分残渣的分解。
18.优选的,所述滤斗上端部的圆周边沿与水池的池壁之间对拉连接有若干组连杆。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连杆对滤斗的上端部及水池的池壁进行对拉连接,使滤斗在水池内部的稳定性提升,漏斗不易发生偏斜。
20.优选的,所述支脚上端面开孔设置并插接有与水池的池底固定连接的地脚螺栓。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脚螺栓插接入支脚上开孔内部,各组地脚螺栓的设置使支座与水池的尺度固定连接,使该吸水装置在水池内部不易发生倾覆。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水泵不断将夹杂残渣的污水向上输送,经水管输送的水体不断从水管的上端部流出并进入滤斗内部,滤斗上的各组通孔的孔径小于残渣的尺寸,污水不断从各组通孔内部流下,各组通孔对污水中的残渣进行截留,残渣从污水中被分离,使污水中的残渣不断被滤除,残渣不断堆积在滤斗上,污水经多次过滤,使污水中的残渣数量降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降低了污水中残渣的数量,在污水的处理过程中,降低了因残渣堵塞管道的发生概率,提升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24.2.方管通过各组支脚架设在水池内部,水管与方管连通,水管的下端部开设有若干组圆孔,当吸水装置进行污水向滤斗内部的输送时,方管的设置使水池池底各个位置的污水均能够进入水池内部,促进了水池内部污水向滤斗的输送效率,各组支脚的设置促进了吸水装置在水池内部的稳定性;水泵固定在方管的上端面,水泵与方管之间的一体性提
升,使水泵的位置稳定性提升,方管对水泵进行支撑,使水泵的振动降低。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中水池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27.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水池;11、进水口;12、出水口;13、方管;131、圆孔;132、支脚;133、地脚螺栓;14、曝气管;141、曝气头;2、吸水装置;21、水管;22、水泵;3、滤斗;31、通孔;4、残渣;5、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处理污水中残渣的污水处理系统。参照图1,地面上放置有预制的水池1,水池1层长方体,水池1的上端面开口设置,水池1的两组相互远离设置的竖直内壁贯通开孔并分别插接密封有进水口11及出水口12,进水口11及出水口12均为圆管状,进水口11的高度位置高于出水口12的高度位置。
31.参照图2及图3,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吸水装置2及滤斗3,吸水装置2包括水泵22及水管21,水管21竖直设置,水管21的上下端均开口设置,水泵22与水管21密封连通。水池1的池底安装有两组曝气管14,各组曝气管14上均密封连接有若干组等间距分布的曝气头141,各组曝气头141朝上设置。水池1内部通过进水口11灌满污水,污水中混杂有待进行滤除的残渣4。
32.水池1内部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方管13,方管13平行于各组曝气管14,方管13的水平两端均进行封堵,方管13的下端面贯通开设有若干组均匀分布的圆孔131,各自圆孔131的孔径大于残渣4的尺寸。方管13延伸方向的两侧竖直端面上均固定有若干组等间距分布的支脚132,各组支脚132的下端部开孔并在开孔中插接不锈钢材质的地脚螺栓133,地脚螺栓133与水池1的池底插接固定。
33.水泵22固定在方管13的上端面,水管21向上延伸。滤斗3呈漏斗状,滤斗3在不同竖直高度上的水平截面呈圆形,且滤斗3的水平截面从下向上递增,滤斗3的圆锥曲面上贯通开设有若干组通孔31,各组通孔31的孔径小于残渣4的尺寸。水管21与滤斗3的下端部插接固定,水管21的上端部高于滤斗3的下端部,滤斗3的最下端高于出水口12的竖直高度。滤斗3上端部的圆周边沿与水池1的池壁之间对拉连接有若干组连杆5,各组连杆5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组连杆5关于滤斗3竖直设置的轴线等角度圆周分布。
34.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便于处理污水中残渣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实施原理为:
35.该种便于处理污水中残渣的污水处理系统在运转过程中,从进水口11不断向水池1内部输送污水,污水中混杂有残渣4,污水灌满水池1内部。驱动水泵22,使水泵22开始转动,水泵22与水管21连通,水泵22转动过程中,水管21与方管13连通,使方管13内部形成负压,使水池1内部的污水泵22不断向方管13内部流动,污水进入水管21内部,随着水管21的输送,污水进入滤斗3内部,在重力的作用下,污水不断从滤斗3上留下,污水中夹杂的残渣4被滤斗3的各组通孔31截留,完成对污水中残渣4的滤除。
36.曝气管14外接气泵,各组曝气头141不断向水池1内部输送空气,使水池1内部的含氧量提升,利于水池1内部的好氧微生物的繁殖,提升了对污水中有机质的分解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降低了污水中残渣的数量,在污水的处理过程中,降低了因残渣堵塞管道的发生概率,提升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