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27712发布日期:2021-05-11 16:55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河道清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生活废水和企业排放废水中部分废水会直接或间接的排放至河流中,导致河道淤积,致使河道的基本功能丧失。河道长时间淤积,会导致水体浑浊后黑臭现象的发生,对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9368947a的发明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包括净化植株种植层、防渗层、滤水池、排水池和淤泥运送装置;滤水池内设置有固定隔板、活动隔板和筛分器;固定隔板固定于滤水池内部,活动隔板设置于固定隔板上方,活动隔板活动连接于滤水池内。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淤泥经过过滤后会出现堆积的情况,堆积的淤泥长期不清理会堵塞过滤组件,从而对清淤效率造成影响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淤泥堆积堵塞过滤组件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包括固定于第一河道和第二河道交汇处的滤网;所述第一河道一侧设置有延伸槽室,所述延伸槽室远离第一河道一侧固定有废料斗;所述延伸槽室内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周面沿转轴周向均布有四个筛板;所述延伸槽室内设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动力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带动筛板转动后,筛板会抬起淤泥,并将淤泥筛入废料斗内,从而便于对筛板处的淤泥进行清理,降低由于淤泥堆积堵塞筛板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延伸槽室侧壁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沿第一河道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转轴靠近第一电机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接块随第一连接块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延伸槽室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的抵压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通过驱动组件连接后,电机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块带动转轴转动;通过设置可分离式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便于电机不停转时转轴可以停止转动,减小由于电机反复停机启动造成的对电机的损耗。

可选的,所述第二河道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周面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电机一端固定有推板,所述推板沿第一河道长度方向与电机输出轴滑移连接。所述推板与第一连接块靠近第一电机一侧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升状态的第一弹簧为推板提供向靠近电机一侧的弹力,便于通过第一弹簧驱动第一连接块向靠近第一电机一侧复位。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均布于第一连接块远离第一电机一侧的多个楔形块以及沿第二连接块周向均布于第二连接块靠近第一电机一侧的多个楔形槽,所述楔形块用于与楔形槽卡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楔形块与楔形槽插接,便于第二连接块随第一连接块转动,从而通过电机带动转轴转动;通过设置楔形块,便于转动状态的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插接。

可选的,所述抵压组件包括沿竖向滑移连接于延伸槽室顶部的按压件,所述按压件底部开设有倒角;所述第一连接块靠近第一电机一侧固定有用于与倒角抵接的锥形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件通过倒角向下抵压锥形环,并推动锥形环向靠近第一电机一侧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插接。设置按压件,便于于延伸槽外侧控制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连接和分离。

可选的,所述按压件一侧固定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延伸槽室沿竖向滑移连接;所述导向块底部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底端与延伸槽室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为导向块提供向上的弹力,便于通过第二弹簧驱动导向块向上复位。

可选的,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外周面固定有主动带轮,所述废料斗侧壁转动安装有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的外周面套设有传动带;所述主动带轮包括环形轮、分别与环形轮固定连接的两个滑动轴以及沿环形轮径向与滑动轴滑移连接的扇形滑块;所述扇形滑块内周面固定有用于与电机输出轴外周面插接的插块;所述扇形滑块远离第一电机一侧固定有半圆形的锥形台;所述推板远离第一电机一侧固定有抵接环,所述抵接环靠近扇形滑块一侧开设有用于与锥形台抵接的环形弧面;所述废料斗底部设有用于排出废料的阀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环抵压锥形台后,会分别推动两个锥形台相向移动,从而使抵接环与电机的输出轴插接,实现通过电机带动主动带轮转动,设置可分离式的扇形滑块,便于在电机保持打开状态下实现主动带轮的停止和转动,从而提高电机的使用效率。

可选的,所述扇形滑块内周面固定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扇形滑块一端与滑动轴靠近电机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弹簧为扇形滑块提供向远离电机输出轴一侧的弹力,便于通过第三弹簧驱动扇形滑块与电机输出轴分离。

可选的,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固定环以及沿固定环周向均布于固定环内周面的四个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周面固定有扇形挡片;所述废料斗底面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固定环嵌设于出料口内;所述固定环内开设有环形腔室;所述转动轴远离连接柱一端固定有锥齿轮;所述固定环通过环形腔室转动安装有锥齿环,所述锥齿环与锥齿轮啮合;所述从动带轮靠近固定环一侧固定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贯穿废料斗侧壁与锥齿轮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动带轮带动其中一个锥齿轮转动,锥齿轮通过锥齿环带动其余锥齿轮转动,四个锥齿轮转动过程中分别带动扇形挡片转动;通过设置阀门组件,便于对堆积于废料斗内的淤泥进行排出,降低淤泥堵塞废料斗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转轴带动筛板转动后,筛板会抬起淤泥,并将淤泥筛入废料斗内,从而便于对筛板处的淤泥进行清理,降低由于淤泥堆积堵塞筛板的可能性;

2.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通过驱动组件连接后,电机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块带动转轴转动;通过设置可分离式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便于电机不停转时转轴可以停止转动,减小由于电机反复停机启动造成的对电机的损耗;

3.抵接环抵压锥形台后,会分别推动两个锥形台相向移动,从而使抵接环与电机的输出轴插接,实现通过电机带动主动带轮转动,设置可分离式的扇形滑块,便于在电机保持打开状态下实现主动带轮的停止和转动,从而提高电机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主动带轮的爆炸视图。

图5是沿图2中c-c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河道;11、滤网;12、插块;13、第三弹簧;14、连接轴;2、第二河道;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按压件;24、倒角;25、锥形环;26、导向块;27、导向槽;28、第二弹簧;3、延伸槽室;31、废料斗;32、转轴;33、筛板;34、网孔;35、上料台;36、第二连接块;4、电机;41、第一连接块;42、第一弹簧;43、推板;44、楔形块;45、楔形槽;5、主动带轮;51、从动带轮;52、传动带;53、环形轮;54、滑动轴;55、扇形滑块;56、锥形台;57、抵接环;58、环形弧面;6、阀门组件;61、固定环;62、转动轴;63、扇形挡片;64、出料口;65、支撑条;66、连接柱;67、环形腔室;68、锥齿轮;69、锥齿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参照图1和图2,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包括固定于第一河道1和第二河道2交汇处的滤网11。水流经由第一河道1流入第二河道2时,水流中的淤泥会被滤网11截留,并堆积在滤网11处。第一河道1一侧设置有延伸槽室3,延伸槽室3远离第一河道1一侧固定有废料斗31。延伸槽室3侧壁转动安装有转轴32,转轴32外周面沿转轴32周向均布有四个筛板33,每个筛板33表面均均布有网孔34。转轴32带动筛板33转动后,筛板33会抬起淤泥,并将淤泥筛入废料斗31内;筛板33表面的网孔34可以减小水流对筛板33转动时的阻力。

参照图1和图3,延伸槽室3侧壁固定有电机4,电机4设置于第二河道2内,电机4的输出轴沿第一河道1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第一连接块41。延伸槽室3底面固定有内周面为弧形的上料台35。

参照图1和图3,第二河道2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21,电机4的输出轴穿设于第一通孔21内,第一通孔21内周面固定有第一弹簧42;第一弹簧42远离电机4一端固定有推板43,推板43和第一弹簧42均套设于电机4的输出轴周侧;推板43沿第一河道1长度方向与电机4输出轴滑移连接。第一弹簧42为推板43提供向靠近第一电机4一侧的拉力,便于通过第一弹簧42驱动推板43向靠近第一电机4一侧复位。推板43与第一连接块41靠近第一电机4一侧转动连接。

参照图1和图3,转轴32靠近第一电机4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块36,第一连接块41远离第一电机4一侧沿第一连接块41周向均布有四个楔形块44,第二连接块36靠近第一电机4一侧沿第二连接块36周向均布有四个楔形槽45,楔形块44用于与楔形槽45卡合,楔形块44和楔形槽45的横截面均为圆弧形。第一连接块41通过楔形块44与第二连接块36的楔形槽45契合;电机4带动第二连接块36转动,第二连接块36与第一连接块41契合后,电机4通过第二连接块36带动第一连接块41转动,从而带动转轴32转动。

参照图1和图3,延伸槽室3内顶面开设有第二通孔22,延伸槽室3通过第二通孔22沿竖向滑移连接有按压件23,按压件23底部开设有倒角24;第一连接块41靠近第一电机4一侧固定有锥形环25,按压件23的倒角24用于抵压锥形环25。按压件23一侧固定有导向块26,第二通孔22一侧开设有导向槽27,导向块26通过导向槽27与延伸槽室3侧壁沿竖向滑移连接。导向块26底部固定有第二弹簧28,第二弹簧28底端通过导向槽27与延伸槽室3侧壁固定连接。

参照图1和图4,电机4输出轴的外周面固定有主动带轮5,废料斗31侧壁转动安装有从动带轮51;主动带轮5与从动带轮51的外周面套设有传动带52。主动带轮5包括环形轮53、分别与环形轮53固定连接的两个滑动轴54以及沿环形轮53径向与滑动轴54滑移连接的扇形滑块55;扇形滑块55内周面固定有用于与电机4输出轴外周面插接的插块12。扇形滑块55内周面固定有第三弹簧13,第三弹簧13远离扇形滑块55一端与滑动轴54靠近电机4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扇形滑块55远离第一电机4一侧固定有半圆形的锥形台56。推板43远离第一电机4一侧固定有抵接环57,抵接环57靠近扇形滑块55一侧开设有用于与锥形台56抵接的环形弧面58。抵接环57通过环形弧面58与锥形台56接触,并推动扇形滑块55向靠近电机4的输出轴移动,最终使插块12与电机4的输出轴插接,便于电机4驱动主动带轮5转动。

参照图2和图5,废料斗31底部设有用于排出废料的阀门组件6。阀门组件6包括固定环61以及沿固定环61周向均布于固定环61内周面的四个转动轴62。每个转动轴62外周面固定有扇形挡片63。废料斗31底面开设有出料口64,固定环61嵌设于出料口64内。固定环61内周面固定有两个支撑条65,两个支撑条65相对端固定有连接柱66,转动轴62端部均与连接柱66外周面转动连接。固定环61内开设有环形腔室67;转动轴62远离连接柱66一端固定有锥齿轮68。固定环61通过环形腔室67转动安装有锥齿环69,锥齿环69与锥齿轮68啮合。从动带轮51靠近固定环61一侧固定有连接轴14,连接轴14贯穿废料斗31侧壁与锥齿轮68固定连接。从动带轮51带动其中一个锥齿轮68转动,锥齿轮68通过锥齿环69带动其余锥齿轮68转动,四个锥齿轮68转动过程中分别带动扇形挡片63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的实施原理为:

水流由第一河道1经过滤网11进入第二河道2,水流中的淤泥会被滤网11截留,并堆积在滤网11处。电机4转动后会带动第二连接块36转动;向下按压按压件23后,按压件23会通过倒角24向下抵压锥形环25,并推动第一连接块41向远离第一电机4一侧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接块41与第二连接块36插接;电机4通过第一连接块41带动第二连接块36转动,从而带动转轴32转动。转轴32带动筛板33转动,筛板33将截留后的淤泥筛入废料斗31中。

第一连接块41与第二连接块36插接时,第一弹簧42处于拉伸状态。按压件23与锥形环25分离后,拉伸状态的第一弹簧42会带动第一连接块41与第二连接块36分离。第一连接块41带动推板43向靠近第一电机4一侧移动,抵接环57随推板43移动过程中,环形弧面58与锥形台56接触,并推动两个扇形滑块55,最终插块12与电机4输出轴的外周面插接,从而通过电机4带动环形轮53转动,并通过环形轮53带动从动轮转动。

从动轮转动后带动其中一个锥齿轮68转动,锥齿轮68通过锥齿环69带动其余锥齿轮68转动,四个锥齿轮68转动过程中分别带动扇形挡片63转动。扇形挡门转动后,堆积于废料斗31底面的淤泥由阀门组件6向下排出。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