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填充流体产品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62818发布日期:2022-02-19 13:42阅读:59来源:国知局
可再填充流体产品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可再填充流体产品分配器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再填充流体产品分配器,该可再填充流体产品分配器包括分配器头,该分配器头包括分配构件(例如,泵或阀)、可变容积储液器和连接到该储液器的填充阀。本发明的有利应用领域是香料、化妆品或制药领域。这种类型的可再填充分配器通常被指定为术语“游牧式”分配器。通常,它具有最多约10ml的小容量的储液器。
2.在现有技术中,文献ep1588775是已知的,该文献描述了一种可再填充分配器,该分配器包括泵、固定筒和滑动构件,该滑动构件包括能够在固定筒中滑动以便改变储液器的容积的可移动活塞和安装在可移动活塞上以便用流体产品填充储液器的填充阀。该可再填充分配器适于安装在源瓶上,该源瓶包括适于与可移动构件接合以便迫使填充阀处于打开状态的连接杆。当可再填充分配器的储液器为空时,可移动活塞设置在泵附近,并且其通过拉动源瓶的连接杆的向下移动而在储液器内部产生负压,使得来自源瓶的流体产品通过强制处于打开状态的填充阀而被吸入储液器内部。当可移动活塞抵靠在固定筒的下端时,连接杆从可滑动构件上分离,使得填充阀能够返回到其关闭静止位置。然后,可再填充分配器的储液器再次填充有流体产品,并且使用者可以以完全传统的方式简单地通过按压泵的按钮来使用它。
3.因此,文件ep1588775的可再填充分配器可通过牵引(即,通过抓住可再填充分配器并向上拉动可再填充分配器以将其从源瓶移开)再填充,并最终将其分离。预先,当然有必要将空的可再填充分配器装配到源瓶上,直到连接杆与可滑动构件接合,其中,该可滑动构件形成支撑填充阀的可移动活塞。因此,重新填充该分配器所需的运动不是直观的或明显的。另外,为了将源瓶的泵的上阀保持在打开位置,必须将游牧瓶保持支撑在源瓶的泵上。保持朝向源瓶的支撑和向上拉伸注射器的这种竞争运动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并且可能导致游牧瓶的填充过程的劣化。
4.还必须注意的是,本文件的可再填充分配器的另一个特征是,由于泵与连接杆之间的直接连接而不通过可再填充分配器的储液器,因此可在可再填充分配器安装在源瓶上时使用可再填充分配器。
5.文献ep2335833描述了一种可再填充分配器,该可再填充分配器包括波纹管形式的储液器、填充阀、泵和用于通过致动泵将空气从波纹管排出的小杆。因此,通过支承在壁(波纹管的底部)上来减小储液器的容积,从而将空气从储液器中排出,并且通过增大储液器的容积来通过填充阀抽吸产品。这两个操作不是同时的。通常,使用者不必使用小杆,因为波纹管应该在不允许空气进入的情况下使其自身缩回。在空气在填充期间已经进入波纹管的情况下,空气的排空是例外的净化操作。另一方面,在该分配器中,波纹管布置在固定的壳中,该壳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小杆的外壳,并设置有用于用小杆到达波纹管的通孔。使用者不知道壳包含波纹管和小杆,其功能根本不明显。此外,填充阀横向布置并保持永久可见。这使得分配器具有特别不美观的技术外观。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限定一种可再填充分配器,该分配器具有用于对于未被告知的用户来说是更简单、更直观或更明显的再填充的运动。与文件ep158875的源瓶不同,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能够使用配备有传统阀杆的标准源瓶再填充可再填充分配器。此外,本发明
的另一目的是寻求一种可变容积的储液器结构,该结构导致或涉及不同的处理运动。另一目的是省去作为泄漏源的可移动活塞。
7.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再填充流体产品分配器,其包括:
[0008]-分配头,其包括分配构件,例如,泵或阀,
[0009]-可变容积储液器,以及
[0010]-连接到储液器的填充阀,该填充阀响应于流体产品的压力变化而打开和关闭,
[0011]
储液器包括:
[0012]-壁,其可在限定储液器的最大容积的静止位置与限定储液器的最小容积的变形位置之间弹性变形,以及
[0013]-排气阀,当可弹性变形的壁从静止位置变形时,排气阀允许空气离开储液器,当可弹性变形的壁弹性地返回到其静止位置时,填充阀打开并且排气阀关闭,从而在储液器中形成负压,
[0014]
储液器设置在可去除的壳体中,该壳体隐藏了可弹性变形的壁以及填充阀和排气阀。
[0015]
因此,该壳体避免了弹性可变形壁的意外致动。此外,不美观的技术元件(例如阀)以及可弹性变形的壁被隐藏,从而使分配器具有传统的、具有安装在传统储液器上的分配头的外观。关于文件ep2335833,其壳是固定的并且其波纹管是隐藏的,本发明的可去除壳体使得使用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可变形的壁必须被致动以填充储液器。此外,本发明的排气阀与泵分开。
[0016]
使用者按压可弹性变形的壁以通过排气阀将空气从储液器排出,然后释放其压力以允许可弹性变形的壁返回其静止位置,这在储液器内形成负压,该负压关闭排气阀并打开填充阀,以允许来自源的流体产品通过抽吸进入。因此,储液器用作真实的泵。
[0017]
根据有利的特征,在排气阀附近,储液器包括浮动阻塞器,当储液器充满流体产品时,该浮动阻塞器漂浮在流体产品的表面上并关闭流体产品朝向排气阀的通道。因此,防止流体产品通过排气阀泄漏。实际上,在分配头在顶部而排气阀在底部的情况下,分配器在竖直位置被逻辑地高填充。因此,当储液器到达其最大填充高度时,浮动阻塞器被推靠至密封座,使得流体产品不再能够到达排气阀。因此,当储液器被完全填充时,可弹性变形的壁可能不回到其静止位置。只有当使用者致动分配头的泵时,壁才会返回静止位置,使得可在储液器与外部之间建立连通。
[001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弹性变形的壁在静止位置与压下位置之间的运动可限定泵送容积,该泵送容积与储液器的最大容积的1/5以上相对应,有利地与储液器的最大容积的1/4相对应,并且优选地与储液器的最大容积的1/3相对应,使得储液器通过可弹性变形的壁的三次至五次致动而被填充。因此储液器可快速地被再填充。
[0019]
有利地,排气阀与泵分离并安装在储液器的刚性部分上。
[0020]
有利地,可弹性变形的壁轴向地布置在填充阀与排气阀之间。
[0021]
有利地,填充阀位于储液器的底部处,与泵相对。
[0022]
因此,储液器具有传统的细长构造。
[0023]
根据实施方式,储液器可包括两个刚性部分,这两个刚性部分通过形成可弹性变形的壁的柔性部分连接。有利地,填充阀和排气阀分别安装在两个刚性部分上。
[0024]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储液器可以包括单件主体,在该单件主体上安装有填充阀和排气阀。有利地,单件主体可形成可弹性变形的壁。在变型中,单件主体可包括由形成可弹性变形的壁的柔性膜覆盖的至少一个窗。
[0025]
根据另一特征,填充阀限定了阀运动轴线,并且可弹性变形的壁限定了壁运动轴线,这些轴线可大致垂直或平行。可弹性变形的壁可以是波纹管的形式。
[0026]
本发明的范围在于赋予分配器的储液器泵功能,具有入口(或填充)阀、排气(或空气出口)阀、和弹性可变形的壁的形式的致动器。
[0027]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的数个实施方式。
[0028]
在附图中:
[0029]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再填充分配器的立体图;
[0030]
图2是去除了盖的、与图1类似的视图;
[0031]
图3是去除了壳体的、与图2类似的视图;
[0032]
图4是前述附图的分配器的未示出壳体和盖的放大视图;
[0033]
图5是穿过图4的分配器的竖直横向剖视图;
[0034]
图6a至图6f示出了使得可重新填充图4和图5的分配器的不同的连续步骤;
[0035]
图7a至图7f也旨在示出重新填充图4和图5的分配器的不同步骤;
[0036]
图8a以放大的方式示出了图5的具有空的储液器的上部分;
[0037]
图8b是储液器被填充的、与图8a相似的视图;
[0038]
图9a以放大的方式示出了处于关闭静止位置的排气阀;
[0039]
图9b是储液器被填充的、与图9a和图9b类似的视图;
[0040]
图9c是与图9a和图9b类似的视图,其中储液器被填充;
[0041]
图10至图1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再填充分配器的三个其它实施方式。
[0042]
首先参考图1和图5,以便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实现的分配器的结构。可再填充分配器包括结合在一起形成分配器的分配头t和储液器r1。分配头t可以是具有分配构件p的完全常规的分配头,例如泵、阀和分配阀。在泵或阀的情况下,分配头t包括限定流体产品入口的主体,该流体产品入口设置有汲取管pt。泵或阀还包括其上安装有按钮b的致动器杆(未示出)。通过按压按钮b,流体产品在限定在主体内部的腔室内被加压。按钮b可限定分配孔b1,通过该分配孔b1排出到腔室外部的流体产品以喷雾、射流或液滴的形式被分配。为了将泵连接在储液器上,设置了固定构件f,固定构件f以固定的方式保持主体并且将储液器r1紧固在颈部11上。这是香料、化妆品或制药领域中的分配头的完全常规设计。考虑到分配头对于本发明不是关键的,下面将不再详细描述分配头。
[0043]
如图1至图3所示,分配器还配备有包围储液器r1的壳体e和覆盖按钮b和固定环f的盖k。盖k可去除地安装在壳体e上。如图3所示,分配器可从壳体e和盖k完全去除。
[0044]
现在本发明将详细解释储液器r1。储液器r1包括填充阀c,通过该填充阀c可以填充或再填充储液器。该填充阀c设置在储液器底部的水平处。该填充阀c包括可移动的阀构件c1,该阀构件c1以密封的方式搁置在阀座上。如下面可以看到的,填充阀c是液压阀或差动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在产品的压力下打开的,而不是机械地打开。填充阀c优选地设置在储液器r1的下部。
[0045]
储液器r1还包括排气阀v,排气阀v允许存在于储液器r1中的空气从其中逸出,从而为通过填充阀c吸入储液器中的流体留出空间。排气阀v包括可与填充阀c的可移动构件c1基本相似或相同的可移动阀构件。静止时,排气阀v是关闭的。
[0046]
储液器r1还可包括浮动阻塞器o,浮动阻塞器o使得可阻塞流体产品朝向排气阀v的通道。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
[0047]
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储液器r1包括大致管形状的刚性单件主体10。在其上端处,单件主体10形成颈部11,该颈部11在内部接纳分配构件p并且在外部接纳固定环f。在其下端15处,单件主体10被填充阀c阻塞。单件主体10还形成排气阀v的座和浮动阻塞器o的阻塞座。单件主体1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窗14。优选地,单件主体10包括相对的两个窗14,窗14的直径可与主体10的轴向高度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相对应。每个窗14实际上可延伸超过管状主体10的周边的一半。
[0048]
储液器r1还包括在窗14的水平处围绕单件主体10的至少一部分的可弹性变形的膜16。可弹性变形的膜16例如可包覆模制在刚性单件主体10上。因此,两个窗14被膜16的一部分覆盖,并且可朝向储液器的内部变形,以便减小其有效容积。因此,覆盖窗14的膜部分16形成可弹性变形的壁17,该壁17可例如通过在拇指与食指之间抓住它们而彼此相向移动,而手的其它三个手指可抓住储液器r1的底部。
[0049]
因此,通过致动或压下可弹性变形的壁17来获得可变容积的储液器r1。壁17的压下具有通过排气阀v排出空气的效果,然后当壁17回到其初始静止位置时具有使空气通过填充阀c进入的效果。由可变形的致动壁17在其初始静止位置与其完全压下位置之间限定的泵送容积可与储液器r1的总容积的五分之一相对应,或者甚至与容积的四分之一相对应,以及甚至与容积的三分之一相对应。
[0050]
由于本发明,储液器r1的作用类似于具有入口或填充阀c和出口或排气阀v的泵以及以两个可弹性变形的壁17形式的致动构件。
[0051]
现在将参考图6a至图6f来解释使用图4和图5的可再填充分配器的方法。为了填充可再填充分配器,需要源s,源s可以是常规分配器的形式,优选地为容量大于储液器r1的容量的储液器。该源s包括按钮b,通过该按钮b可致动源s的泵sp,从而分配流体产品。这在图6a中示出。第一步包括从源s去除按钮b,以使阀杆s1脱离或露出,如图6b所示。第二步骤包括通过在填充阀c的入口处接合阀杆s1而将分配器d1放置在源s上,如图6c所示。下一步骤包括借助于分配器d1的填充阀c而按压源s的阀杆s1。这目的在于通过致动杆s1将一定剂量的流体产品注射到储液器r1中。注射到储液器r1中的流体产品的体积可具有将大致相应剂量的空气通过排气阀v排出的效果。假设致动器杆s1保持压下,源s保持与储液器r1连通,然而,与已经返回关闭静止位置的填充阀c连通。下一个步骤包括压下储液器r1的可弹性变形的壁17,同时分配器d1仍然压靠源s的致动器杆s1。压下壁17具有减小储液器r1的有效容积的效果,并且因此具有通过被迫进入打开状态的排气阀v排出其所容纳的空气的效果。填充阀c本身在关闭状态时由于储液器r1中的过压而压平。最后的步骤包括释放施加在壁17上的压力,如图6f所示,这具有在储液器r1内产生负压的效果,该负压关闭排气阀v并打开填充阀c。因此,来自源s的流体产品可以被吸入到储液器r1中。吸入的产品直接来自源s的储液器,并通过汲取管和泵输送,其中,泵保持其出口阀处于打开状态。吸入储液器中的流体的量可与储液器r1的最大容积的五分之一、四分之一或甚至三分之一相对应。因此,分配器
可从源s中去除,并在其壳体e中被替换,并被其盖k覆盖。对于源s,其按钮b可在阀杆s1上被替换。
[0052]
图7a至图7f使得可更具体地理解填充阀c和排气阀v的动态特性以及源s的阀杆s1的动态特性。图7a与图6c相对应:填充阀c放置在源s的阀杆或致动器杆s1上而不压下填充阀c。源s的泵sp处于静止状态,同样地,填充阀s和排气阀v在静止状态下关闭。图7b与图6d相对应。致动器杆f1通过支撑填充阀c而被压下。由泵sp排出的一剂流体产品推动处于打开状态的填充阀c的可动构件c1。因此,流体产品可渗透到储液器r1内。同时,存在于储液器r1中的空气被迫通过排气阀v,该排气阀v被加压空气强制进入打开状态。一旦来自泵sp的一剂流体产品已经被注入到储液器r1中,两个填充阀c和排气阀v再次关闭。然而,致动杆s1保持压下状态。这在图7c中示出。图7d与图6e相对应。可弹性变形的壁17被压下,从而在储液器r1内部产生过压,该过压具有使可动构件c1在其座上被压扁并打开排气阀v的效果。空气通过排气阀v排出。图7e与图6f相对应。使用者释放其在壁17上的压力,从而返回到其初始静止位置。以这种方式,在储液器r1中产生负压,该负压具有关闭排气阀v和打开填充阀c的效果。因此,来自源s的流体通过填充阀c被抽吸,填充阀c的可动构件c1被迫进入打开状态。在几次致动之后(即,三次、四次或五次之后),储液器r1再次被填充,液体l的液位到达浮动阻塞器o的高度。这在图7f中示出。
[0053]
可以注意到,可弹性变形的壁17的运动轴线y与阀杆s1和填充阀c的运动轴线x垂直。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使用者可以用一只手将分配器d压在阀杆s1上,并使用他们的拇指和他们的食指致动壁17。
[0054]
在图8a中,储液器r1还没有被填充。因此,其上部填充有空气,使得阻塞器o受到重力的作用。储液器r1通过小腔室13与排气阀v连通,小腔室13在上游形成浮球o的座130。在下游,形成一个或多个出口通道120,出口通道120以环形座12为界,排气阀v在静止位置与环形座12形成严密的接触,如图9a所示。然而,当壁17被按压时,因为浮球o不停靠在其座130上,空气围绕浮球o排出,通过腔室13,然后通过通道120,以将排气阀v推离其座12。这在图9b中示出。这是当储液器r1未完全填充时发生的情况。
[0055]
在图8b中,可以看到分配器具有被填充到水平l的储液器r1。浮动阻塞器o然后漂浮在液体中并且被推靠其座130,如图9c所示。因此,流体产品不能到达腔室13,更不能到达处于关闭静止状态的排气阀v。
[0056]
浮动阻塞器o是本发明的可选特征,但是可使得完全填充储液器r1,而没有任何通过排气阀v泄漏的风险。当然,浮动阻塞器o可能并且甚至频繁地与其座130严密接触,而壁17没有返回其初始静止位置。因此,壁17将保持被压下直到按钮b的第一次致动,这将使得空气可通过分配构件p进入储液器的内部。
[0057]
图10、图11和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储液器的三个其它实施方式。分配头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头完全地相同。
[0058]
在图10中,储液器r2包括大致管形状的两个刚性部分20和21。上部分21是形成其上安装有分配器头t的颈部的部分。上部分21还接纳排气阀v并形成其座。下部分20接纳填充阀c。下部分20和上部分21通过套筒22连接在一起,套筒22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该套筒22包括分别连接到上部分21和下部分20的两个密封连接端件23和24。在这两个连接件23和24之间,套筒22形成可弹性变形的壁27,例如以旋转球状的形式。在该实施方式中,考
虑到壁27正在旋转,使用者甚至没有将分配器d2定向以最佳地支撑在壁27上。壁27的运动轴线y与分配器d2的纵向轴线x垂直,分配器d2的纵向轴线x与按钮b的运动轴线和填充阀c的运动轴线组合。
[0059]
图11的储液器r3包括主要为圆柱形的单件主体30,在其上端处形成用于安装分配头t的颈部31。在颈部31下方,单件主体30形成排气阀v的座32以及浮动阻塞器o的座33。然后,单件主体30形成将用作可弹性变形的壁37的长的柔性管。填充阀c安装在该柔性管的下部自由端处。在该实施方式中,可弹性变形的壁37延伸超过储液器r3的大部分高度,使得使用者不需要为了填充储液器而非常精确地施加压力。壁37的运动轴线y也与按钮b和填充阀c的运动轴线x垂直。
[0060]
图12的储液器r4还包括两个刚性部分40和41,刚性部分40和41可以与图10的储液器r2的刚性部分相同或相似。上部分41形成颈部并接纳填充阀c。两个刚性部分40和41通过波纹管42连接在一起,波纹管42分别形成用于上部刚性部分41和下部刚性部分40的两个密封连接端件43和44。这些波纹管42形成可弹性变形的壁47,壁47的运动轴线与轴线x相结合。换句话说,当壁47变形时,两个刚性部分40和41彼此相向/远离地运动。
[0061]
在所有实施方式中,可再填充分配器的储液器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壁,该壁使得可改变储液器的有效容积,以便首先排出其所容纳的空气,以便然后从源吸入流体产品。分配器被保护在壳体内,这防止或避免了可弹性变形的壁的任何意外致动,并且还隐藏了填充阀和排气阀。浮动阻挡器o是有利的,但不是必需的。可以注意到,所有的储液器都具有传统的细长构造,具有位于颈部的排气阀、位于底部的填充阀、以及轴向布置在两个阀之间的可变形的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